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合注》第三講複習題綱

2021-02-20 全球廣論

《四家合注》淺釋第三講複習題綱



一、因為什麼目標想要聽聞《廣論.四家合注》?

答:「為了能夠解決自他在生死中流轉的痛苦,我們要證得無上菩提」,以這樣一個動機來聽聞。

二、六道輪迴的體性是什麼?

答:痛苦。

三、當生老病死沒有解決的時候,被什麼自在?

答:為業所自在,隨業流轉。

四、短暫的生命旅程中,生命被賦予什麼最神聖的意義?

答:要從惡道中,從輪迴中徹底超越。

五、誰講了超越苦輪的方法?

答:只有佛陀講了如何擺脫三惡趣,超越痛苦輪迴的方法。

六、根據什麼來確定道?

答:根據目的來確定道通向哪裡。

七、菩提道是趣向於哪裡?

答:菩提。

八、道,基本上分為幾種?

答:基本上可分為大乘道與小乘道兩種。

九、三乘道如何安立?

答:大乘道、獨覺道與聲聞道。

十、三乘道如何廣分?

答:三乘道裡還繼續各分為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

十一、何為凡夫道?

答:資糧道與加行道是凡夫道。

十二、何為聖者道?

答:見道、修道、無學道是聖者道。

十三、大乘道何時不退轉?

答:到大乘中品資糧道就不退了,但是不退轉位是加行道以上。

十四、中品資糧道時生起什麼發心?

答:如金子的發心,是不變的。

十五、道次第的「次第」顯示了什麼?

答:顯示了「沒有前面的基礎,就無法產生後面的結果」這樣一個關聯性;若無前前則後後不生的關係。

十六、次第有幾種?

答:

1、因果次第,如先有火才有煙。

2、講說次第,如十二因緣中愛取有雖在名色、六入、觸、受前出生,講時卻在受支之後講。

3、修道的次第,如四諦。

十七、《現觀莊嚴論》中,道與次第合併解釋方式有幾種?

答:

1、「道」分深、廣兩種道,「次第」為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時,依次第修學深、廣二道。

2、「道」指八事中「正等加行」、「頂加行」、「次第加行」、「剎那加行」等四加行;「次第」指正等加行為自在因,頂加行為自在果;次第加行為堅固因,剎那加行為堅固果。

3、「道」指修一百七十三種行相的正等加行;「次第」是指以正等加行依次修一百七十三種行相。

十八、《瑜伽師地論.菩薩地》中如何解釋道次第?

答:

1、「道」指菩薩所要修習的六處:①自利處;②利他處;③真實義處;④威力處;⑤成熟有情處;⑥成熟自佛法處。

2、「次第」指菩薩在現證空性的根本定中修自利處、真實義處、成熟自佛法處;出定後修習利他處、威力處、成熟有情處。

十九、《入行論》中如何解釋道次第?

答:「道」指菩薩行所依──菩提心、六度;「次第」是精進修持施等菩薩行。

二十、《集學論》中如何解釋道次第?

答:「道」指菩提心及六度;「次第」指對菩提心及六度依次修學施捨、守護、清淨、增長四件事。

二十一、《菩提道次第廣論》的道次第如何解釋?

答:《廣論》宣說「共下、共中、上士道三種道,以共下、共中作為上士道的前行,是這樣的次第。因為開啟所有修行者能夠達到證得無上菩提,這個內心的證悟,所以稱為道次第。

二十二、《大方等大集經.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如何比喻道次第?

答:做珠寶的寶石師以六個步驟打磨寶珠。

二十三、為何要說無常苦及不淨?

答:為了破壞貪戀三界生死的心。

二十四、為什麼無法從三界中利落地出離?

答:因為一直貪戀生死,沒有證得心上的無自性。

二十五、認識珍寶的工匠,比喻誰?

答:佛陀,因為他認識到所有有情的心上都必然有可以證得無上菩提的絕對可能性。

二十六、佛陀生生世世打磨有情心中寶貝的目的為何?

