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制止孩子的這4種行為,「天才」和普通人之間的差距在於父母

2020-09-05 教育諮詢站

不少父母都發現孩子有牴觸上學的情緒,而自己還不知道如何給孩子有效的引導。

對孩子來說,如果有特別的天賦,越早發現越容易把它發展成能力,這對人生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比如有的孩子可能更有人際敏感度,有的孩子可能更有數字敏感度,有的可能在樂感方面更加擅長。

還有一種孩子具備超高的智商,他們通常的表現會異於常人。

如果父母不善於發掘,很可能會浪費孩子的天賦。


偉大的科學家們,小時候都有些「怪癖」

許多科學家、發明家小時候都會有一些「怪癖」行為,常常難以被人理解。

但正是因為他們獨特的思維方式,才成就了偉人的人生。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小時候常被人說「笨」,因為他記性太差,總是記不住別人說的話。

大家都認為愛因斯坦長大後一定沒出息,沒想到卻成了聞名世界的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成名後,在一次採訪中回答了關於自己記憶力差的問題。

原來在他的認知裡,並不是記憶力差,而是根本不想記他認為沒有用的東西,比如書本上的知識或別人說的話。

他會控制自己把注意力放在研究上,不被外界幹擾。

這種超凡的掌控力成就了他偉人的行為。

像愛因斯坦這種記憶力差的孩子,大部分父母可能都會認為他「不夠聰明」。

往往因為這種偏見,錯過了培養「天才」的機會。

其實,智商高的孩子,在很多方面通常都會表現出一些「怪癖」,父母要細細觀察,別傻傻扼殺了「天才」。


高智商孩子常有這些「怪癖」

1.愛玩遊戲,愛搞惡作劇

小孩子生來好動,仿佛精力無限。

比如有的孩子每天搭七個小時樂高積木不知疲憊,還有的孩子能在蹦床上蹦六個小時不願意下來。

大人們都不禁感慨:為什麼他們都不覺得累的?

遊戲讓孩子精力得到釋放與鍛鍊。

運動能使大腦處於最初的啟動或放鬆狀態,想像力會從各種思維的束縛中解脫出來,變得更加機敏,更富於創造力。

還有一些孩子不僅愛玩遊戲,甚至愛惡作劇。

比如,把家裡的醬油、汽水、芥末、風油精攪拌一起倒在醬油瓶,吃飯時看著大人的怪異表情而幸災樂禍……

假如你的孩子也愛「調皮搗蛋」,在面對這些在可容忍範圍內的惡作劇時,其實無需過多責備。

調查顯示愛搞惡作劇的孩子富有創造力和想像力,日後孩子的發展可能性更大。

孩子惡作劇並非什麼都不用想從天而降的,他需要「設計」出一個方案來,然後動腦筋,這程度絕不遜於做家庭作業。這對孩子來說無疑是好的。

惡作劇也能增強孩子的創新能力因為這些行為就是孩子超越了父母所界定的範圍所做的,而這些便是孩子創新能力的發展。

2.嘮嘮叨叨,話很多

有的孩子整天嘰嘰喳喳,像個「小話嘮」。

甚至上課時喜歡找同桌、前後桌講話聊天,影響老師上課、同學學習,讓老師和家長都特別頭疼。

但是孩子話多,意味著他思維敏捷,邏輯性強,語言組織能力強,天生外向、樂觀,更容易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沒有良好的自制力,暫時無法控制住自己說話的欲望,所以才會像小喜鵲一樣,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因此,面對話多的孩子,希望家長不要太生氣地罵他、打他,這樣可能會「抹殺」孩子語言表達的天賦。


3.喜歡模仿別人

有些小孩在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會模仿父母的動作,比如點頭、搖頭、打電話的姿勢 ;

長大一點,時常調皮地學父母說話,越是不讓學,越是覺得有趣,咯咯笑著;
到了一定階段,喜歡玩過家家遊戲,模仿媽媽炒菜的樣子。

前陣子,因為13歲男孩「鍾美美」因為模仿「老師」一夜成名甚至受到了100萬的籤約。

編劇史航評論道:「這孩子以一己之力,把我一腳踹回了少年時代。」

其實,模仿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

特別是0-6歲階段的孩子,大腦正處於活躍的黃金時期,模仿和吸收能力十分驚人,很容易就可以模仿父母的行為。

模仿得越逼真,孩子的智商也越高。模仿的頻率越高,發育也越好。

愛模仿的孩子是聰明的體現,模仿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和適應,有利於孩子理解他人情感。

