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教養孩子卻毫無效果?構建滋養型教育理念,破局你的教育難題

2020-09-05 薔薇媽媽育兒記

對於很多家長來講,如何將孩子培養得更為優秀是他們一生的課題。但也有很多家長發現,用心教養孩子卻毫無效果,就算自己苦口婆心認真勸導孩子,卻還是沒有起到預想的效果。

鄰居家文文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或許是因為老來得子,文文媽媽對於孩子的教育可謂是非常上心。誇張到孩子每做一個選擇,文文媽都要在旁邊給予指導。

按理說,耗費了這麼多的精力,文文應當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才是,但最後我們卻發現孩子的自理能力凸顯出明顯的弱勢,人際交往方面也是多有不足。

對此,我也是非常的無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家長在養育孩子的時候,總是習慣性地以自我的價值判斷為前提,固執地認為用自己習得的經驗去幫助孩子,能夠讓孩子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但我們也不可忽略的一點是,在教育的過程中,孩子的感受是最為重要的。若是父母忽視孩子的感受,一味地去&34;孩子做事,是比較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的。

曾經聽過這麼一句話:孩子有好的感受,就會有好的行為。基於關注孩子感受這一前提,著名心理學家陳禹安在自己的著作《親子滋養》一書中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親子關係—滋養型親子關係。他認為滋養型親子關係的構建更有利於維持局面的穩定與和諧,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發生矛盾的概率。而這也就要求廣大父母要朝著滋養型這個方向慢慢靠攏。

那麼怎樣的父母才算是滋養型父母呢?滋養型父母可以被分化成以下這五大角色。而只有協同作用,構建滋養型教育理念,才能破局你的教育難題。

第一、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

作為家長的我們首先要給孩子傳達的一個訊息就是在父母面前,孩子能夠大膽地去進行嘗試,不用擔心受到指責。

只有這樣,孩子的安全感才能處於一個比較充盈的狀態。但這裡要注意的是,家長要把控好底線,千萬不能讓孩子去做違法亂紀的事情。

第二、成為合格的情緒容器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無論年齡大小。而且很少有孩子能夠及時的控制或者調節自己。而在這種時候,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給孩子一個輕柔的擁抱,無論他的情緒是積極還是負面,父母都應該去接納它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每一種情緒都是內心的直接表達。積極的情緒能夠讓人感到愉悅,而負面的情緒會讓人感到無比痛苦。

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告訴孩子只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夠將負面情緒這個煩人精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裡,而不是任由負面情緒影響自己原本理性的思維與行為模式。

第三、佔據家庭的權威地位

構建滋養型親子關係並不是說家長就應該無條件地縱容孩子的行為。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依舊需要佔據權威地位。

畢竟孩子的自控能力相對來說比較薄弱,還是需要家長在旁做好大方向把控工作。只不過父母要注意分寸,不能過分地去壓抑孩子的行為,挫傷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第四、成為孩子信賴的玩伴

其實父母不僅僅是孩子的引領者,更應該是孩子的好朋友,並且用心陪伴在孩子身邊。用心的陪伴才能夠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父母對於自己的愛意與關懷。

若是親子之間能以玩伴的方式輕鬆相處,更能夠打開孩子緊閉的心門,讓孩子主動地向父母傾訴自己的心聲。

第五、成為孩子衝突的陪練者

沒有哪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路順遂的,孩子們或多或少都會遇到某些困擾。就比如說與朋友相處過程中爆發的小衝突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孩子去自行解決。只有經過不斷的磨鍊,孩子的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大多數情況下,家長確實需要給孩子提出一些客觀的建議,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但這裡要注意的是,孩子是佔據主導地位的,家長切不可&34;,在無意中剝奪孩子鍛鍊的機會。

滋養型的親子關係的好處

1)讓父母變得平和

滋養型親子關係的建立能夠讓雙方達到一個雙贏的局面。既能夠養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也能使父母自身受益匪淺。

