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慶金融學院:年少不懂嚴師情,懂時已不再少年

2020-09-09 熱門簡訊界

耀慶金融學院:年少不懂嚴師情,懂時已不再少年

金秋九月,新學期如約而至!


上周,全國各地的學生們在九月的第一天,背上書包重返校園,很多網友直呼這是最特殊的開學季。

是啊,今年對很多人來說,都是極特殊的一年,對於學生和老師們來說,更是如此。

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正常的校園生活,如今,寂靜了幾月的校園,又再次因為新學期的開始,變得生機勃勃,充滿朝氣。

伴隨著開學的新氣象,我們也即將迎來新中國的第36個教師節。

古語有云:「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歷程裡,在我們從稚氣孩童到長大成人的成長生涯中,老師始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他們值得所有人尊敬和感恩。

年少不懂嚴師情,讀懂已不再少年。

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歲月長河中,曾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值得我們銘記的「師者」。

這個教師節,讓我們一起感受他們的遺世風骨,感恩這些最值得尊敬的人。


01《非常師生:孔子和他的弟子們》

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還有誰希望你過得比自己好?

答案一定是老師,日復一日,不懈耕耘,只盼著學子能出人頭地,一朝功成。

他們或許耐心不足,又或者不夠幽默,但是他們在青蔥歲月裡,傳遞的價值觀,足以影響我們的餘生。

老師,早已匯成了一個符號,指引著一代代學子前行。

而這其中,有一個人不僅影響了他所在的時代,還為後世樹立了楷模,可以說,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他就是孔子,提倡有教無類,提倡溫故知新,提倡因材施教,他的學徒,早已遍布海內外。

今天,小編推薦的這本《非常師生: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就是講述孔子與其優秀學子之間的故事。

作品史料翔實,從人性的視角出發,生動講述了孔子及其弟子之間的趣聞軼事,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在書中,你會對傳統的師生關係、儒家思想等,有批判性的解讀和深層次的思考。

——兩句話了解這本書:


如果一個人缺乏監督,在欲望的驅使下,可能會做出不合禮儀的事情。


人人都有犯錯誤的可能性,如果缺乏監督機制,那麼這個可能性就很容易轉換成現實,聖人也不例外。

02《那些國學大師們》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是北宋文人張載說的一句話,也是所有中國文人、知識分子的共同期許。

在今天這個販賣知識、遍地都是專家的時代,這份理想還可以繼續嗎?

「可以繼續,也必須繼續!」

這是電影《無問西東》裡的回答,更是這本《那些國學大師們》所給出的答案。

書中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自許無雙國士睥睨天下,滿腔熱血欲解蒼生於倒懸,以一顆赤子之心調理學問和世道。

這群人,就是民國大師。

辦學校,興改革,專研學術,投身科研,他們不僅傳道、授業、解惑,還著著實實地影響了一個時代,改寫了一個時代。

在教師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最不該忘記的就是他們。

本書為我們梳理了10位民國國學大師的生平逸事,其中有章太炎、梁啓超、王國維、黃侃、趙元任、劉師培、吳宓、劉文典、錢穆、陳寅恪。 在書中去了解他們不為人知的一面,看盡民國風骨,看盡人物風流。

究竟什麼叫文人,什麼是大師,他們又是如何踐行這最高理想的?想必你讀罷之後,自有答案。

——兩句話了解這本書: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三種境界:「昨日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暮見,他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


梁漱溟的弟子胡英漢結婚,梁書條幅贈之:"男女居室,西人言愛,中國主敬,敬則愛斯久矣。" "敬"是中國傳統禮儀和文化的概念,"敬"裡有夫妻平等、舉案齊眉、相濡以沫的內涵吧。


03《師友紀事》

說到老師,人們總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的確,好的老師「亦師、亦父、亦友」,他們會在漫長的人生中,給我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在這本《師友紀事》中,作者劉再復為我們分享了自己對師長、師友的緬懷和感恩之情。

本書所回憶的人物可謂群星雲集,基本都是名宿大家,包括錢鍾書、周揚、胡喬木、胡繩、施光南、吳世昌、孫楷第、孫冶方、項南、聶紺弩、馬思聰、傅雷、冰心、艾青、李澤厚等,一共三十多位。