所以父母一定要把握好這個關鍵期,對孩子的模仿行為加以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


4.常常盯著某處發呆

有的家長發現自家孩子喜歡一個人坐在房間裡發呆,就經常擔心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或者是在浪費時間。

但其實,研究發現:

讓孩子適當感覺無聊,學會發呆,會讓孩子更有創造性,身心也更健康。

這是因為:人的大腦總處在不斷運動的狀態中,孩子發呆不代表他沒有在思考。

孩子發呆,也許是在積蓄自己的能量,也許是在細細體會自己的感受,也許是在感知身體的某一部分或某種變化,也許是在獨自處理某些情緒……
不管哪一種,都是孩子在給自己一個創造新刺激、發現新途徑的機會,從而審視過往獲得新發現。

尤其是當他們長時間盯著一個事物,往往是常人忽略和注意不到的事物時,可能是正在解決好奇的問題,這是學習理解能力的一種表現。

因此,家長應該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個性、氣質特色,順其自然,讓他們的天性得以發展,創造適合他們自由成長的環境。

相關焦點

  • 「天才」與普通人的差距不在於智商,而在於思維
    我相信是有的但我也相信大部分人生下來都只是一個普通人但往往有人漸漸變成了「天才」1每次看完《最強大腦》《了不起的孩子》等節目,我都感覺自己的智商被碾壓,更讓我驚訝的是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初中生都已經開始展現其強大的思維能力
  • 孩子這8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千萬別暴力制止
    導讀:孩子這8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千萬別暴力制止!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這8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千萬別暴力制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當孩子出現這3種「會過」行為,並不是好事,父母要及時制止
    現在已經不只是需要女性持家,也需要男性持家,由於現在的生活成本過高,許多家長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會過」「持家」的這種思想,但是有些時候,孩子的「會過」行為,反而不是好事,甚至會影響以後的思想,父母要及時糾正和制止才行。
  • 別再讓智商「背鍋」,學霸和學渣之間的差距,在於平時的細節
    差距的確很明顯。大多數的老師、家長、學生都會喜歡這樣的學霸。而這些學霸是我們永遠崇拜的榜樣。但是我們只能看到學霸面前的光鮮亮麗。卻看不到私底下點燈熬油的學習。所以每個人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必須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和辛苦。這就是學霸和學渣之間的差距。
  • 智商高的孩子,常有這些「怪行為」,父母小心別扼殺了天才
    導讀:智商高的孩子,常有這些「怪行為」,父母小心別扼殺了天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智商高的孩子,常有這些「怪行為」,父母小心別扼殺了天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有這幾種行為,家長應該儘快制止並教育,別再錯下去了
    簡單、凝練的童話往往蘊涵著豐富的知識和深刻的道理。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這是什麼呀?那是什麼呀?很有可能就學到了不該學到的一些壞習慣。如果寶寶一不小心學會了這些壞習慣。應該怎麼教育讓孩子改正呢?這樣的問題都會讓家長感到很頭疼。
  • 孩子這幾種行為討人嫌,卻是其成長的必經階段,盲目制止危害大
    不得不說,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些行為,真的是特別討人嫌,不過那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雖討人嫌,父母還不能盲目制止。孩子有這幾種行為父母別制止,那是娃長大的必經階段①睡覺前哭鬧,需要大人各種哄對媽媽們來說,幾乎都有過哄娃睡覺然後把自己弄崩潰的。畢竟孩子睡覺前的鬧覺,對大人而言真的是太痛苦了。
  • 班主任:學霸和學渣之間的差距,不在於智商,家長別不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用學霸和學渣來形容了,一些家長還會認為,誰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好是因為基因好,智商高,而那些學習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則是因為智商沒有別的孩子高而導致的。但是作為學校的班主任,卻發現,學霸和學渣之間的差距,不在於智商,而是在於其它方面,家長看完可別不信。
  • 天才和笨蛋之間,只差一個聰明媽媽,4種方法讓孩子天資超凡
    important}很多家長都經常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總覺得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沒法比,實在是太笨了。殊不知,這世上沒有笨孩子,除了健康問題導致的智力缺陷,主要原因是在於家長。孩子的智商也好,情商也罷,都離不開父母對孩子的培養和教育。父母其實就像一張弓,孩子就是離弦之箭,父母要幫助箭去飛向箭要飛到的地方,這是父母的責任。
  • 如果娃有這4種「壞習慣」,父母別制止,不然可能耽誤寶寶變聰明
    導讀:如果娃有這4種「壞習慣」,父母別制止,不然可能耽誤寶寶變聰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如果娃有這4種「壞習慣」,父母別制止,不然可能耽誤寶寶變聰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需要注意:孩子這9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請不要用暴力制止
