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傳偉:中國已經逐步走向一個無現金的社會 數字人民幣非常安全

2020-12-15 中國經營網

2020年11月23日~27日,由《中國經營報》與中經未來主辦的「2020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周」在北京舉行。作為年會周的重要組成部分,於11月23日舉行的「2020卓越競爭力金融峰會」,邀請多位經濟領域知名學者,及金融機構高管,共議經濟「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金融改革與創新的核心力量。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出席並做主題演講。

以下為現場發言實錄:

各位上午好!非常榮幸受《中國經營報》的邀請來做今天這麼一個分享。我的主題是《數字人民幣的影響和機會》。大家知道這個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就在前兩天,習總書記在G20會議上還提出要建設央行數字貨幣的一個國際標準。

我今天的分享大概分為四個部分:第一,DC/EP,數字人民幣官方的名字,英文名稱叫DC/EP,就指的是數字貨幣電子支付,然後它的時間表大概是什麼樣的?第二,它的基本原理,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第三,它的一些設計方案。最後,可能會對我們日常生活,對大家每天都能感受到的貨幣和支付領域的一些影響。

我們知道,人民銀行研究DC/EP其實有很長時間的歷史,從2014年的時候周小川行長在人民銀行內部成立了一個研究小組,2017年人民銀行真正成立了一個事業單位叫數字貨幣研究所,在貨幣基金局(音譯)的指導下開展這個工作,具體來說,在行領導層面的分管領導就是範一飛副行長。

大家知道今年4月份已經開始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四個地方進行試點。比如,前段時間深圳有一個用數字人民幣發紅包的項目非常受關注。然後,到2022年的時候會在冬奧會的場景進行試點,那個和北京就有關係了,大家知道冬奧會的場景也就意味著它會服務一些境外用戶,這實際上是將來數字人民幣走向國際的第一步。

最新公布的數據是在8月份,目前都聚焦於一些零售支付的場景,包括生產消費、餐飲服務、交通出行、購物,還有政務服務等方面。應該說這個數據是非常不錯的,從試點情況來看。包括我們目前大家都習以為常的像條碼支付、刷卡支付和碰一碰這樣的一些支付方式。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在10月份我們國家提出修改《中國人民銀行法》,讓數字人民幣的發行具有法律上的依據。應該說從世界上大國來說,通過修法讓央行數字貨幣提供法律支持,我們是第一個。

我們怎麼去理解這套東西,到底和我們平常用的銀行卡,還有第三方支付有什麼樣的區別。很多時候你要理解未來最方便的方式實際上是回到過去,而且我們在金融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在金融科技發展過程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過去的一些模式隨著技術的發展,在新的情況下又得到了復活。

所以,比如你要理解數字人民幣,其實很多方式去理解。比如有的人從貨幣形態的變化,最早從貝殼、貴金屬貨幣,然後到鈔票,然後到信用貨幣,然後到現在的電子貨幣這種方式。實際上要理解數字人民幣最方便的方式就是回到鈔票的源頭,回到北宋交子(音譯)這個時候,那時候因為各種歷史上的原因,四川的銅非常少,我們國家很長一段時間是用銅錢,銅非常少,當地老百姓用的是鐵錢。鐵相對而言比較重,單位價值又非常低,所以老百姓用起來不是很方便。所以,當時出現了交子鋪,把貼錢存到交子鋪裡面去,交子鋪給你這個交子作為貼錢的一個憑證。紙版的東西作為另外一個東西的憑證,然後交子的代表鐵錢的流通,因為這樣方便一些。

這個想法後來到明清時候開始走向了銀本位,那時候銀票也是同樣的邏輯,簡單來說,就是一個非流動性的思想,用一個憑證來代表流通和攜帶不是很方便的資產,然後用這個憑證的流通來代表資產的交易,其實就是這麼一個很簡單的思想。我們現在到了數位化的這一步,我們做了一件事情,就是用數位化的憑證來代表貨幣。但是,我希望這個數位化的憑證具有一些很像現金,但是比現金更牛的一些特徵,比如哪些特徵是我們需要的,這也是我們今天討論這個東西技術上的一個基礎。

第一,現金是一個利民性的東西,現金上不會記錄誰持有過它,現金是一個門檻很低的東西,開放性非常好,任何人都可以去使用它。第三個特點,現金是一個所謂點對點交易,任何兩個人之間都會發生交易,而且我們兩個人只要確保這個現金是真的,不需要第三方人在場做一個見證,或者在背後做一個什麼帳戶上的處理,這筆交易就能完成,而現金一旦你交手的時候,交易的環節也就是它結算的環節,中間是沒有任何時間的間隔的。這個是現金的一些核心的特徵。