滋養型父母重視培養孩子具備樂觀向上的特質。因此也就能夠及時提醒自己,在面對孩子時,態度要儘量平和。情緒的隨意宣洩並不能夠發揮實質性的作用,反而會讓氣氛降至冰點。

2)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有幫助

滋養型親子關係的建立還能夠對孩子的未來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前面我們已經說過,若是想要成為滋養型父母就需要做到儘可能給予孩子多番嘗試的自由。而家長的這一舉動能夠讓孩子獲得更多的探索機會。

著名心理學家馬克·羅森茨威曾經以一批遺傳素質一致的老鼠作為研究對象,將它們隨意分成三組。第一組被置於&34;中餵養。第二組被置於光線昏暗的&34;餵養。第三組被置於&34;餵養,光線充足,並且各種玩樂設施一應俱全。

研究結果發現,身處&34;裡的老鼠雖然最淘氣頑皮,但相對優勢卻最明顯。身處&34;的老鼠雖然最老實聽話,但相對優勢卻最為薄弱。由此可見,自由探索行為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寫到最後

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說過的一句話至今令我印象深刻:紫羅蘭把它的香氣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腳踝上。

從這句話裡,我們也可以明白一個道理:滋養是相互的。在相互的積極影響下,親子雙方都能夠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攜手走向更為光明的未來!

我是@薔薇媽媽,兩個寶貝的媽媽,善於記錄和反思生活中的育兒經歷,分享實用的乾貨助力你科學育兒,另外配圖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我刪除喲。

