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是這個時代的通病。育兒路上,你焦慮了嗎?
第一,焦慮的爸媽
鄰居家經常傳來哭鬧聲和喊叫聲:讓你練琴這麼費勁!手,你的手,抬起來,又塌下去了!接著聽到的就是「啪」的一聲,我知道,那是他家那把戒尺,打在了寶寶稚嫩的手背上。
這就是鄰居家的小寶每天練鋼琴的時候,我們家聽到的聲音。
除了二年級寶寶練琴時的聲音,還有寶寶寫作業的時候,他爸媽的呵斥聲。他媽媽尖利的叫聲的也順著她家的窗戶飛到我們耳朵裡「錯了,又錯了,說了三遍了你還不會呀!」
其實,鄰居家的這些場景並不罕見,這是現在幾乎有孩子的家庭,每天都上演的場景。
一個家庭,夫妻兩個人,有了一個可愛的寶寶,本應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兒啊。
可是,怎麼有了孩子,家裡邊就雞飛狗跳,像打仗一樣的烽煙四起了呢?
怎麼有了孩子,家裡邊就雞飛狗跳,像打仗一樣的烽煙四起了呢?
2019年,據有關媒體報導稱,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的數據顯示,中國結婚率出現五連降:從2013年開始,中國的結婚率逐年下降——
2013年全國結婚率為9.9‰,2014年為9.6‰,2015年為9‰,2016年降到8.3‰,2017年再降到7.7‰,2018年中國結婚率只有7.2‰,而2019年光第一季度,結婚率下降6.6%。創下2013年以來的新低。結婚率降到了近年來的最低。而離婚率卻大幅度上升。
問及未婚者,說,我們根本就不敢結婚了。錢不夠,無法結婚。
丁克家庭的夫妻說,夫妻兩人在一起是挺幸福的,但是有了孩子以後。太難過了,我們看了,周圍這麼多的同事。每天和他家的孩子搏鬥一般。看著他們那焦慮的神情,讓我們再不想要孩子。
對,這個詞用的好,就是,家長們都在焦慮。
什麼叫焦慮呢?焦慮就是對於未知的生活確定性感到莫名的緊張。
我們看看爸媽各個時期的焦慮:
一,從懷孕的時候開始,就焦慮。
劉明妻子的同事,產下了一名男嬰。出生後,發現心臟有比較嚴重的問題,孩子在暖箱裡呆了一個月,渾身插滿了管子。最後還是沒留住走了。
劉明的妻子也跟著緊張起來。從懷孕的那天起就緊張,每次產檢的時候,都是不停地問大夫,你好好看看有沒有問題,看看孩子的四肢,再看看孩子的心臟。
每次都提心弔膽地能問大夫很多問題。最後孩子生出來,是一個白白胖胖的健康女孩。
二,為上哪個幼兒園焦慮
給孩子選擇幼兒園,也是家長的一塊心病。爸爸媽媽和孩子的戶口所在地有公立幼兒園的。這算是吃了定心丸兒了。
無戶口的父母又是焦慮之極。在他們想方設法辦戶口無果以後,就開始給孩子選擇私立幼兒園,選擇過程中的曲折,也是讓年輕的爸媽們無奈了。
三,為上小學焦慮
家庭條件好的,為了讓孩子上好學校,幾年前就買了學區房。家庭條件一般買不起學區房的,也是焦慮呀。
也有買了學區房的倒黴蛋兒。孩子要上學的時候,買的學區房,無效了。孩子被分到了學區房以外的學校,你說是不是很倒黴,更焦慮了。
四,為孩子學習才藝焦慮
就像我開頭說的那個寶寶,每天的練琴,成了他們家一場鬧劇。
送孩子上機構的培訓班,學英語,學數學,學演講,學跆拳道,又是焦慮。
每一個班動輒就是上萬元的費用。還要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幫忙,風裡雨裡,接孩子送孩子,等孩子上課。
五,為孩子完成作業焦慮
每次寫作業就像打仗一樣啊。
把養孩子的過程,養成了一個焦慮的過程。
說好的慢養呢?說好的幸福童年呢?
再看爸媽,挺好的小兩口,本來花前月下,詩情畫意的生活,就因為有了孩子,而變成了一首焦慮的樂章。
難怪許多人,不想要孩子,不敢要孩子了。
第二,如此焦慮的問題怎麼破?
首先,對於擇校。不要太過上心
有些事情,是你能夠左右的,有些事情是你左右不了的,對你左右不了的問題,你一定要去左右他,你當然會焦慮。
像我們剛才說的,前幾年本來已經買了學區房了,現在突然入學的政策變了,那對他來說不就是禍從天降嗎?可是這樣的事情你能夠左右嗎。
所以我倒是覺得。如果對於擇校的事情。不是太過上心,反而會好一些。是你的,改變不了,不是你的,你怎麼折騰也鬧不來。
其次,不要把自己的焦慮情緒,施加到孩子身上
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出現了問題,比如說作業沒有寫好,不夠專心,這些問題,都是他那個年齡很可能出現的問題。
為什麼家長就那麼的氣急敗壞呢,那麼壓不住心裡的火呢?
對孩子要求得太急了。總認為孩子應該會了,應該做得很好了。
不能允許孩子出現問題,不能允許孩子的名次排在後面。不能允許孩子練琴達不到老師的要求。
是我們自己在著急在焦慮,是我們自己把焦慮的情緒,傳給了孩子,也造成了孩子的焦慮。
孩子在焦慮的情況下,很難發揮出自己的能力。
其三,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實際上,龍和鳳畢竟是少數,是鳳毛麟角,成蟲的是多數。
也就是說,優秀的人才是少數。平凡的人是大多數。可是我們在違背這個規律,揠苗助長。
允許孩子做個平凡的人,接納孩子做個平凡的人,是我們每一位做父母要有的心理準備。
其四,對孩子要無條件的愛
你優秀,我就愛你,當你不優秀的時候,我就會把我全部怨氣都一股腦地發到孩子身上。
不少孩子就是在父母這樣焦慮的狀態下生活著。這種焦慮的狀態影響給孩子,就會形成孩子不正常的心理狀態。會出現許多的心理問題。
比如說,有的孩子出現了強迫症,有的孩子形成了自卑心理。還有的孩子因為家長在情急的情況下,對他施加暴力,孩子也形成了暴力型人格。
比如在和同學發生爭執的時候。喜歡用暴力的方法解決問題。當他的暴力惹來了麻煩,家長面對這樣的局面,反過來又對他施加暴力,這樣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家長更加焦慮,更加暴力,孩子也是如此。
父母焦慮的時間久了,對於家庭的氣氛沒有好處,對於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對自己的身體也沒有好處。
所以,但願焦慮的父母們請從焦慮中走出來。看開些,不要跟自己較勁,也不要跟孩子較勁。
放鬆心情,靜待花開。
我是寧老師,一生做教育,現在與兩個外孫朝夕相處,教育經驗豐富,教育對象跨度大(從零歲---18歲的孩子我都教過)歡迎您關注我,我幫您解決孩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