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吃飯,好好睡覺,絕大多數的事情都能迎刃而解。——恆子奶奶
在日本奈良的一家醫院裡,已達90歲高齡的心理醫生恆子奶奶仍舊堅持每周工作4天。作為一個心理醫生,恆子奶奶已經工作了70多年了。
身高1米48,體重40公斤左右的恆子奶奶如今已經90多歲,但是她依舊精神矍鑠,神氣爽朗,保持著積極、開朗的人生態度。70多年來,很多工作不快樂的年輕人,婚姻不幸的中年人,人人羨慕卻不開心的企業家都向她傾吐過生活的煩惱,對她敞開心扉......
漫畫版恆子奶奶
恆子奶奶總是用溫暖、慈愛的語言點化他們心中的焦慮,幫助他們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恆子奶奶說,當了一輩子心理醫生,她希望人們的生活中多一些明朗溫暖的日子。
她的生活理念就是,平平淡淡過好每一天。無論何時,她都呈現出坦然自如的態度。經歷過人事變遷的恆子奶奶究竟是如何坦然面對人生起伏的呢?讀完《人間值得》這本書我們就能知道答案——恆子奶奶獨特的人生哲理。
恆子奶奶有哪些獨特的人生哲理?這些哲理能給我們繁忙焦慮的現代生活帶來哪些啟發?下面讓我們一起走近恆子奶奶的生活哲學。
《人間值得》
很多年輕人經常會抱怨,自己從事的工作毫無意義或者自己做著很不喜歡的行業,這些煩惱很普遍,因為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人覺得自己做著既有價值自己又十分喜歡的工作。
本質上來說,從古到今,人們都是為了生存下來而工作。原始社會時期,我們必須靠雙手狩獵、採摘果實才能維繫生命;農耕時期,我們必須躬耕農田才能填飽肚子;而在現代社會,我們必須靠工作賺取生活所需。除非是外力幫助的情況下,幾乎每個人都必須為了好好活著而努力工作。
恆子奶奶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好,在大阪開診所的叔叔願意資助她上醫學院,她便抓住這個機會讀醫專成為一名醫生。做一名醫生並非她最想做的,但是卻能養活自己和家人,獲得更好的生活條件。
年輕的恆子奶奶
因此,恆子奶奶說:「為了錢而工作,並不是可恥的事情,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我認為是非常了不起的。」
為了錢而工作,一點兒也不可恥。在我們暫時沒有能力找到更喜歡的工作之前,還能想到這一點,已經能夠緩解我們大部分的焦慮情緒了。
我們大多數人對幸福有很多誤解,例如,我們認為幸福是正常狀態,不幸才是反常;我們會認為幸福是目標,是我們必須達成的結果......
這些想法,其實都是對幸福的誤解。人生猶如一條起伏的山川,高低錯落才是美,有幸福就必然有失落,有開心就必然有悲傷。幸福並非正常狀態,幸福、平淡、悲傷交織的人生才是真實的生活模樣。
其次,幸福不應該是我們必須達成的目標,因為幸福的狀態可遇不可求,一旦我們將之設置為一種必然達成的目的,那麼我們將無法忍受到達目的地之前的黑暗、挫折與沮喪。幸福,終歸是一種能力,而非目的。
兩年前的我,經常在新年願望裡加上「新的一年過得開心」,但隨後這個願望就會變成一種評判標準。只要是我遇到不開心或不順利的事情,就會覺得一年都很糟糕,生活也不如意。我的問題就在於,把「幸福開心」當做必然目的,反而讓過程變得很不快樂。
因此,我們不妨放下必須要幸福的念頭,接受生活中的起起伏伏。在快樂時歌唱,悲傷時沉靜,得意時歡笑,失落時沉澱。人生起起伏伏,放下執念,方得自由。
我們總是將痛苦視作洪水猛獸,想要從痛苦中趕緊脫身,這的確符合人的本性。但是每次遭遇痛苦,掙扎著走出來後,我們能從這次痛苦經歷中沉澱出智慧的總結嗎?這才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兩年前我去到一個不喜歡的城市,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心情經常很糟糕,出現嚴重的抑鬱症症狀。那時的我特別痛苦,身心都備受煎熬。可是這些痛苦鍛鍊了我,極度的不開心反而給了我重新選擇的勇氣。我勇敢地去到我喜歡的城市,不斷探索新的工作模式,越來越能活出自我。
只要多思考,我們是有能力從痛苦的經歷錘鍊新的人生感悟的。對於我來說,沒有痛苦的遭遇,就不會有涅槃重生的勇氣。人生無常,我們沒有辦法躲避痛苦,但我們總有辦法從過往經歷中學會成長。
恆子奶奶說:「痛苦與傷心,其實也是與生俱來的東西。人活著,肯定會經歷苦難。但是大多數事情都會得到解決,人生只能笑著活下去。」
人生其實沒有跨不過去的苦難,能跨過去,就不要浪費,而要從中汲取走向美好的力量。
一位年愈90歲的老人通過《人間值得》這本書向我們傳達著再質樸不過的道理:為錢而工作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反而很偉大;幸福不應該成為必須,幸福是一種能力;不要浪費苦難,要從中汲取到美好的力量......
恆子奶奶曾說:「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就很好。你只需要對自己交代,如何去生活,去過怎樣的人生。」拋卻所謂感性的煩惱,恆子奶奶質樸的人生哲理告訴我們:人生值得,歲月可期。
但願經歷過苦痛的你、正在被困擾的你、正處於焦慮迷茫的你看過恆子奶奶的這本《人間值得》後,能發現生命中更多的美好,覺察到人間更多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