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快要被遺忘的春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2020-12-23 十七君的詩書見聞

我的老家在四川東北一個小鎮上,因為不是大城市,至今還保留了很多傳統的風俗。

過年的氛圍變得濃厚,是從農曆臘月初八的「臘八節」開始的,一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送年」結束,這一個多月裡,不同的日子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

臘八粥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一到,春節的步伐就越來越近了,鎮上的小超市和商店會開始播放一些喜慶的歌曲,外出務工的人也陸陸續續返鄉,趕集的時候就能明顯感覺到集市上人越來越多,空氣中的年味在一點點累積,並逐步蔓延開來。

據說,古人有在「臘八」這天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不少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在佛教中,這一天是佛祖釋迦牟尼佛成道之日,被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因此,對漢族人來說,「臘八節」也是一個冬季的重要節日。

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臘八節」,不僅僅是因為這一天是「過年」的序幕,更是因為,到了這一天,奶奶會煮香濃的臘八粥。

那時,爸媽不在身邊,小小的我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早在「臘八節」來臨前,我就會念叨著要吃臘八粥。進入臘月,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宰殺「年豬」,顧名思義,「年豬」就是為過年準備的豬,通常會養上差不多一年。「年豬」的肉小部分賣給周圍鄰居,小部分留下自家食用,還有大部分會醃製成臘肉、臘排骨,或做成臘腸。

「臘八節」頭兩天,奶奶會把醃製在缸裡的肉清洗出來,用繩子穿起來掛在房簷上晾著,空氣裡都是一股鹹得發齁的味道。同時,她會預留好煮「臘八粥」的臘排骨。

因為家境並不富裕,奶奶煮的臘八粥並沒有真的用足八種食材,僅僅是用平時煮粥的普通大米,再剁上幾塊臘排骨,切點自家地裡種的經過霜打後的大白菜,咕嘟咕嘟煮一鍋出來。寒冬的夜裡,捧著這麼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排骨鹹香,白菜清甜,米粥綿軟,連空氣中都浮動的是幸福的味道。光是喝粥我都能喝掉兩大碗。

「臘八」過後,就是臘月二十三「敬灶神」,要貼新的灶神像,給灶神上供、點灶燈、燒紙錢等,祈求灶神保佑新的一年闔家平安;

臘月二十四要「打揚塵」,就是搞大掃除,屋前屋後的水溝、平時不會注意到的旮旯角落以及全家人的衣服床單被罩等等,都要進行徹底的清洗打掃。

此外,還要「壘墳」,就是去給過世的祖宗親人的墳塋除草添土,因為祖宗的墳塋越高大就預示著後代的生活越興旺。而「壘墳」這件事,必須在「大寒」節氣過後,且不能晚於大年三十中午十二點「迎新年」。

「大寒」是一年的最後一個節氣。在皇曆上,「交大寒」不是指某一天,而是有一個具體的時辰。「交大寒」之前是不能動土的,必須等到那個時辰過後,才能去「壘墳」。

我記得,有一年「交大寒」特別晚,在大年三十的早上十點過。於是,爸爸和叔伯們那天一到時辰就立即上山「壘墳」,趕在中午十二點前又匆匆忙忙回家放鞭炮迎新年。

到了大年三十,自然就是包餃子守歲啦!在我小的時候,還沒有成品餃子皮售賣,只能自己和面擀皮。和面擀麵皮是個體力活,都是爸爸來做;媽媽則負責切菜剁肉調餡兒。等爸爸擀好麵皮了,我們就幫著媽媽包餃子。

後來,街上能買到做好的餃子皮了,我們就在媽媽的口授指導下切菜剁肉調餡兒包餃子。基本上,等餃子包好,一個下午也就過去了。

大年三十的晚飯肯定是煮餃子。我們家吃的是湯餃子,餃子和湯盛一起,在碗裡加鹽、醋、辣椒油之類的調料,而不是像別處那樣餃子蘸調料。

吃完餃子,還要迎灶神。對,和別的地方大年初四接灶神不同,我們這邊是大年三十晚上接灶神。接灶神需要在廚房灶臺上點一對紅蠟、一柱香,燒一些黃表紙,然後在大門前的空地上需要再點一對蠟、一柱香,燒黃表紙。

之後,就是午夜時分燃放鞭炮迎新年啦!

