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四大類別,感受中華美學

2020-12-13 大道知行知行堂

中國歷史悠久,疆域遼闊,自然環境多種多樣,社會經濟環境不盡相同。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建築形式。按照建築風格,大體分為四類:

親切宜人的民居,

莊重嚴肅的廟宇、道觀,

雍容華麗的宮殿、府邸,

溫婉秀麗的園林。

一、親切宜人的民居

1、北京的四合院

四合院的「四」字,表示東南西北四面;「合」是圍在一起的意思。也就是說,四合院是由四 面的房屋或圍牆圈成的。建築布局,按著南北中軸線對稱地布置房屋和院落。

適合於以家族為中心的團聚生活。到白天,院中花草樹木,美麗怡人,夜裡花香,空氣清新,晚間家人坐在院中乘涼、休息、聊天、飲茶,全家合樂。

2、徽州民居

青瓦白牆,磚雕門樓

徽派民居建築風格有「三雕」(木雕、石雕、磚雕)能工巧匠施盡其技,每一處花紋,每一筆雕刻,結構嚴謹,雕鏤精湛。

徽派民居以高深的天井為中心形成的內向合院,四周高牆圍護,雨天落下的雨水從四面屋頂流入天井,俗稱「四水歸堂」,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態。

錯落有致的馬頭牆,不僅造型精美,在遭遇火災時,這樣的設計可以阻斷火勢的蔓延,安全可靠。

3、傣族竹樓

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壩地區,常年無雪,沒有四季的區分,幹欄式建築是很合適這種環境,傣族人住竹樓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竹樓是一種幹欄式建築,主要用竹子建造,下層高約七八尺,四無遮欄,牛馬拴束於柱上。上層近梯處有一露臺,用竹籬隔出主人臥室併兼重要錢物存儲處;其餘為一大敞間。樓中央是一個火塘,日夜燃燒不熄。

4、陝北的窯洞

陝北及周邊地區的窯洞建築,也是西北地區分布最廣的一種建築風格 。窯洞冬暖夏涼,天空瓦藍透亮,空氣神清氣爽。這片古老而神奇、深沉而雄健的黃土地,窯洞用她那寬廣的胸懷、真摯的情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陝北人。

5、晉商建築:喬家大院

氣勢恢宏的喬家大院,鬥拱飛簷,彩飾金裝,磚瓦磨合,城樓細做,六個大院三百多間房屋錯落有致。

晉派建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晉商的品格,穩重,大氣,嚴謹,深沉;它所蘊含的文化與精神是一筆無與倫比的財富。

6、福建土樓

歷經500多年傳承而來的土樓,將生土夯築技術發揮到極致,單體建築規模宏大精細,地堡式建築風格沿用至今堅固無比,既可防火防震,亦可禦敵入侵。

它源於古代中原生土版築建築工藝技術,宋元時期即已出現,明清時期趨於鼎盛,延續至今。

樓內生產、生活、防衛設施齊全,是中國傳統民居建築的獨特類型,為建築學、人類學等學科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二、莊重嚴肅的廟宇、道觀

1、白馬寺

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以東12公裡,洛龍區白馬寺鎮內。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

白馬寺山門採用牌坊式的一門三洞的石砌弧券門。「山門」是中國佛寺的正門,一般由三個門組成,象徵佛教「空門」、「無相門」、「無作門」的「三解脫門」。整個寺廟布局規整,風格古樸。宏偉肅穆。

2、武當山

武當山古建築群敕建於唐貞觀年間,明代達到鼎盛,

整個建築群嚴格按照真武修仙的故事統一布局,並採用皇家建築規制,形成了「五裡一庵十裡宮,丹牆翠瓦望玲瓏,樓臺隱映金銀氣,林岫迴環畫鏡中」的「仙山瓊閣」的意境。

綿延140裡,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築群。大有玄妙超然、渾然天成的藝術效果,充分體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博物館」和「掛在懸崖峭壁上的故宮」

3、靈隱寺

靈隱寺,又名雲林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始建於東晉鹹和元年(326年),佔地面積約87000平方米。

