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籍化學家夫婦江英彥、黃美玉的人生故事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5月13日電 題:心向祖國,不忘初心——臺籍化學家夫婦江英彥、黃美玉的人生故事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今年88歲的黃美玉,是已故愛國臺胞、中國有機矽化學奠基人之一江英彥的遺孀。近日,中新社記者在北京專訪黃美玉,聽她將江英彥和自己的人生故事娓娓道來。

圖為江英彥(右一)、黃美玉(左一)與兒子一家三口合影。

  留學日本,心向祖國

  江英彥出生於1926年,和黃美玉都是臺灣桃園人,兩人從小熟識。1944年,江英彥赴日本留學,1947年開始學習化學,後就讀大阪大學。黃美玉在江英彥的幫助下亦前往日本讀大學。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江英彥主動與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建立聯繫,並加入中國留日同學會,通過《人民日報》《人民畫報》等報刊了解到中國蓬勃發展的情況,逐漸產生回到祖國大陸、參加建設的願望。

  黃美玉回憶:「當時在日本的很多臺灣人想要回到祖國。江英彥的老師對他多次挽留,但他一心想要回國,認為只有回國才能真正學有所用。」

  1953年6月,為趕上祖國經濟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江英彥終止在日本的博士學習和黃美玉及幾位中國留學生一起,作為第一批歸國華僑回到祖國大陸。

  回國前,江英彥和黃美玉在日本舉行了簡單的婚禮。兩人購買了大量化學方面書籍,足足裝滿十幾箱,一起帶回國。

圖為江英彥與黃美玉。

  投身科研,鞠躬盡瘁

  回國後,江英彥夫婦被分配到對外貿易部天津商品檢驗局從事化驗工作。

  語言問題成為兩人遇到的最大困難,即使「氫」「氧」這樣簡單的中文化學名詞也不懂。為此,兩人買了初中化學課本,常常學習到深夜。

  江英彥參考從日本帶回的書籍,經過反覆試驗,為商檢局編撰了當時迫切需要的數種化工原材料的檢驗方法。

  1954年,江英彥應邀參加中國科學院召開的全國第一屆高分子學會報告會。當時,中科院有機化學研究所剛開始有機矽化學的研究,該所相關負責人發現江英彥在有機矽化學領域具有較深的造詣,遂調他到上海工作。

  黃美玉也隨江英彥到了上海,兩人唯一的兒子江光傑1955年在上海出生。

  1956年,江英彥夫婦隨研究團隊遷到北京,到新成立的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工作。隨後的40多年時間,江英彥歷任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等,發表研究論文200餘篇,國際會議論文260多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

  江英彥研製成功數十項有機矽材料的製備新技術,並使之實現了工業化;矽橡膠、矽油、矽樹脂等研究成果,有20多項得到生產並應用於航空、人造衛星、軍工等方面。

  江英彥曾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成果獎(1978年)、國家發明三等獎(1984年),日本高分子學會國際獎(1999年)。國際化學會於2011年設立「江英彥新材料青年獎」,表彰他的學術成就及在促進化學國際交流、培養青年等方面做出的貢獻。

  作為科技界代表和臺胞代表,江英彥被推選擔任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為國家發展進言獻策。

  作為江英彥的夫人和得力助手,黃美玉也一直從事化學研究員的工作;50歲時,她再赴日本進修兩年。

  不忘初心,大氣人生

  江英彥和黃美玉曾於1996年回到臺灣,這也是江英彥從日本回到祖國後,唯一一次回到故鄉。期間,除探望親友外,江英彥還受邀在臺灣大學、清華大學、成功大學及一些高科技公司作報告。

  自兩岸開放探親後,黃美玉共回過臺灣四次。她說,老同學們都很羨慕她一直堅持科研、取得成就。

  江英彥2013年去世後,由於兒子一家長期在外工作,黃美玉大多數時間獨自生活,但她精神矍鑠,自得其樂。她每天有固定時間學習英文、看電視、上網,一個人出去買菜、活動。

  黃美玉說:「人還是要靠自己,不要依賴別人。家人、學生常常打電話來關心我,國內外也有很多好朋友,生活得很愉快。」

  黃美玉還提到自己經常看的電視節目《國家記憶》。她說,這個節目很好,國家的記憶應該留下來。

  作為臺胞,她希望現在的臺灣人能夠了解祖國的建設發展、了解臺灣同胞曾經歷過多少的奮鬥、抗爭。她說:「歷史不能遺忘,國家要繼續富強。」(完)

