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孩子,學會反思,遇到問題不是你怎麼啦,而是我怎麼啦

2020-10-29 紅家長

寬容不等於放任,前者營造寬鬆和諧的環境,利於孩子的生命成長,滿足了孩子的精神需求。而後者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另一方面,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過於單一,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高、過嚴,以完美的標準去衡量孩子,容不得孩子身上有一絲缺陷,實際上違反了生命成長規律。

寬容意味著先接納,後升華。給孩子一個廣闊的心理空間,誘發孩子的求知需求,成為自發的內在需要。對孩子出現的問題,不是馬上問「你怎麼了」,而是首先問「我怎麼了」,家長先反思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錯誤學會等待,有許多曾經令人煩惱的表現,在孩子生命成長過程中會自行消失。

1、學會反思——遇到問題不是「你怎麼啦」,而是要問「我怎麼啦」

這既是思維方式的改變,也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方法。孩子出了問題,我們大多數家長常常是「你怎麼啦」,總是在孩子身上找原因。賞識教育的觀念是:「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因此,我們要學會反思,遇到問題不是「你怎麼啦」,而是要問「我怎麼啦」,孩子出了問題,要在家長身上找原因。

在處理兒子拿家裡錢的問題上,有一位父親是這樣處理的,就是運用了典型的反思原理。這個家庭原先由母親照料兩個兒子,有一天媽媽發現家裡錢少了,問兩個孩子,孩子不承認。即使做了記號,老大、老二也互相推諉,弄得媽媽大傷腦筋。這位父親意識到,不是孩子出了問題,而是教育方法出了問題。他和妻子商量後,由他出面處理此事。他認為兒子拿錢原因是由於用錢渠道不暢所致。

他對兩個兒子說,爸爸當家,你們用錢可以拿,但要和我說一聲,讓我心裡有個數就行了。兒子先是半信半疑,後來看見爸爸十分誠懇就相信了。第二天,老大老二拿錢買東西後,等爸爸回來均如實告訴了爸爸,這位父親動情地表揚了他們,誇他們是誠實的好孩子。

就這樣過了幾天,他又對兒子說,爸爸、媽媽掙錢也不容易,也很辛苦,是不是不該花的錢可以不花,兒子們非常理解和贊同,打這以後,兩個兒子不但不拿家裡的錢,而且還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這位父親說:「我們原來總是把眼光盯在孩子身上,不反思自己的責任和問題,不寬容孩子,現在和孩子交朋友,一切問題都解決了。」

2、學會等待——以一顆平常心去耐心等待孩子覺醒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身上的不良習慣也並非一天形成,而我們的家長要求孩子克服缺點恨不得全部在一天之內完成,事實證明這種不切實際的要求只能是「欲速則不達」。我們說:「冰化三尺也非一日之暖」才行,這就是要求每位家長以寬容的心態學會等待。孩子改缺點的規律是:在前進中反覆,在反覆中前進。

就拿我小時候的例子來說吧:小時候,我有個毛病就是經常將桌子上的東西搞亂,不注意收拾整潔,媽媽經常批評和提醒我。有幾次,我特意將桌子整理好,而媽媽卻視而不見,我為了得到媽媽的賞識和鼓勵,就告訴媽媽:「桌子理乾淨了。」這時媽媽說:「本來就應該搞乾淨的,有什麼大驚小怪。」她的話使我的積極性上受到了打擊。沒多久,桌子又亂了,媽媽看見後又說:「我就知道你是新蓋茅廁——三天香,堅持不了幾天。」這樣把我的熱情完全打消了。我們說學會等待還應該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即:「花苞心態」。不是自己的孩子花不開,而是遲開的花可能更鮮豔,只要別的孩子花開了,自己的孩子也快了。這樣,你就可能以一顆平常心去耐心等待孩子覺醒。

