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新傳播技術重塑人文雅趣——專訪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吳飛

2020-12-11 新華網客戶端

新技術的出現成就了一家家超媒介平臺,無論是抖音、B站、還是優酷,都以開放性的結構、跨界的互動,以及不斷擴張的多元中心主義,讓普通大眾找到了展示才藝的方式。為此,新華網客戶端執行CEO席卿邀請知名學者,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公共外交與戰略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吳飛,請他講講新傳播技術對於大眾人文情趣的塑造。

新華網客戶端執行CEO席卿:新技術的出現為每一位普通人提供了創意的平臺,您認為新技術是如何塑造普通人的審美的?

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吳飛:我們在柴米油鹽日常生活之外,希望有「一些不普通的事」,這種不普通的事,就是生命的詩意。尋找生活的詩意是人的天性。不過,以前大多數人的詩,只是被壓在課本之下,或者被放進心底深處,只有自己一個人欣賞。隨著新媒體技術的進步,尤其是短視頻平臺的迅速發展,讓普通人的詩意得以被傳播、被看見、被欣賞。在抖音、在快手,在無數的短視頻平臺上,人們傳遞著他們對於美,對於藝術的理解,盡情地釋放著人們對於日常生活背後那不甘寂寞的詩性熱情。

在大規模的機器複製技術出現之前,藝術與普通人沒有關係。但隨著石版印刷術、攝影術和聲音複製技術的發展,藝術作品的神秘莫測的光暈逐漸消隱了。正是因為有了技術,我們這些普通的人才有可能與蒙娜麗莎有切近的感受,宮廷美學才會進入大眾美學,全民審美才能達成。

席卿:如您所說,技術的進步讓藝術品的膜拜價值讓位于欣賞價值,讓普通人對於藝術的創造成為可能。那麼普通人應該怎樣從日常生活中捕捉到藝術創作的靈感呢?

吳飛:生活中的情趣,是流動的,是實踐的,不是靜態的藝術品,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詩性:孔子的弟子曾點曾憧憬「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生活;辛棄疾也在《清平樂·村居》中描繪過「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生活畫面,這些都能夠展現出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但這種日常實踐性的情趣,稍縱即逝,只有通過文字或者其它的符號手段記錄下來,才可以留存,為自己的記憶加上一層保護,也讓別人可以憑藉媒體的再現來感受。誠如黑格爾所言:「感性觀照的形式是藝術的特徵,因為藝術是用感性形象化的方式把真實呈現於意識。」我們今天已經進入到短視頻時代,新技術平臺可以將人文雅趣的內容與現代科技有機結合起來,而移動性的電子媒介,可以成為普通人的文化創造工具和接受工具,比如智慧型手機已經不再是我們身體之外的東西,而就是我們的類器官了,是真正的人體的延伸。短視頻的形態,在很大程度消除了傳播的符號性障礙,老外就算不懂抖音中的崑曲的語言,但仍然可以透過畫面去感受甚至看懂崑曲的表達。

席卿:您認為短視頻的流行對於普通人的藝術創作來說會有怎樣的幫助?又會帶來哪些負面的影響呢?

吳飛:短視頻的內容「有個性、好玩」,且易於創造生成,也便於轉發和傳播,也比較能夠滿足青少年表達和展示自我的需求,讓他們在創造中獲得「精神享受」。同時因為有相近的生活趣味,相關的內容也很容易在用戶間引發共鳴,帶來自發傳播。所以,許多優質的短視頻的傳播量都很大。

短視頻的出現,事實上已經帶來藝術和美學的範式變革,傳統的象牙塔裡的藝術與美學,正在轉化為素人美學觀念。UGC這種生產與傳播模式為所謂創新參與創意的藝術傳播提供一個新的可能性。

當然,短視頻平臺上的內容也良莠不齊,低俗、碎片、惡搞、做作、虛偽的東西也很流行。而這正是人工智慧時代審美教育者和傳播者的責任,是平臺運營者的責任。未來,我們需要進一步提升內容的品質,在激進主義和保守主義之間找到平衡,要重返整體性,重塑人文雅趣,重塑一個個完整和自由的靈魂,進而促進社會進步。

