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風水、喪葬系列。
「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
清朝時期,徽州至德縣有個葛洪村的地方。說起這葛洪村,這就不得不提一個人,準確來說是一個道士。他16歲拜師,28歲學成歸來,江湖人稱歪道士。其實他就是地地道道的葛洪村人,原名謝慶,以前是個不折不扣的潑皮無賴。原本葛洪村人不相信他真的悔改,能學到真本事,以為人如其名「歪道士」就是不正經嘛。特別是村裡後山下的陳水陽,現實給他深刻地上了一課,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其實謝慶在10歲之前,還是個中規中矩的好孩子。只不過他爹愛喝酒,對他疏於管教,才導致他後來變得遊手好閒起來。他母親過世得早,一開始謝慶長得還算正常,可是越大就越難看。直到後來十幾歲的人,看起來就有30多歲。沒過幾年和他父親在一起的時候不像父子,倒是像兄弟,因此招惹不少人恥笑。也就是那個時候他父親愛上了喝酒,對他非打即罵,直到他父親喝壞了身體,才委託舊友把謝慶託付給他,希望能拜師學藝。
要說謝慶心中有恨嗎?說有也沒有,自己長這樣他無所謂,別人恥笑又何妨,完全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模樣。拜師學藝,入了道門,每日清茶淡飯,無欲無求。這讓他有種度日如年的感覺,他心中想要的是倒不是榮華富貴,反而特別渴望名利,這也是他毫不猶豫就答應酒鬼父親來拜師求道的原因。
說到底還是恨,嘴上包括自己心裡想著,這一切只不過過往雲煙,但實際上還是很在意別人的看法,由此可見他還是個很自卑的人。這也是為什麼他要在江湖上闖出名聲,為什麼要千辛萬苦回到葛洪村的原因。
你是「謝慶」忽然一個似曾相識的中年男子出現在謝慶的眼前。不用想,此地已經是葛洪村的村口,不是曾經的熟人還能是誰?「貧道乃歪道士,道號不正子,謝慶這個名字已好久沒有人提過了,忘了吧。你叫我歪道士就好。」謝慶一本正經的說到。
那人一看,不得了,曾經的混世魔王,如今入了道門成了道長了,這是大好事。想到這裡,那人不禁羨慕起來,如果自己也能拜高人為師多好。「是,是,是,歪道長這是回家嗎?」那人一連三個「是」顯然是對這個歪道士格外尊敬。
「這天大地大,處處是家,施主你說是嗎?我是來看一看亡夫亡母,如今也學了點皮毛,好為父母選個風水寶地,也好儘儘孝心,以後也了無牽掛了。」道長說的對,於是引著道長便回了村。在那人的吆喝聲中,不一會前來看熱鬧的人數不勝數,謝慶看著眼前一個個熟悉的人,心中喜憂參半。喜是再能見鄉親們,憂是回憶過往,那一聲聲恥笑仿佛就在昨日,心中不免有些難過。
很諷刺,以前個個都恥笑自己,現在卻又尊敬無比。時間只是一剎那,但腦海中猶如過千年,他想到太多東西了。索性不去管他,謝慶開始有模有樣在這大山中轉悠了起來,時不時還翻動泥土聞一聞,又或者盯著遠處沉思許久。村民們也不打擾,非常好奇的跟著他身後。
「找到了,就這裡。」說完便請村裡有點沾親帶故的人幫忙,遷墳搞了好幾天,村民們看得眼花繚亂,個個都對謝慶佩服的五體投地。當然在農村,特別是古代,對風水格外看中。如今眼前便是高人,還曾經熟悉的人,哪能放過。這第一個跳出來的便是後山下的陳水陽,他父親過世不久,根本就沒看什麼風水,隨便安葬的。
「歪道長」還請幫幫忙,能不能也給我父親尋一個風水寶地,這錢你放心,必定雙倍奉上。有一人開口,便有第二人第三人。直到最後足有幾十戶人家要看風水,反正看什麼的都有,有看房屋的,有娶媳婦的,還有做生意的等等。
謝慶盛情難卻只好答應,不過這也正是他所希望的。也不是說要害人家,但讓他們多出點錢他還是非常樂意的。這第一個便是陳水陽,這人可沒少說自己壞話,包括他死去的老爹。
謝慶索性就住了下來,於是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每天都會看到歪道士忙碌的身影,而他也賺得個盆滿缽滿。這一天,歪道長無所事事,終於可以清閒一日了。本村的早就看完了,經過這一個月,他的名聲越傳越大,導致十裡八鄉的人都前來找他看風水。
走著走著,謝慶就來到當初給陳水陽父親看風水的地方。忽然他發現有一絲不對勁之處,仔細一看,原本方位是對著開闊的北方,可現在卻對著山腳下,而且從外形上看,頭下腳上。完全顛倒了過來,按照道家說法,這是要出大事的。於是他找到陳水陽,問他怎麼回事?為何不按他說的做?
