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今年在華擬開店34家 北京西單店月銷500萬

2020-12-15 贏商網

  日本良品計畫株式會社常務取締役、海外事業部長、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松崎曉日前接受記者獨家採訪時表示,無印良品在中國內地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僅今年餘下的4個月內就將新開20家門店,其中在上海將再開2家新店。

  到2013年年底

  內地門店達100家

  據松崎曉介紹,擁有10多億人口的中國市場對無印良品來說太有誘惑力了。在一般的海外市場,無印良品大都是一年新開一家門店,在倫敦,無印良品花了7年才有了6家門店,香港2001至今只有9家,而中國大陸市場一年就開店十幾家,今年一年新開的門店將達到34家,創出了歷年新高。

  到2012年9月1日,無印良品在中國內地的門店達到50家,其中上海8家;計劃到今年年底,無印良品在中國內地的門店達到70家,其中上海10家。上海的兩家新店將入駐太平洋百貨不夜城店和月星環球商業廣場。到2013年年底達到100家,在中國內地的發展比當初想像得要快。

  據介紹,無印良品的門店選址標準、決策簡單明了,零售門店面積一般在800平方米左右,扣除倉儲面積,實際零售面積在600至700平方米之間,主要開設在人氣較旺的大型購物中心內。

  無印良品推崇合理的商業利潤,因此與商業物業業主合作也要求合理的租賃費用。無印良品與物業業主一律採取銷售額扣率,不承諾保底的方式合作。據披露,在日本,無印良品給物業業主的銷售扣率不會超過12%,而在中國雖然會超過這個比例,但不會超過很多。

  北京西單店

  年銷售6000多萬元

  據松崎曉介紹,由於不少日本消費者從年青時就開始消費無印良品產品,因此,無印良品在日本的主力消費群體為37-38歲的人,而在中國的主力消費群體目前為20至30歲的女性。服裝銷售比例已經從剛進中國時的60%以上下降到了55%左右,這個比例還在慢慢下降,預計到明年可降至50%以下,生活用品類商品銷售額將超過服裝銷售額。

  目前,在45%左右的生活用品類商品中,個人護理品、文具、生活雜貨家居用品和床品小電器的銷售各佔四分之一。剛進中國時還有日本進口的食品,日本發生核事件後停止銷售。在無印良品的商品中,92%的服裝在中國內地生產,而個人護理品和食品全部原產於日本本土。松崎表示,日本正在儘快消除核事件對食品的影響,爭取早日恢復日本食品在中國的銷售,為無印良品貢獻更高的銷售額。

  據介紹,無印良品在日本本土和全球其他地區各家門店的經營狀況普遍良好。在中國內地,無印良品在北京、上海、成都和武漢的銷售都非常出色,其中有不少門店創出了優異的銷售業績。2008年在北京西單大悅城內開設的面積約780平方米的門店是目前無印良品在我國內地銷售收入最高的門店,平均月銷售額在500萬元左右,最高一個月達到650萬元,年銷售達6000萬元。現在,北京西單大悅城店成了無印良品在中國擴張的「標準門店」,成了一個可複製的母版。

  ◇背景資料

  「無印良品(MUJI(需求面積:500-800平方米))」——創始於日本,其本意是「沒有商標,優質」。雖然極力淡化品牌意識,但它遵循統一設計理念所生產出來的產品無不詮釋著「無印良品」的品牌形象,它所倡導的自然、簡約、質樸的生活方式也大受品位人士推崇。

  1980年,世界經濟增長陷入低迷,日本也經歷了嚴重的能源危機。當時的消費者不僅要求商品有好的品質,也希望價格從優。在這種情況下,「無品牌」概念在日本誕生了。2005年7月,其上海專賣店正式開業。

 

