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家長課堂」這樣選玩具更利於孩子發展

2020-09-05 芭智

一轉眼,90後的男孩女孩們都已經當上了新手寶爸寶媽。俗話說:頭胎按書養,二胎按豬養,初為人母的新手家長們對頭胎自然格外重視。育兒專家曾說:玩具是孩子最喜歡的物品,它對孩子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新手家長們為了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見到玩具第一反應就是買買買,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玩具都會帶回家,認為越多越好。其實不然,玩具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買對就好。因為買錯玩具不僅不能促進孩子發展,甚至還可能危害孩子身體健康。那麼究竟該如何選購玩具呢?讓芭智玩具來告訴你。

選擇安全性高的玩具

家長給孩子購買玩具的初衷是為了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但是要記住,只有身體健康的孩子才有資本談發展。因此,我們在給孩子選購玩具時最重要的就是考慮其安全性。第一、玩具必須有附加的產品說明書以及生產廠家以及相關的認證,因為現在很多產品都是回收廢料做的,其中不乏有害成分,對小孩子的健康不利。因此,我們要格外重視玩具是否合格。第二、選擇粘合效果較好的玩具,零部件都粘合在一起才不易脫離,也可以減少小孩子吞食部件的危險。另外,給孩子選擇玩具還要記住一個原則,那就是年齡越小,玩具越大,這樣才能避免吞食。

選擇適合孩子的年齡段的玩具

家長一定要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玩具,才能促進孩子發展。據研究調查:乳兒期和寶寶適合明亮鮮豔的玩具,如果在小床或小車裡懸吊顏色單純而鮮明的玩具,有利於其視覺發育。此外,像搖鈴、手鼓等玩具還可以訓練其抓握能力和手眼協調。而嬰兒期(1-3歲)的孩子開始探索世界,家長可以選擇一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玩具。比如給女孩子買布娃娃,給男孩買慣性小汽車或能騎坐的搖馬等玩具。幼兒期(3-6歲)的孩子適合能幫助他們獲得學習技能、技巧的玩具。如彩色積木、木偶玩具、活動玩具等。家長應為六歲以上的孩子選擇需動腦筋的玩具,以發展孩子的創造力。如插拼類、棋類玩具。總之,年齡小的孩子宜玩簡單、色彩鮮豔、形象生動的玩具,年齡大的孩子應玩些需動腦筋且操作難度大一些的玩具。

選擇能夠促進孩子個性發展的玩具

家長可以給內向的孩子買獨特新穎的玩具,讓其有資本吸引其他孩子,並從中獲得與人交往、分享的快樂;給性格孤僻不愛動、沉默寡語、不合群的孩子購買如慣性玩具、聲控玩具等類型的動態玩具,讓他們在輕鬆、自由、不受壓制的遊戲氛圍中追逐、奔跑,並和小夥伴共同操作、共同玩耍,讓其更活潑。遊戲的樂趣能調動這些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產生愉快和自信的體驗,逐漸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

好啦~以上就是芭智玩具為各位新手家長帶來的玩具選購小知識!最後小芭還要囉嗦一句:在經濟條件許可的前提下,家長可為孩子購買一些高科技玩具,如遙控飛機、遙控車等,這樣能拓寬孩子的知識面哦。