過年期間也有不少習俗要遵守。比如,大年初一的早上不能睡懶覺,為給新的一年一個良好的開始,媽媽會早早就叫醒我們起床,吃了餃子後,先給長輩拜年,然後會去附近的寺廟禮拜、祈福。

而且,大年初一這一天不可以呆在家裡,睡覺更是不允許,也不可以去親戚朋友家拜年。大小孩子們都要跑出去玩,跑得越遠越好。

到了大年初二,大家才會開始去各處的親戚家拜年。小時候我和妹妹基本上都是去外婆家,一呆呆好幾天。

正月初七是「人日」,為什麼初七是「人日」呢?小時候,我就這個問題問過爺爺。爺爺說,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四,每天都有一種動物過年,初七這天正好處在中間,就是「人過年」。

這些動物過年的順序有個順口溜:「一雞二犬,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蠶,九龍十虎,十一貓兒十二鼠,十三臭蟲十四跳蚤。」至於為什麼是這樣的順序和對應關係,爺爺告訴我,傳說創世女神女媧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在第七天以泥土仿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所以第七天是人類的生日,而那些先於人類被創造的動物則依次在人類之前過生日。

為什麼不最先造人呢?外公說,因為先造出了人類,人類沒有夥伴和食物啊,在這個世界上就太孤單了。女媧娘娘心疼她的子民,所以先創造了各類動物。

況且,把「人」放在動物後面,也是希望人類能夠尊重其他生物,不要妄自尊大。年幼的我並不懂得「妄自尊大」這個詞語的含義,但卻記住了外公的話。將人排在動物後面一定有女媧娘娘的道理。

既然是「人」的生日,在傳統習俗裡,正月初七就是個比較正式的日子,一般這天家族裡會聚餐。而且,要出門的人不能選這一天離開家,因為「七不出門八不歸」,就是說「出門要避開初七,回家要避開初八」。

在我們家,每年這一天,都是合家大團圓的日子。爸爸一共三兄弟,都各自成家了。爺爺過世後,奶奶就跟小叔住,幫他照顧女兒。每年這一天,我們這一大家子都會聚到一起吃一桌團圓飯,或是在小叔家,或是在二叔家,或是在我們家。

過了正月初八,過年的氣氛就漸漸淡下來了。人們也紛紛開始了新的一年,上班的上學的,都開始返程。

到了正月十四,有的地方是「過小年」,而在我的家鄉則會「送年」,大概形式也是放鞭炮吃大餐,熱熱鬧鬧過一天。

第二天就是「元宵」。過完這一天,孩子們也該開學啦!年就徹底過完了!