答:令有情擺脫重重痛苦的包圍,達到解脫乃至成就一切遍智的果位。

二十七、還有幾種形容道次第的譬喻?

答:

1、阿底峽尊者的《攝行論》以階梯比喻道次第;

2、《藍色手冊》中的譬喻為賢母育幼子。

二十八、《廣論》為何稱為「廣」?

答:

1、由於能詮所詮二者廣大;

2、觀待於略論為廣;

3、引經教與破立的辯論相當廣泛。

二十九、《四家合注》有哪四家?

答:①巴梭法王;②語王堅穩;③第一世妙音笑大師;④札帝格西。

三十、如何使所解釋的經義在遇境時在心中不退不變,變成心續中的證悟力?

答:聽到對經義的解釋後,經過多次的討論,在心中產生定解,然後將定解真實地修習。

三十一、師父有提到幾種「道次第」的譬喻?

答:①爬樓梯;②做飯燒菜;③從幼兒園漸次讀到大學。

三十二、上師希望藉這次講說、聽聞《四家合注》達到什麼?

答:透過詳細聽聞教典,更深地凝聚內心對三寶的心業力,不斷深刻地修行,獲得對三士道的證悟力。

三十三、如何才能生生世世不會離開三寶?

答:把對三寶的信心深刻到骨髓裡去。

三十四、遇到苦難如何才不會白受?

答:為了淨化自心的煩惱,把這一切忍受的苦行變成是修行的莊嚴,生生世世尋覓師父的攝受和加持的一種修為,把傷痛變成尋覓正法、追隨正法、修行正法的一種力量,所有憂悲苦惱的代價就是得到了師父的攝受。

三十五、靠什麼轉心,讓生命中遇到的問題變小,打擊力變弱?

答:聽聞正法,用法向內調伏。

三十六、用法向內調伏與否,差別何在?

答:藉助法的力量向內調伏,內心會獲得清涼;能坦然應對大大小小、林林總總的撞擊;不用法向內調伏,一生是非常艱難的,大大小小的事都會弄到不可想像的痛苦。

三十七、如何避免一件小事就把人看扁,甚至認為佛法也幫助不了他?

答:從善行的角度看待別人,經年地修習。

三十八、學習《廣論》可以穿越什麼?

答:穿越生命中曾有過的難以想像的傷痛,讓成為過去的痛苦,不再幹擾現在的生活,不會時時刻刻影響自己對人和事的看法。

三十九、學習教法,為什麼會使我們獲得對負面情緒,黏著捆綁我們,甩也甩不掉的痛苦的抵抗力?

答:因為可以找到很多條令自己信服的思路,用慧力去對治,用智慧的善巧把煩惱這麼緊密地跟蹤和黏著的力道削弱。

四十、《廣論》在做什麼?

答:從一開始聽聞正法到最後,所有部分都在解開我們的煩惱結。

四十一、研討《廣論》時,要研討什麼?

答:怎麼想是痛苦的,怎麼想是快樂的。

四十二、在廣論班認真學《廣論》的現世利益為何?

答:很多撲面而來的煩惱不會粉碎你,讓你還有一定的支撐力。

四十三、師父在《廣論》的每一行字裡傳遞著什麼?