相關焦點

  • 江英彥:故國平居有所思
    ,臺灣桃園人,他是中國有機矽化學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國高分子負載催化劑研究和應用的開拓者之一,他的一生都在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而奮鬥,在他87年的人生路中,他把將近60年的時間奉獻給了化學事業,對中國化學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 小娘惹:黃美玉最後結局如何?
    黃美玉這個人物在劇中剛開始其實是很善良的人,並沒有做過什麼過分的事,還總是有一副熱心腸。但是呢,因為後來發生的一系列事,深深的打擊了黃美玉的心靈,逐漸的使黃美玉慢慢走向了黑化。其實,陳盛是不喜歡黃美玉的,奈何他不敢違抗家族的命令,迫不得已才和黃美玉結婚的。
  • 《小娘惹》:同樣嫁入豪門,為何秀蓮比黃美玉幸福?答案很現實!
    陳老太太曾經對黃美玉說,秀蓮深諳珠繡和娘惹菜,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賢內助,她和陳功琴瑟和鳴,夫妻恩愛,各主內外,三觀匹配,相輔相成。而陳盛娶了黃美玉,也是一輩子最大的遺憾,贏在了門當戶對,卻輸給了情投意合。
  • 化學家拉瓦錫夫婦肖像登上多部外國小說封面(圖)
    化學家拉瓦錫夫婦肖像登上多部外國小說封面(圖) 2015-10-21 14:29:02  法制晚報訊(記者 蘇妮) 杜甫在網上忙了一段時間,如今法國著名化學家拉瓦錫與其夫人也開始變忙了。有網友發現,這對學者夫婦的畫像不光出現在化學課本裡,還頻頻出現在了諸多外國經典文學書的封面上。
  • 惠臺措施引人才 臺籍教師紮根福州喜成「福建首家」
    惠臺措施引人才 臺籍教師紮根福州喜成「福建首家」 2018年10月26日 09:59   來源:福州日報
  • 我在大陸做中醫——臺籍醫生堅守、耕耘的故事
    中新社北京8月19日電 題:我在大陸做中醫——臺籍醫生堅守、耕耘的故事作者 王捷先 夏守智謝茂源(中)在問診。 中新社記者 王捷先 攝「飯不用熱,我帶著路上吃。」作為這家市立醫院首位臺籍中醫師,他每周六上午值班。「早上看了49位(病人)」,許多患者慕名而來,他下班時間也推遲了半小時。2002年,在臺灣已有10多年中醫相關經驗的謝茂源來到北京中醫藥大學學習。談及當年選擇,他說,臺灣中醫趨於飽和,且中醫的根在大陸,於是決定「登陸」求學。3年後,他通過了大陸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卻面臨難以就業的窘境。
  • 臺籍日軍:我們究竟是誰?
    按照臺灣學界有的說法,這些臺灣籍的日軍,叫做「臺灣人原日本兵」;在這裡,我們姑且稱之為臺籍日軍。一個令人情感複雜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實是:這支人數眾多的臺籍日軍,是臺灣人、我們的同胞;但同時也是,在前方或在後勤戰線上,協助侵略中國乃至世界的「日本人」。一1942年,一場由日本人在殖民地臺灣舉行的」志願兵」招募活動,引發了臺灣全島的「瘋狂」。
  • 一位臺籍教師的文化執著
    2018年底,當得知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正在招聘臺籍教師時,徐秀慧毛遂自薦,經過試教、面試等環節後被正式錄用,教授中國現代文學史、現代文學經典導讀等課程。「中國現當代文學是福建師範大學的國家重點學科,閩臺區域研究中心是教育部的研究基地。在這裡我既能繼續發揮個人專長,也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中華文化教育環境。」談及初衷,徐秀慧如是說。
  • 菲律賓把臺籍詐騙犯遣送大陸 臺當局又「心碎」了
    臺籍電信詐騙嫌犯被遣送北京(「中央社」)海外網2月12日電13名臺籍電信詐騙嫌犯去年10月在菲律賓北部被逮捕。12日,其中7人被菲律賓移民局遣送到北京。不料,臺當局卻因此「心碎」,向菲方表達不滿。12日上午,7名戴著手銬的臺籍電信詐騙嫌犯,被菲律賓移民局人員押上班機,帶往北京。臺媒稱,這是過去一年之內,菲律賓政府第二次把臺籍詐騙嫌犯遣送到大陸。去年4月4日,菲律賓移民局曾把78名臺籍嫌犯交給大陸公安。
  • 從看風景到「闖」科研——臺籍博士看好上海高校教職
    70餘名臺灣籍博士及應屆博士畢業生,不久前在上海參加第三屆「英才匯聚、滬上逐夢」對接交流活動。這是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上海海外聯誼會滬臺交流委員會連續第三年推出這一品牌活動。   參加對接交流的臺灣籍博士,大多在寶島各高校已獲博士學位,也有部分是在海外拿到了博士學位,準備到大陸尋找人生的「下一站」。
  • 廣西高校聚集臺籍人才工作情況及思考
