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臺灣「高跟鞋教堂」:振興不能靠猛藥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由玻璃和鋼筋製成、六層樓高的「高跟鞋教堂」。

原標題:那隻飽受爭議的「高跟鞋」(看臺灣)

  今年臺灣最紅的景點是海邊的一隻高跟鞋,它由玻璃和鋼筋製成,六層樓高,耗資2000多萬元新臺幣,正式的名稱是「高跟鞋教堂」。 但高跟鞋是真,教堂卻名不符實。高跟鞋位於嘉義布袋港海邊,在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趕去看高跟鞋的人潮將周邊道路塞滿,大大小小的店家營業額都多了三成,「朋友圈」也儘是高跟鞋的影子……

  這隻高跟鞋紅了!從參觀人數和營業額來看是人造景點的成功案例,但成功的標準並非人多和錢多;換一個角度看,也有不少人數落這隻高跟鞋的不是,令這隻高跟鞋有「狂在須臾」之憂。

  空有其表難服眾

  夕陽、海邊,玻璃高跟鞋閃耀亮眼、奪人眼目,有令人停車近觀的魅力,也可引發浪漫美麗的想像。但既然叫教堂卻不是教堂,在驚奇、拍照過後,一些問題隨即浮現:海邊的高跟鞋,幾個意思呢?

  造景者解釋,此地因水土汙染曾流行「烏腳病」,發病者往往要截肢保命,不少花季少女因此失去穿高跟鞋的機會,更不可能穿著高跟鞋走進婚禮的教堂。因此造高跟鞋教堂圓那一代不幸女子的美夢,也給現在幸福的新娘們一個拍婚紗照的選擇。

  這個解釋有點繞,沒人能從一隻玻璃高跟鞋上看出這些信息。臺灣有女權主義者對此解釋非常不滿:誰說穿高跟鞋進教堂結婚才是女性夢想?現實生活中已經有不少女性拋棄了痛苦的高跟鞋。再說,那是一場生態災難,與其突出高跟鞋的美麗,不如提醒大家生態保護更有意義。

  有建築師認為,沒有內涵的造景不僅不美,還破壞環境,帶來新的生態災難。雖然美是主觀的,有人覺得美,也有人會覺得不美,但就這隻高跟鞋來講,與海邊環境的確格格不入,鋼筋玻璃的建築會對海岸造成破壞,海風和鹽分也會侵蝕建築,未來的維修是一個無底洞。這個景觀就算看起來很美,也因為設計缺陷和未能與自然和人文聯結而速紅速朽。

  振興不能靠猛藥

  高跟鞋所在的布袋港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它瀕臨臺灣海峽,位於臺灣嘉南平原的西南,是臺灣島距離廈門最近的港口,清朝時就是繁華之地。1945年臺灣光復更給此地帶來繁榮,戲院、商號、船行林立,曾有「小上海」的美譽。上世紀70年代,布袋港開闢澎湖航線,又帶來新的物流與人潮。除了商港、漁港,這裡還是遊艇碼頭,有鹽田鹽山、紅樹林、漁市、廟宇、古厝等生態人文資源。

  隨著高速路和航空業的發展,布袋港的港口經濟沒落,原本5萬人的布袋鎮只剩下2萬人。當地希望靠旅遊業重拾繁榮,除了推廣既有的旅遊資源之外,又大手筆新建高跟鞋,希望一舉炒熱人氣、振興地方。面對批評,地方官員很委屈,認為都市不懂鄉鎮苦,高跟鞋明明已經帶來了人潮與錢潮,一塊空地收停車費就能每月賺15萬元新臺幣,為什麼被罵?

