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讓你沉浸於創作的深度世界中

2020-12-11 36kr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DeepWork」(ID:zwxz1128),作者 10號;36氪經授權發布。有時候,我們做某件事時,會全神貫注地投入當中,廢寢忘食也是常有之事,那種狀態是忽視了空間、時間,甚至本我的存在,是馳騁於萬物之上的。

心流是什麼?

其實,這種狀態在心理學上被稱作心流(flow),亦可稱之為福樂、沉浸、神馳、化境。心理學家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將心流定義為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通俗點講,心流就是人們全身心投入某件事的一種心理狀態,如自媒體人在寫稿時、程式設計師在敲代碼時、設計師在做圖時等都可以產生心流,而人們處於這種情境時,往往不願被打擾,即抗拒中斷。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曾描述道:

你感覺自己完完全全在為這件事情本身而努力,就連自身也都因此顯得很遙遠。時光飛逝,你覺得自己的每一個動作、想法都如行雲流水一般發生、發展。你覺得自己全神貫注,所有的能力被發揮到極致。

可隨著我們面對的人事越加複雜繁瑣,周邊的空間也日漸喧囂擁擠後,卻難以進入那種狀態,那種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件事中,狂喜、專注、不想被打擾的狀態。

如何讓自己進入心流?

心流的產生往往符合三大原則:目標清晰、即時反饋、挑戰與技能匹配

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挑戰與技能的匹配,也就是說心流的產生是依賴於個人能力與這個事件挑戰難度的匹配。

自身技巧水平較高時:當挑戰水平也較高,我們就比較容易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進入心流(Folw);挑戰水平中等,我們則會感覺到對此事有「掌控感」(Control);而挑戰水平較低,我們做起來會感到放鬆(Relaxation),顯得毫無壓力。

自身技巧水平中等時:面對挑戰水平較高的事情,我們則會被「被喚醒」(Arousal),有興奮感、緊張感,會被激勵,向心流狀態邁進;可面對挑戰水平較低的事情,我們就會覺得太無聊(Boredom)。

自身技巧水平較低時:面對挑戰水平中偏高的事情,我們就會對這件事感到不同程度的擔憂、焦慮(Anxiery,Worry);面臨挑戰水平較低的事情,我們就會對這件事感到無聊,同時又做不好這件事,很容易讓我們陷入一種「徹底的無感(Apathy)」裡。

因此,產生心流的前提是自身技能與所面對的事情挑戰難度都處於中偏高水平時。

那麼當我們發現一件事情充滿挑戰,而自己能力不足時,該怎麼辦呢?一個人的狀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當我們處於「焦慮」的狀態時,應該通過不斷學習新的技能以提高自身技巧水平來應對挑戰,幫助自己進入心流狀態。相反,當一件事情挑戰不足時,應適當地增加難度,這樣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進入心流狀態。 

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做點什麼來幫助自己進入心流呢?

1. 去嘗試更多的事情。 

正如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所說,「在為喜歡的事情努力時、當內在動機存在時,人們會更容易進入心流的狀態。而只有通過實踐去嘗試做一件事,你才會真正知道自己對它的感受,靠想像、分析和測試都是並不能真正幫你做到這一點的。 」

2. 設立明確而具體的目標,並主動尋找反饋。 

當目標越明確時,人們對於自己能否勝任就越清晰,也越能夠專注地努力,而不會左顧右盼、猶豫拖延。而尋找反饋,能夠幫助人們根據反饋做出及時的調整,避免反覆碰壁而消耗熱情與精力。  比如我們在玩遊戲時,目標是清楚可循的,如打下敵機、打死怪獸、組合圖形、尋找寶物、累積分數等;其次,每個遊戲動作的成敗皆立即得到回饋,每局的成敗皆立刻揭曉,大部分遊戲成敗是即時可知的。

3. 另外,在完成某一項具體的任務時,以下的小技巧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 拆分任務,清除雜念。將一個任務分解成若干個具體的子任務,並為子任務分配時間,形成進度清單。在每次開始一項任務時,對照清單,明確自己目前的進展。這樣也能幫助我們清除雜念——因為我們只需按著進度走即可,無需多想,只要把事情做了就好。😊

  • 減少外界的幹擾。處於心流狀態的人是不願被人打擾的,容易造成幹擾的環境也很難讓自己進入到心流狀態,所以需要了解哪些東西容易對自己造成幹擾,並提前阻止,例如將手機調至靜音模式、找一個相對封閉安靜的空間等。🏠

  • 深呼吸、白噪音、輕音樂、或者冥想等都被認為是很好的準備工作,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進入狀態。🎵

最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心流」更多時候是一種在回溯中才能被意識到的狀態,而這正是因為如此,處於心流中的人,是投入而忘我的,甚至喪失了對自我意識、感官,乃至對周圍時空的覺察力,當然這也因人而異。