靈隱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法堂、華嚴殿為中軸線,兩邊附以五百羅漢堂、濟公殿、華嚴閣、大悲樓、方丈樓等建築構成。布局嚴整,古樸肅穆。

4、少林寺

少林寺位於河南省鄭州市嵩山五乳峰下,坐落於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叢林之中,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塔類繁多,大小參差,高低不同,粗細不一,形式多樣、排列散亂,看似茂林,故稱為塔林。

5、江西天師府

天師府位於鷹潭上清鎮,臨清溪,為張氏歷代起居之地,原建於龍虎山腳下。

北靠西華山,門臨瀘溪河,面對琵琶山,依山帶水,氣勢雄偉。佔地3萬多平方米,建築輝宏,尚存古建築6000餘平方米,雕花鏤刻,米紅細漆,古色古香,一派仙氣。

6、孔廟

孔廟始建於魯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它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築特色、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築群。曲阜孔廟則是祭祀中孔子的本廟,位於孔子故裡山東曲阜城內。

孔廟平面呈長方形,佔地14萬平方米,南北長0.7公裡。整個孔廟的建築群以中軸線貫穿,左右對稱,布局嚴謹,共有九進院落,全廟共有五殿、一祠、一閣、一壇、兩堂、十七碑亭、五十三門坊,共計有殿廡四百六十六間。

7、大昭寺

位於拉薩老城區中心,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拉薩之所以有「聖地」之譽, 與這座佛像有關。寺廟最初稱「惹薩」,後來惹薩又成為這座城市的名稱,並演化成當下的「拉薩」。大昭寺建成後,經過元、明、清歷朝屢加修改擴建,才形成了現今的規模。

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築風格,成為藏式宗教建築的千古典範。

8、天壇

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

三、雍容華麗的宮殿、府邸

1、故宮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同時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

2、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坐落于于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瑪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建築,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築群。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是藏式古建築的傑出代表(據說源於桑珠孜宗堡),主體建築分為白宮和紅宮兩部分。宮殿高200餘米,外觀13層,內為9層。布達拉宮前闢有布達拉宮廣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廣場。

3、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又稱盛京皇宮,為清朝初期的皇宮,距今近400年歷史,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 清朝入關前,其皇宮設在瀋陽,遷都北京後,這座皇宮被稱作「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後來就稱之為瀋陽故宮。

整個建築設計和布局,反映了皇帝的所謂「尊嚴」和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

4、臺北故宮

臺北故宮博物院座落於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建造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為仿造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廣場聳立五間六柱沖天式牌坊,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5、天后宮

南沙天后宮,前身是明代南沙鹿頸村天妃廟,經重修定名為「元君古廟」。天后宮緊臨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坐落於大角山東南麓,在天后廣場正中就是石雕天后聖像(高達 14.5 米),是為紀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其規模是現今世界同類建築之最,被譽為「天下天后第一宮」,也是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

建築的特點則集北京故宮的風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氣勢於一體。這裡草木蔥蘢,繁花吐豔,還有楊柳依依的池塘,高聳的南嶺塔,雅致的小山亭。曖日晴煙,涼風習習。樹上的鳥兒自由歌唱,花間的彩蝶翩翩起舞。一派祥和景象,令遊客留連忘返。

6、雍和宮

雍和宮位於北京市區東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雍親王,稱雍親王府。雍正駕崩,曾於此停放靈柩,因此,雍和宮主要殿堂原綠色琉璃瓦改為黃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誕生於此,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所以殿宇為黃瓦紅牆,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改為喇嘛廟。

四、溫婉秀麗的園林

1、留園

留園位於蘇州閶門外留園路338號,以園內建築布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留園為中國大型古典私家園林,佔地面積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風格,園以建築藝術精湛著稱,廳堂宏敞華麗,庭院富有變化,太湖石以冠雲峰為最,有「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趣」。

其建築空間處理精湛,造園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構成了有節奏有韻律的園林空間體系,成為世界聞名的建築空間藝術處理的範例。現園分四部分,東部以建築為主,中部為山水花園,西部是土石相間的大假山,北部則是田園風光。

