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給你們每人一個棉花糖,如果你們堅持到工作人員回來的時候還沒有吃掉它,那就將會獲得更多的獎勵。"
這是心理學教授Walter Mischel博士在60年代,開展的一項開創性研究,即"棉花糖實驗",,在給參與實驗的孩子們說完這一規則後,實驗研究人員用一臺隱藏攝像機記錄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棉花糖無疑對孩子具有非常大的誘惑,有的孩子沒有堅持到工作人員回來,便享用了這份甜蜜。
這場試驗並沒有到此為止,而是繼續花費20年的時間,追蹤調查了每個參加此項實驗的孩子。
在後來的觀察中,研究者發現——那些曾經在實驗中,選擇了堅持的的小孩,他們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現,如更好的學習成績、教育成就、身體質量指數,以及其他指標。
延遲滿足(deferred gratification, delayed gratification),指的是人"放棄眼前立即可獲得的獎賞,目的是為了獲得以後才實現的獎賞"的過程。
著名的"棉花糖實驗",最終得出的總結就是:延遲滿足能力,是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愛吃糖的孩子,卻能忍住棉花糖對其的巨大誘惑,堅持到工作人員的到來,這一份毅力,說實話非常的難得。
我們知道所有能力都是需要培養和鍛鍊的,尤其是自控能力。
總是說著孩提時代的無憂無慮和隨心所欲,其實也是出於孩子自控能力弱。
而延遲滿足這一過程的達成,就是讓一個人放棄眼前的利益誘惑,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在更為成熟穩健的判斷下,為更長遠的發展做出選擇和規劃。
家長們要注意了,"延遲滿足"並不是單純的讓孩子學會壓抑和克制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更不是讓孩子"只經歷風雨,卻不見彩虹"這一過程和結局。
正如棉花糖實驗一般,延遲滿足能力鍛鍊和培養的過程,是為了讓孩子克服當前的誘惑和困境,從而獲取更加長遠的滿足收穫。
這一過程中,不僅是鍛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可以讓孩子在遭遇失敗和挫折時,不斷的磨礪自我內心,具有更強的反挫折能力。
否則的話,但是一個簡單的寫作業任何,孩子都無法專心致志的堅持完成,而是很容易就被外界的環境幹擾,這樣狀態,又怎麼可以保證學習效率的進步提升。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因為貪戀眼前一時的誘惑與利益,從而選擇走上了不歸之路,葬送了原本的大好前程。
所以說,家長要正確理解延遲滿足的含義,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引導和培養。
1.在三歲之前,儘量不要使用
對於0~3歲的孩子,他們的很多行為都是出於本能的求生意識,這個時候的他們安全感還需要培養,如果可以的對其進行欲望克制,就可能導致孩子無法得到充足的情感滿足。
2.鍛鍊的過程要注重理解
滿足的情況也分為很多種,比如及時滿足、延遲滿足、不能滿足。
身為孩子最信任的人,對於培養孩子延遲滿足能力這件事,也是要謹慎實施的。
因為是要對孩子的需求和欲望進行克制,所以家長要先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在覺得是否對孩子進延遲滿足訓練
在對孩子進行要求的時候,家長也要給孩子說明原因,不要強迫孩子放棄,這樣可能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孩子出現逆反心理。
3.讓孩子一起參與制定規則
培養鍛鍊的過程,也需要規則的制定,比如想要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目的就是讓孩子擁有充足的睡眠和精力,鍛鍊孩子時間合理分配能力和自律意識。
那麼這些能力的培養,都可以藉助規則去進行評判和要求。
但家長們也要注意,規則的制定不能完全由家長一手決定,而是需要和孩子一起協商進行,這樣也有助於實施。
除了以上三點需注意事項外,家長在鍛鍊監督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孩子情緒問題,因為讓孩子放棄自己想要的,肯定是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的。
所以家長要和孩子多溝通,一些道理還是要講的,孩子或許不會真的理解,但也聊勝於無。
要告訴孩子把目光放的更長遠一些,多想一想未來的打算,做出規劃,並同時對行為做出改進。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