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老師才能教出勤快學生——學習德國行動導向教學法有感

2020-12-13 西北工業大學新聞網

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報   發布時間:2016-5-31

 

德國的職業教育享譽全球。日前,筆者參加了重慶市組織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方法能力創新提升培訓,通過與德國職教專家面對面交流學習,對德國的行動導向教學法有了一定程度了解。

 

    據德國專家皮特老師介紹,德國2/3的初中畢業生最終會選擇職業教育。由於社會上沒有鄙視體力勞動的風氣,職校畢業生就業普遍不錯,學生對職業教育認同度高,能安心學習技術;加之德國綜合性大學寬進嚴出,學生畢業難度極大,也讓相當比例普教學生知難而退,最後選擇職業教育。企業——學校——跨企業的培訓中心,構成了德國職業教育體系的特色,而且學生讀書期間就有每月1000歐元左右的工資,學習內容按學習領域來劃分,每天3/4學習專業課,1/4學習社會實踐,使學生動手程度很高,同時,每個學校的專業化程度高,學生能真正學有所得。在德國要成為職業學校老師也不容易,起碼具有碩士及以上文憑,還要通過兩次全國性統一資格考試,入職後每年還要有23次繼續教育。

 

    「講給我聽,我會忘記;指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去做,我會掌握。」這是德國老師上課的宗旨,想來這其實也是德國職業教育成功的精髓。

 

    老師「懶」,學生才會勤快。行動導向教學法,就是圍繞選定的訓練學生能力的任務,設計「能力的實訓過程」。整個實訓過程要以學生為主體,選擇行動導向的教學法,主要有任務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基於項目的引導文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實驗法、現代四階段教學法等;要做好教學過程設計,以實現技能知識一體化,教學做一體化,將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個人能力集成於學生「能力的實訓過程」中。

 

    德國流行小班教學,這是其基本國情。因此,小組合作在德國職業教育的課堂教學中不是空話,而是有一整套措施去保障,從宏觀教學法到微觀教學法,從理論到實踐上,小組組合多樣,都有其可取之處。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也分小組,卻多流於形式。

 

    皮特老師的課堂有很多新穎理念,譬如教學方法的減少,其中又可細分為水平減少和垂直減少,細究起來最能考驗教師的功底。反思我們當下很多教學措施,多是經驗性的下意識舉措,德國人的教學則是具備理論支撐的課程設計,明確而針對性強,但似乎又沒有過多教條約束。譬如,在課堂模擬環節,皮特曾很詫異為什麼課堂上有那麼多掌聲:「學生們並沒有特別優秀的表現,鼓什麼掌?」當前我們把賞識教育,等價於給學生廉價的表揚,又等價於無原則的課堂掌聲,這符合教育本質嗎?皮特之問,的確啟發我們更多去反思。

 

    皮特非常尊重學生,小組評價中,都是只說對每個組的建議,而絕口不提組與組之間好壞的差別。他也反對在課堂教學中設置評分表來推動小組探究學習,他認為這會挫傷低分小組學生的心靈,不利於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要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推動每個小組成員開動腦筋,去激發每個學生的潛能。對於不喜歡回答問題的學生,他會更多關注,在課堂上巡迴的範圍很大,便於更好接觸到每個學生,掌握其動態。對回答了問題的學生,他會很紳士地立正、彎腰,用不那麼標準的中文說「謝謝」,你想學生的心情能不愉悅嗎?

 

    皮特活躍課堂的小竅門很多,譬如讓學生讀電子演示文稿、相互提問、辯論,甚至疊了一架紙飛機來確定提問的學生等。反思一番,其目的無非是調動學生,讓學生動起來,自己去思考、動手、理解和掌握。他的言行,讓我想起心理學中的「鯰魚效應」,一條不停遊動的鯰魚,才能攪動全體的沙丁魚動起來,而保持個體的活力才是實施教學的前提。

 

    不要把成敗看得那麼重。筆者想,學生是發展中的個體,即便其在課堂學習中完不成任務或完成的質量不高,其實也是一種寶貴的體驗,錯誤的學習體驗會讓其印象更深刻,試錯之後的自我反思會更有價值,未來才會更好地去領悟掌握。我們的老師心態要更寬容些,不要把結果看那麼重,引導學生乃至家長也要如此認為,心態放鬆才更能學到真本領。

 

    德國人規則意識、平等觀念極強。在自由提問環節,有學生問:「德國職業教育最成功的一點,您認為應該是什麼?」皮特老師的回答很乾脆:「平等。」他在德國當了17年校長,管理經驗豐富。對老師的管理,多次說到對話說服。對學生,尤其是學習困難的學生,會要求遲到的學生寫遲到說明,違紀的學生要去學校裡的「安靜室」裡獨自反省等,而不是一味壓制及懲罰。規則的遵守,不正源自人人平等的觀念嗎?