陳水陽支支吾吾的說不出話,原來起初他還是不怎麼相信謝慶的,後來偷偷跑到城裡問了一算命先生,結果把事情一說,那算命先生說的話恰巧與謝慶說的相反,再加上他原本名聲不好,他毫不猶豫便相信了那算命先生的話。包括現在他還不以為然,心想你這歪道長還真歪。
謝慶看出了他的心思,來不及生氣只是催促他遷墳,另尋他地。「什麼?道長,當初說埋著的是你,現在又要我遷墳,我爹和你有仇啊。看來你還真的是個歪道士。」謝慶無奈,如果想害你們,當初選地方的時候就害你們了,又何必多此一舉。不過見他不聽,自己也不好說什麼。
於是謝慶乾脆不管了,回家睡覺去算了。可陳水陽不依,在村裡吆喝著,什麼難聽說什麼。這種感覺謝慶再熟悉不過了,當初不也是這樣嗎?人言可畏,不一會謝慶門口圍滿了人,都罵他是騙子,讓他退錢。謝慶無法,雖說當初為了報復多收他們錢,但他對別人家風水可沒動過什麼壞心思。
索性,謝慶拿出所有錢往桌上一放,轉身就往後山走去。那裡是父母安息之地,旁邊有個小草屋,乾脆去那躲清靜算了。不過還真讓謝慶說準了,陳水陽家果然出事了,但此時大家不相信謝慶,所以只好以高價請來另外一位道長。
那道長說的話竟然與謝慶說的一摸一樣,「道長你有沒有看錯?」眾人還是不太相信的問到。「沒有錯,而且,你們這以前肯定來過一位特別厲害的風水先生,家家戶戶都風水極好,特別是你家,只不過你父親方向埋錯了,按理說這麼厲害的風水大師,不應該呀?」
那道長還在琢磨的時候,有村民以前先一步求見謝慶去了,但謝慶閉門謝客,那人只好把當初拿回來的錢財放在門口。有一個就有第二個,包括陳水陽,這下大家終於肯定,謝慶真的改了,真的是學成歸來,是來幫助鄉親們的。
可惜一天兩天一個月,甚至一年過去。那門始終沒開過,鄉親們放在門口的錢也分文未動。歪道長走了,或許正如他所說的一樣,了無牽掛了吧。畢竟鄉親們傷透了他的心。
好了,這個故事講完了。故事主人公謝慶,從一個不學無術的人變成一個善良的道長,可見他真的變好了。但是村民們卻不相信,一次又一次傷害他,人言可畏。或許當初沒有別人的恥笑,他也不會變成潑皮無賴。學成歸來後,沒有別人的猜忌,也不至於好心當成驢肝肺,讓他傷透了心。要有口德,我認為就是這樣,不去詆毀別人,這是最起碼的尊重,你說是嗎?
溫馨提示:本故事屬虛構民間文學作品,不可與封建迷信相提並論。配圖來自網絡,需要請聯繫刪除。了解民間文化,從欣賞故事開始。有您喜歡,才有半杯水作品存在的價值,就讓我們一起欣賞,這遺落民間的精神瑰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