相關焦點

  • 不要用自己的理念教育孩子,教養無效,從構建滋養型教育理念開始
    對孩子的養育我們稱之為教養,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對他們的教育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們總認為子不教父之過,然而現在卻出現了一種新的說法,認為教養無效。我們在生活中往往會想把孩子教育成怎樣的人,總是找很多教育方式想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但是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儘管自己聽了很多教育專家的課,用了很多方式,結果卻收效甚微。我們常常說子不教,父之過。
  • 教育孩子不同的教養方式!
    總體來說,教養方式可以分成三類:1、嚴厲性這種教養方式的主要特點是:家庭中所有的規則都是由家長制定;孩子不參與決策過程,但要絕對的服從,否則會受到懲罰。在這樣的教養方式下,孩子的行為會處在一個父母框定的規則框架中,比較規矩,但得不到自由,有的甚至會自卑,不敢去做創新的事,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2、放養型在這種環境下教養的孩子,父母不給其制定規則,不給孩子限制,完全放縱,孩子自己選擇,這類孩子長大後會肆意妄為,很自由但是沒有規矩可言,甚至會非常叛逆,無人可管。
  • 開展正向教養培訓,更新家長教育理念
    「請問你最喜歡什麼?你最怕什麼?壓力是什麼?夢想是什麼?……」這是仁壽縣龍正鎮龍駒社區舉行的家長正向教養培訓會上以小遊戲方式向參會家長提出的幾個十分常見的問題,各自理解作答,綜合大家以九宮格的形式寫在紙片上答案來看,家長最怕的是把孩子教育不好,沒能達到自己希望的那樣優秀,耽誤了孩子的前程。年輕家長大多喜歡看抖音、打牌打麻將、愛吃愛玩等;存在的壓力是工作或家務任務太重,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既要幹好工作、做好家務還要教育好孩子自己倍感壓力。
  • 開展正向教養培訓 更新家長教育理念
    你最怕什麼?壓力是什麼?夢想是什麼?……」近日,四川眉山仁壽縣龍正鎮龍駒社區舉行的家長正向教養培訓會上以小遊戲方式向參會家長提出的幾個十分常見的問題,各自理解作答,綜合大家以九宮格的形式寫在紙片上答案來看,家長最怕的是把孩子教育不好,沒能達到自己希望的那樣優秀,耽誤了孩子的前程。
  • 教育就是不停的給孩子報補習班?希望本文能讓你有點改觀
    為什麼現如今那麼多人不想生孩子,只是因為養孩子費錢麼?教養是一個生命帶動和滋養另一個生命的過程,他是作為父母,要進行一生的修行,你沒看錯,教養好孩子其實修的不是孩子,而是我們自己。教育是把自己變成孩子,把孩子看成自己;給孩子更多時間和空間去在他自己的世界胡思亂想;是孩子在你每一次放手,在自我的探索中一點點取得的進步;是用心去聆聽另一顆心,去安靜的聆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成為自己人生的主角,而不是你人生中的配角,允許他構建自己的人設;
  • 你的教養,就是孩子的起跑線,高貴的教育是什麼模樣?
    用行動教會孩子在公共場合多為他人著想,儘量不給別人添麻煩。首先,教養不分年齡有人說,最貴不過教養。而教養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處處對他人的尊重、體諒和周到。暴雨過後,幾個背書包的小孩,在一段滿是積水的路上停了下來。他們環顧四周,去附近找了一些磚頭,用心的為大家鋪了一段路。
  • 正確的教養方式,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現實生活中,因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對教育觀念理解的不同,所以對孩子的教養方式也不同,所以,根據這個可以將教養方式,大致分為三種,家長們可以對照看你的教養方式屬於哪種?第一種,嚴厲型。這樣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自私自利、肆意妄為,毫無規矩可言。第三種,正面管教。家庭規則是由家長和孩子一起討論制定完成的,遇到問題時,家長和孩子共同探討出對雙方都有益的解決方案。當家長需要獨自作出判斷時,會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一堅定而和善的態度維護孩子的尊嚴。正面管教出來的孩子,懂得必要的規矩,知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
  • 初中生心理//建議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採用權威型的教養方式
    挫折教育不是體驗痛苦和失敗,甚至製造失敗,是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1、 針對家長,如何調整自己的教育理念,糾正錯誤的意識,營造良好的學生成長氛圍? 如何才能營造積極健康的家庭氛圍陪伴孩子順利渡過青春期?
  • 【原創】 教育無他 無非用心
    許多父母只看到別人的孩子比自己家優秀多少,卻沒有看到別人家孩子的父母平日裡在教養孩子上付出了幾倍於自己的用心。在教育孩子上「用心」的父母,會明白每個孩子都各有不同,每個孩子都各有優勢,各有缺點,所以他們不會苛求自己的孩子成為全優全才;在教育孩子上「用心」的父母,會明白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也不會有十全十美的孩子;
  • 解析4種家庭教養模式,權威型父母VS理想型孩子,要做到精益求精