所以,當我們太過刻意地想要去尋找心流時,可能不僅會破壞隨時出現的心流,還會適得其反。

從熱愛到投入,從投入到忘我,此乃心流的基礎核心。

所以有時候,忘記自己,就跟看見自己一樣那麼重要。

相關焦點

  • 「心流」沉浸式體驗遊戲《Inside》值得入手
    上期給大家推薦的是一款卡牌遊戲,但如果卡牌遊戲不符合你的胃口,你所期待的遊戲是那種沉浸式的體驗,那麼我強烈推薦今天要說的這一款遊戲《Inside》。《Inside》是我們期待已久的Playdead工作室繼《地獄邊境》以後出品的又一力作,它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發現自己深陷一個黑暗計劃,孤身一人逃跑並遭遇追擊的故事,全程4小時左右。
  • 說說工作中的心流模式
    你是否體驗過在執行某一項任務時沉浸其中,忘記周圍的一切,享受當下的感覺,任務有挑戰,但自己能調動一切的感官和心智遊刃有餘的處理,任務既有挑戰有讓你充滿了成就感,恭喜你,你已經體會到了心流模式,正如高水平運動員常說的,他們是在享受比賽,而旁觀者會以為運動員職業是一件很痛苦的職業,每天都是重複枯燥的運動
  • 什麼是心流,如何在學習工作中進入心流狀態?
    心流是一種把專注力發揮到極致時的最優體驗,它是當你全神貫注投入、沉浸在充滿創造力或樂趣的活動中時,體驗到渾然忘我的一種感受。《心流》一書的作者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 ,主要研究領域是「正向心理學」。他觀察到卓越的藝術家、科學家、運動員在進行活動時的共同特徵,就是能達到有意識的心流狀態。
  • 真學習,讓「心流」汩汩
    而日常生活中的沉浸式學習,可以讓「心流」汩汩,讓我痛並快樂著。沉浸式學習,讓「心流」流動幸福洋溢積極心理學有一個詞叫「心流」(Flow),說得就是一種一以貫之、超然物外的沉浸感,就像流水一樣。當你持續沉浸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面,這種感受就是幸福。在生活、工作、交際、情感中,都可以獲得這種「心流」。
  • 《心流》:來一次心靈的心流體驗之旅,提高你的幸福感
    書中提出「心流」是指我們在做某件事時,能夠達到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比如我們做一道題,完全沉浸在答題的世界當中,忘卻了時間、空間的存在,當解題完畢後,你會由衷感到喜悅與滿足感。這種內心湧動,好似被一股洪流帶領著我的感覺就被稱之為「心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心流」就是這種狀態。
  • 深度工作,世界就是你的
    當今世界,科技日新月異,很多簡單重複勞動的工作已經被機器取代,而現如今隨著「5G+AI+VR」的快速發展,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將有更多工種將被取代。但是能夠利用智能機器把工作做得漂亮的人,處於行業中最優秀的人,擁有資本的人,則可以在智能機器時代獲取極大利益。如何在數字經濟時代善用腦力,創造真實價值,成為一個不可替代的人?唯有「深度工作」。
  • 讀書|心流,體驗過程之美
    成年人常常會羨慕小朋友,除了因為世界對他們來說是嶄新的一頁外,還因為他們總是可以十分專注投入地做一件事情,比如在玩樂高拼插時,他們可以完全沉浸在裡邊。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腦子裡的雜念越來越多,越來越難全心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
  • 心流:幸福的感覺是可以被量化的
    你幸福嗎?有這樣一個現象,讓你在舒適的沙發上刷短視頻,開始會特別的興奮,隨著時間流逝,負罪感就會慢慢上升,有太多這樣的朋友,卸載短視頻APP,過一段時間在下載,然後如此重複。這樣的生活並不是幸福的,那真正的幸福是什麼,那又如何去得到幸福呢,我在《心流》裡找到了答案,看完它,我明白為什麼自己曾經特別高興又沉浸的感覺,原來那個就是心流的體驗,有這樣的感覺就是幸福。
  • ◎(心流.作者米哈裡.積極心理學奠基人之一.心流理論提出者.被譽為「世界積極心理學研究領軍人物」).
    學習感悟+反思反省+深度思考.
  • 心流是什麼?心理學家發現:想快樂、提升幸福感,這個狀態是關鍵
    它是特殊的精神狀態,當你在極度專注時,完全沉浸其中,效率和創造力提高,讓你忘記時間、忘記飢餓、甚至忘記所有不相干的身體訊號。一旦你從這個狀態出來,你可能會覺得口渴、肚子餓,但精神依舊很好,心情也很愉快;換句話說,雖然肉體消耗了能量,心靈反而補充了能量,不只是在創作、運動領域,甚至在職場上,心流也有可能發生。
  • 心流是什麼?如何達到心流狀態?
