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縣,白馬氐族的故鄉

2021-02-13 康縣藝苑


白馬氐族是遠東地區最古老的民族,根據人類學專家研究,他們的先祖大約在六萬年之前由非洲大陸經過漫長的遷移爬涉流落到亞洲大陸,最後定居在我國陝甘豫一帶繁衍生息。為了考證白馬氐族的歷史源流,上海復旦大學將此作為一項人類學研究課題,派專家深入到隴南文縣白馬峪進行專題調查並研究考證,以揭開其古老的歷史面紗。康縣與白馬氐族有著久遠的歷史淵源,這裡是古代白馬氐族生息繁衍的故地。

古代的康縣雖無地方建制,但自秦漢以來即隸屬於武都和其他州郡管轄。在古代,這塊地方又是兵家必爭的關隘要地,常常屯兵駐防,所以古稱「白馬戍。」久而久之,「戍」又演變為「關」。是以白馬關之稱一直沿用到一九二九年,直至正式設立了地方建制之後,才定名為康縣,所以今天的康縣即是古代的白馬關。

白馬關和七防關(大山岔)相距僅五裡之遙,緊密相連。大山岔山高勢險,南北兩座大山相互對峙,中間河谷僅有百米之闊,為隴上通往川陝的咽喉要道,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均在此駐兵戍守,名日「白馬戍」。南宋時期,吳璘、吳階督師於七防關,此地成為抗金最前線。白馬關、七防關在歷史上早有記載。考證源流:自漢置武都郡,康縣即屬武都郡管轄。漢代之前,史書中末見白馬關之稱。根據《資治通鑑》和吳鵬翱所撰《武階備志》載,在兩晉南北朝時期康縣設立了「白馬戍」,當時正為白馬氐族所建仇池國的鼎盛之時。《武階備志》載:北魏大將皮豹子「集白馬戍兵圍攻漢中八十二天」。


康縣古代名日「白馬戍」、「白馬關」,是因為古代白馬氐族在此長期定居而得名。白馬氐族是遠古遊牧時代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是炎帝神農的部族。相傳炎帝母安登有感神交於常羊, 因生神農。神農長於姜永,姜水為今扶風、姜陽一帶。扶風、姜陽是白馬氐族部落生息繁衍的故地,主要以牧羊為生。羌姜源出於羊,根據《說文解字》:「羝,牡羊也。」所謂羝,意即觚,觚就是「觸」的意思。今天所說牛羊用角觸人也稱為觚。為此,牧羊之族所居之地日羝,又稱牧羊之族為羝。史書《正義》中說「氐、羌之種,漢世仍存,其居住在秦隴之間。」魚豢《魏略》又載「漢置武都郡,排其種人,分竄山谷,或號青氐,或號白氐。」氐羌本為同族,都是以牧羊為業的部落,以羊呼之為羌, 以羝呼之為氐,一族異名,取義相同。夏、商、周三代之時氐羌同在豫陝一帶,後逼迫遷徙到西部定居,《漢書》記載氐族所居之地名,皆為後遷之地,非初居之地。相傳氐族部落有數十種,青、白、黑、蚺等部落很有名,「自冉駹以東北,君長以十數,白馬最大,皆氐類也,此皆巴蜀西南外夷也《漢書·西南夷傳》。」由此可見,當時的白馬氐族曾是一個很強盛的部落。白馬氐族也屬於遊牧民族,以牧羊為生,遷徙放牧,新遷之地本無名稱,遷至某地,若無地名,即以本族之名命名。其時康縣地域本無名稱,只因白馬氐族是最早來到這裡定居的先民。所以氐民族興盛後,在兩晉南北朝時期,氐楊氏即以隴南地域為中心,先後建立過仇池、武興、武都、陰平等割據小王國。康縣因是白馬氐族故地,所以就由白馬氐族駐兵把守,管理地方事務,並獲中央朝廷認可,所以稱之為「白馬戍」、「白馬關。」