相關焦點

  • 蹲下來「寓教於玩」,調和孩子與玩具的微關係
    「只準選一樣玩,不準全倒出來,看看你把這地方都折騰成什麼樣!」「剛買的玩具,怎麼又弄髒(壞)了,你讓我省省心吧……」家長總習慣居高臨下去指責孩子,用自己的行為尺度去禁錮孩子的方寸:玩具要好好玩不能亂扔,要保持環境整潔;玩具不是用來破壞的,要好好保護。卻不曾考慮成人中規中矩的行為標準,是否粗暴地碾壓了孩子的天性:到底怎麼玩才叫「好好玩」?
  • 為什麼花高價買的玩具寶寶不愛玩?給孩子選玩具,越簡單越好
    小愛的話:「為什麼花高價買的玩具寶寶不愛玩,ta偏偏愛玩空礦泉水瓶,愛撕紙?我到底該給小寶寶選什麼玩具?」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疑惑,這篇文章就是為你定製的。雖然我一眼就能看出這個小海馬跟我們教室裡的玩具格格不入,但還是拿捏不準班主任選取玩具的標準,我問她「為什麼呀,這個小海馬不是很受歡迎嗎?」班主任說:「是啊,可是它一按按鈕就唱歌,會讓孩子覺得它就這麼一個功能,局限了孩子的想像力。」 班主任的這一句話點醒了我。直到今天,每一次家長問我「應該給寶寶買什麼玩具」的時候,我都回答他們「越簡單越好。」
  • 孩子搶玩具是自私?這樣引導,更利於寶寶心智發展
    相信許多家長都遇到過這種棘手的情況。孩子搶玩具這事兒,其實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有強硬派家長認為,孩子玩具被搶,必須讓他搶回來啊!但是,隨著孩子分享意識的發展,這種獨佔現象會有所減緩。此時,家長的引導就顯得極其重要。
  • 這些「網紅玩具」太危險了!別再給孩子玩了
    ,很多家長給孩子買一些玩具,讓孩子可以自己玩,但是很多玩具其實不適合孩子。除了磁力泥,還有很多小玩具,同樣看似「好玩有趣」實則「暗藏殺機」,不適合給孩子玩。除了牙籤弩,還有一些仿兵器類玩具,比如后羿弓、荊軻死亡之刃等迷你兵器模型,都具有一定的「殺傷力」,別給孩子買。如果遇到玩這類玩具的孩子,最好遠離。
  • 孩子「語言發展遲緩」了嗎?幫助孩子發展語言的12個技巧!
    不同年齡層的語言發展裡程碑分別為何?「語言發展遲緩」的警訊?父母如何幫助孩子的語言發展?本文列出12個父母在家就可以做的初步技巧,一起來幫助孩子的語言發展吧!孩子目前的語言理解、表達能力和其他同年齡的小孩相較下,比較落後,就有可能是語言發展遲緩,但只要藉由醫師、治療師與家長的協助,大多最終仍會趕上應有的發展進度。
  • 「小搗蛋」還是「小天才」,重視創造力,這樣引導孩子未來更優秀
    如果孩子不小心打翻了你的墨水,不要生氣,試著給她穿上罩衣,讓孩子自由地作畫吧!如果他吃飯弄髒了衣服,沒關係,大不了洗乾淨就好了。下次再吃飯之前做好準備工作,給她系上圍兜,地上鋪好報紙,這樣即使弄髒簡單處理一下也就很好哈。弄壞了玩具打碎了東西,沒關係,壞了也就壞了,打罵無濟於事。
  • 使用 Windows 自帶的「兒童模式」,給孩子更安全的網絡環境.
    因為延遲開學,最近網絡課堂大熱。如果你也有小孩需要使用電腦學習,為了防止他們走神,被其他信息誘惑,將學習工具變為娛樂工具,可能還需要專門有一個家長在旁邊「陪讀」。即便不學習,未成年平時使用電腦娛樂,也應該有更適合他們的安全環境。Windows 10 系統自帶的「兒童模式」,就是為了這種情況設計的。
  • 中國家長,欠孩子一堂「生死教育課」
    1不知道喜歡追綜藝節目的各位家長有沒有發現,現在的綜藝字幕越來越奇怪了,本來通順的一句話,莫名其妙多出了很多引號。在《明星大偵探》中,所有關於「死」、「殺」、「兇手」、「兇器」等詞彙都要加上引號。極客君認為,這樣的慘劇正是我們對死亡觀教育的缺失導致的。這個13歲的男孩,根本不明白這意味著什麼。親手扼殺掉一條鮮活的生命,對他來說,可能就和吃個蘋果,看個電影一樣隨意。在這樣扭曲的價值觀引導下,可能在他未來的成長中,他對生命會更加漠視,會犯下更嚴重的罪行。
  • 弱肉強食的世界裡,太多家長把孩子的「善良」當「懦弱」
    這篇文章討論的是,為什麼有的家長熱衷於培養「成功的孩子」,而有的家長,為什麼又希望培養「好孩子」——以下是這篇文章部分內容的編譯——如果你和美國家長聊天,問他們這樣的問題:「你最希望你的孩子掌握什麼技能時」,超過90%
  • 「成功的孩子」太多,請作為家長的你,多培養「好孩子」
