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縣:漸入佳境的「綠色」效應

2020-12-16 隴南發布官方號

初春,走進康縣,漫山的山桃花競相綻放,鬱鬱蔥蔥的青柏蓬勃生長,依山傍路而建的民居錯落有致,乾淨整潔的道路兩旁翠竹搖曳,花香襲人。

康縣,一座美麗而又富有生機的小城。

在這裡,青山綠水紅日子,一步一景「原生態」,處處都有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

在這裡,一個個獨具特色的美麗鄉村,串珠成鏈,在百姓富生態美的新徵程中,熠熠生輝,耀眼奪目。

……

近年來,康縣立足資源富集、全域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生產、生活、生態全過程,堅定不移地把底線守得更牢、新路走得更好、小康奔得更快,努力讓康縣成為生態「新」縣,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生態紅利。

「高顏值」更有「高品質」,康縣「綠色」效應正漸入佳境。

理念:堅定不移地走綠色化發展路子

康縣的重重高山讓人又愛又恨,愛的是莽莽大山風光無限好,恨的是千山萬水阻斷了康縣的發展之路。

康縣人總這樣描述自己的家鄉,「八山一水一分田」,80%以上的群眾都分散居住在高半山、峽谷河道及林緣地區。

既不沿邊也不沿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也使康縣開放發展的區位劣勢不斷放大。

地理環境封閉,物質基礎薄弱,貧困人口多……作為一個經濟起點低、脫貧任務重的縣區,康縣拿什麼來實現經濟上的後發趕超?

康縣意識到,雖然發展經濟「先天不足」,但換個角度看,秀麗的山川、崎旎的風光、宜人的景色……綠色生態是康縣叫得響的品牌與名片。

走綠色化發展之路,成了康縣的初心。於是,思路清晰的康縣選擇了一條生態路徑:立足資源富集、全域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從實際出發,探索實踐了一條貧困山區生態脫貧之路。

在實踐中,康縣打破過去長期的慣性思維,對全縣21個鄉鎮350個村,按不同風格進行規劃設計,堅持「不砍樹、不埋泉、不毀草、不挪石」的鄉村原生態保護理念,「一村一規劃、一村一景觀、一戶一品牌」的建設理念,以及「就地取材、順勢而為」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理念,全面推進全域美麗鄉村建設。

充分尊重自然,高質量抓好生態宜居環境建設,推進綠化造林和退耕還林,強化農村生態治理,嚴格水資源和耕地保護,加快整治農業面源汙染和生產生活汙染,保護好生態公益林和水源涵養地,大力推進「全域環境綠美淨」行動,完善農村生態治理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常態化管理機制,讓美麗鄉村既有古韻又有新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按照「整縣核桃、南茶北椒,區域優勢、做精做優」的特色產業發展思路,把發展特色富民產業作為穩定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的重要措施,把富集特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持續促進貧困群眾增收。

……

一項項務實的措施,用實際行動彰顯康縣的綠色實踐之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響亮的口號在康縣成為現實。

經過多年的發展,康縣不僅把落後的矛盾解決了,而且把發展的文章做足了,走出了康縣綠色發展的新境界和新高度,真正實現了生態的「魚」和發展的「熊掌」可以兼得。

發展:經濟增長與生態脫貧齊頭並進

綠色是康縣發展的最大本錢,實踐證明,把生態環境呵護好了,最終受益的還是老百姓。

立足於此,近年來,康縣堅持把環境保護、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結合起來,讓人民群眾在享受經濟發展帶來物質成果的同時,也獲得生態文明帶來的「綠色福利」。

「這個季節主要種植的就是包心菜。」在雲臺鎮杜壩村綠色源蔬菜種植合作社基地裡,杜仲美正和妻子給大棚裡的包心菜幼苗澆水。連續一早上的勞作,尚未休息的杜仲美臉上掛著一顆顆豆大的汗水,但他依舊忙得歡,因為在杜仲美眼裡,這些蔬菜就是「綠色銀行」。

「我們合作社總共種植32畝蔬菜,帶動12戶貧困戶在基地上班。」杜仲美告訴記者,他們種植的都是應季蔬菜,而且綠色天然,所以比較受歡迎。

作為一個傳統農業村,杜壩村一直以來就有種植蔬菜的傳統,但大都以露天蔬菜為主,效益不高。如今,依託原有的條件和基礎,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為農戶打造一條自我「造血」之路,助力農戶增收致富。