 

    行動導向教學法,並非萬能,只是萬千種教學方法之一,同樣需要我們批判的吸收。在我們當前的課堂上,講授法並非不可以,只是太泛濫,急需要類似行動導向等新的教學法來改革我們的課堂教學。正如皮特老師說的:所有的教學及學習方法都只是途徑,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是我們教育的真諦,無論是在德國還是中國。

相關焦點

  • 這3種勤快媽媽,累死也教不出優秀娃,但懶媽媽卻能教出優秀娃
    很多媽媽在養育孩子的時候,都習慣性地太勤快,她們覺得只有自己夠勤快,才能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認為孩子在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下成長,才會變得優秀。勤快的媽媽都認為只要夠勤快,就能養育優秀娃,在她們看來,懶媽媽教出來的孩子,一定是特別懶惰的,這樣的孩子將難以成才。
  • 簡陽職高開展德國雙元制教學理念與教學法國際化師資培訓
    「雙元制」職業教育是德國職業教育的核心,也是當今世界職業教育的典範。為進一步推廣德國職業教育先進教學理念、教學體系和模式,拓展教師國際職業教育視野,2020年11月13日至16日,四川省簡陽市高級職業中學邀請德國專家到學校開展德國雙元制教學理念與教學法國際化師資培訓。
  • 老師到底「懶」一些好,還是「勤快」一些好?一線教師為你分析
    「老師到底是『懶』一些比較好,還是『勤快』一些更好呢?」一名新教師問。這是一個相當難回答的問題,在一些時候,老師「懶」一些,更有助於學生的成長;但在更多的時候,如果老師真的懶的話,那麼很可能就容易造成教育之殤,開教育之倒車。
  • 國家職業漢語能力測試:行動引導型教學法
    行動引導型教學法   引爆職校教改潮   當前國際最先進的職業技術教育教學方法   ▼面對課堂上昏昏欲睡的學生,作為老師是不是感到太多的無奈?   ▼如何使不服管教、學習散漫的學生在課堂上變得積極主動、充滿熱情?
  • 「懶」老師教出了勤學生
    臨時通知某某老師代替其他老師直接進入某個課堂,像學生們自己的老師一樣,當場上課。其他來聽課的老師和家長坐在教室後面,烏壓壓的一片,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認認真真的聽著課,汲取經驗。這種聽課方式很考驗老師們的控場能力,也非常考驗老師們知識的儲備量。平常,只要沒什麼課,老師們都在自覺的看書,學習,交流,努力充實自己,儘可能跟上教學的節奏,時代的步伐。
  • PBL教學法的價值
    該方法解決的問題:如何理解人類與社會;如何體現醫學專業及其社會功能;如何自我學習並學會學習。 二、PBL教學法:概念、特徵與流程1. 概念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ning),是基於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
  • 「教、學、做」合一
    這樣的教育在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被稱為「教、學、做」合一的「行動導向教學法」,而這樣真實的訓練,帶給了同學們耳目一新的感受,也讓他們的學習興趣大增,紛紛點讚:「完全模擬企業的場景,學到了課堂上沒有的知識」、「學會了在與供應商和客戶企業談判中『如何實現自身企業利潤最大化』,加深了對營銷知識的理解,學會了在談判中的為人處事之道」、「收穫頗豐,為未來的工作打下基礎」。
  • 什麼樣的「懶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娃」,「懶」字最重要
    現實生活中的父母呢應該「懶」一點,不要讓自己的那麼勤快。其實從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是處於溺愛孩子的一個狀態,根本就不是在幫他,反而是在害了他,在孩子開始學習的過程中,各位爸爸媽媽的要逐漸的減少,孩子對孩子的一些幫助。讓他們學會替父母分擔一些家務或者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我們父母呢,也要學會做一個「懶父母」,或許「懶父母」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
  • 喊話那些勤快的家長:請「懶」點,你再這樣做孩子直接養廢
    原標題:喊話那些勤快的家長:別作了!那些很「懶」的父母,卻能養出勤快優秀的孩子,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父母只有適當的「懶」一些,再「無作為」一些,放下手中嚴格管教的韁繩,孩子才能擁有馳騁的能力。但自發的興趣下,學生的主動學習的能力反而很強。
  • 媽媽在這4件事上越「懶」,養出的孩子越優秀,可別太勤快
    不少父母都覺得自己什麼樣,教出來的孩子就什麼樣,所以平時在家裡面都表現得很勤快,希望孩子以後也能夠像自己一樣勤快,但是現實往往很殘酷,你越是勤快孩子越是懶,而相反你越懶孩子則越勤快。我表姐就是這樣一個慵懶的人,有了孩子之後她依然沒有變,平時在家什麼都懶得做,甚至有的時候連飯都不做,基本上都是姐夫在做飯,有時候做家務都懶得做,但是誰能想到這樣一個懶媽媽能夠養出一個勤快的孩子呢
  • 只有做好「懶」媽媽,才能培養勤快的孩子
    媽媽,才能培養勤快的孩子。這種情況在我國比較普遍,但在歐美國家,那些媽媽們仿佛每個人擁有自己精彩的生活,她們把自己活得漂漂亮亮的同時,依然沒有耽誤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所以其實有的時候不必非要時時刻刻的「盯著」孩子,適當的偷懶,放手不管孩子,會更有助於培養出聰明能幹的孩子。