作者以如實的記述、典型的事例,寫活了一個個記憶中的人物,寫出了一幕幕回憶中的往事。

這些細節性的材料,都帶有「獨家」的性質,本身便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與文獻意義。而且,作者字裡行間流淌出的那些對師友、對時代的特殊情感,讀後更能讓人感受到一份溫暖。

——兩句話了解這本書:


請對年輕人說:錢某名不副實,萬萬不要迷信。這就是幫了我的大忙。不實之名,就像不義之財,會招來惡根的。


他的不喜別人臧否的態度是一貫的,他自嘲說:我這個人「不識抬舉」。

04《讓青少年懂得尊敬師長的故事》

我所遇見的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是我的老師,因為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東西。

——愛默生

近日,話題登上熱搜。因疫情停課在家的學生,終於迎來了開學日。

最開心的莫過於家長,氣人的「熊孩子」終於回籠。與之相反,老師們的「苦日子」終於來了。

我們從孩童長到成人,經歷過學習、工作、成家,這些事情除了有父母的功勞,同時也離不來老師們的教導。

而在教導你的諸位老師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位?

這本《讓青少年懂得尊敬師長的故事》,將帶你遍歷3000年,重溫中國歷史上那些讓人感動的尊師故事。

書中通過100多個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故事,描述了古代先賢和歷史名人尊敬師長的優良美德。其中有古代帝王,像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清聖祖康熙等;也有賢臣名將,像張良、嶽飛、文天祥、林則徐等;還有學者、文人和各類專家中的人物,像孔子、華佗、孫思邈、顏真卿等。

這些尊師敬業的故事生動、感人,能讓莘莘學子銘記老師們的勤勞付出,聽從老師的教誨,有助於他們日後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兩句話了解這本書: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尊師敬業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華夏文化教育優秀歷史遺產,也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和提高民族素質的保證。