古代氐族在甘陝川境內曾經創造了輝煌的歷史,氐族建立的地方性割據政權,前僕後繼,持續存在了333年。尤其康縣的白馬氐族,在歷史硝煙沉寂後,其遺裔至今在縣內寺臺、豆坪、雲臺、碾壩等地都有分布。他們在歷史上多次演繹了激烈的戰鬥場面,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和重要的歷史遺蹟,例如白馬戍、白馬關、黑馬關、白馬城(註:陽平關,與康縣毗連)等;還有民間傳說的因為楊大人徵西留下的地名:丟兒坡、找兒壩、吊子峪、望子關等等。至於這些古民族遺裔為了適應生存環境,而保留下來的民俗文化則不勝枚舉。

據史載:自東漢建安中期,氐族首領楊騰佔據仇池建立割據小王國,至西魏廢帝二年被西魏大將楊發深率軍討平,分其部落,更置州郡,使仇池小王國傳代終結,共傳333年。漫長的五胡十六國時期,也是白馬氐族最強盛最活躍的時候。無論是楊茂搜建立的仇池國,還是楊文德建立的武都國,以及後來楊文弘建立的武興國、楊定建立的陰平國等等,他們都依靠著隴南山高溝深的險要地勢,設關把守,據地稱雄。顯而易見:在南、北兩大敵對集團爭奪隴南地域的戰爭中,康縣作為仇池王國的腹地,曾在太石山(古稱鐵籠關)、望子關、 白馬關、七防關(大山岔)、蘭皋鎮(現大南峪鄉)等處上演了無數金戈鐵馬,激烈廝殺的戰鬥畫卷。反映了白馬氐族前赴後繼,自強不息,頑強無畏的英雄氣概,成為今天康縣人文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興亡更替是歷史發展的規律。據民間傳說楊大人徵西時,用武力強行將白馬氐人全部驅趕到西南深山老林生活,使他們離開了千百年來生息繁衍的故地,從此結束了白馬氐族在康縣生活的時代。遍查史書關於楊大人徵西的傳說,存在著兩種可疑的版本:(一)西魏(廢帝元欽)二年(553),徵西大將軍楊發深徵戰仇池,分其部落,更置州郡,從此,仇池楊氐傳代終止。(二)北宋時,有抗遼名將楊延昭(即楊六郎)之子楊文廣,曾先後任職成州團練使和興州防禦使,南徵北討均需從康縣過境。

傳說楊大人率領軍隊攻伐番族時,任命自己兒子作先鋒,在攻打下辨(成縣廣化)時兒子不幸陣亡,埋葬在成縣廣化,因此民間把這裡叫作丟兒壩。攻克下辨後,楊大人繼續率軍向西徵伐,攻下了鐵籠關(太石山)、團城堡、中寨和馬嘴石。馬嘴石峽谷地勢險要,兩山雄峙,峭壁萬仞,在峭壁上鑿一小道供人通行,經過激烈拼殺才攻下來。於是楊大人在此休息整軍,憑弔在成縣廣化犧牲的兒子和沿途犧牲的將士,因此,人們便把這個地方稱為吊子峪。隨後,楊大人又帶領大軍乘勝攻克望賊關。他登上望賊關高山頂端回望愛子陣亡的地方,雄關漫道,峰巒相連,抑不住老淚縱橫,悲痛欲絕,十分傷感。後來,老百姓為了紀念楊大人徵西的功績,便把望賊關改稱望子關,此名沿用至今,寄寓了歷代以來廣大老百姓對忠貞愛國的楊家將徵西經歷的懷念和崇敬。

楊大人徵西時因有喪子之痛,為了根除白馬氐族割據勢力,維護國家的統一,採取了強迫移民的非常措施,將略陽、成縣、康縣、西河、禮縣、武都、文縣、宕昌、岷縣等處的氐族部落,全部驅趕到西部人跡罕至的荒涼地帶去生活,有不從者即以武力徵服,因而絕大多數氐人在朝廷官兵強制壓迫下,永遠離開了生活數千年的故鄉。但是,在陝西寧強和文縣的白馬峪等地,仍有氐、羌民族繁衍生息。