    這篇文章討論的是,為什麼有的家長熱衷於培養「成功的孩子」,而有的家長,為什麼又希望培養「好孩子」——以下是這篇文章部分內容的編譯——如果你和美國家長聊天,問他們這樣的問題:「你最希望你的孩子掌握什麼技能時」,超過90%
  • 給孩子選益智玩具,這些常識家長們需要知道
    市面上益智玩具琳琅滿目,面對花樣百出的玩具種類,怎樣選到高性價比的益智玩具呢?其次,選玩具一定要選擇正規品牌,國家3C認證、歐盟認證和各類國際認證,這些都是玩具安全和品質的重要保障,給孩子買玩具,要選安全的。
  • 家長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賺錢辛苦、我們家不富裕」的態度嗎
    一旦父母對孩子有了「付出感」和「犧牲感」,就會自覺十分不易十分偉大,潛意識裡認為孩子虧欠了自己。當這種感覺傳達給孩子,孩子隨之產生的就是負疚感,以及安全感的嚴重缺失。吃一頓肯德基——這頓飯得花我多少工資。買一個玩具——為了你這個玩具爸爸媽媽想要的什麼什麼就不能買了。
  • 這樣「吼」孩子,太爽了
    情緒上來忍不住,吼完孩子就後悔,很多家長留言「哭訴」:真的忍不住!而且不吼根本不管用!寫作業小動作多、生活裡的磨蹭習慣、做事丟三落四……熊孩子們仿佛是上輩子的仇人,總能製造各種事端激怒你。什麼「愛與自由」「溫柔堅定」,早在你心中被炸得四分五裂,各種咆哮不受控制地噴薄而出。俗話說:吼娃有道,才能吼出效果。
  • 「南寧金寶貝」益智玩具處處有「心機」,這樣做越玩越聰明
    玩具承載的還有孩子們的成長,它是孩子認識世界、探索未知的好玩伴。不同月齡的寶寶有不同的發展敏感期,挑選適齡的玩具對於他們的成長尤為重要:1歲前的寶寶要多感官探索類玩具;1-2歲需要多提供動作發展類玩具;2歲以後可以為寶寶提供益智類玩具。
  • 爸媽這樣「裝傻」,孩子更聰明
    一看到寶寶遇到一些小困難,就迫不及待地告訴他「你應該這樣這樣做」,那留給孩子自主思考的空間就少了。如果父母喜歡擁有絕對的「家長權威」,即便自己做錯了,也不容許孩子質疑,反而責怪孩子頂嘴不聽話。這樣不但不利於孩子樹立是非觀,也讓他變得不敢表達。
  • 不要再瞎買玩具了!1-3歲寶寶的玩具可以這樣選
    ❌ 把玩具當成哄孩子的「萬能工具」出差不能陪寶寶?哎,買個玩具補償一下;生病哭鬧不吃藥?買個玩具安撫一下;一不小心吼了他?買個玩具彌補一下;學會走路了?買個玩具獎勵一下……就這樣,玩具越買越多,可真的是寶寶的需要嗎?不,那是你的需要。
  • 學英語,比幾歲學更重要的是「如何學?」
    學英語,比幾歲學更重要的是「如何學?」幼兒學英語真正要關心的是「如何學才符合幼兒發展」,而非「幾歲才能開始學。」比英語力更重要的事幼教及雙語教學專家們一致認為,幼兒學英語的重點要放在讓孩子喜歡英文,並採取「融入式」的學習。所謂融入式學習,採取這樣教學模式,指的是將英語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同時重視孩子對於主題學習的「興趣」及學習過程的「情緒」。
  • 4歲女童曝「前世記憶」這樣選媽媽
    嬰兒與母親 不論是「胎前記憶」或「胎內記憶」,指的就是寶寶降臨到媽媽肚子裡之前的記憶,或是還在媽媽肚子時的記憶。日前一名網友在「靈異公社」分享4歲大女兒自曝還在當小天使時的胎前記憶。原PO提及,女兒在晚上突然對她說:「以前我跟妹妹當小天使的時候,一直追著媽媽跑來跑去、跑來跑去這樣!那時候妳還沒有結婚。」
  • 詳細分析0-1歲寶寶玩具,家長不是買得越多越好,選對才能玩更久
    作為新手媽媽,她們不約而同的都諮詢過:「1歲以內,給孩子買什麼玩具好?」有個好朋友很直接:幾個月的孩子,爬也不會、走也不會,只能在床上躺著,想給他找點玩具打發時間。等孩子大一些,還可以把床鈴上的掛件拆下來,當寶寶的抓握玩具,一個玩具可以多種用途。▲黑白卡紙這個階段的寶寶,視物能力還不行,更能接受黑白色帶著幾何圖片或簡單圖案的卡紙。
  • 比失去玩具更讓孩子難過的是:父母的某些不當做法
    孩子們對玩具的喜愛和迷戀,會使很多家長覺得玩具才是孩子最重要的東西。但其實這些都只是孩子的表象,令孩子最擔心最關心的事情,都是與自己的父母有關。在孩子心中父母永遠都是最重要,但是父母的一些行為,卻給了孩子深深的傷害。01、父母經常吵架有的父母經常會在孩子面前爭吵,有時甚至只是為了一點點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