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文化史上,詩詞佔有了濃墨重彩的篇章。無數的文人騷客留下了一篇篇詩詞佳作,給予了我們關於愛、關於美、關於生命的豐富體驗。
蘇東坡是我國北宋的大文豪 ,他詩詞俱佳,留下許多名作。有人喜歡「大江東去」的豪邁,有人喜歡「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有人喜歡「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
他一生豁達不羈,放蕩形骸,在中國的文壇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他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一詞,相信很多人都會背誦,也經常引用其中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無畏和淡然,很多人認為這是5000年來最精彩的一首詩詞。
年少時喜歡一蓑煙雨任平生,後來懂得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
不要去聽那穿林打葉的雨聲,為什麼不一邊吟詩嘯歌,一邊悠然地行走呢。竹站和草鞋輕便得更勝過馬,怕什麼?一身蓑衣,足夠在風雨中過上一生。
略帶寒意的春風將我的酒意吹醒,微微有些寒冷,山頭的斜陽卻殷勤相迎。回頭望一眼剛剛走過的遇到風雨的地方,我信步歸去,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賞析:
這首詞作於元豐五年(1082),事時詞人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詞人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展示了他曠達灑脫了胸襟。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首兩句點題展示了詞人超越榮辱得失,任憑風雨肆掠,始終堅持自己的人生信仰。
「竹杖芒鞋輕勝馬」,這句寫得俏皮傳達出一種不畏風雨,笑傲人生的自在與輕鬆。「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詞人由眼前的風雨聯想到人生旅途中的風雨,說要以平和的心態來面對人生的坎坷與崎嶇。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這三句寫雨過天晴的景象,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為下文所發人生感慨作鋪墊。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末三句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感嘆無論是雨斜風狂,還是陽光普照,不過都是尋常現象,毫無差異。而人生也是如此,只要心境平和,寵與辱毫無區別。
這首詞寫平常生活經歷,卻充滿人生哲理。
年少不懂蘇東坡,讀懂已經不再是少年
二十歲讀不懂的蘇東坡,到了四十歲才真正領略所謂的「樂觀曠達」,不是兩手一攤的無所作為,不是拋開過去的自我否定,而是歷經苦難的不爭不辯,隨遇而安。
回顧蘇軾一生,跌宕起伏卻酣暢淋漓。蘇軾少年成名,頗受北宋當時的宰相兼文壇領袖歐陽修的賞識。也曾年少輕狂、意氣風發,一時風頭無二。滾滾紅塵、漫漫官場,有知心的朋友,也有厲害的對手。
終於在他43歲時,由於北宋王朝內部的權力之爭,蘇軾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捕入獄,史稱「烏臺詩案」。少年時讀到的歷史就是那麼簡短,根本寫不盡蘇軾那段黑暗的人生。
中年險些喪命的經歷沒有嚇破他的膽,四個月的牢獄之災沒有消磨他的人生志趣。趕往黃州的舟車勞頓,他都沒有一點抱怨,還作「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的詩句,彎曲的流水,坐船的幸運,躍然紙上。
誰知他才剛剛被死神呃住過喉嚨,現在奔波在被貶的途中,卻已經開始遊歷山水了。
不經歷生死,不足以語人生。對於命運的不公,最好的報復是活成了清風朗月,天高地迥,自由自在。
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命運,你看,雖然你曾扼住我的喉嚨,但我現在依然能吃能睡,在廣闊的宇宙中擁抱著無盡的自然。萬物豐盈,活著,我皆擁有。
蘇軾文章之道亦是人生之道,東坡先生的詞可以醫心,細細品味其生平,更是讓人奮發
推薦一本我最近正在閱讀的《蘇軾詞傳》,這本書結合蘇軾人生經歷,對其詞進行情感化解讀,蘇軾一生仕途坎坷,經歷太多別離,他卻用自己獨有的豁達開朗面對這些磨難。
東坡先生的詞有敘事詠史,有詠物贈答,也有田園山水,書中帶著豐富的情感去解讀每首詞背後耐人尋味的故事和那些細枝末微的情緒。
這一套書中還有一本《辛棄疾詞傳》。
東坡仙才,史無二例;稼軒雄才,如鯨吞海。
辛棄疾是亂世中的抗金英雄,他以武起身,卻終成文業,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被譽為"詞中之龍"。正所謂「劍有殺氣,詞有柔情」。
這本書也以同樣的手筆,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辛棄疾「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傳奇一生。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書才49元,平均每本不到10元,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