楊大人徵西趕蕃子的歷史影響很深遠,至今還在民間流傳不息。然而,那些生息故土的氐族原居民,難道全部被楊大人驅趕遷徙,銷聲匿跡了嗎?根據現存資料證明,即使新中國建立以後,一些少數氐民後裔仍然在社會主義共存共榮的民主政權蔭蔽下,繁衍發展。但在當時,他們為了躲避迂徙或迫害,情非得已地改名換姓,逃跑到偏僻地方隱居下來,不僅隱瞞了自己的族姓,也隱瞞了自己的種族語言和文化風俗,長此以往便與當地的漢民族共同生活進而同化為漢民。傳說康縣北部豆坪鄉的成家山、成家溝和大堡河的成家灣、敬家坪的成、敬兩姓族戶皆為氐族遺民。「成」字讀音很特別,「成」字用在姓氏方面讀(sheng),用在其他方面「成」讀原音(cheng)。還有雲臺、大南峪河的強姓,婁姓等,都是楊大人徵西時遺留下來的古代氐羌民族。傳說敬姓人家遷徙時,只有一人藏在大山洞中才躲過了驅趕之災,後來成為大堡河流域的一支旺族。

康北的成姓族群,據傳是康縣最古老的種族之一,而且自己本族的有識之士也知道自己是氐族後裔,他們家譜中的先祖肖像著裝和漢民先祖不同。這些被漢化了的種族宗譜上的祖先肖像,男性頭戴平頂冠,後插雉烏羽翎,耳朵兩旁垂掛狐尾,身著皮袍;女性頭戴皮絨帽,身著短皮裙,與漢民宗譜先祖的著裝迥然不同。據豆坪成山村的老人講,他們的先祖來自西河一帶,新中國成立之前成山村數百年來一直屬於西河縣管轄,上繳皇糧要到西河完納。民國時期國民黨鄉政府拉兵也不敢到成山村去捉人,出了村才敢拉兵。這些地域管轄上的特殊性說明,這裡的成氏族群和西和古代白馬氐族所建立的仇池國存在著密切的關係。還有太石鄉楊山村楊廣寺的神像碑碣也證明,康縣地域的歸屬與仇池楊氐政權的歷史存在具有廣泛牽連。由此可知,康縣在歷史上就是古代白馬氐人生活的故鄉。因此,古代白馬氐人在康縣土地上創造的歷史文化,我們應該很好地珍惜和挖掘。

康縣古稱白馬關是因白馬氐族最早生活在此而得名,康縣新舊縣誌雖末加以考證,民間稗史傳說足以證明白馬關與白馬氐族存在著密切的關係。例如民國詩人高一涵在《詠白馬關》詩中寫到:「白馬關鄰白馬羌,千年殘壘據巖疆」。蘭州詩人呂鍾祥也在其主持編篆的《新編康縣縣誌》中吟詠:「白馬氐居國,重關勢不窮」。應該說:白馬關是白馬氐人的故鄉,是有識之士對歷史形成的共識。。