  因為有人認為高跟鞋這樣的人造景觀只是猛藥,只收回光返照之效,沒有起死回生之功,地方振興不能靠猛藥,要細工慢火,挖掘出地方資源的深層價值。比如同樣是投資打造新景觀,如果建設蝨目魚外觀或鹽山造型的文物館,將當地特產、歷史融入景觀,既奪目又入心,外人看後會對布袋有深入的了解、留下印象、產生感情。而一隻高跟鞋能傳達的信息太少了,與布袋這個漁鹽之鄉毫無關聯,高跟鞋紅了,但遊人對布袋依然毫無所知。

  快速時尚不靠譜

  有專家分析,高跟鞋教堂的走紅是快速時尚文化所致,快速時尚顧名思義便是速紅速朽,迅速吸引眼球也迅速被新的設計覆蓋,這一來自時裝的概念如果用於時裝有營利的機會,但用於建築就非常不靠譜。建築造價高昂,一旦棄用就毫無價值,被臺灣人稱為「蚊子館」,而拆除會產生不可回收利用的巨量垃圾,因此失敗的建築貽害無窮。

  有臺灣旅遊業學者指出,遺憾的是,臺灣近幾年形成快速景點風潮,把「拼觀光」等同於「炒短線」,不少景點時尚過後便無人問津,浪費了臺灣所剩不多的地景資源。地方如果建設人造景觀,一定要考慮與自然環境協調,與地方文化聯結,要有精緻和雅致,最後當然要考慮吸引遊客。如果只想著最後一點,沒有前幾項的用心經營,那也是留不住遊客的。

  而且,發展旅遊業不能只想著爆紅,「慢活」也是一條出路,雖然以生態、田園等地方特色為賣點不能爆紅,但長期經營成效不俗。花蓮縣鳳林鎮花了3年時間打出「慢城」名氣,小鎮成功整合現有資源,以恢復和保存傳統文化為特色,取得了可持續的旅遊效應。

