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情叫獸
一日一講,最簡單的文字詮釋深刻情感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人性當中,最深切的心理動機,其實是被人賞識的渴望」。
所以任何形式的語言,對陌生人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我們今天主要講其中的一種,那就是針對時不時把感謝這個詞當成口頭禪的人,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性格?或者說這是什麼樣的人值不值得深交?
第一,自我修養的品質
說話是一門藝術,禍從口出,福也從口出,語言的魅力不言而喻。真正的高情商歸根結底其實就是一句話,「好好說話」。
身邊有個閨蜜,大家都很喜歡她男朋友。原因是跟他相處很舒服,沒有情緒對抗,身邊和他交流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評價,高情商。對待朋友很客氣,對待陌生人也不不卑不亢,對待服務生禮貌有加,常常一句感謝掛在嘴裡,「謝謝您」,「麻煩您」。
自卑的人往往只能看到別人身上的短處,瞧不見自身的修養。相反,自身修養良好之人,一方面對別人禮遇有加,懂得欣賞的眼光看待,同時也會及時發現並提供自身的不足和修養。
人性有生存,被認可,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被認同和尊重就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反饋。當你的一句感謝也許只是隨口一說,但是對於別人來說,可能就是重要的鼓舞。
第二,人情冷暖,需要被呼應
互動是一種回饋,也是力量之源。沒有人會喜歡一個木頭人,當別人幫助你時,也許心裡並不存在你是否會感恩與他,但是,一句謝謝,卻能溫暖人心。
這樣的人,通常不會喜歡欠人家人情,雖然感謝語並不能代表人情,但是會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感情是需要被呼應的。
第三,感恩的心,不自以為是
人與人之間,相處久了矛盾必然會有。性格不同,教育程度不同,人際關係上也不會一帆風順。
而且,隨著生活的深入,不少朋友慢慢褪去表面的自己,本性的自我意識開始顯露,典型的自我為中心的思想,認為別人應該對自己的意識服務,一言不合就「開嗓門」。那麼,這就是典型的「滋味服務偏差」。
什麼是「自我服務偏差」呢?就是個體傾向於以有利於自身的方式來進行自我知覺。簡單地說,意思就是成功,功勞歸自己,對失敗的結果更偏向推脫給別人。
這樣的人在生活當中,往往人際關係很差,處理友情,愛情,婚姻,以及上下級關係等都會導致僵硬的局面。
而當你開始表示感謝,那麼這種自我服務偏差就會減少,因為時刻提醒自己,沒有誰是欠誰的,別人付出的努力和幫助並不是義務,所以一句謝謝會將自己時刻擺正位置,不自以為是,時刻懷著感恩的心。
參考資料:
馬斯洛《動機和人格》、《社會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