民間故事:生意上有過節,他一把火,毀了對方的風水寶地

2020-12-19 談古論今話奇聞

歡迎來到談古論今話奇聞。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035期,如果喜歡我的民間故事還請動動您的小手給個關注,謝謝!

文/小松

北宋年間,山東巨野縣有一個大戶人家,男主家姓馮,叫馮友。他有四個兒子,一個閨女,因祖上是做藥材生意,幾輩人積累了不少家產。

馮友父親過世後,他也做起了藥材生意,家境很是殷實。一天,一位道士路過他家,看見馮友家大業大,就建議他把祖墳好好規整一番,還說他自帶官相,後輩人會出皇上,最低也是達官貴人。

馮友聞言很高興,賞了道士5兩銀子,並請求道長為他找一位厲害的風水先生。道長接了銀子,答應馮友三日內會領著風水先生來此找他。

馮友很高興,躬身施禮將道士送出遠門。

第三日,道士領著一位白髮老者來到馮友家。馮友將二人請進正堂,那風水先生說道:「老叟只幫有緣人,聽聞你與王道士熟絡,老叟這才前來幫你家看看。」

馮友一聽很是感激,對那白髮老者拱了拱手說道:「多謝老先生出手幫忙,馮友定不會虧待二位!」

那白髮老者卻擺了擺手,說道:「老叟我不收銀兩,只當是助人了,這乃是老叟一生的規矩!」馮友一聽,很是佩服老者,便對老者說道:「那多謝老先生了!」

馮友帶著道士和老者來到祖墳前,那道士與馮友在旁閒聊。白髮老者在附近看了又看,隨後對著不遠處的空地言道:「那裡是魚地,難得一見的風水寶地,你家祖墳葬在那裡後,必會出天子、達官貴人!」

馮友走了過來,詢問老者詳情。那老者捋了捋鬍鬚又說道:「那寶地下面有水,如果生出魚來,你家必會輝煌騰達,你一定要保護好呀!」

馮友又給了道士些銀兩,隨後二人便離開了。

馮友請了一些工匠,選好日子後就開始遷墳。依著白髮老者的叮囑,馮友傳達給那些工匠後,都一一照做了。

工匠們在挖地時,果然挖到了水。馮友大喜,對那位白髮老者越發敬佩。祖墳弄好後,眾人離開了。馮友送上了一些貢品,拜了幾拜後也回了家。

幾年後,馮友大兒子進京趕考,一下中了狀元。又經過幾次考試,馮友大兒子被朝廷任命做了一方知縣。馮友高興得不得了,深信與自家祖墳風水有很大關係。

正如那白髮老者所說,他家果真出了達官貴人。馮友盼望著家裡人能出天子。又過了幾年,二兒子進京趕考,也中了狀元,後來被朝廷任命做了知州。

鄉民們覺得馮家之所以出了兩位高官,正是與他家新遷的祖墳寶地有關。

「馮家倆兒子都被朝廷封了官,看來他家的祖墳真沒白弄呀!」

「是呀!馮家專門請來道士和風水先生給看了,自然差不了呀!」

……

這些流言蜚語在市井中一下傳開了。鎮子南面住著一個叫劉城的人。劉城與馮友不合,他也是做藥材生意的,因為買賣兩家人鬧得很不愉快。劉城最後還將馮友告到了衙門,不過馮友是無辜的,劉城惡意挑事,被縣令打了20個板子,此後劉城對馮友更加仇恨了。