  這隻高跟鞋提醒人們,造景非同小可,是個建築工程,更是個文化工程。

相關焦點

  • 那隻飽受爭議的「高跟鞋」(看臺灣)
    今年臺灣最紅的景點是海邊的一隻高跟鞋,它由玻璃和鋼筋製成,六層樓高,耗資2000多萬元新臺幣,正式的名稱是「高跟鞋教堂」。但高跟鞋是真,教堂卻名不符實。臺灣有女權主義者對此解釋非常不滿:誰說穿高跟鞋進教堂結婚才是女性夢想?現實生活中已經有不少女性拋棄了痛苦的高跟鞋。再說,那是一場生態災難,與其突出高跟鞋的美麗,不如提醒大家生態保護更有意義。有建築師認為,沒有內涵的造景不僅不美,還破壞環境,帶來新的生態災難。
  • 嘉義「高跟鞋教堂」夜間試燈 臺灣網友驚嘆不已
    嘉義縣布袋鎮高跟鞋教堂日前全區試燈,夜景美到讓網友驚嘆不已。(雲管處提供)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4月1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嘉義縣布袋鎮高跟鞋教堂經過1年多的施工終於全部完工,6點舉行點燈儀式,而園區試燈照片最近在網絡傳開後,獲得網友一致驚嘆,有人說:「看到這幅景象,我戀愛了」;還有人說「美到爆」。
  • 世界最大高跟鞋:高達17米的高跟鞋教堂,簡直是建築奇蹟!
    導讀:高跟鞋教堂 ,又稱玻璃高跟鞋教堂,是位於臺灣嘉義縣布袋鎮海景公園內的大型裝置藝術造景,由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建造。雖以教堂為名,實際上並非基督教宗教場所,並沒有牧師、神父等神職人員駐在,而是一個無宗教的西式結婚禮堂。
  • 彩繪 教堂 天空步道 臺灣觀光三寶退燒
    華夏經緯網10月11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觀光總愛一窩蜂跟風,許多縣市景點都讓人有似曾相識之感,「觀光三寶」彩繪、教堂、天空步道充斥,一旦新鮮感消失,這些景點就不再迷人。以臺南市北門水晶教堂、嘉義縣布袋鎮高跟鞋教堂為例,推出僅短短幾年,就因新鮮感退去,觀光人潮猶如溜滑梯直直落。高17公尺的高跟鞋教堂是嘉義布袋沿海新地標,藍色玻璃鞋深具浪漫意象。
  • 臺灣建巨型水晶鞋教堂 春節開放
    臺灣建了一座高16米的水晶高跟鞋教堂,以吸引女性遊客。A huge glass... what?巨型水晶…啥?是的,你沒看錯:一座玻璃教堂,外觀就像一隻巨大的高跟鞋,仿佛有一位灰姑娘巨人跑過(臺灣)嘉義,不小心把鞋落在了這裡。Made out of over 320 tinted glass panels, the shiny blue building measures more than 10m wide and cost about T$23m.
  • 臺灣嘉義觀光業靠陸客,當地官員惋惜:疫情過後也回不去了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臺灣疫情雖趨緩,地方經濟要完全復甦還需要不少時間。無黨籍嘉義縣樸子市長吳品叡接受訪問時表示,臺當局除了廣泛發放消費券,各地鄉鎮也要多舉辦特色活動,刺激民眾買氣才行。吳品叡表示,過去幾年陸客到阿里山觀光確實帶動地方經濟和觀光發展,當時嘉義縣市增加很多旅館和餐廳專做陸客生意,臺18線沿途有許多伴手禮店專賣茶葉給陸客,也把臺灣茶葉行銷到海外市場。現在大環境不一樣,兩岸因為政治因素關係交流幾乎停擺,未來要振興臺灣觀光只能依靠本地旅客。
  • 情人節相約臺灣教堂 燈火斑斕下見證愛情
    高17公尺的高跟鞋教堂,寬度約11公尺,主要結構為1269根鋼架,外表使用約320餘片玻璃組成,造型相當搶眼,建築經費達2317萬,設計起因是嘉義北門過去曾為烏腳病所苦的婦人,想要圓心中穿高跟鞋的夢想,為了紀念她而建造的。位於嘉義布袋觀光漁市、布袋商港一帶,嘉義武聖宮旁。
  • 外媒評選十大最特殊景點,臺灣的水晶高跟鞋排第5
    世界各地無奇不有,許多熱門的旅遊景點除了自然景觀外,也會以「特殊」的景點來吸引觀光人潮,外媒《TheTalko》就評選出世界各地的十大特殊景點,其中臺灣也有景點入選。1.捷克「人骨教堂」:該教堂全名為塞德萊茨藏骨堂,位於捷克庫特納霍拉郊區,這間人骨教堂內部收藏了約四萬到七萬人的骨骸,大多來自14世紀黑死病和15世紀初胡斯戰爭中被殺死的當地人,木匠在建造教堂時將大量骨骸變成教堂的裝飾。
  • 臺灣關注人民日報談「九二共識」文章:大陸再下通牒
    就在《人民日報》這篇重磅文章發布前夕,臺灣當局侯任「駐日代表」謝長廷在接受日媒專訪時透露,蔡英文的就職演說不會提到「九二共識」,也不會談兩岸同屬一中。而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理副國務卿董雲裳,3日在接受臺灣媒體採訪時聲稱,不認為北京和臺灣之間有所謂的僵局。
  • 臺灣這處全球最大「水晶鞋」教堂,造型獨特造價昂貴,卻備受爭議
    這個故事很美好,水晶鞋也是許多女生想要擁有的寶物,當然童話畢竟是童話,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還真有這麼一處水晶鞋的教堂。一起來看看吧在臺灣省的嘉義布袋海景公園裡就有這麼一座水晶鞋教堂。這座教堂的造型不止是全國,甚至是全球都是僅此一處的,整座教堂的外觀是用數百片的藍色玻璃鑲嵌而成的,教堂高16米,有6層,在陽光的照耀之下,顯得閃閃發光,這裡在平時的時候主要的功能並不是為教徒們做禮拜的,而是一座婚禮教堂,這裡就像是真正的灰姑娘水晶鞋一樣,充滿了浪漫。