「現在村民看著大棚蔬菜的效益越來越好,都想加入進來。」杜仲美告訴記者。

而在與雲臺鎮同處康北的迷壩鄉,則把發展的眼光投向香菇產業,在發展中變零散生產經營向集約化、規模化發展,積極建設食用菌產業孵化園,吸引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入,帶動貧困戶參與生產經營,去年實現種植收益43萬元。

「去年我們合作社獲得了8.5萬元的分紅,今年又增加了3個大棚。」同興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段淑英說,只要肯踏踏實實幹,收入肯定會比去年高。

不止蔬菜和香菇產業,在康縣,中蜂養殖、蠶桑、木耳等特色產業已漸成規模。目前,康縣扶持引導群眾發展核桃、花椒、茶葉等優勢特色經濟林果135.08萬畝,2萬多農戶8萬多人從事黑木耳、香菇、天麻等食用菌生產,實現了提升產業適宜區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全覆蓋。

康縣還通過整合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451萬元,用於發展食用菌種植、中蜂養殖、蠶桑養殖、茶葉培育等產業,14家龍頭企業與70家合作社實現產銷對接,帶動貧困戶1300多戶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特色林果進入盛果期和農產品電商的迅猛發展,綠色生態富民產業已為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帶來更多收益,為全縣人實現脫貧致富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共享: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康縣因自然生態而美。

而事實上,來過康縣的人都知道,花橋村、鳳凰谷、朱家溝等一批美麗鄉村已經在康縣遍地開花,不僅串珠成鏈,而且結鏈成網,康縣已然成為一個「不要門票的大景區」。

自然,旅遊也就成為了康縣脫貧攻堅的「利器」。

幾年前,陽壩鎮天鵝湖新村村民周懷江毅然放棄了在外就業的機會,回到了風景秀麗的老家開辦農家樂。

「前些年在外面打工,跑了很多地方,沒掙到什麼錢,家裡老人年齡越來越大需要照顧,所以就回來了。」周懷江來告訴記者,返鄉後,他意識到,擁有綠水青山的村莊才是自己創業的地方。在政府的支持下,他辦起了農家樂並利用家裡的閒置房開辦了農家客棧。

「去年總共收入了20萬元。」周懷江告訴記者,他在經營農家樂和農家客棧的同時,還開了微店,主要銷售當地的土特產品,尤其是蜂蜜,格外受遊客青睞。

「我們這裡優美的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地遊客,而旅遊產業也使村民的收入越來越高。」周懷江說,今年他打算重新改造一下客棧的衛生間,提升客房環境,同時在三樓開設茶餐廳,以此留住更多的客人。

的確,先進的綠色發展理念,讓良好的生態資源逐漸在百姓的手中「變現」,越來越多的人被康縣的綠水青山所吸引。

近年來,康縣立足生態優勢,做足山水文章,積極順應鄉村旅遊發展大趨勢,把鄉村旅遊作為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的新業態,全力打造全域旅遊大景區,把「風景」變成「產業」、將「美麗」轉化成「生產力」。

據了解,現在康縣從事鄉村旅遊的貧困戶有5176戶,佔建檔立卡貧困戶7624戶的67.9%,有效帶動了貧困群眾增收致富。2018年,全縣共接待遊客251.94萬人,同比增長23.2%,實現旅遊總收入11.73億元,同比增長3.2%,新增旅遊就業人數560人,帶動235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

同時,依託綠水青山、鄉土民俗資源,結合全域旅遊,統籌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旅遊發展,彰顯特色、融合推進,開發多種類型鄉村旅遊,培育了69個鄉村旅遊示範村,發展農家樂農家客棧320戶。

靠山養山治山吃山,康縣以生態為統領,結合脫貧攻堅,探索出了一條貧困山區旅遊脫貧之路,使之成為了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有效路徑。

荒山增綠,群眾增收,勤勞樸實的康縣人正借力山水,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脫貧的靠山。

(記者 石 鼓 王 芳)