相關焦點

  • 不是所有的愛都是對的,把握好教育尺度,讓孩子學會寬容以待
    東東很不解,我媽媽說,只要我想要的,都能滿足我。老師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感到很震驚,立馬就將東東的媽媽叫到了學校,跟她深入溝通。經過了解之後,老師才發現,並不是這位媽媽故意這樣做的,而是媽媽從小在農村長大,小時候要什麼沒什麼,整個人都很自卑,覺得被人看不起,父母也從來不管她。
  • 寬容的孩子更善解人意
    本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一點小摩擦是難以避免的,也是很正常的,但如果缺了一顆寬容的心,任何小事都會被無限地放大,那還拿什麼來與身邊的人相處?因此從孩子2歲開始,在孩子第一次嘗試著與人接觸時,父母就要教育她,引導她,幫助她學會寬容,這樣,她進入幼兒園後,才能與園裡的小夥伴和平相處,也能因為寬容而獲得真正的友誼以及更多的意外收穫。
  • 作為媽媽你一定要教會你的孩子學會寬容
    看到這則新聞我心裡還是很震驚,我想你可以買得起三千多塊錢裙子給你的孩子,你們家庭應該是比較富裕的,不缺這三千塊,孩子很快會長大雖然她很喜歡這條裙子,但你一定要教會孩子學會寬容,弄壞這條裙子小朋友無論是故意還是無意,我們都應該接受道歉,作為媽媽眼界一定要放的長遠。
  • 真愛,不是沒有分歧;而是你願意寬容,我願意堅持
    念舊的人總是容易受傷,喜歡拿餘生來等一句別來無恙,只是你念你的舊,他又能記你多久。每一個人都一樣,被傷害的次數多了,也就不主動了,不是因為不愛了,只是心累了。不要對愛你的人太過刻薄,每個人都有脾氣,為你忍下所有的怒氣,僅僅因為那個人比你更心疼你。女人一定要喜歡或者愛上一個比自己優秀十倍以上的男人,這樣你才能更努力的改變自己,外形,氣質,腦殼,事業,你要得到他,得到了,你又怕失去他,結果就越來越努力,即使失去,你的檔次已經提高了,這段感情,怎麼都是賺。
  • 如何讓孩子學會寬容與謙讓,做一個擁有高情商的好少年
    那麼,該如何讓孩子學會寬容與謙讓呢?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既寬容對待他人,也寬容孩子自身的過錯。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自身對孩子的影響本身就有著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要想教育孩子學會寬容,父母就應該從自身的點滴小事開始做起,比如不要在孩子面前以自己的眼光議論其他小朋友的缺點,這樣容易讓孩子也變得對其他小朋友過於挑剔。
  • 孩子,你怎麼啦?
    嘮叨她幾句,她就吼我;我一衝動打了她一巴掌。她大發脾氣,暴躁得像個瘋子一樣要打我。我大姑說月月不正常,讓我送她去醫院精神科看看。醫生說有精神抑鬱症傾向,我感覺天就要塌了似的。我好好的姑娘,怎麼就精神抑鬱了呢?會不會瘋呢?老師,你說怎麼辦?老師,在學校有沒有人欺負她,跟她吵架什麼的?
  •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
    兒子:媽媽,我今天當小組長了媽媽:當小組長要做什麼?兒子:管好自己,管好小組的其他小朋友媽媽:那你是怎麼做的呢?兒子:我給他們拿玩具和點心媽媽:那如果有兩個小朋友搶一個玩具你該怎麼辦呢?兒子想了一會兒:我讓他們一人玩一會兒媽媽:如果他們不願意呢?
  • 孩子受到校園欺凌,我教育她要反思自己身上的問題,錯了嗎?
    在網上看到一位家長提問:孩子受到校園欺凌,我教育她要反思自己身上的問題錯了嗎?我的看法是——但凡有此一問,那肯定就是錯了!因為如果這位家長(讓孩子反思)的教育取得了好的效果——孩子反思了、被欺凌的問題也解決了,那是皆大歡喜,他斷不會有此一問。
  • 孩子不懂得寬容,可能是太自我的原因,父母這樣教育孩子才能寬容
    雖然說自己的孩子佔理,但是小朋友之間的打架該握手言和就應該握手言和。可沒想到就在老師做調解的時候,劉先生的孩子又伸出了一拳打向其他的小朋友,並說道:「讓你欺負我」。這一拳打得很重,對方立刻就哭了起來。看到這樣的情況發生,劉先生趕緊拉回自己的孩子。他萬萬沒有想到為什麼孩子就不懂得寬容呢?而是以一種暴力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呢?
  • 孩子不愛叫人,不是他沒禮貌,而是你的問題
    「多多乖,叫一聲阿姨,媽媽就給你買小蛋糕吃。」「不叫阿姨,媽媽,買小蛋糕吃。」 多多奶聲奶氣地回答道。「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小的時候可不是這樣。」媽媽在友人面前尷尬又無奈,這孩子在外頭怎麼這麼不長臉?又想起前幾天遇到差不多月齡的「別人家的孩子」,大大方方地和自己打招呼,叫起人來聲音甜甜的,一點都不膽怯,愈發想嘆氣。
  • 孩子「得理不饒人」,父母別煩惱,三種方法教他學會寬容
    亮亮的這種行為,令亮亮爸爸媽媽很無奈,他們想知道,怎樣才能讓亮亮明白,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怎樣才能讓亮亮學會理解和寬容別人呢?可以說,孩子有沒有寬容心,與父母有很大關係。如果父母在生活中,對人對事,都比較寬容,遇到事情不會斤斤計較,日常生活中和街坊鄰裡、親戚朋友都能相處融洽,那麼,孩子就會學習父母的樣子,去處理與同學、朋友的關係,變得寬容、善於與別人相處的。