    導讀:父母需要注意:孩子這9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請不要用暴力制止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需要注意:孩子這9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請不要用暴力制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常被父母當壞習慣的10種探索行為,別再粗暴幹預,要會科學引導
    01父母好好分辨,寶寶的這些行為不是「壞習慣」以下寶寶成長的這10種探索行為,常被父母當做壞習慣,了解後需要你別再粗暴幹預了,科學引導最重要。1歲前愛吃手這時寶寶靠吮吸感知世界,這也是他安慰自己的一種方式,舒緩煩躁與疲憊情緒。
  • 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父母別慣著,該打就得打,等娃長大再改就晚了
    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之間的差距都是在孩子的智商上形成的差距的,但是父母們不知道,決定孩子的高度,並不是孩子的智商,而是孩子們從小養成的習慣,孩子的習慣,可以影響孩子的整個人生。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父母別慣著,該打就得打,等娃長大再改就晚了父母一定要從小注重孩子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要從孩子小時候就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如果孩子在成長中,有這4個壞習慣,那麼父母別慣著,該打就得打,等孩子長大以後,再去糾正這些壞習慣就晚。
  • 三種高智商孩子才有的「怪癖」,父母要保護和支持,別扼殺了天才
    所以啊,父母發現自家孩子有些「怪癖」,先不要懷疑是不是有問題,可別盲目打壓,扼殺了天才。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會覺得是不務正業,其實孩子能專心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說明大腦在運作,能力也在提升,高興還來不及呢。
  • 「準天才」的孩子,會有這3種「怪癖」,父母要學會識別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為「人中龍鳳」,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高智商,成為自己的驕傲。可是,又有多少孩子可以做到呢?本來有些孩子,明明有「準天才」的才能,不過由於一些父母沒學會識別,認為孩子是淘氣,不懂事甚至是「怪癖」,於是把孩子的這種「準天才」的才能「扼殺」到搖籃裡。
  • 孩子這9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請不要用暴力制止
    導讀:孩子這9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請不要用暴力制止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這9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請不要用暴力制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李玫瑾:別管家中誰帶娃,這4種行為要停止,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孩子從小的行為習慣可以看出他們今後的成就,所以很多家長都十分重視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為了教育好一個孩子,父母應該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如果孩子從小教育不好,父母再怎麼努力,孩子長大了也糾正不了他們的壞習慣。李玫瑾:別管家中誰帶娃,這4種行為要停止,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 這五種逗孩子的方式,容易對內心造成傷害,父母要及時制止
    孩子是家裡的開心果,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常會被自己的親戚「逗著玩」,甚至有時還會被自己的父母逗。小郝就是一個這樣的母親,在家沒事的時候,經常喜歡去逗自己的孩子,有時候是行為逗,有時候是用語言逗。小郝認為這樣逗孩子沒有什麼不好的,直到有一天,孩子陰著臉不理她的時候,她才知道問題有些嚴重。
  • 未滿6個月的嬰兒,父母別有這4種行為,容易影響孩子的脊椎發育
    未滿6個月的嬰兒,父母別有這4種行為,容易影響孩子的脊椎發育導語月齡比較小的寶寶其實身體是比較脆弱的,而且這個階段的寶寶身體各個方面發育不完善,需要父母好好的保護。不過也有一些新手的父母,可能沒有太多的育兒經驗,因此就會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犯一些小小的錯誤,而抱寶寶的方式不正確就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所以在寶寶未滿6個月之前,家長千萬別有以下這4種行為,否則很容易影響孩子的脊椎發育。
  • 2歲內孩子有這3種行為,代表他正在「變聰明」,父母別瞎制止
    文/小雪媽媽做媽媽的偉大,不僅是她懷胎10月拖著沉重的身軀,孕育新的生命,更多的是它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默默無聞的付出和自我犧牲的精神,尤其是全職媽媽捨棄了事業,全身心投入到了帶娃過程中。從那之後玲玲方才懂得當媽的不容易,決心全職在家帶孩子,不過玲玲的兒子這種表現並非是調皮搗蛋,而是這個年齡段孩子都有的正常行為出現這種情況時,父母千萬不要發愁,而是應該高興,因為這說明他正在悄悄變聰明,父母別瞎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