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北大縱橫」,與千位諮詢師零距離
==============================
組織結構基本原則
企業發展戰略制訂之後,接下來就需要制定與之相匹配的組織結構,通過組織的設計,實現企業戰略目標、人才的培養、信息的交流,工作流程的簡化以及部門、崗位責任的強化。
在組織結構設計過程中首先應遵循以下七個原則:一個上級的原則,責權一致的原則,既無重疊、又無空白的原則,服從的原則,逐級的原則,相互服務的原則,相互制約的原則。
確定管理幅度與管理層級
管理幅度與管理層級是組織設計過程中兩個重要的參數,這兩個參數在組織規模確定的情況下是成反比的,管理幅度越寬則管理層級越少,反之,管理幅度越窄則需要的管理層級就越多,管理幅度與管理層級的設計過程中應兼顧管理成本及管理效率。
本文對管理幅度與管理層級之間的關係進行分析得出:在給定了員工總數的條件下,兩者存在一定的函數關係,發現其函數關係如下:
Y=logX(WX-W+1)-1
其中:W——員工總數;Y——管理層級,X——平均管理幅度
舉例來說:假如某企業的員工總數為W=1400人,設定平均管理幅度X=4則,計算得出管理層級Y=5,那麼,在接下來的組織結構的設計中,可參照所得出來的管理層級數對組織進行設計。下圖是以員工總數1400個為例,設定不同的管理幅度X,對管理層級Y進行了計算的結果:
隨著信息化、領導管理水平、員工責任意識的提升,近幾年管理幅度趨勢是逐步加寬。例如,通用電氣公司的管理幅度目前已達10到12人,是十五年前的兩倍。因此,設定管理幅度時應考慮其加寬的趨勢。
除此之外,在設計管理幅度與管理層級過程中,還應對人員的工作能力、工作內容和性質、工作條件、組織環境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以匹配企業的實際、滿足企業的戰略需要。
借用曾仕強的話:「組織的必要是因為個人能力有限,組織的目的就是要團結一致,是為了合理分工;當你自己可以全盤控制的時候,你就不需要增加層級。」
組織結構選型
常用的組織結構主要包括直線職能式、事業部制、矩陣式三種類型。
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都是用的直線職能式組織結構。直線職能制式有效保證了企業的集中管理,同時發揮了各職能部門的專業作用。但是對部門之間協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事業部制是一種高度集權下的分權管理體制。其分級管理、自負盈虧的管理形式能有效的發揮各事業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企業靈活應對外部市場的變化起到很好作用。同時,使得總公司的領導可以集中精力去考慮戰略、管控等全局問題。但也存在機構重疊、各事業部之間協作困難等問題。
矩陣式組織是介於直線職能制和事業部之間的一種組織結構形式。有較強的靈活性,更利於項目組一起攻關克難。由於隨項目結束,人員回歸各自部門,因此存在多重領導、容易產生臨時觀念等問題。
組織結構發展趨勢
目前組織結構的發展趨勢主要集中在扁平化、彈性化、虛擬化和網絡化四個方面。
扁平化組織將進一步凸顯一線員工在企業管理決策、協調控制等各個方面的作用;彈性化更利於組織不同知識背景及不同專業技能人員進行動態合作以完成特定的目標;虛擬化組織,在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以分散、眾包的新型工作方式將逐步得到推廣;隨著網絡技術、移動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移動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組織將呈現網絡化。
總之,組織設計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有效分工與協作,激發員工的積極性,提升企業的運作效率,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
作者:亓鵬,北大縱橫管理諮詢集團合伙人
原創文章,歡迎分享,轉載須註明來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