相關焦點

  • ...鏈鄒傳偉:區塊鏈技術不是數字人民幣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
    在首日舉行的「2020卓越競爭力金融峰會」上,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出席並進行主題演講,他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數字人民幣作為中央銀行貨幣的安全性、可控匿名性、交易即結算以及雙離線支付等優點,會吸引老百姓使用。而區塊鏈技術既不是數字人民幣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
  • 萬向區塊鏈鄒傳偉:區塊鏈技術不是數字人民幣的充分條件,也不是...
    在首日舉行的「2020卓越競爭力金融峰會」上,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出席並進行主題演講,他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數字人民幣作為中央銀行貨幣的安全性、可控匿名性、交易即結算以及雙離線支付等優點,會吸引老百姓使用。而區塊鏈技術既不是數字人民幣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
  • 區塊鏈技術不是 數字人民幣的必要條件
    來源:中國經營報區塊鏈技術不是 數字人民幣的必要條件本報記者/李暉/北京報導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表示,數字人民幣作為中央銀行貨幣的安全性、可控匿名性、交易即結算以及雙離線支付等優點而區塊鏈技術既不是數字人民幣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目前,央行對數字人民幣的定位聚焦於流通中的現金,即M0的替代,但行業也有一些聲音認為未來會對M1/M2形成替代才有價值。鄒傳偉對此並不認同。他認為,第一,數字人民幣和M0(流通中現金)都是中央銀行貨幣,是中央銀行對公眾的負債,所以「數字人民幣替代M0」是成立的。
  • Worldpay中國總經理:我們距離無現金社會還有多遠?
    文/Worldpay中國區總經理 陳國山曾幾何時,中國還是一個以現金交易為主的國家。而如今,我們已經開始朝著無現金社會大步邁進。即使你身上不帶任何鈔票,日常出行也絲毫不受影響。在向無現金社會演進的進程中,中國的很多城市已經領跑在前列。2017年4月18日,無現金聯盟在杭州宣布成立,首批共有15個成員。杭州成為了第一個進入「無現金社會」的城市,成為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樣本。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對現金以外的支付方式訴求增加,中國從中受益良多。
  • 數字人民幣試點露真容:全國試點交易超11億元 ;深圳將發1000萬元...
    參與此次「禮享羅湖數字人民幣紅包」個人預約需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預約登記時所處地理位置在深圳市行政區域內(含深汕特別合作區);二是使用中國大陸手機號碼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證進行預約登記。在深圳工作的非深圳戶籍人員也可以預約。
  • 細說數字人民幣|央行數字貨幣能否有助於解決貨幣超發問題?
    「DC/EP(央行數字貨幣)發行、回籠的環節,對貨幣體系影響是中性的。另外,一部分存款變成DC/EP的話,會有一些貨幣緊縮效應,但效應規模不會很大,央行貨幣政策很容易對衝。」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對澎湃新聞說道。他表示,基礎貨幣分兩類,一類是現金,一類是存款準備金。
  • 數字人民幣手冊⑤風向何處吹:支付寶迎挑戰?銀行迎機遇?
    所以說央行數字貨幣將來變成M2,這個東西在邏輯上實際上就很難通的,」鄒傳偉說,「如果把商業銀行存款變成了數位化的M2,意味著它也像現金一樣可控匿名,相當於把中國的存款回到了非實名開戶的狀態,金融監管很多事就沒法做了。」
  • 中國要變「無現金社會」?這個兩會提案有意思
    在北京生活久了,幾乎已經沒有現金概念,甚至連卡都很少掏。原本以為這是中產階級的新消費習慣,後來發現新科技的能量根本不局限於任何群體。它是橫掃的。時值兩會,真正的社會問題總會被人提及。至少有三位代表委員提交了建議和提案,呼籲中國全面進入「無現金社會」。
  • 鄒傳偉:用數字人民幣替代M1和M2形同「畫蛇添足」
    我認為,範一飛的最新文章已經揭示數字人民幣生態概貌,若干未回答的問題則有待進一步研究。數字人民幣的貨幣經濟學屬性數字人民幣主要定位於M0(流通中現金),這與數字人民幣作為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定位是一致的。從主要國家的CBDC項目看,批髮型和零售型CBDC替代的都是中央銀行貨幣,與商業銀行貨幣(即存款)不在同一層次上。
  • 無現金社會到底會給我們帶來什麼?三評"無現金"社會