而馮家好風水的事兒也傳到了劉城耳朵裡。劉城思忖片刻,計從心起。第二天,劉城便請來兩位風水先生,將破壞馮家風水寶地的事兒說給了這二人。

二位風水先生有些遲疑,並不想做有損陰德的事兒。不過劉城出了高價,兩位相互對視還是同意了。

幾天後的夜裡,兩位風水先生偷偷來到馮家墓地,在馮家墓地上搬來很多柴火,隨後一把火將柴火點燃,熊熊大火隨即燃燒起來。

二人趁著夜色悄悄溜走了。

過了半個時辰,有人給馮友傳信,說他家墓地著火了。馮友疑惑不已,趕忙喊人一起去了墓地。地上的柴火剛剛熄滅,還在冒著白煙。

馮友大驚失色,趕忙叫人清理墓地,馮友又派人拿來貢品,拜了幾拜後才離開。

過了沒多久,三兒子又進京趕考,一向優異的他卻榜上無名,三兒子一怒之下罷筆不再科考。又過了幾年,老兒子也進京趕考去了,和老三一樣,他也落榜了。

老兒子因此哭得很是傷心,最後竟鬱鬱而終。自打祖墳被燒了一把火後,兩個兒子都落榜了,還賠了一個老兒子,馮友就覺得自家祖墳的風水肯定是出問題了。

馮友天天守在鎮子上,可一直沒有看到之前那個道士。馮友無奈,只得託人找來一位風水師。那風水師看後搖搖頭對馮友說道:「你家祖墳的地方是魚塊,墓穴裡有水,會生魚,對你家很好。可那把火卻把下面的魚燒死了,這塊地已經被毀了。」

馮友一聽,大吃一驚,忙問如何補救。那先生搖了搖頭說:「無計可施,就在這裡葬著吧。儘管後輩人不會再出達官貴人了,卻也比別的地方更強。」

風水師說完就走了,馮友無奈也只得認了。後來,他家真的再沒有出過狀元,更別提高官了。而劉城放的那把火,馮家人一直不知道。

不過劉城的買賣還是沒有馮家的好,氣得劉城直跺腳,後來他也只得認命了。

小編覺得:劉城雖然在背後做了手腳,可生意依然沒有超越馮家,這或許就是「小人不得志」的原因吧!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故事來源於民間,目的是借古喻今明道理。還望各位讀者不要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

