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個孩子的本質不是成材,而是學會怎麼做人。

2020-09-04 劉天怡

每個孩子從出生再到成長,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有他的想法和他的空間。

我認為能成材的,最後走向成功的孩子太少了,因為現在的社會競爭壓力很大,越是優秀的人,他所背負的壓力就越大。

越是優秀,站在頂端的人,他也會自我膨脹,覺得自己高高在上,沒有人能打敗他。

其實,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成長的空間,這個空間必須要家長跟孩子多溝通,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

一個家長不應該要求孩子有多優秀,因為孩子的優秀只能靠他自己自律,學習只能靠他自己發現學習的重要性,而不是逼他去學習。

學習雖然最重要,但是做人要比學習還要重要,人這個字寫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未成年人犯罪,我想其實就是父母沒有教育好,他們所缺少的是同理心,或許他認為他只是殺了一個人,或是做錯了一件事,他認為這沒什麼的,好像只要沒有到法律年齡,他就不用接受懲罰。

我覺得教育的本質,並非期望孩子成材,能成功的人太少了,而是讓孩子找到屬於他的道路,一個正確的道路。

做父母,不應該被身邊的人給帶跑偏了,在教育方面應當有自己的理念,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

孩子就像一面鏡子,能照出父母真實的樣子,孩子和父母之間是相互的,應該學會共同成長。

孩子是一顆幼苗,慢慢地在長大,成了參天大樹,而父母永遠是庇護孩子,讓孩子成長的一顆大樹。

相關焦點

  • 教育的本質不是單純的灌輸知識,而是點燃心火,是喚醒靈魂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教育不是灌輸大腦,而是點燃心火。」教育的本質是喚醒靈魂(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is to awaken the mind.)如果教育不能觸及到人的靈魂,未能引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能成為良好的教育。
  • 《教育的本質》:不是孩子不爭氣,而是教育者心太急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健全的人格;教育的本質,是引導個性化學習。文章第一部分是有關教育本質的探索,作者呼籲我們的教育不應該成為一場「競技」,而是應該回歸教育的本真,關注人的核心素養。第二部分是教學本質的探索,作者分別從教室、課堂、班級、家庭作業、自學等方面入手,向我們展示了真正的愛上學習是什麼樣的。
  • 教育的本質不是灌溉,而是點燃
    2000多年前,蘇格拉底曾說過:教育不是灌溉,教育是點燃。教育是要教會孩子知識、技能,但又不是簡單地用說教的方式教給他們那樣簡單。教育重要的是點燃孩子的興趣和主動性。這讓我想起了下面的故事。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堆了一個超大的雪人。他們又找來材料裝扮雪人,阿爾貝摘下自己頭上的王冠,給雪人做帽子:反正我不需要王冠了。晚上回到家睡覺時,阿爾貝爬上自己的床,對目瞪口呆的國王和王后說:我可以自己睡了。晚安。然後睡了一個美美的覺。
  • 周志宏:學會生存,學會做人
    教育的目的,不是要為學生修築一個知識的「蓄水池」,而是要讓他們學會打鑿一眼永不枯竭的「噴泉」;不是要交給學生幾塊閃閃發光的金子,而是要使他們掌握點石成金的本領,用自己的手指去點石成金。正如石老師所說:「學習對一個人來說,是相隨終生的事。一個人不管他十八歲,還是八十歲,一旦停止了學習,我認為這個人他就衰老了。」「學習能讓人永葆心理的青春。
  • 小樹不修難成材,做人不正難成器。
    多麼危險,給我放下,一個巴掌打在身上,小女兒瞬間變得特別的委屈,哭著喊著「爸爸」、「爸爸」,摟著我的脖子在撒嬌,越撒嬌越要打,看這多危險,這是電,是不能摸的,下次敢不敢,小女兒哭聲更大了,但嘴裡嘟囔著,意思是不敢了。
  • 教育的本質,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
    西方有一句諺語,「教育的本質,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教育的本質不是單純的灌輸,而是讓人發現人性的本質。教育的本質絕對不是把大腦灌輸滿,而是鼓勵和激發他們的靈魂和心智。我們教師和家長要專注孩子成長過程,而不是結果,要讓孩子清醒地知道學習是自己一輩子的事情。生活中永遠不變的就是變化,不論外界發生什麼,學校和家庭都應該是孩子提高和成長的地方。沒有改變不了的孩子,只要給予足夠的愛、支持、關懷和引導,每個孩子都會綻放。
  • 真正拉開孩子間差距的,不是成績,而是心性
    真正拉開孩子間差距的,不是成績,而是心性很多人都會發現,走出校門後在社會上過的好的,不一定是當初在學校裡成績名列前茅的孩子;而那些成績不好的孩子,進入社會以後也未必一事無成。 其實,成績並不是決定孩子能不能成功的唯一因素,真正拉開孩子間差距的,不是成績,而是心性。
  • 新家庭教育的本質不是知識與技能教育,而是道德和情感教育
    在家庭內部,本質上是建立在血緣基礎上的關係來對孩子實施的家庭教育。一般地,家庭教育作為教育的一種形式,其根本問題就是把下一代培養成什麼樣的人的問題,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相互之間的言傳身教、生活方式、情感交流等方式,對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響,繼而家庭成員被彼此相互影響的一種社會活動,在這種程度上說,家庭教育在本質上是一種道德教育。
  •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是春風化雨的過程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卡爾.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在我看來,教育應該是存粹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是春風化雨的過程。然而《起跑線》中服裝店老闆拉吉一句「教育不再是教育,而是一門生意」!
  • 寬容孩子,學會反思,遇到問題不是你怎麼啦,而是我怎麼啦
    寬容不等於放任,前者營造寬鬆和諧的環境,利於孩子的生命成長,滿足了孩子的精神需求。而後者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另一方面,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過於單一,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高、過嚴,以完美的標準去衡量孩子,容不得孩子身上有一絲缺陷,實際上違反了生命成長規律。寬容意味著先接納,後升華。給孩子一個廣闊的心理空間,誘發孩子的求知需求,成為自發的內在需要。