相關焦點

  • 少年不識愁滋味:年少不懂詩,懂詩已中年
    少年不識愁滋味,年少不懂詩,懂詩已中年。從小到大,我們都曾接受過傳統文化與詩詞的薰陶,對於那些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早已熟悉到不能再熟了。小時候我們讀詩,也就按老師要求背了,根本沒有讀懂那些詩詞。也許這就是年少不懂詩,懂詩已中年。下面為大家分享三首詩詞,當你老了,可以帶著這三首詩詞,重溫少年。《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 年少不懂周星馳,懂時已是傷心人!周星馳電影全集
    「年少不懂周星馳,懂時已是傷心人!」我應該是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看周星馳的電影,應該說,就是看他的電影長大的!而如今他也老了,我也長大,以前只覺得周星馳電影是喜劇,能拍出這種喜劇的人應該會很快樂吧!
  • 【國學】年少不懂孟浩然,再讀懂時已惘然
    年少不懂孟浩然,再讀懂時已惘然  他一生未仕,身在江湖山林之間,卻心系官場起伏。  他家喻戶曉,就連三歲小童也能嘟著小嘴,背出那首朗朗上口的《春曉》。少年詩文不知愁  大唐正值盛世,孟浩然出生一個薄有恆產的書香之家。  自年少起,孟浩然便與弟弟一起讀書、學劍,在書香劍影中漸漸成長為一個瀟灑不羈的少年。
  • 懷念三毛:年少讀不懂三毛,讀懂已不再少年!
    年少時,讀三毛的文字,只是喜歡。進入中年,再讀三毛,才讀懂她,讀懂人生。愛情,如果不落實到穿衣、吃飯、數錢、睡覺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裡去,是不容易天長地久的。——三毛《隨想》年少時,總以為愛情是轟轟烈烈的,你愛我,我喜歡你,就是整個世界。長大後,才明白,愛情終歸要回歸到生活。當愛情融入到柴米油鹽時,才最長久,最溫馨。
  • 這7首詩詞,年輕時不懂,讀懂時已不再年輕
    人生就像一首詩,當我們年輕的時候,往往讀不懂它。 只有等我們經歷過世間滄桑,經歷過和那些詩人相似的經歷時,才能真的讀懂。 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年少時,意氣風發,縱情歌酒,中年時,失意低沉,患得患失。 到了暮年,把該放下的放下,該看清的看清後,才懂得,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悲歡離合自有天意。
  • 5000年來最精彩的一首詩詞,年少不懂蘇東坡,讀懂已經不再是少年
    賞析:這首詞作於元豐五年(1082),事時詞人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詞人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展示了他曠達灑脫了胸襟。年少不懂蘇東坡,讀懂已經不再是少年二十歲讀不懂的蘇東坡,到了四十歲才真正領略所謂的「樂觀曠達」,不是兩手一攤的無所作為,不是拋開過去的自我否定,而是歷經苦難的不爭不辯,隨遇而安。回顧蘇軾一生,跌宕起伏卻酣暢淋漓。
  • 年少不懂曲中意,聽懂已是曲中人
    年少的時候,我們看一部電視劇、看一本小說、聽一首歌,拿到現在重新再看、再聽,已經不再是過去的感覺了。隨著閱歷的增長,人生經驗的增加,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已經有了不一樣的看法。第一次聽這首歌的時候我還單身,不懂其中深意。第二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已經是故事裡面的人。這就是所謂的年少不懂曲中意,聽懂已是曲中人。
  • 少年不懂父母恩,懂時已是中年人(無數人淚崩!)
    少年不懂父母恩,懂時已是中年人 周國平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則是種教養。」年少時,我們總是疲於應付父母的嘮叨,指控父母的管教,總盼著自己快快長大,能夠脫離家庭束縛,遠走高飛。等到我們有了自己的孩子,才發覺父母所有的嘮叨中都包含著關心,所有的管教中都透露著不舍。
  • 少年詩詞已讀透,唯今已不再少年
    「少年詩詞已讀透,唯今已不再年少」,如何不叫人感慨系之?世間之事,大多都是如此,越是回顧過往,就越是不滿於當下,而才疏智乏,又無可奈何,唯有越發悲嘆。就好像猶記得曾有一個對的人,在最合適的年齡裡遇到了,彼此心存好感,一切看起來都是冥冥中的安排,是月下老人有意牽橋搭線。
  • 抖音愛你我已不再是幼稚的少年是什麼歌 那個女孩歌詞完整版
    「愛你我已不再是幼稚的少年」這首歌還挺好聽的,最近在抖音上經常能刷到,據了解,這首歌是張澤熙演唱的一首歌曲。2018年的時候發行的。愛你我已不再是幼稚的少年什麼歌  「愛你我已不再是幼稚的少年」這首歌叫做《那個女孩》,由張澤熙填詞、譜曲並演唱的一首歌。發行於2018年8月11日。
  • 年少不懂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這句歌詞有沒有扎到你?
    點個關注,為您帶來更多的娛樂資訊年少不懂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這句歌詞有沒有扎到你?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李宗盛,也會聽他的歌曲,誠然他還真的有很多的歌曲耳熟能詳,不過關於李宗盛的歌曲,一直都有一個說法,叫做「年少不懂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具體其中的滋味是什麼,想來不過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罷了。那麼這些歌詞中有沒有那句歌詞,忽然間扎到了你的心?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下來看一下李宗盛的這些歌詞,這些扎到你心裡的歌詞。