2、頤和園

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十五公裡,佔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

頤和園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是舉世罕見的園林藝術傑作。

3、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

避暑山莊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89年建成。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避暑山莊分宮殿區、湖泊區、平原區、山巒區四大部分,整個山莊東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國自然地貌的縮影,是中國園林史上一個輝煌的裡程碑,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傑作,是中國古典園林之最高範例。

4、獅子林

獅子林始建於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中國古典私家園林建築的代表之一。屬於蘇州四大名園之一。

獅子林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城區東北角的園林路3號。平面成東西稍寬的長方形,佔地1.1公頃,開放面積0.88公頃。因園內「林有竹萬,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因天如禪師惟則得法於浙江天目山獅子巖普應國師中峰,為紀念佛徒衣缽、師承關係,取佛經中獅子座之意,故名「獅子林」。

由於林園幾經興衰變化,寺、園、宅分而又合,傳統造園手法與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貝氏家族把西洋造園手法和家祠引入園中,使其成為融禪宗之理、園林之樂於一體的寺廟園林。

5、個園

個園位於揚州古城東北隅,鹽阜東路10號,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這座清代揚州鹽商宅邸私家園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勝。

由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於清嘉慶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壽芝園」的基礎上拓建為住宅園林。

個園以疊石藝術著名,筍石、湖石、黃石、宜石疊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園法則與山水畫理於一體,被園林泰鬥陳從周先生譽為「國內孤例」。

6、拙政園

拙政園位於蘇州城東北隅(東北街178號),截至2014年,仍是蘇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園林,佔地78畝(約合5.2公頃)。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鬱的江南地方水鄉特色。

花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築精美,各具特色。園南為住宅區,體現典型江南地區傳統民居多進的格局。園南還建有蘇州園林博物館,是國內唯一的園林專題博物館。

不論是哪種建築,都是中國數千年來的文化積澱,一磚一瓦都凝結著匠人文化的精粹,這些最本色的中式建築,無處不體現著中國古典之美,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驕傲。

