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補貼公交系統推出一元公交措施,這能否減少私家車出行?先說結論,單靠票價低引導是沒有作用的,對於私家車主來說,既然能夠承受開車的成本,那麼公交上差一塊兩塊基本不會是影響出行意願的決定性因素。人們是否願意坐公交,便利性和舒適度是很大的影響因素,開車20分鐘公交一個多小時,開車舒舒服服坐公交又破又擠等等,顯然都是令人難以接受的。而地面公交受路況因素影響又是不可避免的,這又導致坐公交通勤的穩定性不高,公交替代私家車顯然十分困難。
舉個例子,某市公交按線路長短1或2元,刷卡7折且無限次換乘免費,市區人口200多萬無地鐵分流,這樣的優惠政策已經足夠良心,就這個樣子,疫情之前一天公交客流量不到30萬,疫情之後更加不用說。具體哪個城市我就不說了,這方面比較了解的人大概也能猜到。為何會這樣?公交線網太差,老城區堵車開不快,新城區線路少間隔大,動不動就要轉乘班次又令人捉急,在加上各公交公司各自為政,涉及到跨區就互相扯皮,這種條件下客流能高才是見了鬼。
公交替代私家車是不現實的,想要通過公共運輸緩解道路擁堵,符合地鐵建設條件的城市一定是大力發展軌道交通,公交作為地鐵的補充;對無地鐵城市來說,比起一味降低票價,更重要的是建立科學合理的線網和運營體系,能少轉乘就少轉乘,線路走向符合客流流向,運營規範班次間隔合理,車輛站臺乾淨整潔。能做到這些城市公交都不會愁沒人坐。票價雖然往往是最容易有意見的,但綜合下來公交依然是出行成本最低的交通方案之一,只要價格不過分離譜,不亂收費即可。
我所在的區,不大,商業住宅比較集中,最重要的一點,是這個地區發展的非常早,沙俄佔領過,就開始修建城市,小日本佔領時,當成了自家後院,更是做了各種規劃,解放後,蘇聯專家在這十年,城市基本定型,但是最近這些年,私家車數量暴漲,老的街道根本承受不住,別說早晚高峰了,中間的時段也沒有不堵車的時候,可我們的區就這麼大點,我沒有車,我從住宅區走著去沃爾瑪,去羅森,也就走二十分鐘,去菜市場更是只要十分鐘。
而且我這裡,公交車很方便,如果是去商場,還有差不多十條公交站經過商業廣場那,等車不用5分鐘,總有一輛回到你去的地方,但是呢,我依然看到所有人,都會下了樓,開車,去商場,到了商場附近,再花十幾分鐘找停車的地方,最後停在離商場好遠,下車後還得走五六分鐘的地方,菜市場更是,我天天買菜,幾乎都能看到運菜的車和私家車互不相讓,吵成一片的景象,你說奇不奇怪?我不開車,可能我真的不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