相關焦點

  • 「祭灶神,拜財神」,春節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
    我覺得朱自清先生所寫的《春》中那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特別適合現在的氣氛,只需把春天換為春節即可,你說呢?春節,每個中國人心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每當臨近春節,所有人心中都充滿著無限的期待,雖然我覺得現在人們對於它的熱情有一部分來自於放假的高興,但不可否認,它依然是我國,乃至全世界華人心中不可取代的盛大節日。那麼,對於這個傳承千年的節日,有關它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呢?一、小年祭灶。
  • 你知道春節有多少習俗?
    春節是人們最隆重的節日。春節一般指除夕和農曆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由一系列活動組成的。春節期間有許多傳統活動,如貼春聯、放鞭炮舞獅子、跳秧歌。你知道以下幾個風俗?6、除夕夜過生日是守夜迎接新年的習俗。在秦漢之後,人們把午夜視為一天的開始。所以,人們點燃蠟燭或油燈,等待這一刻。他意味著驅除一切邪惡和疾病,期待意味著新年吉祥如意。
  • 這些僑鄉的春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這些僑鄉的春節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為迎接這個盛大的節日,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民風民俗。小僑今天帶你看看,這些僑鄉別具一格的春節習俗。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按傳統習俗,全家人都圍聚在一起「食尾牙」。主要的食物是潤餅和刈包。潤餅系以潤餅皮卷包豆芽菜、筍絲、豆乾、蒜頭、蛋燥、虎苔、花生粉、香茄醬等多種食料。刈包裡包的食物則是三層肉、鹹菜、筍乾、香菜、花生粉等,都是美味可口的鄉土食品。
  • 成都春節習俗之童謠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從臘八開始就有了年的徵兆。
  • 【文化常識】春節的來歷和習俗你知道多少?
    那麼你了解春節嗎,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有哪些,它有什麼傳說故事,春節的起源又是怎麼來的,這些你都知道嗎,接下來小編就跟你一起來認識我們的春節吧。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春節時必須祭祖,緬懷自己的祖先,激勵後人。但因各地習俗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飯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時前後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開家門前祭拜;而臺灣地區是在除夕午後,進行一年中最後一次祭拜祖先。
  • 春節南北方習俗你了解多少?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春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具有特殊的意義,千百年的文化傳承已經為春節形成了固定的風俗習慣。中國地域遼闊,南北相距數千公裡,因此對於春節的習俗也是大相逕庭,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南北方春節習俗到底有何區別?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過年夜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聊天。時時刻,鞭炮齊響,開啟了辭舊迎新新篇章。
  • 七夕節的習俗 你知道多少
    七夕節的習俗 你知道多少時間:2020-08-25 11:3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七夕節的習俗 你知道多少 其實在這個節日並非只有約會,它最早是為了祭拜七姐而形成的,老農民都說講究很多。西漢時七夕就流傳起來,到了宋代時則是進入鼎盛期。
  • 春節習俗知多少,你的家鄉過年有哪些習俗
    中國56個名族,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不同地域春節文化不同。以此篇文章帶領大家一起認識一下不同地域的春節習俗,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吧。我是四川本地人,因此先介紹咱們四川的風土人情。四川人過年喜歡殺年豬、灌香腸、燻臘肉,這是必備的。在過年前幾天就會給家裡掛彩燈、貼門神,貼對聯,以示來年的豐收吉祥。
  • 春節那些習俗和禁忌你了解多少?初一至十五原來是這麼回事!
    【春節的由來和習俗】倒計時年假進行中,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一直以來百姓信俗認為,春節的來由是為了驅趕一個叫「年」的怪獸,為躲避災難求吉利,人們將屋裡屋外布張燈結彩,放鞭炮,守歲,將「年」驅趕走。聽聞,以前「過年」和「春節」是兩個概念。
  • 那些被淡忘的過年習俗
