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熱搜上看到一個很有爭議的視頻,名為「武漢一高校學長查寢髒話連篇」。
事情是這樣的。在一所武漢高校裡,某自稱學生會會長的男生,來到新生寢室查寢。
或許是因為開門迎接得慢了,或許是因為學弟態度不夠好。總之,這位學長和宿舍中的一個人發生了口角。
被稍稍頂撞之後,這位學長便開始狂飆髒話:「你拽什麼拽,老子在這個學校混的時候,你還不知道在哪裡。」
在學弟說完「別罵人行不行,能不能做個文明人」後,學長更是語出驚人:「我就這態度咋了?不好意思,我退伍的,當不了文明人。」
「我退伍的,當不了文明人」,這大概是退伍軍人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儘管後來學院澄清,該同學並非學生會成員,但「自稱學生會會長」的行為本身,就很匪夷所思。這意思是,學生會會長,就可以高人一等,肆意妄為了?
一時間,原本就槽點滿滿的大學學生會,再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我想,所有人在大一入學時,大概都思考過這麼一個問題:到底要不要進學生會?
上學時,這個問題的答案基本是一邊倒的。
幾乎所有人都會認為,進學生會簡直百利無一害:
提前鍛鍊領導能力、溝通能力;和老師混熟,對畢業大有幫助;為踏進社會時的履歷增添光彩。
只要進了學生會,就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成為了所有學生中領頭羊的存在。何樂不為?
其實,他們可能都錯了。這只是學生會的蠅頭小利而已。
它真正的「好處」在於,可以讓一個學生享受到,有些人一生可能都無法體會的,權力的快感。
誇張點說,在有些學校,學生會仿佛就是宇宙的中心。身在其中的人能有多拽,我等凡人根本想像不到——
之前就有個浙大的學生會成員,憑藉一人之力,完全顛覆了甲方乙方的權利關係。
你以為學生會的學長學姐們,只是對外剽悍嗎?在小學妹們的眼裡,有些學生會學姐們的威嚴,堪比元首。
王爾德說,生活的一切都和性有關,除了性本身,性關乎權力。
王爾德錯了。
生活的一切都和權力有關,除了權力本身,因為權力只關乎於學生會。
還記得剛上大學時,我問老師,學生會到底是幹啥的。得到的回答是:協助輔導員工作,以及為同學服務。
並不是所有的學生會成員,都會鼻孔朝天,蠻橫無理。大多數也的確是同齡人的優秀代表。
但為什麼學生會爆出奇葩新聞的概率,似乎真的要高一些呢?
雖然前面說得誇張了點,但這些現象確實是因為一種獨特的權力感導致的。
進入大學之前,所有同學幾乎都是平等的,沒有誰管誰一說,也沒有時間去關心這些問題。可是一到大學,成了所謂「學生幹部」,似乎就得到了老師賦予的實權,可以管理其他同學。
再加上大學環境封閉,新生缺乏社會經驗,同學之間的關係相對單純,都會使原本微不足道的權力,發酵到令人髮指的程度。
有一部電影叫做《浪潮》,講的是德國高中裡一個老師,所做的法西斯集權模擬實驗。這種小範圍的高度集權,與學生會裡的權力,有著某種相似之處。
電影裡,老師賴納所在的學校,正在進行「國家體制」的主題活動周。他最喜歡的「無政府主義」課被另一位老師捷足先登,因此,他只能去講「獨裁統治」課。
當時,對於那一代高中生來說,法西斯的獨裁統治早已屬於歷史。自由散漫的他們,根本不相信那一套,上課也只是為了混學分而已。
賴納看著學生們無心聽課,決定來玩一次「親身體驗獨裁」的遊戲。一周的時間,所有人都必須尊稱老師為「先生」,和他說話時,必須立正,必須絕對服從。
賴納老師,還會挑選出學生作為自己的親信,作為自己意見的傳達人,地位高於其他學生一等。
他們還一起替這個組織起了名字,叫做「浪潮」,一起發明了一個通用的手勢,甚至連服裝也統一了起來。
在這一周的過程中,有些同學覺得這種行為太愚蠢了,自願脫離了這門課,甚至開始厭惡這個團體,徹底站在了它的反面。
而留下來的學生們,第一次見識到了什麼叫做集體的力量,什麼叫做團結,什麼叫做紀律。
他們開始著迷於此,尤其是被老師選為親信的人,由於享受到了權力,更是表現得格外忠誠。
最終,這個活動走向了失控。
老師看到同學們過於狂熱,希望提前結束這場遊戲,但被選為親信的同學,受不了權力被剝奪的痛苦,失手殺了人,並且吞槍自殺。
從自由民主到納粹,只需要七天的時間。人就是一種這麼容易沉迷於權力的動物。
而更可怕的是,這個電影是根據1967年發生在美國加州,一所校園的真實事件改編的。
拿某些學生會與之相比,或許誇張了些,但他們的確有著相似之處。
為什麼有些學校的學生會變了味,加入其中的人容易變得飛揚跋扈?
和「浪潮」組織一樣,他們的權力是「被賦予」的,並且同樣有崇拜和尊敬他們的學弟學妹,願意乖乖聽他們差遣。
至於討厭他們的同學,也和「浪潮」裡一樣,早已被排擠到他們看不見的地方,或者自己躲得遠遠的。
於是,在他們目所能見,日常接觸的範疇裡,幾乎都是把他們當回事兒的人。時間久了,他們也就真把自己給當回事兒了。
況且,很多學生由於閱歷過淺,不懂得權力到底意味著什麼,只能進行最直白粗暴的想像。於是不允許學弟學妹直呼其名、查寢時要求同學夾道歡迎,簡直有點像黑社會的做派。
他們忘記了,權力是和責任掛鈎的。學生會幹部是有權力,但首先是有服務同學的責任。
只是,那些頤指氣使的人往往忘記了這一點,只沉迷於放大手中的虛權,妄圖抓住那種權力的幻覺。
儘管出了學校,進入社會以後,再回想起來這種事情,只覺得可笑,但變了味的學生會的奇葩現象,依然值得我們警惕。
那是一種人的劣根性,我們總想證明自己高人一等,通過打壓別人,來顯得自己有面子,有威嚴。
而相對封閉的校園裡,更容易造成權力的扭曲。身在其中的人或苦惱,或沉迷,總是不得其解。
等到進入社會以後,你才會發現,比起提升自己的能力,那些學生會所引發的驕傲,都只是虛假的幻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