  • 跨專業虛擬商業社會環境實訓課:「教、學、做」合一
    虛擬的真實教育   對此,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老師們用「行動導向」進行概括。   「做中教」與「教中學」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指以行動或工作任務為主導方向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起始於德國,它巧妙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和專業特色,打破教材內容設置,提煉出重點和精髓,同時把課堂所要解決的重點難點融會貫通成一項項需要學生去完成的「項目」。
  • 在這4個方面,寶媽別太勤快,越「懶」越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在這4個方面,寶媽別太勤快,越「懶」越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1.但其實這些不過都是因為你沒有教給孩子,沒有讓孩子接受鍛鍊罷了。所以說,如果不想在以後有這種情況出現,媽媽們最好別太勤快,在孩子小的時候,能做些事情的時候,就教他們分擔家務。
  • PBL教學法/遊戲教學法/情景教學法
    它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鬆主動的學習氛圍,使其能夠自主地、積極地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也可以十分容易地獲得來自其他同學和老師的信息。2. 可使有關課程的問題儘可能多地當場暴露。在討論中可以加深對正確理論的理解,還可以不斷發現新問題,解答新問題,使學習過程縮短,印象更加深刻。3.
  • 「懶媽媽」才能培養出勤快的孩子
    有個奇妙的現象:越是「懶」的媽媽,培養出的孩子越勤快!而一些非常勤快的媽媽,反而會培養出懶惰的孩子。媽媽捨不得孩子做家務或者別的事情,就自己全部代勞了,長此以往導致孩子喪失行動力,從而衍生出了「媽寶孩」。「懶媽媽」該懶在哪些方面:1.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家務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是慢慢培養的,不是瞬間擁有的。
  • 寶寶2歲還不會開口說話,不是因為寶寶太懶,而是家長「太勤快」
    回到家不久後,孩子依舊沒有開口說話,閨蜜還是在抱怨:「一定是寶寶太懶了,不喜歡開口講話。」但是閨蜜的朋友提醒她了,並不是寶寶懶,而是閨蜜太勤快了,什麼都為寶寶做好了,根本沒有鍛鍊寶寶的機會。,後來閨蜜換了種方式,在教寶寶說話的時候,以提問的方式問寶寶,沒多久,寶寶就開口說話了,並且很快就趕上了同齡的孩子。
  • 加拿大進修中學英語教學法有感
    可以把學生寫的作文放到Language Tool中,句型與語法錯誤的地方就會變成不一樣的顏色,老師可以先把變色的這份發給學生自行修改,然後再把正確的版本發給學生,提高寫作的教與學。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關於詞彙,語法等方面的小遊戲,學生可以在課餘時間通過玩遊戲的方式來學習和鞏固詞彙,語法。將英語學習中兩項枯燥的內容轉換成了趣味性的學習。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PBL教學法是到底是什麼
    與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有很大不同,PBL 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 PBL 將學習與更大的任務或問題掛鈎,使學習者投入於問題中;它設計真實性任務,強調把學習設置到複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習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後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 青島工貿職業學校教師參加中職創新項目德國職業教育示範培訓
    ,葡萄酒生產加工車間、奶牛飼養基地及奶產品加工車間,感受到了雙元制的魅力,一元在學校,一元在企業,引企入校,理實一體,真正做到產教結合,理實一體化教學,可謂是職業教育的典範。Kirian(中文名:王禮安)題為《德國職業教育簡述》的講座,了解了德國職業教育的形成、發展過程,了解了德國的教育體系和德國的雙元育人職業教育,對比中德職業教育的不同,我們要立足中國實際情況,可以借鑑德國經驗但不能完全照搬,走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發展之路,深化產教融合、雙元育人,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支持與參與。
  • 「海外培訓進行時」德國篇之理論提升:引導文教學法
    經過考試選拔,今年4月底,第一批從中等職業學校遴選出的18 名加工製造類專業教師遠赴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開始了他們的異國求學之旅;此培訓也已經列入青島市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國培項目。從本期開始,我們將陸續把老師們在德國的學習體會整理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