相關焦點

  • 康縣麵茶 茶馬古道上最溫暖的飲食
    &nbsp&nbsp&nbsp&nbsp炭火邊的麵茶&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麵茶深受遊客歡迎&nbsp&nbsp&nbsp&nbsp康縣大南峪鎮
  • 康縣:漸入佳境的「綠色」效應
    ……近年來,康縣立足資源富集、全域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生產、生活、生態全過程,堅定不移地把底線守得更牢、新路走得更好、小康奔得更快,努力讓康縣成為生態「新」縣,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生態紅利。「高顏值」更有「高品質」,康縣「綠色」效應正漸入佳境。
  • 康縣:美麗鄉村的幸福生活
    通訊員 崔麗紅  康縣全覆蓋建設350個美麗鄉村,其中18個美麗鄉村先後獲得「中國最美村鎮」榮譽稱號、70個文旅示範村、4個國家級4A級景區、2個國家級3A級景區……最終實現城鄉居民共同富裕,農村居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康縣連續9年以縣委1
  • 康縣杜仲產業研發生產項目進展順利
    原標題:康縣杜仲產業研發生產項目進展順利 康縣緊緊立足當地杜仲資源優勢,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甘肅華康杜仲產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康縣杜仲產業研發生產項目,在康縣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該項目累計完成投資7000萬元,杜仲雄花茶、杜仲飼料、杜仲食用菌已全部建設;杜仲天然橡膠、杜仲籽油生產線生產設備已安裝完成,杜仲雄花茶、杜仲食用菌
  • 康縣:文明花開別樣紅
    今年以來,康縣教育系統認真貫徹落實縣委關於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的安排部署  今年以來,全縣教育系統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按照《康縣  如今,在康縣的許多中小學,「日行一善周行一孝」「孝親敬長獻愛心」等活動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廣大學生紛紛踐行孝道,常懷感恩情、多做孝敬事的良好風尚正在形成。
  • 康縣稅務局:以「退」為「進」 助力企業渡過難關
    中新網甘肅新聞12月21日電 (通訊員 黃應龍)「喂,請問是康縣黨校培訓中心負責人謝總嗎?我是康縣稅務局的小王,你企業今年第三季度申報的增值稅申報表未享受稅收疫情期間增值稅優惠政策,聯繫你是要告知你們可以辦理申報表更正,產生的多繳稅款可以辦理退庫」。  「……嗯,好的我知道了,非常感謝你的通知,我會儘快來辦理申報更正。」
  • 【甘肅人的味道】 康縣人的專屬早點——「三層樓」麵茶
    原標題:【甘肅人的味道】 康縣人的專屬早點——「三層樓」麵茶  本報記者 田麗媛  康縣地處甘肅省東南部,是甘陝川三省交會地帶,自古以來就是內地連接西南、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的交通要道,是北方產茶區漢中茶文化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 甘肅康縣百餘幼兒染肺炎 1名9個月男嬰死亡
    人民網北京2月16日電(記者 楊孟辰)據甘肅省康縣委宣傳部消息,從2014年12月初至今,甘肅省隴南市康縣已有過百名嬰幼兒出現高熱、咳嗽等肺部感染症狀,有一名九個月患兒死亡,氣候持續乾燥是此次兒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增多的主要誘因,現在病情已經處於流行末期。
  • 康縣:文旅引領美麗鄉村建設 產業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原標題:康縣:文旅引領美麗鄉村建設 產業提升群眾幸福指數近年來,康縣立足實際,以脫貧攻堅為統攬,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統籌推進鄉村旅遊發展和城鄉文明創建,不斷夯實鄉村振興基礎,建設打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環境美、產業優、百姓富、民風淳的美麗新家園,形成了村村之間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幸福畫卷。2019年11月「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永久會址落戶康縣。
  • 康縣太石鄉:農民長技能 增收有希望