答:傳遞著生命的希望,傳遞著生命宗旨的確立,就是不要為此生的安樂憂悲苦惱,得不到安樂就痛苦,得到了就高興;一定要為無上菩提去奮鬥。

相關焦點

  • 四家合注 | 淺釋第九講複習提綱
    【四家合注】淺釋第九講複習提綱一、真如老師開示中提到我們為什麼來學習佛法呢?答:既然得到了人身,一定要去成辦生命最大的理想,此身雖亮麗如空中閃電,卻也短暫易逝。 四、「是無等師最勝子」一句中,「師」的意思有幾種?分別是什麼?答:共有兩種。一是「修正所化相續」,能滅除所化相續一切煩惱;二是如實開示一切諸法,故名大師。 五、請問文殊、慈氏兩位菩薩怎麼擔負佛陀的事業?答:現化種種情器,遊戲無量土。
  • 《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注》評介
    歷來有諸多大德為之作注、作釋、作講義、作提要,不下二百餘種。其中四種註疏最為重要。 第一家墨注為跋梭天王曲吉堅參(1537-1605)所做。師為昌都洛隆地方人,達察活佛系統的開創者,第四世(計追認)達察活佛。其注釋以銷文釋辭,疏通文義為主,尤注重對論中所引用經、論詞彙和語句的解釋。
  • 《四家合注》第五講複習提綱
    《四家合注》第五講複習提綱 一、請問上師在本講裡為大家介紹了哪幾位祖師的行傳?答:博朵瓦大師、慬哦瓦大師、傑貢巴大師,順帶介紹了佛陀子大師。 二、請問為什麼上師要如此詳盡地介紹諸位祖師的功德? 四、請問博朵瓦大師一生中主要依止哪些上師?答:阿底峽尊者和種敦巴大師。 五、請問在本科裡老師主要從哪幾個角度宣說博朵瓦大師的功德?答:主要從:一、如理依師;二、實證整體道次;三、厭離輪迴盛事;四、菩提心;五、事業廣大;六、為菩薩化身共六個角度。 六、請問博朵瓦大師原先想要長期依止種敦巴大師嗎?
  • 《四家合注》第七講
    《四家合注》可能對於還沒有開始學《廣論》的會不會有點深?但是也不一定,因為是宣講佛陀的功德,所以只要喜歡聽就可以了。 在聽聞之前,請大家觀察一下自己的意樂,希望我們能夠為了了解什麼是成佛的因來聽聞。為什麼要成佛呢?因為在這個世界有很多很多自他的痛苦,卻有一種究竟離苦得樂的果位,就是佛果。為了自他能夠早一天從痛苦的輪迴中脫離出來,我們一定要速疾地成佛,為了這個目標我們來聽聞佛法。
  • 【秋季系統班】第三講:平行四邊形與梯形
    第三講: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知識梳理與螃蟹秘籍——【重點內容】
  • 《四家合注》第五講
    《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注》第五講箋注皈敬頌2在學習之前,請大家先觀察一下自己的意樂,希望能夠憶念到暇滿難得、易失。那麼我們一定要懷著歡喜、清淨的動機,在一起學習《四家合注》。即為了究竟利益虛空般的如母有情,我必須迅速成佛,以此動機來學習。1'20"上一次我們學到妙音笑尊者的〈皈敬頌〉,在〈皈敬頌〉的後面兩句是:"二車覺窩聖父子,袞巴內蘇博朵瓦,慬哦仁欽崗巴等,敬禮法尊諸善識。"我們學習了袞巴瓦、內鄔蘇巴,接下來該講到博朵瓦大師。為什麼我希望能給大家簡略地介紹一下諸位大善知識的行傳?
  • 鹹陽夢圓高中暑期教師學習會第三講
    鹹陽夢圓高中暑期教師學習會第三講——教師培訓之精細化管理鹹陽夢圓高中暑期教師學習會第三講二、精細化管理的四個意識細節意識、服務意識、規則意識、系統意識三、精細化管理兩大原則立足專業、科學量化四、落實過程中要有以下幾個原則1、警告性原則2、確定性原則3、即時性原則4、公平性原則五、精細化管理的核心是教學管理(一)以教材為基礎。
  • 徐俊 | 王先謙《新舊唐書合注》的前世今生
    (《藝風堂友朋書札》45頁)1916年,王先謙為《新舊唐書合注》作序,稱「反覆積年,頗有考訂,旁羅舊注,廣諏同志,條分新舊,合為一書」,其時《藝文志》尚未完稿。據繆荃孫《戊午(1918)日記》,三月廿五日,「注《唐藝文志》畢,裝訂。整一年功夫,惜長沙師不及見矣」(《繆荃孫全集·日記》第4冊73頁),距王先謙離世已四個月。
  • 【《民法典》學習】第三講丨韓松:我國《民法典》的科學體系
    【《民法典》學習】第三講丨韓松:我國《民法典》的科學體系 2020-06-09 04: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奧數第三講 差倍問題