相關焦點

  • 浙江大學教授吳飛:直播在快速迭代 成為新的生活方式
    浙江大學教授吳飛:直播在快速迭代 成為新的生活方式 2020-03-26 20:34:04作者:張楷欣 責任編輯:張楷欣   中新網3月26日電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 「共情傳播的理論脈絡與實踐意義」線上講座圓滿結束
    為進一步加快廣播電視學一流專業建設,提高學生知識儲備,2020年6月5日下午1點30分,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新聞傳播系邀請來自浙江大學的吳飛教授為全系師生開展主題為「共情傳播的理論脈絡與實踐意義」的專題講座。講座由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副部長武文穎教授主持,新聞傳播學系系主任王愛玲老師帶領全系學生聆聽了此次講座。講座時長約兩個小時,採用線上會議的方式進行。
  • 浙江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學院歷史】浙江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前身為原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是浙江省最早開展新聞傳播教育和研究的部門。1958年,杭州大學開始設立新聞系,後因高等院校專業設置調整而停辦。1978年, 杭州大學和《浙江日報》商定,在中文系開辦新聞專科。1982年,為適應需要,籌建了中文系新聞專業,學制四年,並在當年招收新聞本科。1988年,重新恢復新聞系建制,成立了杭州大學新聞系。
  • 對話浙江大學海洋科學系主任李春峰教授——JMSE「求是創新訪學記」
    李春峰教授作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與海洋科學系主任,近期與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MSE) 期刊籌辦了「海洋資源環境科學與技術線上研討會
  • 有哪些學校不是那麼出名,卻有如雷貫耳的教授?
    同樣是政法類院校,在外部師資方面,西北政法大學的行動略晚於西南政法大學,在2017年引進了前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吳飛教授。2017年,吳飛教授卸任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院長職務,院長一職則由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男神韋路教授接任。
  •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受聘浙江大學求是講座教授!
    6月12日,「浙大歡迎您」——環境與資源學院王金南院士求是講座教授受聘儀式在紫金港校區舉行。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張宏建為王金南頒發聘書並佩戴校徽,他表示,浙江大學在發展過程中始終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王金南院士作為國家重大環境規劃和汙染減排工程的主要設計者之一、國家第一批百千萬人才和國家環保專業技術領軍人才加盟浙大,一定能加快環資學院生態文明計劃的實施,加快環境規劃與管理本科新專業的建設和發展,為環資學院各項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 「技術、媒介與人文:跨學科研究範式多元轉型」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李道新的發言題目是《數字人文與中國電影史研究的範式轉換與話語轉型》,他試圖通過對數字人文與電影研究的批判性反思,探索一種從「人機互動」到新的「人際交往」視域裡的電影研究新路徑。
  • 新聞內容為王的法則不會改變 ——專訪深圳大學傳播學院特聘教授...
    10月17日,《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專訪深圳大學傳播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常江,他就廣州、深圳兩地媒體對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報導,結合新聞傳播學的學術視角,從傳播效果、新聞生產、新聞創意三方面進行評述。
  • 改革評價機制 強化梯隊建設 奮力書寫新時代浙江大學人才工作新篇章
    我校結合教育部出臺的《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修訂了求是講席教授、求是特聘學者及「百人計劃」研究員等校內人才評選及考核評價制度,完善《高層次人才培育支持計劃(第二期)》和「新百人計劃」具體細則,將人才評價機制的基本條件界定為「師風師德高尚、學風嚴謹,潛心相關領域技術創新研究和技術發明,在研發及應用或推廣技術領域取得公認的成果和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 廈門大學誠聘特聘教授、講座教授
    為加快推進建設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進程,現面向國內外誠聘「長江學者」、「閩江學者」和廈門大學特聘教授、講座教授,熱忱歡迎四海英才加盟,共創廈門大學的美好未來。設崗學科  以下學科招聘「長江學者」、「閩江學者」和廈門大學特聘教授、講座教授,聘期三年: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生物學、海洋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物理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醫學、經濟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