    康縣太石鄉:農民長技能 增收有希望 20-10-30 16:48
  • 康縣法院集中發放執行款 系列案件全執結
    9月16日,為了方便群眾,康縣人民法院執行局幹警前往岸門口鎮賈壩村集中為村民發放執行款8萬餘元。為了公平公正,為案件申請執行人按照比例分配執行款。整個執行款發放過程井然有序,群眾滿意度高。在執行過程中,執行法官積極聯繫被執行人王某某,經被執行人王某某報告財產,其在康縣岸門口鎮賈壩村有廢鐵若干噸,自願用來執行案件。為了案件儘快執行,執行法官連續幾日頂著炎炎夏日,現場監督被執行人王某某對廢鐵進行切割並出售,將賣出的廢鐵款及自繳執行款共計8萬餘元全部交於本院。
  • 康縣:老郭家的住房變遷記
    康縣市政廣場上,大嫂大媽們正在歡快的跳舞,孩子們正在嬉戲,給陰涼的秋天增添了歡樂的氣息。「以前,我都不敢想像能在縣城裡安個家。 現在一家人住在縣城的廣場、公園附近, 沒事就可以和家人出來遛個彎。」家住康縣錦繡華庭小區的白楊鎮白楊灘村「60後」郭建滿說起現在的生活,一臉滿足。住房關係著千家萬戶的生活品質。40年間, 郭建滿搬了3次家。
  • 定西臨洮縣青年詩人杜小龍詩集《風吹故鄉》出版發行
    原標題:定西臨洮縣青年詩人杜小龍詩集《風吹故鄉》出版發行  中國甘肅網12月20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12月17日,由定西市臨洮縣作家協會和臨洮縣文學院聯合舉辦的臨洮縣青年詩人杜小龍詩集
  • 隴南康縣茶產業:鼓了農民錢包 美了山鄉風景
    中新網甘肅新聞1月15日電 (通訊員 溫正平 張毅)近年來,康縣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以產業扶貧為目標,壯大龍頭企業,實施品牌戰略,走富民產業道路,引導茶葉產業區域化聚集、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發展,構建現代茶葉產業體系,全面推進全縣茶葉產業健康持續穩步發展。
  • 康縣:村美民富產業興 美麗鄉村入畫來
    通訊員 崔麗紅  近年來,康縣堅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以規劃為引領、以產業為核心、以文明為底色,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立足縣情實際,依託生態優勢,整合資金資源,堅持苦幹實幹,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條彰顯縣域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之路
  • 康縣法院審理又一起重大跨省團夥犯罪案件
    12月1日,康縣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又一起重大跨省團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案件,涉案被告人多達10人,涉案金額近1500萬元。為保障本次庭審順利進行,康縣法院進行了嚴密部署康縣法院在依法嚴厲打擊犯罪的基礎上再次提醒廣大群眾,近年來,電信詐騙案件頻發
  • 康縣賈生虎依託網絡實現自強自立
    康縣賈生虎依託網絡實現自強自立——「電商打開了我命運的另一扇窗」在隴南市康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身患佝僂病、行動不便的賈生虎正在工位上忙碌著,他專注地盯著電腦屏幕,淘寶上「叮咚叮咚」的提示音不斷。1986年出生的賈生虎是康縣雲臺鎮唐壩村人,因從小身體殘疾,多年來父母為了給他看病沒少費心。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自成年後,賈生虎就開始四處打工,然而自己掙錢不多,父母又逐漸年邁,他只好回到村裡種地養家。身殘志堅的賈生虎,並沒有因各種困難而停滯不前,相反,他一直在思索著如何改變命運。
  • 甘肅康縣白楊鎮:人勤村美產業豐
    仲夏的甘肅隴南康縣,山青水綠、百花盛開;康陽路上,翠竹挺拔、芭蕉聽雨;燕子河一路歡歌,和著啾啾鳥鳴;清澈見底的河潭裡,遊走的白雲和裝修精緻的樓房倒影相互傾訴,好似交談著那段「網紅路」的甜美故事。康縣白楊鎮桂花莊一角。焦楊紅 攝每次到康南(康縣南部),都會被一段綠樹遮蔽的公路所吸引,婆娑的陽光順著麻柳樹的枝葉,把最柔美的一束照進行人的車窗。
  • 康縣城中美女教師吳彩虹...
    自2004年參加工作,先後在康縣大堡中學、岸門口初級中學,康縣城關中學工作。2012年調入城關中學以來在任教語文工作的同時先後承擔了學校各項兼職工作:校務辦公室幹事、出納、年級主任等。
  • 甘肅康縣花橋村:鄉村旅遊讓生活更美好
    甘肅康縣花橋村:鄉村旅遊讓生活更美好 2020-12-24 1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