本文轉載來自:上海商報 葉松,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無印良品:盛行上海,潛行北京
    網易嚴選、名創優品、木槿生活……這些近兩年紛紛冒頭的簡約風生活方式類品牌背後都有一個相同的身影——「無印良品MUJI」。在無印良品(下稱MUJI)母公司良品計劃的2017財年收入構成中,中國市場漲幅最高。中國已經成為了無印良品的全球第二大市場。而MUJI對於中國的重視程度也十分對得起消費者的關注。
  • 你以為是買的日本的無印良品,有可能是國產的無印良品
    最近看到一則無印良品的新聞,說的是日本無印良品在商標上敗訴給北京無印良品——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還沒有反應過來。提到「無印良品」,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那個充滿文藝氣息的「日本雜貨鋪」,從未知道我國還有一個叫做無印良品的店鋪。上為日本無印良品,下為國產無印良品也就是這個不被大眾熟知的國產無印良品,以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為由,把日本無印良品告上了法庭,最終還勝訴了。
  • 中國大陸第200家店正式開業 無印良品在中國未來如何?
    12 月12 日,無印良品挑了這個漂亮的數字,宣布中國大陸地區第 200 家店正式開業。   2016 年,無印良品在中國大陸,也走過了 10 年。   第200 家店開業,無印良品在中國的裡程碑   2000 年前後,無印良品因在歐美、香港、臺灣等地區盲目擴張導致公司巨額虧損,在那之後,無印良品對於擴張發展變得十分謹慎。   2005 年,無印良品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在上海南京西路開設了第一家店鋪。
  • ...中國,無印良品要將中國的 「全球旗艦店」 數量翻 3 倍 | 愛範兒
    繼續加碼中國,無印良品要將中國的 「全球旗艦店」 數量翻 3 倍 日經中文網消息,無印良品打算在 2019 年前,將無印良品在華的 「全球旗艦店」 數量擴大至目前的三倍
  • 把店開到三線城市去 無印良品的野心是什麼?
    無印良品是其中之一。在商場開業宣傳單上,無印良品的名字和Vivienne Westwood、Michael Kors、Pandora等輕奢品牌一起,被擺在顯眼的位置,承擔著招徠顧客的重任。如果搜索有關蘇寧廣場的報導,不少標題黨的重點都放在「無印良品終於來徐州了」。2011年底,無印良品僅在中國開有36家門店。到了2013年,這一數字已變成100家。
  • 無印良品在華遭遇「山寨加盟」
    在中國加速開店的無印良品遇到「加盟」風波。4月12日,無印良品發布聲明表示,在中國內地從未許可任何企業或個人開設加盟店,或者發布任何招商加盟信息。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不少商家打著「無印良品加盟」的旗號在網絡發布召集信息。
  • 無印良品再爆質量問題 是水土不服還是跌下神壇?
    連續11次降價,中國市場增長乏力  最先感受到無印良品頹勢的,是公司的銷售員工。記者走訪北京朝陽大悅城無印良品門店,肉眼可見僅幾名員工。一位員工告訴記者,工作日生意較差,周末來的客人多一些,但已經不像幾年前一樣人滿為患,現在的生意也遠遠比不上樓上的優衣庫。
  • 南昌第二家無印良品——百盛購物中心店5月18日開業
    5月18日,南昌第二家無印良品——南昌百盛購物中心店將盛大開業。   南昌百盛購物中心在今年進行商業大調整,主要集中在一樓的西面和部分負一樓。撤走Tommy Hilfiger、MAX&Co.、ENZO、Calvin Klein、PORTS、必勝客等11家店鋪,重新整合,分為多個獨立的區域,將引入無印良品、優衣庫以及保留太平洋咖啡等新品牌。
  • 2000+VS200+ 平價版在華開店數量反超無印良品
    導言:當「反品牌」的無印良品在中國變成了輕奢品,後來者名創優品被稱為「平價版無印良品」。面對已經到來的第四消費時代,中國市場的零售品牌又是如何應對的?  當前的中國市場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購物時更加注重產品的實用性和舒適性,而不是簡單或者盲目地追求大牌效應、迷信大牌品質。
  • 商標糾紛17年 北京「無印良品」現身望京
    來源:北京青年報官司沒打完 北京「無印良品」現身望京日本「無印良品」稱官司還要打下去 北京棉田稱「無印良品」品牌創立與日本無關北京「無印良品」店在望京開業一個月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北京也有一家本土無印良品店,實體店鋪已於一個月前問世。而中日間有關「無印良品」商標的糾紛已持續了17年。提起無印良品,人們都會想起那個設計簡約樸素的日本老品牌。然而實際上,北京也有一家本土無印良品店,該公司成立於2011年,實體店鋪已於一個月前問世,但是總遭網友質疑有山寨之嫌。
  • 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申請破產