  • 教育即生長的本質是什麼?
    著名教育家杜威主張教育為當下的生活服務,主張教育即生活,由於生活是一個發展過程,生長過程,所以教育也是生長。教育即生長:在教育中,杜威一方面重視個人的心理發展,一方面重視社會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兒童教育的選擇上,必須充分顧及兒童的個人經驗、需要、興趣和能力將個人因素與社會因素結合起來。但是他特別強調兒童的經驗,認為教育完全是偏重兒童已有能力的生長。我們很多時候在談論兒童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對於孩子的教育應該怎麼進行,但是我們有沒有考慮過後天增加給孩子的能力、學識和孩子先天擁有的那些能力會不會產生衝突。
  • 教育的本質: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文:丹尼爾 | 圖:Pinterest轉載請在後臺輸入授權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什麼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什麼是好的教育?
  • 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一堆知識,而是學會一種思維
    以下三位不同領域的名家,對教育的本質,有著驚人一致的認知,也許,這就是教育的答案和目的……走出去了解整個世界是孩子們的必修課哈佛女校長:走出去了解整個世界是孩子們的必修課。他曾說:「如果一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居然擁有了某種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因為他認為,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們根據自己的意願,在大學畢業後才需要去學習和掌握的東西,那不是耶魯大學教育的任務。那大學教育有什麼用呢?
  • 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一堆知識,而是學會一種思維
    還是,享受樂趣……曾任耶魯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理察·萊文曾說過:「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這才是真正的教育。」以下三位不同領域的名家對教育的本質有著驚人一致的認知,也許,這就是教育的答案和目的……哈佛女校長:走出去了解整個世界是孩子們的必修課。
  • 【紅媒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一堆知識,而是學會一種思維
    以下三位不同領域的名家對教育的本質有著驚人一致的認知,也許,這就是教育的答案和目的……他曾說:「如果一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居然擁有了某種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怎麼做到?通過每一次解決問題、接受挑戰,通過視覺想像告訴自己一定做得到,也相信他人。3. 學會接受失敗。否則,你永遠不會成長。4. 接受你是不完美的。生活不是一條一直上升的直線,而是一條上升的曲線。
  •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教育家張伯岑說過:「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教會學生鍛鍊身體,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中國教育的問題在於,沒有幾個人真懂教育的本質。儘管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辦學校,最早搞社會化教育的國家,但今天的中國人,懂教育的真沒幾人。  我們先看看兩位德國人到底是怎麼評價中國教育的。
  • 莫言:分數,學歷,甚至知識,都不是教育的本質
    但是不管是考得好的還是考的不好的,決定一個孩子將來有沒有前途,會不會有一個好的事業和好的人生,他的人生會不會穩穩噹噹?不是用分數成績來衡量的,孩子會不會走得更遠,完全在於個人的情商和人格魅力。對於教育孩子,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說:「分數,學歷,乃至知識,都不是教育的本質。」那麼教育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 老師跳樓,學生跳樓:教育為何如此不堪重負?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2020年,在經歷那麼漫長的假期後,人們排除萬難複習復工,可是今天這是怎麼了?在教師自殺,學生自殺,甚至連成績那麼好的碩士畢業生都要自殺。我們的教育幹了什麼?但是世界如此美好,怎麼可以因為一次的成績不理想而把命都豁上呢?盡職可以免責,盡力無怨無悔。對於我們的學生,我們不能把每個人都送進清華北大,這是鐵定的。但是我們盡力了,把每個孩子都培養成人了。看到每個孩子健康茁壯的成長,看到孩子們在我們的教育下變得懂事了,知道感恩了,懂得禮儀了,哪怕由原先的狗屁不懂變得稍微聽進人話了,這都是我們的功勞。能讓孩子在原先的基礎上變好,老師功莫大焉!
  • 追尋教育的本質,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喚醒
    追尋教育的本質,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喚醒陽信縣勞店鎮中學王寶亮為期5天的培訓,今天已經是第三天了。我們共聽了6場報告,並參觀了一所小學(杭州市紫陽小學),各位專家的報告深入淺出,既有高深的理論又有鮮活的實例,非常接地氣,深深的打動了我。改變教育質量觀教育質量觀是指對教育工作及學生質量的基本看法。
  • 哈佛校長: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學會一堆知識,而是掌握科學思維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很多家長覺得教育孩子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懂更多的知識,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確實這個世界太大了,有太多東西等著孩子去探索了,教育絕不能僅僅局限在書本和語言上,比書本和語言更重要的是不同的思維模式與認知方法,可以將它總結成一個詞語,那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