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慶金融學院:年少不懂嚴師情,懂時已不再少年
金秋九月,新學期如約而至!
上周,全國各地的學生們在九月的第一天,背上書包重返校園,很多網友直呼這是最特殊的開學季。
是啊,今年對很多人來說,都是極特殊的一年,對於學生和老師們來說,更是如此。
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正常的校園生活,如今,寂靜了幾月的校園,又再次因為新學期的開始,變得生機勃勃,充滿朝氣。
伴隨著開學的新氣象,我們也即將迎來新中國的第36個教師節。
古語有云:「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歷程裡,在我們從稚氣孩童到長大成人的成長生涯中,老師始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他們值得所有人尊敬和感恩。
年少不懂嚴師情,讀懂已不再少年。
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歲月長河中,曾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值得我們銘記的「師者」。
這個教師節,讓我們一起感受他們的遺世風骨,感恩這些最值得尊敬的人。
01《非常師生:孔子和他的弟子們》
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還有誰希望你過得比自己好?
答案一定是老師,日復一日,不懈耕耘,只盼著學子能出人頭地,一朝功成。
他們或許耐心不足,又或者不夠幽默,但是他們在青蔥歲月裡,傳遞的價值觀,足以影響我們的餘生。
老師,早已匯成了一個符號,指引著一代代學子前行。
而這其中,有一個人不僅影響了他所在的時代,還為後世樹立了楷模,可以說,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他就是孔子,提倡有教無類,提倡溫故知新,提倡因材施教,他的學徒,早已遍布海內外。
今天,小編推薦的這本《非常師生: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就是講述孔子與其優秀學子之間的故事。
作品史料翔實,從人性的視角出發,生動講述了孔子及其弟子之間的趣聞軼事,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在書中,你會對傳統的師生關係、儒家思想等,有批判性的解讀和深層次的思考。
——兩句話了解這本書:
如果一個人缺乏監督,在欲望的驅使下,可能會做出不合禮儀的事情。
人人都有犯錯誤的可能性,如果缺乏監督機制,那麼這個可能性就很容易轉換成現實,聖人也不例外。
02《那些國學大師們》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是北宋文人張載說的一句話,也是所有中國文人、知識分子的共同期許。
在今天這個販賣知識、遍地都是專家的時代,這份理想還可以繼續嗎?
「可以繼續,也必須繼續!」
這是電影《無問西東》裡的回答,更是這本《那些國學大師們》所給出的答案。
書中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自許無雙國士睥睨天下,滿腔熱血欲解蒼生於倒懸,以一顆赤子之心調理學問和世道。
這群人,就是民國大師。
辦學校,興改革,專研學術,投身科研,他們不僅傳道、授業、解惑,還著著實實地影響了一個時代,改寫了一個時代。
在教師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最不該忘記的就是他們。
本書為我們梳理了10位民國國學大師的生平逸事,其中有章太炎、梁啓超、王國維、黃侃、趙元任、劉師培、吳宓、劉文典、錢穆、陳寅恪。 在書中去了解他們不為人知的一面,看盡民國風骨,看盡人物風流。
究竟什麼叫文人,什麼是大師,他們又是如何踐行這最高理想的?想必你讀罷之後,自有答案。
——兩句話了解這本書: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三種境界:「昨日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暮見,他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
梁漱溟的弟子胡英漢結婚,梁書條幅贈之:"男女居室,西人言愛,中國主敬,敬則愛斯久矣。" "敬"是中國傳統禮儀和文化的概念,"敬"裡有夫妻平等、舉案齊眉、相濡以沫的內涵吧。
03《師友紀事》
說到老師,人們總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的確,好的老師「亦師、亦父、亦友」,他們會在漫長的人生中,給我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在這本《師友紀事》中,作者劉再復為我們分享了自己對師長、師友的緬懷和感恩之情。
本書所回憶的人物可謂群星雲集,基本都是名宿大家,包括錢鍾書、周揚、胡喬木、胡繩、施光南、吳世昌、孫楷第、孫冶方、項南、聶紺弩、馬思聰、傅雷、冰心、艾青、李澤厚等,一共三十多位。
作者以如實的記述、典型的事例,寫活了一個個記憶中的人物,寫出了一幕幕回憶中的往事。
這些細節性的材料,都帶有「獨家」的性質,本身便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與文獻意義。而且,作者字裡行間流淌出的那些對師友、對時代的特殊情感,讀後更能讓人感受到一份溫暖。
——兩句話了解這本書:
請對年輕人說:錢某名不副實,萬萬不要迷信。這就是幫了我的大忙。不實之名,就像不義之財,會招來惡根的。
他的不喜別人臧否的態度是一貫的,他自嘲說:我這個人「不識抬舉」。
04《讓青少年懂得尊敬師長的故事》
我所遇見的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是我的老師,因為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東西。
——愛默生
近日,話題登上熱搜。因疫情停課在家的學生,終於迎來了開學日。
最開心的莫過於家長,氣人的「熊孩子」終於回籠。與之相反,老師們的「苦日子」終於來了。
我們從孩童長到成人,經歷過學習、工作、成家,這些事情除了有父母的功勞,同時也離不來老師們的教導。
而在教導你的諸位老師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位?
這本《讓青少年懂得尊敬師長的故事》,將帶你遍歷3000年,重溫中國歷史上那些讓人感動的尊師故事。
書中通過100多個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故事,描述了古代先賢和歷史名人尊敬師長的優良美德。其中有古代帝王,像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清聖祖康熙等;也有賢臣名將,像張良、嶽飛、文天祥、林則徐等;還有學者、文人和各類專家中的人物,像孔子、華佗、孫思邈、顏真卿等。
這些尊師敬業的故事生動、感人,能讓莘莘學子銘記老師們的勤勞付出,聽從老師的教誨,有助於他們日後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兩句話了解這本書: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尊師敬業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華夏文化教育優秀歷史遺產,也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和提高民族素質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