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異到底會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在離婚率較高的今天,似乎也是說法不一。
一方面是孩子肯定會受到影響,大多數人認為一個完整的家庭就是該有爸爸媽媽和孩子,缺了一個代表著不完整。
另一方面有一些人則思想較為開放,認為人要為自己而活,沒有感情的婚姻不值得繼續,雖然離異當時會對孩子造成一些影響,但長久看,隨著孩子年齡增長閱歷增加,能夠理解父母的行為。畢竟,不幸福的婚姻對孩子是更大的傷害。
各種說法自然說不出對錯。也確實,孩子的想法隨時會發生變化。想起身邊有這樣一件事。
G是一個非常好的女人,可是她的丈夫因為耍錢在外面欠了很多債,還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以她之名辦了多張信用卡,卡被刷空,然後躲之夭夭,多年不見蹤影。最後,G選擇通過法律手段離婚,自己帶著女兒獨自生活。
G是個好母親,對女兒傾情投入。女兒小時依戀母親,心疼母親,母女情感深厚。可是在女兒上初二那年,心理發生了變化,她開始埋怨母親沒有給她一個完整的家,她覺得這一切都是母親造成的。
大人的世界孩子讀不懂,在那段時間,渴望一個完整的家是她的心結,為此,她天天跟母親鬧彆扭。
等上了高中之後,女兒又發生了變化,她好像看開了一切。與同學們談起父母,不僅大方的說自己是單親家庭,還說父親曾經怎樣地離開母親,說這一切就像說起別人家的事情,而且她還鼓勵母親去開啟新的感情生活。女兒考上了名校,非常陽光,父母間曾經的陰霾在她頭上並未留下任何影蹤。
從這件事上看,長久來說,只要正確引導,父母離異單親家庭並不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當然,光從長遠上看也不行。畢竟每個階段都很重要,每個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樣。即便最後孩子能釋懷一切,可在某個階段那種不可承受之重也是備受煎熬,對性格形成以及未來對世界的看法可能會發生改變。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寄宿制學校,這學期新轉來一個三年級小女生。女孩父母離異,跟爸爸一起生活。她非常粘爸爸,第一天哭得稀裡譁啦,到了晚上不去睡覺,我陪她在校園的小路上走來走去。
她說去歡樂谷玩的事,說疫情期間跟爸爸一起上班,爸爸在前面工作,她在後面寫作業,寫累了就去爸爸身邊待一會兒。從不提媽媽。
那夜我累得實在堅持不住了,我說,你必須去睡覺了,我太困了,明天還要工作,真的支撐不住了,我說你再這樣我就不哄你了。她想了想說,那你能陪我睡一會兒嗎?我睡不著。我說這個可以,我便跟她躺在床上。女孩抱著我的胳膊,摟得緊緊的,我撫摸著她,沒過三分鐘,她便睡著了。
著實讓人心疼的孩子,還不過十歲的孩子,遠離父母,和一個陌生人或者說跟一群陌生人生活在一起。
在接下來的生活中,我給予她很多的關愛,不僅僅是出於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與義務,也是想讓孩子更多的去感受這人世之溫暖。我會像母親一樣去關注她的生活,經常陪她躺一會兒,經常地讓她依偎在我的懷裡。
一周之後,我能感覺到她在我身旁很踏心,不再鬧情緒,也不再說想爸爸,有問題她就會找我,完全地信賴我,像是對老師的依賴,也像是對媽媽的。
女孩的爸爸也說,感覺孩子到學校後很幸福,比原來活潑了,之前很多人都說寄宿學校如何如何不好,看來也不盡然。本來讓孩子來寄宿學校是無奈之舉,沒想到卻有意外收穫。
其實,在常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早已總結出這一點,父母離異,單親家庭,在現狀無法調和或改變的情況下,一定要給孩子找一個代理角色,缺母愛的找一個代理媽媽,缺父愛的找一個代理爸爸,代理媽媽或爸爸如果盡職盡責,那對孩子成長是極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