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不等於放任,前者營造寬鬆和諧的環境,利於孩子的生命成長,滿足了孩子的精神需求。而後者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另一方面,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過於單一,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高、過嚴,以完美的標準去衡量孩子,容不得孩子身上有一絲缺陷,實際上違反了生命成長規律。
寬容意味著先接納,後升華。給孩子一個廣闊的心理空間,誘發孩子的求知需求,成為自發的內在需要。對孩子出現的問題,不是馬上問「你怎麼了」,而是首先問「我怎麼了」,家長先反思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錯誤學會等待,有許多曾經令人煩惱的表現,在孩子生命成長過程中會自行消失。
1、學會反思——遇到問題不是「你怎麼啦」,而是要問「我怎麼啦」
這既是思維方式的改變,也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方法。孩子出了問題,我們大多數家長常常是「你怎麼啦」,總是在孩子身上找原因。賞識教育的觀念是:「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因此,我們要學會反思,遇到問題不是「你怎麼啦」,而是要問「我怎麼啦」,孩子出了問題,要在家長身上找原因。
在處理兒子拿家裡錢的問題上,有一位父親是這樣處理的,就是運用了典型的反思原理。這個家庭原先由母親照料兩個兒子,有一天媽媽發現家裡錢少了,問兩個孩子,孩子不承認。即使做了記號,老大、老二也互相推諉,弄得媽媽大傷腦筋。這位父親意識到,不是孩子出了問題,而是教育方法出了問題。他和妻子商量後,由他出面處理此事。他認為兒子拿錢原因是由於用錢渠道不暢所致。
他對兩個兒子說,爸爸當家,你們用錢可以拿,但要和我說一聲,讓我心裡有個數就行了。兒子先是半信半疑,後來看見爸爸十分誠懇就相信了。第二天,老大老二拿錢買東西後,等爸爸回來均如實告訴了爸爸,這位父親動情地表揚了他們,誇他們是誠實的好孩子。
就這樣過了幾天,他又對兒子說,爸爸、媽媽掙錢也不容易,也很辛苦,是不是不該花的錢可以不花,兒子們非常理解和贊同,打這以後,兩個兒子不但不拿家裡的錢,而且還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這位父親說:「我們原來總是把眼光盯在孩子身上,不反思自己的責任和問題,不寬容孩子,現在和孩子交朋友,一切問題都解決了。」
2、學會等待——以一顆平常心去耐心等待孩子覺醒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身上的不良習慣也並非一天形成,而我們的家長要求孩子克服缺點恨不得全部在一天之內完成,事實證明這種不切實際的要求只能是「欲速則不達」。我們說:「冰化三尺也非一日之暖」才行,這就是要求每位家長以寬容的心態學會等待。孩子改缺點的規律是:在前進中反覆,在反覆中前進。
就拿我小時候的例子來說吧:小時候,我有個毛病就是經常將桌子上的東西搞亂,不注意收拾整潔,媽媽經常批評和提醒我。有幾次,我特意將桌子整理好,而媽媽卻視而不見,我為了得到媽媽的賞識和鼓勵,就告訴媽媽:「桌子理乾淨了。」這時媽媽說:「本來就應該搞乾淨的,有什麼大驚小怪。」她的話使我的積極性上受到了打擊。沒多久,桌子又亂了,媽媽看見後又說:「我就知道你是新蓋茅廁——三天香,堅持不了幾天。」這樣把我的熱情完全打消了。我們說學會等待還應該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即:「花苞心態」。不是自己的孩子花不開,而是遲開的花可能更鮮豔,只要別的孩子花開了,自己的孩子也快了。這樣,你就可能以一顆平常心去耐心等待孩子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