相關焦點

  • 茶之美:中國茶藝美學的四大基本理念是什麼?
    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中國茶藝美學的基本知識點,茶之美學,論四大基本理念都是好詩好句,猶如行雲流水,返璞歸真,自然之美!中國茶藝美學的四大基本理念中國茶藝美學從萌芽時期開始就植根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沃土,受到儒、釋、道三教美學理念的影響。
  • 中華美學學會2019年年會會議綜述
    開幕式由東北大學藝術學院謝納教授主持,東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孫雷教授,中華美學學會會長、深圳大學人文學院高建平教授,中華美學學會秘書長徐碧輝研究員,原中華美學學會秘書長、中華美學學會顧問聶振斌研究員等先後致辭。
  • 中國古代傳統建築的一些特點
    中國傳統建築藝術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尤其在儒家思想影響下,中國古代建築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和特點,作為世界三大建築體系之一,它與西方建築藝術和伊斯蘭建築藝術並列,自豪地立足於世界建築文化之林。
  • 工業建築:一種關於生產效率的美學
    工業建築同其他建築一樣,會對城市環境產生影響, 亦能表現社會所需要的建築形態。本文旨在表達對消解工業建築認識樊籬和思考的過程,敘述工業建築生成和發展的軌跡,探尋工業建築的本質和意義,闡述對基於工業美學建構的創作方法和真實表達的理解。
  • 中國古典美學的文化基因
    中華美學精神是在中國傳統文化土壤中生長發育的,中國古典藝術、古典美學是其根本,中國人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文化是其外化形式。  傳統農耕文明及其文化系統,是中國古典美學的基礎。  傳統文化是傳而統之的文化,流傳長久說明其有著歷史合理性和時代適應性,在精神領域佔統治地位,說明其理論形式的完善與精緻,植根傳統文化的中華美學精神不僅與意識形態的顯性結構相合,也滲透到民族心理的潛意識層面,是集體無意識的共同傾向,得民心者得天下,不了解中國人的性情和訴求,難以服眾。  中國古典美學把中和之美、自然之美、素淡之美奉為至高標準,在世界美學之林獨樹一幟。
  • 中華美學精神與未來學校建設
    我認為,在中華美學精神視野下,至少以下幾個方面要予以注意。首先,現在乃至未來,應充分體認美之於中國學校建設的精神引領價值。近代以來,中國傳統的教育模式之所以被批判,甚至最終被拋棄,一個根本問題在於它過於執守人文價值,而對更能解決現實問題的實踐性知識持排斥態度。如孔子講:「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 走進中華戲曲感受傳統文化之美,何人才能稱四大花旦?
    走進中華戲曲感受傳統文化之美,何人才能稱四大花旦?中國戲曲分:「生、旦、淨、末、醜。」你知道為什麼他們是花旦,又為什麼能成為戲曲界四大花旦嗎?想了解其中的知識奧秘就點進來瞧瞧吧!梅蘭芳代表劇目:《貴妃醉酒》梅蘭芳先生是「四大名旦」之首、近代傑出的京昆旦行戲曲演員,他的表演被稱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他所塑造的舞臺形象,不僅體現了中國古代婦女各種不同的典型形象,而且將人物的個性和豐富的思想內涵,給觀眾以心靈的淨化和美的享受。在國外,梅蘭芳先生就是中國京劇的代名詞。
  • 實地「造園」:四大細節造就極致園林美學
    所以在美國《新聞周刊》的文化形象符號評選中,園林成為中國文化最重要的代表,代表著千年以降九州大地。在批量製造園林成為行業共識的情況下,實地堅持不複製、做極致,並開創自己獨一無二的園林美學體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裡,構建一方回歸自然的詩意園林。對此,我們大概可從以下四大細節中窺視一二:細節之一:園貌注重季相變化,四季皆富,充滿勃勃生機視覺之於園林藝術,正如空間之於建築,世界上不存在無空間的建築,也不存在無景觀的園林藝術。
  • 一場建築美學的對撞,為成都兌現「太古裡式」居住夢想
    壹 建築的衝突 對撞出「太古裡」式居住區 11月2日,中國鐵建和成鐵地產雙央企加持的網紅神盤——青秀未遮山,全新組團「青秀閱山」樣板區開放
  • 【京師哲學】劉成紀丨中華美學精神與未來學校建設