如果喜歡我的民間小故事,還請大家點讚、轉發,謝謝!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女主善待老木匠,他在主梁放下一物,男主生意轉虧為盈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547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文/小田今天筆者要講的這則民間小故事與老木匠有關。故事的主題是弘揚「多行善事終有好報」,希望各位看官看過這則民間小故事後都能有所啟發。閒言少敘,馬上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古時候的廣成縣,曾有一戶人家。男主姓王,女主姓李,二人成婚已有幾年光景了。男主在外地經商,做的是米麵生意。可頭兩年不知道為何,生意是一落千丈,還差點吃了官司。這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啊!
  • 民間故事:爸,媽媽的墳哪去了?父親:拿鋤頭,快跟我走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遷墳系列。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在過去有這麼一句俗語「人窮只搬家,人富才挪墳」。這句話說的意思就是有些人做生意虧本之後,便以搬家的辦法來躲避債主。而「人富才挪墳」的意思就是很多人做生意發達之後,便覺得是祖先庇護,才得以光耀門楣,於是就用自己賺的錢將墳遷到更好的風水寶地。閒話少敘,今天要講的就是關於「遷墳」的小故事。
  • 民間故事:劉墉家族作為大官家族,為什麼不豎旗杆?
    民間故事:劉墉家族作為大官家族,為什麼不豎旗杆?傳說劉墉的父親劉統勳與母親逃荒要飯從外地來到了高密縣(1994年撤縣設市)逄戈莊,日子過得非常苦。為了生存,年幼的劉統勳就給地主家放豬。有一天,他放豬的時候,躺在一塊墳地的後面看見兩個南方人,在一塊名叫「老龍窩」的菜地裡楔進幾塊柳木橛子,埋進去兩個雞蛋。看到這裡,劉統勳想起老人曾經講過的故事:南方人會看風水,他們帶著上輩人的骨灰罐,全國各地轉悠,專找風水寶地埋葬,其後代就可以飛黃騰達。於是,劉統勳就天天留意著看幾遍柳木橛子和雞蛋的變化。過了幾天,柳木橛子發芽了,雞蛋也孵出了小雞。
  • 雲浮民間故事之萬代香菸
    雲浮市境內,一片靈山鬱水,孕育了本土古老而燦爛的文化,而就在雲浮的山山水水之間,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這些故事都濃縮了一方文化的精華。那麼,雲浮民間都流傳著哪些奇妙的故事呢?這些故事中有多少個是我們聽過的呢?
  • 民間故事:老父親離世後,李三家就不順,張貴說:這塊地不好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51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在上兩期的民間故事中,筆者提到了一位風水大師張貴—張仙人。看過這篇民間小故事的看官應該都知道了。張仙人是筆者杜撰出來的人物,今天咱再講一篇關於張仙人的民間小故事,諸位看官瓜子、啤酒準備好,咱今天這則民間小故事就要開講啦!
  • 濟南一處被遺忘的風水寶地,全長只有406米,你知道在哪嗎?
    眾所周知麗江古城位於雲南省,你知道山東濟南市也有「麗江古城」嗎,這個「麗江古城」比較迷你,其實就是連接曲水亭街的後在門街,全長只有406米,與麗江古城相比,可能有民間的誇張,但這條街歷史悠久,古老的教堂和各種中國古代建築有著豐富的古典風情。
  • 向華強和崩牙駒有過節,崩母80大壽,他為何還送上貴重的金壽桃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向華強和當年澳門的風雲人物崩牙駒的故事。 02 當年崩牙駒是澳門的風雲人物,是澳門最大的疊碼仔,洗米華都是他手下的小弟,後來犯了事於1999年在澳門被逮捕,判了十幾年,2012年底出獄後變得很低調。
  • 民間故事:算命先生丁不二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算命風水系列。原創作者:半杯水「傳」承文化底蘊,「說」出魅力故事。我說一下算命先生的慣用伎倆你就明白了,其實算命先生也是挑人的,在此之前一般他先走訪一遍,從看,聽,問幾方面入手。看便是記住家家戶戶大部分人基本情況,比如幾口人啦等等。聽便是聽別人閒聊,這很有學問,基本上算命算的信息都是從這來,問就不用說了。因此你來算命,基本上可推斷出個大概。你也不要懷疑,什麼人你都可以說最近不怎麼如意吧,也就一兩次還幸運。
  • 《白鹿原》田小娥和鹿子霖:這齣「美人計」,毀了誰|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在白鹿原上流傳著這樣的故事,白鹿跑過的地方,萬木繁榮,禾苗茁壯,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毒蟲滅絕,萬家安康。白嘉軒在鹿家的地裡發現了長得如同白鹿的植物。他動了心思,用計謀奪了鹿家的那塊地。這件事只有白嘉軒和朱先生知道,沒有第三個人知道。
  • 民間故事:道長,當初是你說埋這,現在又讓遷墳,我爹和你有仇?
    馬崇道道長,配圖來自網絡,與本文無關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風水、喪葬系列。「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清朝時期,徽州至德縣有個葛洪村的地方。說起這葛洪村,這就不得不提一個人,準確來說是一個道士。他16歲拜師,28歲學成歸來,江湖人稱歪道士。