  • 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時已是中年人!(無數人淚崩)
    03 對父母好的人,一生幸福《世說新語》中言:「生老病死,時至則行父母在,我們仍是少年;父母去,我們只剩滄桑。人活一世,請珍惜緣分,請善待父母。\他走到這裡在一起久了就算沒有當時那麼相愛也要選擇相守這些你們對彼此做到了嗎女人懂相守男人懂感恩才是一輩子之間多一份包容就會少一些紛爭人生快樂哪裡找呢信仰裡有快樂修行裡有快樂服務裡有快樂靜心裡有快樂心無所求心想他人快樂就在我們的心裡做人簡單就好生活寧靜就好無事此心不空有事此心不亂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古人講一代做官九代冤官做的好是為子孫積累福報做不好把老百姓的東西佔為自己想留給子孫這些非分的東西都是罪孽子孫用了反而損福報所以一代做官九代冤又說如果為自己一家謀就不要去做官做官是為百姓謀這也是天道無親天道雖然無親但唯親善人你只要廣積陰德還是有用的想要孩子能讀書的就多做慈善辦學校想要孩子發財的就要多救濟窮人想要兒孫健康的就多施藥這就是唯親善人再講到孝順也一樣很多人很孝順給父母買很多補品買不必要的東西甚至辦酒席祝壽世人看來是熱鬧其實是不孝因為損了父母的福報人家過個壽就要殺生那麼多民國時有個老人死了他兒子辦宴席三百桌過幾天老人家就託夢來說本來我可以去天上好好享福的但因為你殺孽過重導致我在地府審判還出不來可見雖然花的是兒女的錢但卻在損掉老人家的福報父母花很多無謂的錢也是損孩子的福報這也是天道無親所以不要給小孩慶生日小孩能讀書父母不要驕傲太早到處宣揚要對孩子嚴格一些對他成長大有益處過分浪費錢給孩子都損孩子福報更何況很多人在公司裡頭浪費甚至國家單位裡頭浪費都是損福報的很多人都想著輕鬆賺錢卻不知道這也是在透支福報不長久我們要有自知福德淺薄無福消受的概念很多東西別人給的起但我們的福報不一定能用的起明白了這個道理人生就會少很多痛苦和煩惱
  • 中學課文《背影》:年少不懂書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
    中學課文《背影》:年少時不懂書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朱自清的《背影》:年少不懂背影意,及懂已成為書中之人了!近幾年《背影》又出現在大眾視覺裡,不過是因為那句「你就站在此地不要動」,一群仍擁有童心的中年人或少年人便在網絡上互相「」。
  • 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時已是中年人!
    對父母好的人,一生幸福《世說新語》中言:「生老病死,時至則行。」回味一番,只有無奈與辛酸。父母見證了我們的出生與長大,我們卻要面對父母的衰老與死亡,前者是喜,後者是悲,匯聚成平凡的人生。父母在,我們仍是少年;父母去,我們只剩滄桑。人活一世,請珍惜緣分,請善待父母。共勉。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當懂已不再是少年!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朝: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的這首詞,雖然表面看是在描寫自身的悲痛之感,但是對於這麼一位愛國詞人來說,他更我的還是表達了一種家國之痛,而且在這首詞中,他結合自身的悲痛處境,以及面對家仇國恨,把內心的那種悲痛之情,描繪的更是讓人感動不已。
  • 「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一首《山丘》,我讀懂了人生
    李宗盛一名優秀的唱作人,年少的我真的不聽李宗盛,只是知道有個這麼個業內業外都對他讚不絕口的人。聽懂已是不惑人,像極了那些神神秘秘,而最後卻真真切切應驗了的預言。經理淡然地甩下了一句話「你們現在還不懂,但是我要告訴你,這才叫歌」之後走上舞臺,奉上了這首《山丘》,當時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只是覺得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聽罷了。
  • 十首經典詩詞:年少不懂詩中意,讀懂已非少年人
    下面十首經典詩詞,年少不懂詩中意,讀懂已非少年人。年少輕狂,最耐不住寂寞,勞時勞力的爬山更是奢望,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次陪同家人去了趟黃山,過程雖然極其艱辛,但登上峰頂的剎那瞬間明白了這首詩,明白了其中的孤獨又高遠,灑脫而超然,然後就什麼都放得下了。
  • 耀慶金融學院:燒腦又精彩!5本超過癮的懸疑探案小說
    耀慶金融學院:燒腦又精彩!5本超過癮的懸疑探案小說一座年代久遠的古宅中,荒草萋萋,只有古宅女主人的鬼魂依然棲息在此。某一天,一群年輕人打破了古宅多年的寂靜,他們揭開了陳年的封條,在宅子裡嬉笑、打鬧、留宿......
  • 三首經典懷舊詩詞,少年人讀不懂,讀懂不再是少年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個主題第一個就想到了這首詞,每次讀來都有不一樣的感受,與其說這是一首懷舊的詞,不如說他是懷念曾經年少的自己無憂無慮,強說愁的那個年代。年少的時候總喜歡把自己裝成很拽、很酷的樣子,和自己反差越大越好,年齡增長了反倒願意做回自己。就像這首詩,不懂愁的時候強說愁,隨著歲月蹉跎,見識過愁了,反倒不願意多說了,或者說對於愁已經麻木了,不想再提起來。
  • 《背影》年少讀不懂背影,讀懂不再是少年
    背影《背影》是朱自清先生1925年10月在北京創作的,通過背影,朱自清帶我們走進了他與父親之間的故事,現在再去讀它,已是另外一番感受。語言凝重,對父親的懷念著之情溢於言表。這裡要說一下朱自清先生在1925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因此《背影》就是創作與此後這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