    人經歲月愈見成熟,處事越來越淡然,那些歡樂的幼時活動也隨著時代的改變在慢慢消失,那些90之前的過年習俗,你還記得多少。但隨著近些年綜藝活動的流行乃至泛濫,那些融合了年會或是節日活動的春節,對人們的吸引力在漸漸消失,寧願躲在被窩玩遊戲,也不願全家守歲來跨年,是現代年輕人對「年」漠視的日常表現。
  • 去感受那些被你遺忘的傳統習俗!
    古代過七夕的習俗是多種多樣的。七夕節起源很早很早,源於上古,是以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為載體,傳說這一天女郎織女會在銀河鵲橋相會,人們把這一天定為節日,也是表達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在漢代甚至更早,就有了在七夕節乞巧的習俗,七夕節這天晚上,因為古代就是男耕女織嘛,女孩子都希望自己有一雙針織技術嫻熟的雙手,而織女是織布能手,正好是這些女孩子的崇拜對象,所以這天晚上,少女們就在夜空下的方桌上,擺上水果,朝天祭拜,一來祈求自己針線活兒越做越好,二來也祈求自己的婚姻順利,遇到美好的愛情。
  • 你不知道的那些傳統節日
    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介紹那些已經快要被我們遺忘的傳統節日。一:正月十五 上元節吳蘸江頭揮墨寶,君邀瀚海領清源。添詩共賀新年好,做賦溫馨度上元。上元節即現在的元宵節,又稱作小正日,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也是中國古代的情人節。習俗:吃元宵,鬧花燈,猜燈謎,耍龍燈,踩高蹺等。
  • 那些不合時宜的春節習俗
    新華網太原2月5日電(記者王井懷 孫亮全)寫春聯、貼門神、包餃子、舞獅子……這些傳承千年的春節習俗,烘託出濃濃的節日氣氛,傳遞著春節特有的溫情。然而記者發現,還有一些過年老習俗並不能增添年味兒,反而徒增煩惱。專家認為,像女兒不準回娘家過除夕、初五不許走親戚、正月裡不能理髮、農村賭博等以前很多地區春節的「傳統習俗」,顯得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節拍,也應早日「辭舊迎新」。
  • 你知道嗎:那些你不知道的元宵習俗(雙語)
    四大名著《紅樓夢》中對於元宵節的表述詳盡其致:團圓飯(reunion dinner)、猜燈謎(guess lantern riddles)、觀花燈(watch lantern)、放煙花(set off fireworks)……可惜的是很多古人有趣的習俗,都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被人遺忘了,這些被人遺忘的元宵傳統,你想知道嗎?
  • 每年都過春節,關於春節的習俗,你們都知道嗎?
    貼春聯、包餃子、大掃除、準備年夜飯……春節的氛圍越來越濃。提起春節,相信很多人都能講出一段難忘的經歷,但關於春節的由來和春節的習俗,你們了解多少呢?關於春節春節,也就是農曆新年。一般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不過除夕和大年初一甚為隆重,當然這也是一年中最熱鬧的傳統節日。
  • 春節習俗盤點,全國各地過年大不同,你所在的城市怎麼過年
    最會過的廣東潮汕新年潮汕地區的人們每年春節都會吃菜粿、腐圓、酵包、管煎、五果湯風,寓意著「生活甜美,源遠流長」。特別的是,在潮汕,每家每戶出門拜年前,都會帶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戶親戚,就要送上大橘,無論多少,一定要是複數,然後說一些祝福的話。
  • 【春節習俗知多少】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除夕
    【春節習俗知多少】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除夕 2020-01-24 0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春節祭祖的起源和發展,這個習俗你了解多少?
    中華文化當中最講究的就是一個孝字,春節無論如何忙碌,回家和家人一起過年都是一件讓人幸福的事,家人見面,一片熱鬧紅火的景象。儘管隨著社會的發展,那些關於春節的傳統習俗到如今,大部分也都增添了新的內容,各個地域所形成與發展的形式也各異,但其中所包含的倫理與意義依舊根植在習俗當中,深深影響著國人。比如除夕前後的祭祖儀式,不僅體現了漢文化當中的追根溯源和崇尚祖先的觀念,也是一項起源甚早頗具神話色彩的民俗活動,極具儀式感。
  • 春節到|除夕夜,這些習俗、禁忌要知道
    春節到了|除夕夜,這些習俗、禁忌要知道無論你走到哪裡,期盼著春節回家過年,與家人團聚,這是人們的傳統習慣,也是老祖宗千百年來留下的規矩,對此任何人恐怕都不會有異議。在民間,這大年初一確實是中國老百姓年節之中的重中之重,而這大年三十也是春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 傳統的年前習俗,你知道多少?
    作者:寶寶知道 微生活一點通再過八天,我們就將迎來農曆的新年啦!作為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悠長文明的國度,我們擁有著非常多的古老習俗。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燒年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貼花花;二十九,上墳走;三十晚上熬一宿…小編帶你漲知識啦!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