  • 民間故事:娘子算了,別去找他了,妻子:若你不在,要錢何用?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恩將仇報系列。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可是世界上的一切,都能夠用錢換來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為世界上有太多的東西比錢重要,比如說情感,責任,道義等等。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關於「錢」的故事。清朝年間,在龍田縣裡,王發和李政兩人是特別不錯的生意夥伴。在兩人合夥經營下,生意做得如火如荼。王發和李政因為趕上時運,賺了不少錢。本來兩人覺得生意可以繼續做下去,不料卻發生了意外。
  • 民間故事:多行不義必自斃
    在大宋王朝時期,當時的京城有一位生意做得很大的胭脂商人,他憑藉著精明的頭腦,將家族的事業打理得井井有條,甚至還多元化發展,做出了不少的成績。在當時這位商人的胭脂店開在京城最熱鬧、最繁華的地方。每天在這位商人的店裡都有不少達官貴人家的夫人或者千金,商人的生意可以說是紅紅火火的。因為這位商人特別會做生意,很多供貨商也都非常相信他,經常將各種貨品直接以賒帳的方式,讓這位商人拿貨出售。等將產品銷售完了,再結貨款。在這位商人看來,自家店鋪裡面的各種胭脂水粉越多越好,這樣就可以滿足更多客戶的需求了。
  • 宅心仁厚是最佳風水寶地
    他的弟弟李卓健,考中了舉人後,就嚷著要跟哥哥做生意,李卓雄沒有馬上答應他。  這一日,李卓雄請來風清道長,讓李卓健陪他回一趟老家看風水,準備遷葬祖墳。李卓健忙跟風清道長上了路。  兩人在廣州碼頭剛要上船,忽見一個婦人懷抱著兩三歲的小孩哭泣。
  • 民間故事 : 福緣
    ,二人對飲相酌,而且這是很平常的事,這天底下就沒有他找不到的脈,用不好的陰陽地。這戶人家苦日子過多了,不想後代都過著如此窩囊的日子,經過幾兄弟商量,都說廖金星大師本領高強,於是把廖大師請到家中,每天殺雞宰鵝,餐餐肉魚蛋,頓頓有好酒,如此過了七八天,臨回去的時候,又送給廖大師許多禮物,內有一個口袋,裝的都是雞鴨鵝的盒子(胃),在農村這是家禽身上最好的東西,這種盛情令廖大師無法拒絕,他感覺嘴也短,手也軟,答應待到日後婆婆去世,定給他們找個好地方安葬
  • 民間故事:蘭花仙女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332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今天給大家講一篇發生在古代的民間小故事。故事的寓意很明了:希望大家愛惜身邊的花花草草,用心呵護每一條小生命。閒話不多說,咱這就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話說在古時候,某村子裡有一個張書生。張書生從小喜好詩文,工詩作畫樣樣精通。他為人善良,打小就喜歡養花。
  • 民間故事:崑崙山上的醉翁
    當董飛張開眼的時候,自己被樹枝綁在樹上,是樹枝救了自己一命,他滿身都是鮮血,毀了容,他發毒誓一定報仇,要為家人報仇,要去要回屬於他自己的東西,他的眼睛充滿了仇恨。從那以後,董飛離開了村莊,去另一個村莊,他知道他是給一個喝酒的人弄到家破人亡,從此之後,董飛來到一家酒廠當基層員工,他一心了充滿仇恨,他工作很認真,老闆很欣賞他。
  • 民間故事:離婚也講究「風水」?別不信,這種情況下,會黴運纏身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山村怪談系列。作者聲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我們小時候,如果附近十裡八鄉有人離婚,那就是大新聞了。民間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嗎?「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說明婚姻在人們眼中,非常重要。不過今時今日完全不同了,身邊離婚的朋友一大把,拿婚姻當成兒戲真的好嗎?如果真是這樣,那老一輩人也就不會那麼在乎了。
  • 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原來民間習俗,也大有講究!
    但很顯然,高雅是依附在通俗的靈魂上的,沒有通俗,也就失去高雅。詩詞歌賦,舞文弄墨,顯然是達官顯貴們的座上珍饈;而語言淺白,通俗易懂的民間俗語,則更貼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甚至被奉為大眾箴言。不僅如此,中國民間的俗語文化,又因其特有的實用性,更成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化形式。
  • 吃屎、活埋、性騷擾……中國民間故事到底有多野?
    但是,故事也有點像植物,特別依賴於原有的文化環境,一旦脫離原本的水土和環境,就長得有點彆扭了。不信,你重新琢磨一下童年聽過的一些傳說,很多故事都不是內味兒了……吃屎、活埋、性騷擾…中國民間故事到底有多野?
  • 民間故事:邪神令
    薛成禮在播州招應縣做令時,當地的蠻人禮拜一個叫「攢」的神,已經到了痴迷的地步,甚至有的人家賣兒賣女也要供奉他,成禮對這種事很厭惡,一開始並沒有加以幹涉。成禮禁止不了,便想銷毀「攢」的廟宇,他連續下了好幾道命令,卻沒有人敢去做,連衙門裡的公人都因害怕而拒絕執行他的命令!這時候牢房裡的差人報告成禮說,有兩個犯人願意做。成禮便面見了這兩個外地來的偷牛賊。問他們,要提什麼要求?囚犯說,盡消我等之罪!成禮答應道,這件事完全可以答應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