    第三講 差倍問題01概念及解題步驟①概念:已知幾個數的差,以及這幾個數之間的倍數關係,求這幾個數分別是多少的應用題,叫做差倍問題。②解題步驟:首先根據倍數關係畫出線段圖,把幾個數中最小的一個數看成一倍量,然後找出差所對應的倍數,求出一倍量。
  • 北師大博導叢立新教授第三講《講授法的合理與合法》
    新東方網>資訊>新聞動態>正文北師大博導叢立新教授第三講《講授法的合理與合法》 2014-12-05 15:35 來源:新東方網
  • 教育| 傳播中華經典 踐行文化潤疆——「文化潤疆大講堂」第三講在...
    教育 | 傳播中華經典 踐行文化潤疆——「文化潤疆大講堂」第三講在喀什六中開講 2020-12-14 19: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科院科學技術史大講堂第三講開講
    馮樂耘教授演示木牛裝卸工序人民網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 魏豔)今天下午,「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史大講堂」第三講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舉行
  • 【物中生有|第三講】楊鄭鴻:小身材大作用,果蠅與腦科學
    【物中生有|第三講】楊鄭鴻:小身材大作用,果蠅與腦科學 2020-05-14 02: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而思勤思——暑假二升三數學第三講——加減法之謎
    學而思勤思——暑假二升三數學第三講——加減法之謎
  • 紀要 | 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文獻」線上課程第三講紀要
    2020年9月27日20時20分,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宗教文獻」線上課程迎來了第三講,本講主題為「《禮》學簡述暨《儀禮經傳通解》解題——以郊廟時祭中的『九獻』儀式為例」,主講人為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張曉宇。第一節課張老師主要介紹了三《禮》(《周禮》《儀禮》《禮記》)的形成過程以及三禮學文獻。張老師指出,三《禮》向來難治,《儀禮》更被稱為「禮中之禮」。
  • 旅瓊文藝家大講壇第三講開講,海南大學海濱教授主講「蘇軾在海南的...
    旅瓊文藝家大講壇第三講開講,海南大學海濱教授主講「蘇軾在海南的文章功業」 2020-08-19 2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徐俊:王先謙《新舊唐書合注》的前世今生
    對於王氏《合注》,趙守儼認為:王先謙採集吳縝《新唐書糾謬》及清人錢大昕、王鳴盛、趙翼、趙紹祖、張宗泰、沈炳震、丁子復、劉文淇、劉毓崧十餘家之說,輯為《合注》,並以兩《唐書》與《通鑑》《冊府元龜》等書有關唐代史事的記載比較異同,附以個人按語,在訂正史料方面有一定的貢獻,為研究唐史的人提供了一些便利。
  • 宸裕說易第三講——易學的溯本求源
    第三講的內容依然緊扣易學的傳承,以及其在漫長歲月中的分流與變遷,因為只有捋清楚來龍去脈,學習起來才不會一葉障目,看不見整體。有些朋友或許只是想學習預測術,對經文易理其實並不感興趣,這其實也是一條路子,由術而入道。當然,義理經文懂得多,不代表預測水平就高,同為北宋五子的二程、張載、周敦頤即使綁一塊,在預測水準上也不可能比過邵雍。
  • 【雁檢·教育培訓】雁塔區檢察院舉辦「雁檢大講堂」第三講
    為進一步落實以人為本、從優待檢工作方針,雁塔區檢察院在全國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舉辦了「雁檢大講堂」第三講,分別邀請陝西方眾心理諮詢有限公司張彥林老師和安全健康教育網唐佩兩位專家為全體幹警就子女教育和職業病防治進行了專題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