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濟州博物館炫出「年輕態」

2020-12-18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特派記者 杜穎 周元 曹健

  如果說「韓流」代表是一種文化符號,那麼在濟州島,也有一種潮流被看做是時尚,那就是久負盛名的濟州島特色博物館。因為有世界上相對人口密度比例最高的博物館數量,人們也把濟州島親切地稱作「博物館之島」。

  濟州島的陸地面積僅為海南的5%,目前卻擁有100多間各式各樣博物館,密集的博物館分布在島上四面八方,尤以南部西歸浦市居多,博物館給這座本已風光優美的小島又帶來了一股濃鬱的文化氣息。

  在過去國人的眼中,博物館的概念被定義為承載悠久厚重歷史的地方,新生的展館往往被認為沒有多大分量。而在濟州島,絕大多數具有文化創意的博物館恰恰是在2007年以後大規模興建的,逐漸成為現代濟州吸引遊客風潮般到訪的主要目的地,傳統博物館概念在這裡被徹底打破。

  在濟州島,近年來經遊客口口相傳「炒」出熱度的博物館有不少:聲音博物館、汽車博物館、人體文化博物館、3D博物館、巧克力博物館、HELLO KITTY博物館、希臘博物館、非洲博物館等。濟州島以其文化的包容性,大大降低了博物館的開設門檻,從2007年起就打破官方限制,鼓勵私人或企業開辦主題特色鮮明的展覽以吸引遊人,其中僅泰迪熊博物館在濟州島就有3家,它無疑也成為島上具有較高知名度的遊覽之地。

  6月11日,我們來到位於西歸浦市柱狀節理帶景點附近的泰迪熊博物館,每人交納7500韓元(合人民幣約45元)的門票後,3層展廳觀覽下來讓我們著實驚嘆一番:博物館規模龐大,展示著100年間生產的1300多種泰迪熊,從單純的毛線玩具轉變為具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品,模仿參加二戰、獨立戰爭、登月計劃、中國香港回歸場景的小泰迪熊毛絨玩具個個傳神,既能唱會跳,又舞龍耍寶,而大櫥窗裡仿明星版的泰迪熊們則星光熠熠,萌態十足,古董、歷史、明星題材的泰迪熊應有盡有,一流的泰迪熊設計和精湛的製作技術,讓人們盡享視覺盛宴。

  濟州島的泛博物館概念早已不再是單純展示歷史,更反映出現代時尚的元素和引導旅遊消費的巧妙理念,在泰迪熊博物館,底層中心廣場就增設了一個大型的泰迪熊賣場,出售各式泰迪熊玩具和以泰迪熊為主題的日常生活用品,吸引遊人感受文化的同時,也刺激遊人把泰迪熊文化「帶回家」,博物館因此收入不菲。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發現,即便是傳統景點公園,濟州島政府也積極將博物館展覽的理念引入其中。

  多年來致力開拓中國旅遊市場業務的韓國樂天JTB總經理樸風國告訴我們,在他的理解中,濟州島受到熱捧得益於其在旅遊建設上牢牢抓住的兩個原則:一是絕不破壞天然形成的自然景觀,保持濟州原生態;其二就是讓旅遊人文不斷符合時代需求,博物館的開闢無疑體現了這一旅遊精神。

  「從自然景觀來看,濟州島幾乎無法與海南島相媲美,但濟州島一直在思索,到底要依靠什麼使遊人有更多東西可以看,可以留住更多客人,這些博物館的存在,無疑成為濟州島旅遊的新吸引力,博物館也巧妙實現了文化展覽與旅遊商品售賣相融合,讓到訪遊客人均消費額度更高,且老幼皆宜,它應該是對海南旅遊的一種啟示。」多次造訪海南的樸風國坦誠地建議。