相關焦點

  • 地點,康縣!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即將隆重...
    新甘肅客戶端訊(新甘肅·甘肅農民報記者 毛婧雯 見習記者 王甜)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共建「一帶一路」重要論述以及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面交流合作,甘肅省政府、農業農村部、世界旅遊聯盟、法國「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聯盟將於12月21日—23日在隴南市康縣舉辦
  • 康縣:美麗鄉村的幸福生活
    號文件全面安排部署農業農村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以人民群眾如何擺脫貧困,如何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作為不斷奮鬥目標,將全面建成特色鮮明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康縣美麗鄉村,奮力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康縣篇章。
  • 康縣,白馬氐族的故鄉
    康縣與白馬氐族有著久遠的歷史淵源,這裡是古代白馬氐族生息繁衍的故地。古代的康縣雖無地方建制,但自秦漢以來即隸屬於武都和其他州郡管轄。在古代,這塊地方又是兵家必爭的關隘要地,常常屯兵駐防,所以古稱「白馬戍。」久而久之,「戍」又演變為「關」。是以白馬關之稱一直沿用到一九二九年,直至正式設立了地方建制之後,才定名為康縣,所以今天的康縣即是古代的白馬關。
  • 甘肅康縣百餘幼兒染肺炎 1名9個月男嬰死亡
    人民網北京2月16日電(記者 楊孟辰)據甘肅省康縣委宣傳部消息,從2014年12月初至今,甘肅省隴南市康縣已有過百名嬰幼兒出現高熱、咳嗽等肺部感染症狀,有一名九個月患兒死亡,氣候持續乾燥是此次兒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增多的主要誘因,現在病情已經處於流行末期。
  • 康縣杜仲產業研發生產項目進展順利
    原標題:康縣杜仲產業研發生產項目進展順利 康縣緊緊立足當地杜仲資源優勢,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甘肅華康杜仲產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康縣杜仲產業研發生產項目,在康縣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該項目累計完成投資7000萬元,杜仲雄花茶、杜仲飼料、杜仲食用菌已全部建設;杜仲天然橡膠、杜仲籽油生產線生產設備已安裝完成,杜仲雄花茶、杜仲食用菌
  • 康縣:文明花開別樣紅
    今年以來,康縣教育系統認真貫徹落實縣委關於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的安排部署  今年以來,全縣教育系統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按照《康縣  如今,在康縣的許多中小學,「日行一善周行一孝」「孝親敬長獻愛心」等活動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廣大學生紛紛踐行孝道,常懷感恩情、多做孝敬事的良好風尚正在形成。
  • 康縣稅務局:以「退」為「進」 助力企業渡過難關
    中新網甘肅新聞12月21日電 (通訊員 黃應龍)「喂,請問是康縣黨校培訓中心負責人謝總嗎?我是康縣稅務局的小王,你企業今年第三季度申報的增值稅申報表未享受稅收疫情期間增值稅優惠政策,聯繫你是要告知你們可以辦理申報表更正,產生的多繳稅款可以辦理退庫」。  「……嗯,好的我知道了,非常感謝你的通知,我會儘快來辦理申報更正。」
  • 【甘肅人的味道】 康縣人的專屬早點——「三層樓」麵茶
    原標題:【甘肅人的味道】 康縣人的專屬早點——「三層樓」麵茶  本報記者 田麗媛  康縣地處甘肅省東南部,是甘陝川三省交會地帶,自古以來就是內地連接西南、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的交通要道,是北方產茶區漢中茶文化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 康縣:文旅引領美麗鄉村建設 產業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原標題:康縣:文旅引領美麗鄉村建設 產業提升群眾幸福指數近年來,康縣立足實際,以脫貧攻堅為統攬,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統籌推進鄉村旅遊發展和城鄉文明創建,不斷夯實鄉村振興基礎,建設打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環境美、產業優、百姓富、民風淳的美麗新家園,形成了村村之間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幸福畫卷。2019年11月「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永久會址落戶康縣。