    、「**寶掃碼助力普惠金融,二維碼落戶每個助農點,銀行助農取款無路可走!」之類的熱點文章佔據網站頭條、新聞客戶端推送及朋友圈轉發。在這一波熱度沒有消褪之前,七妹也來蹭蹭熱度,拋兩塊小磚,看能不能砸到一兩隻螞蟻。什麼是「無現金」「無現金」,也就是江湖人稱「非現金交易」,從來都不是一個新玩意。
  • 數字人民幣手冊:數字人民幣主場在國內 也要為出海做好準備
    中國銀行原副行長王永利也認為,央行數字貨幣依然是法定貨幣或主權貨幣,其能否促進國際化,首先取決於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增強,這是與人民幣整體的國際化分不開的,其次才是數字貨幣能否推動新的更加高效安全的收付清算體系建設。
  • 數字人民幣手冊:各類數字貨幣群雄逐鹿 數字人民幣呼之欲出
    深圳、蘇州近期推出的數字人民幣紅包測試,更是讓數萬人得以參與其中,數字人民幣腳步聲越來越近。數字人民幣的正式發行尚無時間表,但在它真正到來之前,我們有必要讀懂甚至讀透它。為此,澎湃新聞特別製作數字人民幣手冊系列報導,以饗讀者。從實物貨幣到金屬貨幣,從紙幣到信用貨幣,貨幣的演變跨過漫長的歲月,形態不斷發生變化,但其提高運行效率,服務經濟社會的初心未改。
  • 數字人民幣手冊①各類數字貨幣群雄逐鹿,數字人民幣呼之欲出
    為此,澎湃新聞特別製作數字人民幣手冊系列報導,以饗讀者。從實物貨幣到金屬貨幣,從紙幣到信用貨幣,貨幣的演變跨過漫長的歲月,形態不斷發生變化,但其提高運行效率,服務經濟社會的初心未改。如今,在數位化浪潮下,貨幣同樣與時俱進,「數字貨幣」應運而生。
  • 路透社刊發:中國規範現金收付 應對「數字鴻溝」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 外媒關注:中國規範現金收付應對「數字鴻溝」參考消息網12月17日報導 路透社12月16日刊發一篇觀察報導稱,中國規範現金收付應對「數字鴻溝」。全文摘編如下:近年來中國行動支付快速發展,電子支付使用範圍越來越廣。特別是今年以來,新冠疫情對現金收付環境產生了新的影響,部分經營主體拒收人民幣現金的現象時有發生。
  • 專家熱議:數字貨幣發展 前瞻與挑戰並存(實錄)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國家與金融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程煉和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出席2020中國-阿聯創新投資大會,並就「數字貨幣發展:前瞻與挑戰」主題圓桌發表洞見.
  • 200元數字人民幣來了,500元和1000元面額數字人民幣還有多遠?
    深圳10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進入大眾的生活,標誌著數字人民幣已經從概念到實物、從試驗到應用並已經開始走向了人們的生活。此前,數字人民幣已經進行內測和封閉試點,在蘇州,央行對數字貨幣進行了內測,一些公務員領取了用數字貨幣形式發放的部分工資。同時,數字人民幣正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
  • 細說數字人民幣:央行數字貨幣的理想與現實間還差什麼?
    他在文中指出,新型數字貨幣體系建設可能的選擇是:所有的社會主體(包括金融機構)直接在央行數字貨幣平臺開立「唯一基礎帳戶」,同時在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開立「業務專用帳戶」,專門記錄戶主開辦具體業務時引發的權利義務變化及其結果;社會主體發生數字貨幣收付時,相關信息需要同時傳送央行與業務相關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帳務處理,相關帳戶處理結果要反饋給戶主;央行與經辦業務的金融機構也要逐筆調整往來關係
  • -金融行業中國央行數字貨幣:運行框架與技術解析 人民幣3.0
    【研究報告內容摘要】  如果推選2019年關鍵詞,「數字貨幣」無疑會名列前茅。而在「數字貨幣」範疇中,主權數字貨幣,或者經由央行所發行的「數字貨幣」,正在為愈來愈多的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和民眾所關注。在中國,「央行數字貨幣」尤其引人注目,一度達到呼之欲出的境地。
  • 鄒傳偉:金融追求安全穩健 而一些技術公司為搶佔市場份額不計成本...
    鄒傳偉還對帳戶的區別、數據的獲取和處理、金融活動組織形式等方面做了闡述。在演講中,鄒傳偉談到了近期備受關注的大型科技公司。鄒傳偉表示,不管歐洲還是美國,對大型科技公司的監管都在加強。一些技術公司為搶佔市場份額不計成本擴張。而金融首重安全穩健,與技術的擴張邏輯天然不兼容。大型科技公司在平臺、技術、用戶和數據等方面優勢可能影響市場公平競爭。
  • 200元人民幣面世!數字人民幣究竟如何使用?|中央銀行|數字人民幣|...
    目前,作為國內第一次大規模「公測」數字人民幣的試點活動已經正式收官。數字人民幣的體驗如何?數字人民幣究竟要如何使用呢?數字人民幣長什麼樣?其次央行力推數字人民幣的意義,更主要的是在國家層面保護貨幣主權,以及提升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甚至關乎保障中國經濟在國際市場上的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