  (本報韓國濟州島6月11日電)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那些「藏」在海南高校的博物館
    8月29日,海南日報記者走訪多所高校了解到:海南有六所高校具有一定規模的博物館,分別是海南大學博物館、海南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博物館、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南海文化博物館、海口經濟學院博物館、三亞學院博物館、瓊臺師範學院博物館。其中,瓊臺師範學院只有校史館,僅陳列了老照片,但因為其是海南最古老的高等學府,有數百年歷史,本身便被一些專家視為「博物館」,具備博物館的相關功能。
  • 海南日報數字報-在吊羅山建國家熱帶雨林博物館
    李福順委員向大會提交了《關於在海南省南部建設國家熱帶雨林博物館的提案》,建議在我省南部吊羅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建設國家熱帶雨林博物館,以此填補海南乃至中國在熱帶雨林博物館建設上的空白。  現狀  建議案起草前,在李福順的大力邀約下,華南師範大學調研組曾赴瓊深入我省各市縣山區開展相關調研,並利用兩個月的時間形成了充分詳實的調研報告。
  • 海南日報數字報-泰迪熊博物館落戶海口觀瀾湖新城
    本報訊(記者王黎剛)海口觀瀾湖與全球知名泰迪熊創意公司韓國JS&F公司近日聯袂打造的海南首家泰迪熊博物館落戶觀瀾湖新城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旅行社端上豐盛國慶大餐
    ■ 本報記者 李佳飛 實習生 潘媚  國慶來臨,不少人都有出遊放鬆心情的打算,海南各大旅行社也紛紛亮出各式出遊大餐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人在馬來西亞
    上個世紀中葉,考古學家在柔佛河流域發掘出許多中國秦漢兩代的陶器殘片,證實了文獻記載的正確性。  1996年11月和1997年4月,周偉民、唐玲玲夫婦準備寫《中國和馬來西亞文化交流史》一書時,曾兩度到丁加奴州作田野調查,看見當地農戶耕地時,挖出了我國北宋淳化(990-994)至南宋(1241-1252)年間的古錢。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古籍今安在?
    12月4日,應海南日報記者之請,海南師範大學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梳理了迄今為止島內海南古籍的館藏信息,共有22種之多,其中有6種為《海南地方文獻書目提要》尚未收錄。  當然,相信民間還有一些古籍還沒有被發現,尤其是那些年月久遠而資料寶貴的家族譜牒。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文獻的活目錄」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杜穎  他久居臺灣,卻從未有一刻忘記海南故土,以特殊的方式,展露著赤子之心、桑梓情懷,他被人稱為「海南文獻的活目錄」,他叫王會均。這麼多年來,僅他捐給海大的圖書已近千冊。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陶瓷千年窯語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實習生 李丹  「配料調色細且精,塑形繪影藝超群。方知日用尋常品,曾費勞工無限心。」捧起或粗樸或精緻的陶瓷器皿,謝覺哉的詩句總會縈繞耳邊。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椰子如何「長大長壯」
    連日來,海南日報記者走訪多家椰子產品企業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等科研單位,聆聽各界學者、專家和業內人士的聲音。  「這是文椰3號,是從馬來西亞引進後經篩選改良培育出的新品種,我們管它叫『金椰子』。」羅世傑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新品種的椰子樹不僅個頭矮,容易採摘,而且產量高,價格比較穩定,平均每個果的地頭收購價可達6元,一畝地的年收益在1.5萬元左右。  以前,羅世傑並不種椰子,他延續父親的老路子,在萬寧老家種植水稻和檳榔。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千古風情話竹笠
    文/海南日報記者 邵長春 特約記者 謝振安 王儀   通訊員 張琳 實習生 王歡歡  在海南,竹笠很常見。