  • 康縣太石鄉:農民長技能 增收有希望
    康縣太石鄉:農民長技能 增收有希望 20-10-30 16:48
  • 康縣法院集中發放執行款 系列案件全執結
    9月16日,為了方便群眾,康縣人民法院執行局幹警前往岸門口鎮賈壩村集中為村民發放執行款8萬餘元。為了公平公正,為案件申請執行人按照比例分配執行款。整個執行款發放過程井然有序,群眾滿意度高。在執行過程中,執行法官積極聯繫被執行人王某某,經被執行人王某某報告財產,其在康縣岸門口鎮賈壩村有廢鐵若干噸,自願用來執行案件。為了案件儘快執行,執行法官連續幾日頂著炎炎夏日,現場監督被執行人王某某對廢鐵進行切割並出售,將賣出的廢鐵款及自繳執行款共計8萬餘元全部交於本院。
  • 康縣:老郭家的住房變遷記
    康縣市政廣場上,大嫂大媽們正在歡快的跳舞,孩子們正在嬉戲,給陰涼的秋天增添了歡樂的氣息。「以前,我都不敢想像能在縣城裡安個家。 現在一家人住在縣城的廣場、公園附近, 沒事就可以和家人出來遛個彎。」家住康縣錦繡華庭小區的白楊鎮白楊灘村「60後」郭建滿說起現在的生活,一臉滿足。住房關係著千家萬戶的生活品質。40年間, 郭建滿搬了3次家。
  • 隴南康縣茶產業:鼓了農民錢包 美了山鄉風景
    中新網甘肅新聞1月15日電 (通訊員 溫正平 張毅)近年來,康縣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以產業扶貧為目標,壯大龍頭企業,實施品牌戰略,走富民產業道路,引導茶葉產業區域化聚集、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發展,構建現代茶葉產業體系,全面推進全縣茶葉產業健康持續穩步發展。
  • 康縣:村美民富產業興 美麗鄉村入畫來
    通訊員 崔麗紅  近年來,康縣堅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以規劃為引領、以產業為核心、以文明為底色,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立足縣情實際,依託生態優勢,整合資金資源,堅持苦幹實幹,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條彰顯縣域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之路
  • 康縣法院審理又一起重大跨省團夥犯罪案件
    12月1日,康縣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又一起重大跨省團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案件,涉案被告人多達10人,涉案金額近1500萬元。為保障本次庭審順利進行,康縣法院進行了嚴密部署康縣法院在依法嚴厲打擊犯罪的基礎上再次提醒廣大群眾,近年來,電信詐騙案件頻發
  • 康縣賈生虎依託網絡實現自強自立
    康縣賈生虎依託網絡實現自強自立——「電商打開了我命運的另一扇窗」在隴南市康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身患佝僂病、行動不便的賈生虎正在工位上忙碌著,他專注地盯著電腦屏幕,淘寶上「叮咚叮咚」的提示音不斷。1986年出生的賈生虎是康縣雲臺鎮唐壩村人,因從小身體殘疾,多年來父母為了給他看病沒少費心。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自成年後,賈生虎就開始四處打工,然而自己掙錢不多,父母又逐漸年邁,他只好回到村裡種地養家。身殘志堅的賈生虎,並沒有因各種困難而停滯不前,相反,他一直在思索著如何改變命運。
  • 甘肅康縣白楊鎮:人勤村美產業豐
    仲夏的甘肅隴南康縣,山青水綠、百花盛開;康陽路上,翠竹挺拔、芭蕉聽雨;燕子河一路歡歌,和著啾啾鳥鳴;清澈見底的河潭裡,遊走的白雲和裝修精緻的樓房倒影相互傾訴,好似交談著那段「網紅路」的甜美故事。康縣白楊鎮桂花莊一角。焦楊紅 攝每次到康南(康縣南部),都會被一段綠樹遮蔽的公路所吸引,婆娑的陽光順著麻柳樹的枝葉,把最柔美的一束照進行人的車窗。
  • 康縣城中美女教師吳彩虹...
    自2004年參加工作,先後在康縣大堡中學、岸門口初級中學,康縣城關中學工作。2012年調入城關中學以來在任教語文工作的同時先後承擔了學校各項兼職工作:校務辦公室幹事、出納、年級主任等。
  • 康縣麵茶 茶馬古道上最溫暖的飲食
    &nbsp&nbsp&nbsp&nbsp炭火邊的麵茶&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麵茶深受遊客歡迎&nbsp&nbsp&nbsp&nbsp康縣大南峪鎮
  • 甘肅康縣花橋村:鄉村旅遊讓生活更美好
    甘肅康縣花橋村:鄉村旅遊讓生活更美好 2020-12-24 1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