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3月28日訊(YMG記者 孫朝軍 通訊員 周福基)以進出口貿易為噱頭,高於銀行利息幾十倍的分紅為誘餌,吸引1000餘名群眾參與、非法集資2億元……近日,市公安局芝罘分局經偵大隊根據群眾報案,查獲一起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涉案的閆某等5名主要犯罪嫌疑人目前均已被警方依法刑拘。
註冊公司只為了「拉存款」
2012年,51歲的閆某購買了蓬萊一家已經停產的水產公司,註冊成立了煙臺兆海水產有限公司,原本想做海鮮加工,但由於資金不足,無法更新設備,公司一時難以發展。閆某通過中間人認識了車某,中間人給閆某出主意說高息攬存是集資的好辦法,車某還可幫閆某拉到存款。
2012年8月,閆某承諾給予車某月息10%,通過車某籌集資金。憑藉豐富的人脈資源,車某很快幫閆某散布出水產公司集資信息。車某向客戶承諾,每筆存款給予6%-8%不等的月息,對一些大客戶還有另外返點。從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車某就發展了500多人,拉來8000多萬元存款,自己則從中提點賺了300多萬元。
除了車某,閆某又相繼找來尤某、吳某等人幫其集資,給骨幹人員的最高月息達到12%。55歲的尤某家住芝罘區,是正規單位退休的知識分子,她的生活圈層次較高。從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尤某發展了100多人,集資8000多萬。此外,吳某為閆某集資1200萬元。
為繼續擴大集資,閆某從芝罘區機械大廈租了一間辦公室,由會計張某坐班發展集資。每筆投資都為公眾開借款收據,加蓋「兆海水產」的公章和閆某的籤名。
自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車某、尤某、吳某、張某等人,共幫閆某向社會不特定對象非法吸收公眾存款2億元。2013年12月,兆海水產融資遇阻,資金鍊逐漸斷裂。今年1月份,因帳戶結餘資金不足以支付返利,兆海水產負責人閆某消失在公眾視野,此後陸續有群眾到芝罘公安分局報案。2月24日,芝罘公安分局民警在蓬萊汽車站附近,將閆某抓獲。
「有房有地有設備」令千餘人受騙
據警方統計,閆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一案,有1000多名群眾受騙,目前報案人員已達600餘人。據民警介紹,此案與其他非法集資案一樣,犯罪嫌疑人為吸收存款,會製造幾個吸引人的「噱頭」。
閆某對外聲稱,公司在國外有進出口貿易,每年出口海產品價值數千萬元,他手下的骨幹也是這樣對外宣傳。實際上,閆某隻是有進出口貿易的設想,並沒有談成一筆生意。
警方介紹,兆海水產在北京、西安、哈爾濱等地分別設立了辦事處,負責銷售魷魚絲等海產品和貨物的中轉。為彰顯公司實力,辦事處的業務也被閆某等人吹噓誇大。據介紹,兆海水產在煙臺市場並沒有銷售,而公司的產值每年約有100多萬,淨利潤約有幾十萬元。「從這個數字看,用工廠的贏利支付上千人的返利,幾乎是不可能的,只有『拆東牆補西牆』,才能勉強維持一段時間。」民警說。
俗話說口說無憑,很多群眾都感覺「眼見為實」,只有親自到工廠參觀,他們才會放心投資。閆某用最初幾個月吸入的數千萬元資金將廠房翻新,又購進了一些新設備。在夏秋季工廠生意較好時,將有意向的投資者拉到工廠參觀。閆某還向參觀者出示土地產權證,證明自己已經買下了5000平方米的廠區。
許多受害群眾正是看到該公司「有房有地有設備」,加之相信了被誇大的產值,投資到該公司。
警方呼籲受害者報案獲利者投案
據芝罘警方介紹,該公司吸收存款1萬元起步,上不封頂,投資從一兩萬元到一二百萬元。
「不少投資者都或多或少有投機心理,想賺一筆就抽身。」民警說,在本案中,通過提點的「上層」和部分較早的投資者確實賺錢了,有的賺了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就將本金抽出全身而退。然而,絕大多數投資者沒有這麼幸運,他們不少人領到前期高額利息後,捨不得抽身,在公司的忽悠下甚至越投越多,還有的後來投資者,想投資幾個月就抽身,卻沒等到收回本金,而公司就倒閉了。「公司本身盈利甚微,閆某又將半數以上非法吸收的資金用於支付返利,獲利者前期的『高額利息』實際是來源於大多受害群眾後期投入的資金。」民警說。
警方提醒部分通過高額返利賺到錢的存款客戶,其從中賺到的資金屬於非法所得,相關人員應主動到公安機關說明情況,如果不向警方澄清事實,這部分人就將涉嫌隱瞞掩飾犯罪所得罪被依法處理。
據警方介紹,閆某在做水產生意前,曾因幹裝修工程賠了不少錢。這也是閆某通過非法吸收存款收攏資金的一個原因。據介紹,閆某共設立了10個帳戶,警方將其抓獲時,其銀行帳戶餘額總計僅有幾千元錢。非法吸收的公眾存款2億元,都去了哪裡?
民警說,閆某將55%左右的存款資金,作為返利返還給了投資者。廠房翻新和購入設備,花了兩三千萬元,其餘資金則用來償還巨額的個人債務及用於日常的花銷開支。目前,警方已經查封了閆某在蓬萊的廠房及河北廊坊的兩處房產,正全力追繳涉案資金。
警方呼籲更多非法吸存的受害群眾及時到公安機關來報案,提供相關線索,避免嫌疑人為掩飾犯罪,將一些借條、收據等證據毀滅,造成受害人更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