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說:「一個年輕人要成長,需要兩樣東西,或極痛苦極幸福的一次戀情,還有和老人聊天。」
你有沒感覺,那些經歷過歲月浮沉的智慧老人,舉手投足間睿智十足,言語間充滿哲理、啟發心智。
九十歲的日本心理醫生(精神科)中村恆子奶奶就是如此,她結合自己的經歷寫成一本四五萬字的小書《人間值得》。
裡面沒什麼深奧的理論,全是平實的話語,很快就可以讀完,而那種淡淡的暖意卻可以持續很久,或許那便是時光沉澱下的智慧之光。
恆子奶奶家庭和睦、工作順心,雖然沒有大富大貴,卻自得其樂,於平淡中見真淳。
因為有70年的心理醫生工作經歷,她傾聽過無數人的困擾,見過太多被壓力擊垮的人,有豐富的諮詢經驗,很多事情看得也比別人通透。
一、放下執著,無需太過努力
恆子奶奶認為,過度的努力、強調「應該如此」的努力,多半是欲望過高。
此外,欲望過高的本質,或是「想被人稱讚自己努力上進真厲害」,或是「因為一直努力著,你還想做更好的事」等等。
有個道理很容易被忽略:很多時候,你所得到的都是你配得上的,不是你的,你再怎麼期望,也沒有效果。
在恆子奶奶看來,不得不努力的時刻,一定會到來。所以,不是這樣的時候,就無須太過努力,把更多時間花在保持良好的睡眠、均衡飲食以及調整身心上。
深以為然,我們的煩惱無非是執著二字,執著於自己未得到和想得到的東西,而忽視客觀環境的制約。
層次高的人,能看到事情發展的內在規律,因時變化,因地制宜,步履不停地追求,並不強求,很多煩惱就煙消雲散。
請別再努力了,在心累的時候不妨停下來,這不是迷失,相反是對世界的溫暖反抗,是一次對心靈的滌蕩淨化。
二、接連發生不順,也不要停下腳步
人生如同登山,有平地也有高峰,有平坦大道,也有湍急水流。
人總愛比較,總是想太多,囿於自設的樊籠裡。
針對人生遭遇的各種困境,恆子奶奶提供的錦囊是在難過的日子也不停止前進的步伐,即使進步很慢。
在逆境中,比起大幹一場的努力,慢慢調整更加符合實際。如果用盡全力等於100分,那麼這時候只要用60分的力量就可以了。按部就班地好好工作和生活,就能把握轉機。
不要把精力放在「為什麼這麼不順利」上,而是把注意力轉移到「能做什麼」上。小小的嘗試,也有大大的力量。
恆子奶奶曾經因為生孩子中斷工作,等她再去工作時,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壓力讓她感到力不從心、心力交瘁。
工作的時候,她要負責80個患者,承擔接待門診和病房的值班工作,並不輕鬆;一下班又要把精力投身到家庭中,而丈夫又染上酗酒的惡習,只有靠自己去克服困難。
恆子奶奶的方法就是撇開煩惱,儘管去做,一件一件完成,不追求完美,盡力去做後就不去自責。
這段時間足足持續了十年,無意中錘鍊了恆子奶奶的心智,也為她後來做心理諮詢發揮作用。
忙碌是治癒的良藥,當你行動起來,就沒時間去胡思亂想了,還有機會創造驚喜。
三、家庭和睦和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幸福的不竭源泉
恆子奶奶並不認為幸福的第一奧義是財富,而把家庭和睦放在首位。
她的觀點是孩子和父母的心情狀態會互相影響,繼而擴散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蝴蝶效應一樣,不容忽視。
夫妻如果因為一些微小的或者無可奈何的事情經常吵架,整個家庭的氛圍會變得很不利。
夫妻雙方能承受細水流長的瑣碎、能平和歡笑地相處、能共同用愛守護著孩子們,就是家庭最好的風水。
除了家庭關係外,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是獲得幸福感的彩券。在人世間行走,誰也無法杜絕人際交往而獨自生活。
把握好恰當的分寸感、接受小小的請求、隨心意交朋友、在爭執中先道歉這四個原則,很多人際交往的煩惱自會蕩然無存。
說到底,幸福感本質上是一種情感愉悅的主觀感覺,良好的家庭關係和人際關係能給我們留下足夠美好的回憶,激活大腦裡的幸福因子。
說一千道一萬,成年人的生活每天都在渡劫,被壓得喘不過氣來,還好至暗時刻不會一直持續,美好的事情也會紛至沓來。
請相信,身著白衣,心有錦緞,所有滄桑終會遇見曙光。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