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子VS許慎
解析:孟子是最早把「教」和「育」合在一起使用的人。許慎是最早把「教」和「育」分開解釋的人。做題時需要抓住關鍵詞進行選擇,「連用」的是孟子,「分開」的是許慎。
2.歷史性VS歷史繼承性
解析:歷史性:不同時期不同點。歷史繼承性:不同時期的相同點。強調不同的是歷史性,比如:原始社會的教育和西漢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反應的是教育的歷史性。強調相同的是歷史繼承性,比如自古以來,我國都提倡啟發性教學反應的是教育的歷史繼承性。
3.生物起源說VS心理起源說
解析:代表人:生物起源說:沛西•能、利託爾諾 心理起源說:孟祿
不同點:生物起源說強調教育存在於動物界,心理起源說強調教育是存在於人類社會中的。相同點:都否認了教育的社會性。
4.階級性VS等級性
解析:階級性強調社會分為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等級性強調階級內部又分為三六九等;除原始社會,其他社會都具有階級性,而封建社會還具有等級性。
5.《學記》VS《論語》(關於啟發)
解析:《學記》:「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君子之教,喻也。」;《論語》:「不憤不啟,不悻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6.孔子VS蘇格拉底
解析:孔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啟發式教學的人;蘇格拉底是西方最早使用啟發式教學的人。孔子的「不憤不啟,不俳不發";蘇格拉底的產婆術。
7.《論演說家的教育》VS《學記》(地位)
解析:《學記》: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專著;罕見的世界教育思想遺產;「教育學的雛形」。《論演說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專著;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學法的書;體現了歐洲古 代教育理論發展最高成就。
8.《大教學論》的地位VS《普通教育學》的地位
解析: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學著作:《大教學論》
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萌芽於:《大教學論》
標誌著教育學已經成為一門規範的、獨立的學科是:《普通教育學》
科學形態教育學產生的標誌是:《普通教育學》
9.杜威VS赫爾巴特
解析:地位:實用主義創始人、進步教育代表人、現代教育代表人VS科學教育學之父、現代教育學之父、傳統教育之父
三中心:新三中心VS舊三中心
10.杜威VS斯賓塞
解析:杜威:教育適應生活說;活動課程
斯賓塞:教育準備生活說;學科課程
11.順序性VS階段性
解析:順序性強調的是方向性,由A到B,不可逆不可跨越。
階段性強調的是A和B的不同,強調的是不可混淆,不可混為一談。
12.不平衡性VS個別差異性
解析:不平衡性指的是同一個人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之間的比較;個別差異性指的是不同人之間的比較。
13.社會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VS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和影響
解析:決定教育的性質、領導權、受教育權一一政治經濟制度
決定教育的水平、規模、速度一一生產力
人類教育賴以存在發展的決定性力量一一社會生產
推動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力——生產力
決定教育發展水平的是一一生產力
引發教育發展變化的最根本最內在的因素一一生產力
影響教育變革的決定性因素一一生產力
現代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因——科技進步
14.教育目的VS教育方針VS培養目標
解析:教育方針是一個國家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最高行動指針
教育目的是國家對教育所要培養的人的質量和規格的要求
培養目標是不同類型、層次的學校或學校的不同專業所要培養的人才的具體質量規格
教育方針與教育目的是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是普遍和特殊的關係
15.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面發展VS我國的全面發展
解析: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基本含義就是個人智力和體力儘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自由地 發展,並在此基礎上實現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全面發展自己的一切才能。
我國的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16.義務教育的特徵VS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計劃的特徵
解析: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的地位
義務教育的特徵:強制性、普遍性、免費性
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計劃的特徵:強制性、普遍性、基礎性
義務教育課程的特徵:全面性、基礎性和普及性
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的地位:普及性、基礎性、強制性
17.複雜性vs創造性
解析:複雜性強調的是客觀存在的事物。創造性更加強調的是教師怎麼做。
18.談話法VS討論法
解析:談話法:教師問,學生答(一問一答)。討論法:學生圍繞問題各抒己見(爭論、磋商)。
19.演示法VS實驗法
解析:演示法:教師做,學生看。實驗法:學生做,教師指導。
20.班級授課制VS個別教學
解析:個別教學是指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布置、檢查和批改作業都是個別進行的教學形式。這是古代學校採用的基本教學組織形式,也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教學組織形式。
班級授課制也稱班級教學,是一種集體教學形式,目前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形式。
21.設計教學法VS道爾頓制
解析:設計教學法:完全有學生自己設計。道爾頓制:教師指定參考書,學生自學,最後教師檢查作業。
22.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vs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
解析: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備課、上課、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學生成績的檢查與評定。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心理準備階段(激發學習動機)、領會階段、鞏固階段、運用階段、檢查效果階段。
23.相對性評價VS絕對性評價VS個體內差異評價
解析:相對性評價:競爭選拔類,有利於分類排隊。絕對性評價:資格類,有力檢測學生的知識掌握。個體內差異評價:個體內部縱向和橫向的比較。
24.榜樣示範法VS陶冶教育法
解析: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藝術陶冶,強調情境對人的感化和薰陶,重情。榜樣法:突出榜樣者和示範者的作用,重行。
2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VS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務VS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務
解析:中心環節:組織和培養班集體。中心任務: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首要任務:組織建立良好班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