    「要求」是指父母要給孩子設立適當的標準;「反應性」是指父母對孩子接受和愛的程度,以及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是否敏感。 簡單來說,就是父母是否能夠無條件地接納孩子和愛孩子。根據這兩個維度,鮑姆林德教授把所有父母的教養方式分為四類:專制型、溺愛型、忽視型、權威型。
  • 仁壽縣龍正鎮龍駒社區:牽手教育機構 開展正向教養 更新家長理念
    四川新聞網消息(蘇琬荔 張華學 文/圖) 「請問你最喜歡什麼?你最怕什麼?壓力是什麼?夢想是什麼……」  這是昨(24)日仁壽縣龍正鎮龍駒社區舉行的家長正向教養培訓會上,老師以小遊戲方式向參會家長提出的幾個十分常見的問題,活動讓當天的培訓會互動有趣,收穫慢滿滿。
  • 統一教育理念,孩子才能獲得良好的成長
    【統一教育理念,孩子才能獲得良好的成長】現代親子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健康、快樂、陽光的孩子,一家人的教育理念不能統一,不考慮孩子的個別差異和成長規律,總是想把自己的想法、價值觀與技能強硬灌輸,這些拼湊起來的「東西」,讓孩子內心充滿矛盾與困惑,對孩子的成長只能是禍害。
  • 教養孩子3個誤區,你中了嗎?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才能滋養他們
    在《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 做不焦慮的父母》裡,麗莎·舒格曼給家長展示了5-8歲孩子的18個教養誤區,並詳細分析支招,讓父母們跳出養育完美孩子的教養陷阱,真正擺脫育兒焦慮。怎麼我家孩子都一歲了,還要扶著走。」「你家孩子兩歲就戒了尿不溼?怎麼我家孩子三歲了還非要穿著尿不溼。」「你家孩子4歲就學會了100以內的加減法?我家孩子4歲還只會數數呢。」作為父母,我們總無法抑制愛比較的衝動,總有意無意拿別人家孩子作為自家孩子發展的衡量標準。
  • 家中的這個兒童設施,其實就反應了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如何教育孩子是一個頭疼的事,為此,那些追求上進的父母會花費重金買各種育兒書籍、聽各種專家講座,為的就是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教育好自家的孩子。其實,很多正確的育兒理念就隱藏在我們的生活中,關鍵就是父母缺乏足夠的觀察和反思精神,也就無法掌握正確的育兒之道。
  • 兩岸教育專家學術共商:「隔代教養」利弊與應對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嶽坤發布「中國城市家庭教養中的祖輩參與」狀況調查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鐘磬):父母要上班,孩子讓祖輩帶,養成了讓父母不喜歡的習慣;父母與祖輩在管教孩子上發生分歧和衝突,孩子無所適從——這類現象是否就發生在您的身邊?「祖輩參與」就算是「隔代教養」嗎?海峽兩岸家庭有否相似的困擾?
  • 家長教育理念不同怎麼辦?
    爺爺奶奶總是看不過去了,端著碗拿過勺子,開始追在孩子屁股後面喂。留下一臉無奈的父母。  坐在客廳裡,孩子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難得開口的爸爸吼了一句:都幾點了,還不去寫作業。委屈的孩子剛想開口爭辯,媽媽走過來說:孩子好不容放一個假,你就不能好好說?爸爸:好好說?你看看孩子都被你慣成什麼樣了!爭吵…留下一臉委屈和不知所措的孩子。
  • 成人成才 尊成公學「多重滋養」的教育探索
    「學校秉持『尊重個性 成就未來』的辦學理念,以『家之支柱 國之棟梁』為培養目標,助力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達成這樣的目標,除了智育教育,也離不開體育、美育以及勞動教育的多重滋養。」11月23日一早,望著操場上正在晨練的同學們,尊成公學總校長王晶頗為感慨地說。  尊成公學小學校成立於2019年,現有在校師生800餘名。
  • 我的孩子該如何教養
    虎媽」還是「貓爸」,一直都是困擾家長們的大難題。正所謂「棍棒底下出孝子」,不少家長都秉持著「棍棒教育」的態度,把懲罰當作管教孩子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正因為「你不教育孩子,總會有人替你教育他」,所以一旦孩子做錯了什麼事情,家長就立即施以懲罰。與之完全相反的是,不少家長提倡愛的教育,給孩子最好的,完全讓他自由發展,讓他可以快樂幸福成長。朱德庸在《絕對小孩》中寫道:欠缺管教的孩子的家庭是動物園,過分管教的孩子的家庭是馬戲團。過分嚴格和極度寵溺都是不可取的。
  • 人情商高更易獲取成功,父母用好這5種教養方式,教出高情商孩子
    把這兩個維度兩兩組合,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四種教養方式。他們分別是:專斷型父母;忽略型父母;放縱型父母;權威型父母。在這裡先忽略前三種類型父母的分析,我們把重點放在對第四種類型父母的分析上,因為做權威型父母是我們教出高情商孩子的一個先決條件。
  • 新家庭教育:教育內容、質量指標與教養方式
    如趙忠心教授在《家庭教育學》中指出家庭教育的內容應該包括家庭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並指出當代家長必須重視培養孩子競爭的意識、適應社會和競爭的能力。二是家庭教育要培養青少年良好的行為習慣。如陳鶴琴在《家庭教育》中指出, 兒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長發展過程中起奠基作用, 他還提出了101條家庭教育原則, 提出了家庭教育的任務和內容是培養訓練兒童良好的習慣。第三,家庭教育要注重青少年「品德」發展。古人伏、高峰、張良才和其他多位學者也都著重強調了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品德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