    如果你沒有這方的困擾,那真的要恭喜你,因為你能夠享受到人類最理想的思維狀態——心流。 心流,是著名的積極心理學家米哈裡教授在大量的案例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的心理學概念。1990年米哈裡教授正式出版了英文版的《Flow》,將近三十年過去了,這本書依然非常暢銷,成為很多積極心理學愛好者的必讀書目。對於大眾讀者來說,這是一本很好的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幸福感的行動指南。
  • 是時候開始你的「心流」體驗了 ​​| 看理想周報
    劍橋大學翻譯專家Angeles Carreres認為,字典中常常會給出錯誤的相等概念,但即使是像月球這樣的實體在不同語言中也有陰性和陽性的不同指稱,反映了不同文化對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她還提到,歷史也可以塑造語言的含義,我們感受到的情感可能與民族的歷史息息相關。長久以來,電子設備的屏幕上發出的藍光被認為是影響人們入睡的因素。
  • 產後抑鬱、離婚、失業、PUA…如何用心流體驗完成絕境突圍?
    她發現英語的世界給她創造了一個心流體驗的世外桃源,讓她能夠暫時忘卻現實的各種紛擾痛苦,另外,英語教學也成了她主要的經濟來源,讓她在人生的谷底還能有一份堅定的價值支撐,明白你真正熱愛與擅長的東西是能夠給你帶來豐盛的。
  • 拾書: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
    三年前偶然進入小朋友的世界,就開始接觸兒童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現在書架上的大部分讀物,竟然都是心理學相關。學習心理學,沒有那麼神奇可以識別人心,但是可以更多的了解自己,而我們終其一生,也不過在追逐自己。先不說心理學,先說說閱讀吧。說來慚愧,在山裡的童年,整日與泥巴森林野草為伍,整個童年是沒有書籍相伴的。
  • 「松鼠聊心理」請給孩子的心流體驗一點兒空間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兒童,就會發現,他們沉浸在喜歡的事情中的時候,特別純淨,有一種像天使一樣的純淨之美。 但是很遺憾,這種純淨的感覺,經常被大人打破。譬如在他全身心玩水的時候,大人會不停的說,別玩兒了,小心把衣服弄溼了。
  • 《心流》:積極心理學創始人,告訴你關於幸福的秘密
    積極心理學創始人米哈裡在《心流》中這樣說道。那麼,米哈裡所認為的快樂幸福,即心流,到底是什麼呢?答案都在這本《心流》中。米哈裡在書中講到心流的構成有八項元素,我們歸納一下,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來理解:第一,主觀方面:我們能夠控制自己意識,全神貫注投入工作中,進入「忘我」狀態。讓我們回想一下自己曾有過的心流狀態:記得剛進入高中時,整體成績只能排在班級倒數幾位,開家長會的時候,總少不了回家後一頓挨批。
  • 安靜的「心流」對孩子是好事
    一旦看到孩子自閉或者是沉悶的時候,許多家長就表示非常的擔心,如果孩子一直這麼沉浸在自己的個人世界當中的話,到底該怎麼辦?一、「心流」是什麼?它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好處?所謂安靜的心流,其實就是當一個人完全的沉浸到自己的事情當中時,他們就會順理成章的忽略掉身邊的事情。
  • 人氣音樂手遊續作《音樂世界Cytus II》深度沉浸式感官體驗
    遊戲畫面就是由這些觸屏反饋的 效果構成,沒有過多的人物及環境因素的幹擾,讓玩家能夠代入到深度遊戲當中,這種精神集中的沉浸式體驗與其他遊戲依靠人物的外觀及動作進行畫面表現是截然不同的。音樂世界Cytus II的曲庫內容上顯然是有著更大的格局,遊戲中設定了5位風格各異的時尚音樂人,他們不僅造型各異,曲風也有著很大的不同。針對流行、電子、科技、硬核、搖滾、重金屬等多種不同的曲風進行分類,可以精準定位到不同聽曲習慣的玩家。
  • 把心流還給孩子,孩子「快樂學習」才能夠真正發生!
    心流是積極心理學研究領域的世界領導者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教授提出的一個概念。「心流」是指一個人全身心投入一項活動的精神狀態,不知道時間的流逝,因為他沉浸在一種專注、參與和成功的過程中。
  • 幸福不止是貓吃魚,狗吃肉,更是享受每一次的《心流》!
    跨欄名將愛德溫.摩西在說自己比賽時,很容易體驗到心流,這也是他贏得世界冠軍的秘訣:「頭腦必須百分之百清醒,對手、時差、食物的口味、住宿以及一切個人問題,都要完全從意識中抹去——好像不存在似的。」所以,判斷是否處於心流狀態的很重要特徵就是,是否達到這種忘我的狀態:因沉浸在某種活動中而無視其他事物的存在!什麼是人生的幸福,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