  • 海南日報數字報-聽婦產科「男神」說說心裡話
    海南日報記者日前走訪調查發現,我省婦產科男醫生數量雖只佔到婦產科醫生總數的10%左右,但他們中卻有不少人擔任著醫院的婦產科主任或產科主任,是女性患者的健康保護「男神」。那麼,這些婦產科「男神」們日常工作中都有著怎樣的酸甜苦辣?他們又是怎樣讓女患者對他們敞開心扉的呢?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們的故事。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南溟泛舸覓奇絕
    近日,海南省博物館的「南溟奇甸」系列展覽的統領之作《南溟泛舸——南海海洋文明陳列》,一舉斬獲博物館展陳界大獎
  • 海南日報數字報-「碗灶嶺」掩埋的古窯煙火
    文\海南日報記者 孫慧 通訊員 蔡俐紅  受限於考古工作計劃和技術隊伍力量及發掘經費等方面原因,大部分古窯址都隱藏在山野之間,少為人所知。至今,僅有澄邁縣的福安古窯址進行了科學發掘。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千年府城的建築符號
    瓊臺復興·城記  文\海南日報記者 邵長春 特約記者 林先鋒 實習生 盧子盈 圖\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  從宋開寶四年(971),瓊州州治遷於府城起,直至民國,近千年的歷史長河歲月中,府城一直扮演著海南島政治、軍事
  • 海南日報數字報-手握微信,讀懂海南
    文\見習記者 劉夢曉 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實習生 陳美辰  數位化時代,微信已經成為「手機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垂髫小兒,在暢享手機通訊便捷的過程中多少都會把玩兩下。
  • 海南日報數字報-漂洋過海育桃李
    但是,一戴上頭盔、騎上「小電驢」,他又顯露出幾分海南「島民」的氣質。「我來海南兩年多了,很喜歡這裡的風景和佳餚,尤其喜歡美味的芒果腸粉。」塞繆爾笑著對海南日報記者說。  在生活中,塞繆爾略顯靦腆,一旦走上講臺就變得嚴肅認真起來。「塞繆爾講課邏輯嚴密、條理清晰,實用性、針對性都很強,他的課堂沒有『水分』。」
  • 海南日報數字報-曼谷街頭的海南味
    泰國,在這個51.3萬平方公裡土地上生活的6800多萬人口中,有600多萬華人華僑,其中祖籍海南的華人華僑有150萬人左右。上千年來,他們乘坐船隻,沿著海上絲綢之路,漂洋過海,在泰國紮下了根。  在曼谷生活的瓊籍華人華僑在融入當地社會與生活中時,也帶來了不少海南文化,兩種文化互相融合,衍生出一派散發著「泰香」的海南味。「泰籍海南味」,是曼谷不少街巷中真實的一面。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日本侵略者對海南島的文化滲透
    第三,警察教育  1941年11月8日,三省聯絡會議出臺《海南籍警察訓練綱要》,決定成立「警察訓練所」,培養「為我方所用的海南籍優秀警察人員」。綱要指出,「警察訓練所應進行以皇道為基礎的東亞民族共榮的思想觀念教育,傳授警察所必需的知識,實施實際技能訓練」。
  • 海南日報數字報
    從1999年到2008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由472.87億澳門元增加到1718.67億澳門元,年均增長13.3%;到2009年底,政府財政儲備超過千億澳門元,是回歸當年的40多倍;2009年1月,美國傳統基金會與《華爾街日報》聯合發布的「全球經濟自由指數」報告顯示,澳門在首次被納入調查的21個微型經濟體中排名第一,在全球179個經濟體中排名21位。  在生硬的數字背後,永遠是鮮活的面孔。
  • 海南日報數字報-高校圖書館開放不再羞答答
    為此,海南日報記者特地走訪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與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了解海南省主要高校的圖書館對外開放情況。  海南大學:通過網絡把電子資源帶回家  不同於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的「全面對外開放」,海南大學圖書館採取的是「有條件的對外開放」。「我們的網絡資源的開放程度很高,只要來到我們圖書館,通過連結我們的網絡,就能享受到我們圖書館的電子資源」,海南大學圖書館副館長王小會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