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段)#今日乃知真是佛子#
【爾時舍利弗,踴躍歡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顏,而白佛言:今從世尊,聞此法音,心懷踴躍,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從佛,聞如是法,見諸菩薩,授記作佛,而我等不與斯事,甚自感傷,失於如來,無量知見。世尊!我常獨處山林樹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來以小乘法而見濟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說所因,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脫。然我等不解方便隨宜所說,初聞佛法,遇便信受,思維取證。世尊!我從昔來,終日竟夜,每自克責。而今從佛,聞所未聞,未曾有法,斷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隱。今日乃知,真是佛子,從佛口出,從法化生,得佛法分。】
這一章說的是」譬喻品「,譬喻就是比喻,是十二部經之一,是佛說種種譬喻以使眾生容易開悟的經文。簡而言之:就是「借彼喻此」,是運用想像力和聯想力,以具體而熟悉的物象事例,比方說明或形容描寫抽象的談話主題。譬喻一般由「喻體」、「喻詞」和「喻依」搭配組成。「喻體」即所要記敘、說明的主體;「喻依」是與喻體具有共同類似特點的另一事物,被用來說明、形容喻體;「喻詞」則是「如、像、好比、似、猶如」之類的連接語詞。譬喻修辭法可分為明喻、隱喻(暗喻)、借喻、略喻、博喻五種。佛在這一品用了很多的比喻,來闡釋開權顯實、會三歸一的真實教義。
這時舍利弗聽了佛開示的一乘法後,踴躍而起,非常歡喜,恭敬合掌,瞻仰佛的尊容,而對佛說:我今天在世尊這裡聽到了一乘微妙法音,心懷踴躍欣喜,因這微妙法是我自往昔以來,從未得到過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以前在聽了佛講一乘微妙法後,佛就給諸多的菩薩授記,印證他們什麼時候成佛,而我們這些聲聞小乘人,好像與這些事無關一樣,佛不給我們授記,自己也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成佛,覺得很傷感。我知道這種感傷,會有失於如來無量大度的知見,但心裡總不是個滋味。
舍利弗說:世尊!我常常獨自一人,在山林樹下,苦苦的打坐、苦苦的修行,常有這樣的想法,佛常說我們眾生的法性與諸佛如來的法性是一樣的,平等無二,既然如此,如來為什麼要用小乘法來濟度我們呢?現在看來,這種想法是我們錯了,不是世尊之過。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佛說我們的智慧,還在小法根性上,只能先用小乘法來度,如果想要成就無上正覺,只有等小乘法修行圓滿,智慧增進後,再學大乘法才行。然而我們當時不理解,什麼是方便隨宜說,最初聽佛說聲聞緣覺這些方便法時,立刻就信受奉行,精進求證,將這方便法執以為是,認為自己證到涅槃了,從而止步不前,這是智慧不夠,不求大法,只能怪自己的智慧淺薄,所以佛認為講《法華經》的時機不成熟,就先用三乘方便法為我們開啟智慧。
舍利弗說:世尊!我從往昔以來,不分日夜,每自克己,不使放逸,常責己過,不隨妄想。雖然如此,但這並非大乘佛法所為。而今天,我在佛這裡聽到了聞所未聞的「未曾有法」,才心得開解。什麼是「未曾有法」呢?未曾有法有大小乘之分,小乘未曾有法在《增壹阿含經》中佛對阿須倫「阿修羅」說:「有八未曾有之法,使諸比丘娛樂其中。」是哪八種呢?
一、佛說:又我法中戒律具足,無放逸行,是謂初未曾有之法。諸比丘見已,娛樂其中,如彼大海極深且廣。
二、佛說:我法中有四種姓,於我法中作沙門,不錄前名,更作餘字,猶如彼海,四大江河皆投於海而同一味,更無餘名,是謂第二未曾有之法。
三、佛說:我法中施設禁戒相隨,亦不越敘,是謂第三未曾有之法。
四、佛說:我法中皆同一味,所謂賢聖八品道味,是謂第四未曾有之法也,如彼大海悉同一味。
五、佛說:我法中種種法充滿其中,所謂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真直行,諸比丘見已,娛樂其中,如彼大海諸神居其中,是謂第五未曾有之法。
六、佛說:我法中有種種珍寶,所謂念覺意寶、法覺意寶、精進覺意寶、喜覺意寶、猗覺意寶、定覺意寶、護覺意寶,是謂第六未曾有之法。諸比丘見已,娛樂其中,如彼大海出種種珍寶。
七、佛說:我法中諸有眾生之類,剃除鬚髮,著三法衣,出家學道,於無餘涅槃界而取滅度。然我法中無有增減,如彼大海,諸河投之無有增減,是謂第七未曾有之法。諸比丘見已,娛樂其中。
八、佛說:我法中有金剛三昧,有滅盡三昧、一切光明三昧、得不起三昧、種種三昧不可稱計,諸比丘見已娛樂,如彼大海下有金沙,是謂第八未曾有之法。諸比丘見已,娛樂其中。
世尊說:於我法中有此八未曾有之法,諸比丘於其中甚自娛樂。」這裡所說的「未曾有法」,主要是給小乘人講的方便法,其中第八法修金剛三昧和滅盡定三昧,是斷見思煩惱、出三界、脫輪迴,證阿羅漢果之法,可見這八未曾有法只能證得小乘極果,並不究竟。而舍利弗在這裡說的「未曾有法」,是有別於這八未曾有法的,是大乘法,是開權顯實、會三歸一,最真實的「未曾有法」,這個最真實的「未曾有法」就是《妙法蓮華經》。
舍利弗說:我現在在佛這裡聽聞到了《妙法蓮華經》這未曾有法,頓時斷除了我頭腦中所有的懷疑和悔誤,身心泰然,快得「安隱」。什麼是安隱呢?「安隱」之「安」、意為輕安;「安隱」之「隱」、意為禪定。「安隱」意為安住於輕安禪定中。舍利弗說:我聽完了佛講的未曾有法後,已安住於輕安禪定中,今日才知道,我是「真佛子,從佛口出、從法化生、得佛法分。」這幾句是什麼意思呢?「真佛子」是圓教菩薩登初地時,證我法二空之真如,離成佛已經很近了,稱為生於如來家的真佛子。舍利弗是大菩薩示現的聲聞相、故名真佛子。
「從佛口出」:指的是三業清淨、出生於如來一乘法性的口裡,境界為聲聞。「從法化生」:這裡的「法」指的是佛法,佛法之根即法身,從法化生,意為從法身中化生,是圓教初住位以上的境界。「得佛法分」:指得到了方便法和究竟法之分別了義,通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之中道法理,境界在大乘初地以上。這時舍利弗將以上所說之義,用偈語再重複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