  • 浙江高等學校「錢江學者」特聘教授引進計劃
    浙江省教育廳關於繼續實施高等學校「錢江學者」特聘教授引進計劃的通知  各高等學校:  為進一步加強高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學科建設水平與教育質量,增強高校可持續發展能力與核心競爭力,加快我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進程,根據《浙江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浙江省高等教育
  • 新一批「錢江學者」特聘教授聘任名單公布
    新一批「錢江學者」特聘教授聘任名單公布的相關資訊文章,一起了解一下吧~近日,浙江省教育廳公布了新一批浙江省高等學校「錢江學者」特聘教授聘任名單。經學校推薦和專家評審,浙江省23所高校共有57人入選新一批「錢江學者」特聘教授。據悉,從2001年起,浙江在省屬高校中設立「錢江學者」特聘教授,從國內外引進一批優秀學術帶頭人並予以重點資助。
  • 浙江樹人大學 「特聘(副)研究員崗位」招聘高層次人才公告
    浙江樹人大學(浙江樹人學院)是一所經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本科院校,是省屬事業單位。學校創辦於1984年,地處杭州市區,現有杭州拱宸橋與紹興楊汛橋兩個校區,佔地1230餘畝,設有院士領銜的樹蘭國際醫學院等12個二級學院,在校生1.7萬餘人。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引領。
  • 吳漢明院士全職加盟浙江大學 受聘為"浙江大學求是講席教授"_手機...
    浙江大學完成了一次重磅引援。4月9日「浙江大學」官方發布消息《重磅!吳漢明院士加盟浙大,為「中國芯」再創業》:4月9日,我國集成電路領域著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漢明從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院士手中接過授聘證書,擔任浙江大學微納電子學院院長。之前,吳漢明院士已經全職加盟浙江大學,受聘為「浙江大學求是講席教授」。
  • 東華大學誠聘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
    學校現有紡織、材料、化工與生物、服裝及藝術設計、信息、計算機、工商管理、機械、環境、理學、外語、人文共12個專業學院;擁有5個國家重點學科,7個上海市重點學科,設有5個博士後流動站、29個博士點、61個碩士點、50個本科專業,各類學生25000餘名。學校面向海內外誠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東華大學特聘教授和傑出人才。
  • 浙江大學成立亞洲文明研究院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王湛 通訊員 柯溢能1月9日,首屆亞洲文明交流與互鑑高端論壇暨浙江大學亞洲文明研究院成立儀式在求是大講堂舉行,開啟以學科會聚引領文科發展的嶄新篇章。浙江省副省長成嶽衝、浙江大學黨委書記任少波、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杲、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郭華巍、副校長何蓮珍與研究院首席專家、校文科資深教授許鈞,執行院長黃華新,共同為浙江大學亞洲文明研究院揭牌。為響應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國家重大戰略,推動亞洲文明交流互鑑的國際前沿研究,學校成立浙江大學亞洲文明研究院。
  • ​浙江大學化學系黃飛鶴教授招收超分子化療專項博士後
    1-2名,受聘博士後將開展浙江大學化學系黃飛鶴教授、浙二醫院王偉林教授和浙江大學高分子系毛崢偉教授三方合作之超分子化療研究。詳細情況如下:黃飛鶴,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王偉林教授是浙江省特級專家,香港外科醫學院榮譽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常務副院長、黨委副書記,浙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浙江大學外科研究所所長,浙江肝癌診治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肝膽胰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學肝膽胰疾病精準診治創新中心主任,受聘香港大學榮譽教授和浙江大學求是特聘學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是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和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 快訊:中國工程院院士於全受聘為深圳技術大學特聘教授!
    深技大教師隊伍再添新力量: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研究員、信息系統安全重點實驗室主任於全受聘為學校特聘教授。11月24日, 深圳技術大學舉行聘任儀式,校長阮雙琛向於全院士授予聘書,受聘儀式由校黨委書記張基宏主持。
  • 浙江大學「漢語言文學」 2020年招生簡章
    一 「漢語言文學(求是科學班)」簡介 浙江大學「漢語言文學(求是科學班)」,隸屬於教育部在全國19所高校設立的「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項目,是浙江大學本科教育的最頂尖班級之一,歸口於竺可楨學院求是科學班序列,專業為浙江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