    (二)廣西高校臺籍人才聚集工作。近年來,廣西高校深化綜合改革,大力推進「雙一流」建設,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依託廣西惠臺政策優勢,集聚一批臺籍海外高層次人才。據廣西臺辦統計,截止2019年底,廣西高校籤約臺籍人才160人,分布區內14所高校,其中玉林師範學院和百色學院臺籍人才數量佔比約75%,其他高校佔比約25%。
  • 福建首例臺籍罪犯申請假釋獲準
    福建首例臺籍罪犯申請假釋獲準 2016-03-03 21:05:5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福州3月3日電 (沈法宣)3日,記者從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獲悉,日前,福建法院在臺籍罪犯假釋和臺籍被告人適用緩刑方面又有新舉措,福建首例臺籍罪犯申請假釋獲準。
  • 湖北成為臺籍青年紮根創業沃土
    目前有900餘名臺灣青年在湖北實習就業創業,註冊企業及團隊342家,武漢光谷高科技企業吸納300餘名臺灣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112位臺籍醫師在湖北註冊執業,廣大在鄂臺灣青年在不同領域展示才華抱負,書寫臺灣青年在湖北奮鬥的故事。
  • 31條惠臺措施獲臺籍代表點讚 盼「打通最後一公裡」
    (兩會特稿)31條惠臺措施獲臺籍代表點讚 促落實盼「打通最後一公裡」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題:31條惠臺措施獲臺籍代表點讚 促落實盼「打通最後一公裡」中新社記者 龍敏「參評榮譽稱號,臺胞的推薦單位是誰?推薦主體是誰?材料誰來做?誰來蓋這個章?」
  • 福建舉辦2019年高校臺籍畢業生專場招聘會
    這是5月26日拍攝的2019年高校臺籍畢業生專場招聘會現場。 當日,2019年高校臺籍畢業生專場招聘會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130多家用人單位提供2000多個崗位。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5月26日,一名臺籍畢業生向用人單位了解情況。
  • 世茂主題娛樂敗北,臺籍高管全部離職
    2014年世茂高薪聘請了臺籍高管,且專門成立負責主題樂園業務的子公司,計劃5年內在全國範圍打造10個主題樂園。據傳,彼時樂園子公司內部曾定下主題娛樂業務2019年獨立上市計劃。為什麼敗北,臺籍經理人責任有多少?對於這一失敗,當時內部一致歸咎於該樂園選址過偏。
  • 七夕特輯:只羨鴛鴦不羨仙——那些化學大師們的愛情故事
    那麼,對於化學家而言,愛情又會是怎樣一種體悟?他們的愛情故事,又有著怎樣的浪漫與感動?而共同的志趣與追求,更讓他們有著一致的人生選擇:1947年,夫婦倆都通過了赴美留學考試,然而經濟拮据的他們無法承擔兩人的學費。於是,高小霞默默放棄了此次機會,全力資助丈夫讀書。直到兩年後,在親友的幫助下,她才得以來到紐約繼續學業。而當新中國成立的喜訊傳來,高小霞又毅然放棄即將獲得的博士學位,與徐光憲一起衝破美國當局重重阻撓,回到祖國的懷抱,開始了艱辛卻充滿華彩的科學探索之路。
  • 疫情肆虐,謝謝踴躍捐贈的臺籍藝人
    疫情肆虐,哪些臺籍藝人捐贈?自武漢肺炎擴散之後,有多位臺籍藝人紛紛捐資捐物,下面盤點一下臺籍藝人的捐贈。86萬元新臺幣(20萬人民幣)林志玲86萬元新臺幣(20萬人民幣)陳立農86萬元新臺幣(20萬人民幣)大S在日本採購了1萬個口罩、小S、阮經天、張鈞甯、陳喬恩、王大陸、陳妍希、楊丞琳、汪東城、張韶涵、吳克群、任賢齊、楊丞琳,範瑋琪等20多位臺灣藝人也紛紛捐款,給武漢雪中送炭吳宗憲捐助武漢各醫院吸塵器,至今已捐助330臺,
  • 臺籍博士後研究員西進廣西尋夢
    5年前,梁洲輔的人生迎來轉折,他在透水混凝土領域的研究成果,引起福建省有關部門的注意,作為高層次人才引進,在福建一所高校任教。從此開始了在大陸的尋夢歲月。梁洲輔說,特別是規定「在大陸高校、科研機構、公立醫院、高科技企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臺灣同胞,符合條件的可同等參加相應系列、級別職稱評審,其在臺灣地區參與的項目、取得的成果等同視為專業工作業績,在臺灣地區從事技術工作的年限同等視為專業技術工作年限」,讓臺籍教師備受鼓舞。「我回到臺灣,很多朋友問我在大陸的生活和臺灣有什麼差別。
  • 2019年高校臺籍畢業生專場招聘會在福建舉行
    2019年高校臺籍畢業生專場招聘會在福建舉行。(圖片來源:福建省臺港澳辦)  中國臺灣網5月27日福州訊 5月26日下午,由福建省人民政府臺港澳事務辦公室、福建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福建省教育廳和中國海峽人才市場聯合舉辦的「築夢第一家園·2019年高校臺籍畢業生專場招聘會」在福州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