    我認為,在中華美學精神視野下,至少以下幾個方面要予以注意。首先,現在乃至未來,應充分體認美之於中國學校建設的精神引領價值。近代以來,中國傳統的教育模式之所以被批判,甚至最終被拋棄,一個根本問題在於它過於執守人文價值,而對更能解決現實問題的實踐性知識持排斥態度。如孔子講:「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 居住在中國 | 專訪星系賽道冠軍鄧伊玲:人居美學,物理空間之上的...
    網易設計報導:11月26日,由網易新聞主辦,碧桂園及廣東博意建築設計院戰略合作,多家權威組織機構共同發起的年度頂級設計賽事——「居住在中國」2020樣板間設計大賽全國總決賽,在北京摩卡藝術中心盛大開啟巔峰之夜。
  • 【光明講壇】解讀中國傳統「生生美學」
    演講人:曾繁仁 演講地點:山東大學 演講時間:二〇一七年十一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換歷來是一個艱苦的創造性過程,我想從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出發,從跨文化研究的視角探尋生態美學的中國民族形態。這次,我將自己的一得之見呈現出來,做一次拋磚引玉的嘗試。瀘沽湖,俗稱左所海,現為中國第三大深水湖泊。
  • 雅居樂 嶺南建築的美學典範
    從古至今,嶺南始終在中國是一種特殊概念。雅居樂追求自然化、藝術化的園居生活,這與嶺南園林求實兼蓄、精巧秀麗的風格相契合。  五嶺之南  北依逶迤的南嶺,南臨浩瀚的南海。南嶺,又稱五嶺,是廣東最主要的山脈,由於五嶺萬山重疊,在地面上把廣東、廣西和中原分隔開來,所以在中國歷史上,兩廣又稱之為嶺南、嶺表、嶺外。  古代的陸路交通很不發達。崇山峻岭是一重天然的屏障和界限,影響了廣東社會經濟的發展,直到唐代,嶺南還被看作化外之地,或者叫做瘴癘之鄉。
  • 高建平:2019年中華美學學會年會總結講話
    回去後,向我的學生們談起這件事,其中一位學生,一位文科美學專業的年輕研究人員拿過我的手機,撥弄了幾下就解決了。當然,這不妨礙那位專家繼續當手機專家,我的學生繼續學習研究美學。與此同樣的道理,美學研究也要分科化,各司其職,各自發揮特長。基本理論要研究,中國美學和西方美學研究也要精細化,還要發展非西方的外國美學研究。參加國際會議,有一個體會,外國學者常常做很專門的題目,而不泛泛而談。
  • 新亞洲風格,時代沉澱下的建築美學
    時代也同樣造就建,從上世紀90年代的歐美建築風格風靡世界,隨著全球不同文化意識的碰撞衝擊,中國漸漸催生了一種新的建築風格——新亞洲風格。這種混搭風格用對比來營造氣氛,既不一味追求奢華,也不沉溺於曖昧,這是一種東方美學與新時尚交織的新格調,內斂儒雅之中透出現代人的審美細節,在層層莊重中呈現出中國文化氣質。
  • 房屋建築結構類別
    一.別墅類別1.獨棟別墅:即獨門獨院,上有獨立空間,中有私家花園領地,下有地下室,是私密性很強的獨立式住宅,表現為上下左右前後都屬於獨立空間,一般房屋周圍都有面積不等的綠地、院落、遊泳池。在外形看來,疊墅類似於把兩幢別墅疊加在一起,但又不是簡單的疊拼建築,其內部空間具有別墅的一切元素,是一種和一般別墅一樣有天、有地、有花園的私密生活空間,是介於別墅跟洋房間的產品。
  • 埃及金字塔的建築美學竟然比今人高明了這麼多!
    國內出版的有關歷史著作或專題論文對古埃及金字塔的規模、修建技術及修建前因後果多有論述,但對金字塔建築美學和建築式樣在後世的流傳與影響問題涉及甚少,本文就此問題作一論述。古埃及金字塔是底座為四方形的錐體,對其造型美黑格爾曾給予高度評價。當代建築美學專家汪正章說「各種體現著崇拜意識的建築空間和實體,必然導致一種獨特的建築美學風範的產生—這就是建築的『 崇高美』。
  • 成都時尚生活館精彩綻放:成都生活美學打卡指南
    在天府文化氛圍、美好生活場景和時尚設計表達中,展示約30家成都企業的服裝服飾、家居家電、工藝美術精品,讓人們感受融入美好生活之中的時尚創意設計,展現「成都品牌」的文化之美、時尚之美、生活之美、產業之美~ 這場盛宴連結東西兩萬多裡,秉承中華文化的江旗袍、源自歐洲英國紳士文化的歐尼卡、獨有東情西韻藝術鞋品sheme、把內蒙古鄂爾多斯羊絨和巴黎時尚精髓相結合的斯慶高娃、還有今時秀
  • 桂離宮的侘寂美學
    當盛世大唐的各種繁複華麗之器物影響東瀛數百年後,宏大的中華式審美也在島國悄無聲息地發生變化,一種宣揚樸素、靜寂、順應自然的美學價值觀,逐漸成為日本文化中特有的一道景致,而這便是「侘寂」。日文字「侘寂」,即Wabi-Sabi。
  • 《我的世界》的建築美學
    就在最近一個名為Varuna的《我的世界》建築團隊,再度刷新玩家們對建築美學的認知,讓人們又一次開始質疑還有什麼建築是《我的世界》創造不出來的。而這份傑作就是源自動漫《在地下城尋求邂逅是否搞錯了什麼》的巨大迷宮都市——「歐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