  • 鄉村振興不能「等、靠、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我省出臺了鄉村振興「21條措施」,初步搭建了「四梁八柱」。從明年開始,「三農」工作重心將由脫貧攻堅轉向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湖北如何幹?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學者。推進城鎮化,擴大規模經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關於『十四五』規劃的建議,都將『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讓人振奮。」
  • 美方在對臺售武上下「猛藥」,民進黨這回大出血了
    為此,民進黨當局不顧臺灣嚴重的財政問題,債臺高築也要增加防務經費用來購置美國的軍事武器裝備,想藉此來獲得美國的支持,換取美國出手協助臺灣的承諾。 美國正是抓住了民進黨當局這一可笑心理,不斷向臺灣出售一些即將報廢的軍事武器,近日,美國更是在對臺售武上下「猛藥」,讓民進黨出了回大血。
  • 世界唯一一座「水晶鞋」教堂,造價68萬美元,卻被人吐槽太醜
    就在臺灣的嘉義布袋海景公園內。2016年臺灣的一座高跟鞋造型的教堂建成與大家見面。這座教堂的造型別說在全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第一座。這座教堂有6曾,高達16米,周身用300多片不規則藍色玻璃鑲嵌而成,在陽光下光芒閃耀。異常耀眼吸睛。這座教堂並不是用於平日裡教徒們做禮拜,而是專門用來舉辦婚禮,拍攝婚紗照。就跟灰姑娘的水晶鞋一樣,這裡也是一個浪漫的場所。
  •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是怎麼回事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說了什麼
    今日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上了熱搜,是怎麼回事?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說了什麼呢?一起去看。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是怎麼回事  下沉社區終端,將線上流量與線下供應鏈整合,加大優惠補貼力度,用價格優勢換流量,用戶下單就能等菜上門……在「鷺鷥腿上劈精肉」的生意上發力,或許又是一個網際網路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改變生活的精彩故事
  • 細賞臺灣各地教堂之美
    (記者謝禮仲攝影)      教堂建築在臺灣也有不同的來由與特色,在臺灣城鄉建築景觀中,它有別於一般住宅的形式,始終是當地引人注目的美麗地標,趁著過聖誕之際,不妨一併欣賞教堂建築之美。本文僅以較具歷史意義或在地風情的角度,挑選若干臺灣各地的教堂,以簡短的圖說方式,與讀者分享。
  • 公東高工教堂入圍 臺灣唯一
    公東高工計算機技師龐以喬拍攝的教堂照片(龐以喬提供)更成為票選網頁的主照。(黃力勉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公東高工計算機技師龐以喬拍攝的教堂照片(龐以喬提供)更成為票選網頁的主照。(黃力勉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天主教公東高工教堂入選世界建築文物保護基金會30座現代建築之一,是臺灣唯一入選的建築,並開放網友票選。臺灣交通大學建築系教授張基義表示,公東教堂與西方建築接軌,入選是臺灣的榮耀。
  • 【鄉村振興】臺灣鄉村振興的啟示
    2018年8月下旬,筆者到臺灣參訪。期間,筆者結合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點考察調研了臺灣地區推進農村建設與發展的做法。可以說,臺灣地區以上世紀60年代末《農業政策檢討綱要》發布為始點,由「抽取」農業農村轉向「支持」農業農村,由此開啟真正現代意義的鄉村建設探索。
  • 大眾銳評|鄉村振興,靠什麼人?錢從哪來?
    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考卷上,「靠什麼人」「錢從哪來」是必答題,也是頗有難度的題。這兩個最現實的問題解決不了或解決不好,鄉村振興這一最美好的藍圖就無法繪就或大打折扣。顯然,農村留下來的婦女兒童老人,難以肩負起廣袤鄉土大地上的振興重擔。鄉村振興,首要在人,什麼樣的人建什麼樣的鄉村。
  • 媒體調查臺灣十大最想去教堂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奪冠
    (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旅遊雲)    網友票選最想去的教堂第二名是臺南北門的水晶教堂,仿關島海之教會St. Laguna Chapel的臺南白色水晶教堂,是臺灣第一個公家機關設計以「婚紗攝影」為主題的白色水晶教堂,於2014年10月下旬完工。
  • 《人民日報》刊發央視快評:在希望的田野上奏響新時代鄉村振興之歌
    9月24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在要聞版刊發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央視快評。全文如下:本報北京9月23日電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3日播發央視快評《在希望的田野上奏響新時代鄉村振興之歌》,內容如下:橙黃橘綠好時節,又是一個豐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