  • 領導者不是」殺死「所有問題,而是要學會與問題「共生」
    但是對每個人來說——不管你身在世界何方都無一例外——人生中的第一年就是持續不斷的學習過程。想想看,你自己過去是如何學走路的?在你人生初期階段的一切事物,你是如何學習得來的?這個問題其實並不簡單。但如果你不去好好思考這個問題,那我今天講的一切就都沒有用了。這是今天第一個重點:你是如何學習的?你其實是從「做」中學。
  • 寬容與原諒,孩子給父母上的一節課
    知乎上有個戳心的問答:父母總是責備孩子,為什麼你不能像鄰居家的孩子一樣那樣聰明?為什麼學的沒有第一名的好?給你創造好的物質條件,怎麼還不如人家別人家的孩子。在父母心裡,優秀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而自己家的孩子無論怎麼努力,都不能入父母的眼。下面有一個回答說:為什麼我的父母不是李嘉城?不是馬雲?不是王石?為什麼我出生的時候,你們不努力成為有錢人?
  • 最需要家校合作的,不是老師也不是家長,而是孩子!| 薦讀
    民小編說家校合作,不僅體現在家長和學校共同為學生成長助力,更體現在,當遇到衝突和矛盾時,家長和老師的應對方式。每一次矛盾和衝突的成功化解,不僅會讓家校關係更近一步,也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這篇文章推薦給所有家長和老師們。
  • 五年級作文:我學會了寬容
    昨天,我一直悶悶不樂。看見家裡不順眼的東西,立刻衝上去撒氣。我為什麼這麼生氣呢?因為我姐姐把我一張很重要的照片當成廢紙丟了,還當什麼事都沒發生……那天上午和下午,我不知道我把家裡的枕頭被子打到變形的有多少個。等到媽媽回到家時,我還在跟枕頭過不去。媽媽生氣地喊一句:「停!」我生氣的叫:「我為什麼要停?姐姐她把我最愛的照片丟掉了,你還幫她!」說完,我衝回我的房間去了。
  • 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一堆知識,而是學會一種思維
    一句「我不是什麼哈佛的女校長,我就是哈佛的校長」,讓人們記住了哈佛三百多年唯一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以下是這位校長在哈佛的一次演講,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我們到底為什麼一定要走出去,看這個世界。「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絕對不僅僅局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
  • 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一堆知識,而是學會一種思維
    一句「我不是什麼哈佛的女校長,我就是哈佛的校長」,讓人們記住了哈佛三百多年唯一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以下是這位校長在哈佛的一次演講,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我們到底為什麼一定要走出去,看這個世界。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絕對不僅僅局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
  • 你的孩子,不是薛丁格的貓,而是薛丁格的「狗」
    遇到老虎級別的問題,你就應該整夜睡不著覺、心急如焚,想盡一切辦法全力解決。遇到狐狸級別的問題,你就應該高度重視、仔細研究,一步一步認真解決。遇到那些野貓級別的問題,你當然也要應對,但完全沒必要徹夜不眠、大動幹戈。如果你對一些影響不大、可以逆轉或者大幅減輕後果的問題焦慮不已,好像生死攸關、前途命運在此一舉。這些過度焦慮,就是自找的。
  • 父母的寬容,是孩子成長的底氣
    有一回,他坐在地毯上拼裝樂高,但是一個零件怎麼都拼不上去,急得他大哭著喊我:「媽媽,為什麼我拼不上去?」我趕緊坐到他身邊,想要拿過樂高研究一下,但是他立馬轉過身說:「我要自己弄,我就不信弄不好!」既然不需要我幫忙,我就準備去廚房繼續忙,但是兒子卻拉著我不讓走,我當時有點兒生氣了,這不是浪費我的時間嗎?
  • 最失敗的家庭教育,不是孩子淘氣,而是父母的脾氣
    有一次我帶著孩子參加一個繪畫比賽。在眾多參賽的家庭中看到了這一幕,一位母親因為孩子在這次繪畫過程中表現不是非常理想,就當著眾人的面訓斥孩子,看到孩子那因害怕而低頭哭泣的背景,看著真讓人難受。如果你只會發火、發脾氣去對待,孩子從你這裡能學會什麼呢?除了發火、實施暴力外,沒有任何受益。大人應多給孩子耐心、寬容和信任空間,雖然看著孩子犯錯而不馬上糾正,很考驗父母的承受力,但我們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糾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