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DeepWork」(ID:zwxz1128),作者 10號;36氪經授權發布。有時候,我們做某件事時,會全神貫注地投入當中,廢寢忘食也是常有之事,那種狀態是忽視了空間、時間,甚至本我的存在,是馳騁於萬物之上的。
其實,這種狀態在心理學上被稱作心流(flow),亦可稱之為福樂、沉浸、神馳、化境。心理學家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將心流定義為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通俗點講,心流就是人們全身心投入某件事的一種心理狀態,如自媒體人在寫稿時、程式設計師在敲代碼時、設計師在做圖時等都可以產生心流,而人們處於這種情境時,往往不願被打擾,即抗拒中斷。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曾描述道:
你感覺自己完完全全在為這件事情本身而努力,就連自身也都因此顯得很遙遠。時光飛逝,你覺得自己的每一個動作、想法都如行雲流水一般發生、發展。你覺得自己全神貫注,所有的能力被發揮到極致。
可隨著我們面對的人事越加複雜繁瑣,周邊的空間也日漸喧囂擁擠後,卻難以進入那種狀態,那種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件事中,狂喜、專注、不想被打擾的狀態。
心流的產生往往符合三大原則:目標清晰、即時反饋、挑戰與技能匹配。
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挑戰與技能的匹配,也就是說心流的產生是依賴於個人能力與這個事件挑戰難度的匹配。
自身技巧水平較高時:當挑戰水平也較高,我們就比較容易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進入心流(Folw);挑戰水平中等,我們則會感覺到對此事有「掌控感」(Control);而挑戰水平較低,我們做起來會感到放鬆(Relaxation),顯得毫無壓力。
自身技巧水平中等時:面對挑戰水平較高的事情,我們則會被「被喚醒」(Arousal),有興奮感、緊張感,會被激勵,向心流狀態邁進;可面對挑戰水平較低的事情,我們就會覺得太無聊(Boredom)。
自身技巧水平較低時:面對挑戰水平中偏高的事情,我們就會對這件事感到不同程度的擔憂、焦慮(Anxiery,Worry);面臨挑戰水平較低的事情,我們就會對這件事感到無聊,同時又做不好這件事,很容易讓我們陷入一種「徹底的無感(Apathy)」裡。
因此,產生心流的前提是自身技能與所面對的事情挑戰難度都處於中偏高水平時。
那麼當我們發現一件事情充滿挑戰,而自己能力不足時,該怎麼辦呢?一個人的狀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當我們處於「焦慮」的狀態時,應該通過不斷學習新的技能以提高自身技巧水平來應對挑戰,幫助自己進入心流狀態。相反,當一件事情挑戰不足時,應適當地增加難度,這樣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進入心流狀態。
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做點什麼來幫助自己進入心流呢?
1. 去嘗試更多的事情。
正如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所說,「在為喜歡的事情努力時、當內在動機存在時,人們會更容易進入心流的狀態。而只有通過實踐去嘗試做一件事,你才會真正知道自己對它的感受,靠想像、分析和測試都是並不能真正幫你做到這一點的。 」
2. 設立明確而具體的目標,並主動尋找反饋。
當目標越明確時,人們對於自己能否勝任就越清晰,也越能夠專注地努力,而不會左顧右盼、猶豫拖延。而尋找反饋,能夠幫助人們根據反饋做出及時的調整,避免反覆碰壁而消耗熱情與精力。 比如我們在玩遊戲時,目標是清楚可循的,如打下敵機、打死怪獸、組合圖形、尋找寶物、累積分數等;其次,每個遊戲動作的成敗皆立即得到回饋,每局的成敗皆立刻揭曉,大部分遊戲成敗是即時可知的。
3. 另外,在完成某一項具體的任務時,以下的小技巧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拆分任務,清除雜念。將一個任務分解成若干個具體的子任務,並為子任務分配時間,形成進度清單。在每次開始一項任務時,對照清單,明確自己目前的進展。這樣也能幫助我們清除雜念——因為我們只需按著進度走即可,無需多想,只要把事情做了就好。😊
減少外界的幹擾。處於心流狀態的人是不願被人打擾的,容易造成幹擾的環境也很難讓自己進入到心流狀態,所以需要了解哪些東西容易對自己造成幹擾,並提前阻止,例如將手機調至靜音模式、找一個相對封閉安靜的空間等。🏠
深呼吸、白噪音、輕音樂、或者冥想等都被認為是很好的準備工作,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進入狀態。🎵
最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心流」更多時候是一種在回溯中才能被意識到的狀態,而這正是因為如此,處於心流中的人,是投入而忘我的,甚至喪失了對自我意識、感官,乃至對周圍時空的覺察力,當然這也因人而異。
所以,當我們太過刻意地想要去尋找心流時,可能不僅會破壞隨時出現的心流,還會適得其反。
從熱愛到投入,從投入到忘我,此乃心流的基礎核心。
所以有時候,忘記自己,就跟看見自己一樣那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