    在今年4月至5月期間,無印良品在日本門店的同店銷售額也下降了近一半。  彭博社還指出,無印良品於2006年正式進入美國市場,目前無印良品在美國設有18家門店,年收售額約為1.02億美元,佔良品計劃營收的2.5%,但在過去三個財年中,美國市場一直處於虧損中。根據其破產聲明,無印良品的美國業務已連續三個財年虧損,上財年虧損約1000萬美元。
  • 北京「無印良品」悄然開業 MUJI:商標訴訟仍未結束
    官司沒打完 北京「無印良品」現身望京  提起無印良品,人們都會想起那個設計簡約樸素的日本老品牌。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北京也有一家本土無印良品店,實體店鋪已於一個月前問世。而中日間有關「無印良品」商標的糾紛已持續了17年。  提起無印良品,人們都會想起那個設計簡約樸素的日本老品牌。
  • 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的「中國式」退潮
    作為一個日本雜貨品牌,創始於日本的無印良品(MUJI)其名字本意是「沒有商標與優質」。而沒有品牌的無印良品本身就是品牌,自20世紀80年代成立至今30多年間,從日本到全球,負載日本小眾文化的無印良品實現了全球化擴張:開出了700家門店,上架了7000多種產品,成為了全球零售業界的標杆。
  • 無印良品破產保護 無印良品申請破產保護是為何
    7月10日,據路透社報導,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yohin Keikaku Co)周五表示,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的影響,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已經根據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負債6400萬美元(約合67億日元)。不過,無印良品強調,在美申請破產不影響全球其它市場的正常運營。
  • 優衣庫、無印良品日本快時尚品牌在中國過得怎麼樣?
    UNIQLO   2002年9月,中國首家UNIQLO店於上海開業。據日本媒體報導,迅銷集團表示,其旗下品牌優衣庫(需求面積:1800-2000平方米)計劃以每年新開100家店的速度在中國進行發展,預計在未來五年時間內中國優衣庫的店鋪數將超過日本國內。
  • 無印良品在華遭遇山寨加盟:正面臨著品牌侵權危機
    在中國加速開店的無印良品遇到「加盟」風波。4月12日,無印良品發布聲明表示,在中國內地從未許可任何企業或個人開設加盟店,或者發布任何招商加盟信息。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不少商家打著「無印良品加盟」的旗號在網絡發布召集信息。這讓在中國加速開店擴張與調整價格的無印良品,正面臨著品牌侵權危機。
  • 無印良品的中國實驗
    根據公開數據,2011年,MUJI 店鋪在國內不過30餘家,到了2016年12月12日,杭州的濱江寶龍已經開出了國內第200家 MUJI 門店。這還只是開始。未來無印良品計劃以每年30家的速度,將門店開在中國的二、三城市,同時會在一線城市新開 3 座面積在3000㎡左右的世界級旗艦店。
  • 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商標糾紛:侵權判定標準是什麼
    北京無印良品公司成立於2011年6月,棉田公司為其投資人之一。棉田公司授權北京無印良品公司在中國地區獨家使用涉案商標,用於商標項下指定商品的生產、銷售及宣傳推廣。無印良品上海公司成立於2005年5月,日本企業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為其唯一股東。近年來遍布商場的「無印良品」專賣店即是由該公司投資經營。
  • 無印良品接連降價謀翻身
    在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連續下滑以及兩款食品遭遇基因致癌物風波後,日本雜貨和服飾品牌MUJI無印良品表現持續低迷。1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在無印良品北京愛琴海門店看到,服裝類和生活類商品降價幅度在6%-30%。同時,無印良品官網中上述商品也在降價。這已經是無印良品在中國的第十次降價。
  • 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申請破產,中國市場如何?
    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是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而申請破產的110餘家公司中的其中一家,疫情席捲了全球各地的零售商,申請破產也是公司努力應對的一種方式。在今年4月至5月期間,無印良品在日本門店的同店銷售額也下降了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