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冰鎮汽水,打開你的快樂夏天。
回想一下,你是不是因為喝了無糖飲料,以為今日的嗜糖指標還有很多,於是心安理得地投入了奶茶和甜點的懷抱?
夏天最快樂的事情,莫過於鑽進街頭巷尾的便利店,打開一罐冰涼爽口的飲料,咕咚咕咚地喝上幾口。
其快樂的秘訣,離不開味蕾接觸到高糖之後大腦產生的多巴胺。多年來,商家們牢牢把握住這個秘訣,不斷地用甜蜜創造出各種快樂水:從健力寶、可樂、雪碧再到冰紅茶、奶茶、酸奶......
但近些年來,這種簡單的快樂變了。
隨便走進一家便利店,你會發現曾經備受追捧的飲料大佬可樂、雪碧、冰紅茶等退居冰箱的犄角旮旯,取而代之的是種類繁多、顏值頗高的新式蘇打氣泡水、蛋白飲料和茶飲。
如今,本想買可樂的你,打開便利店的冰箱門就突然改變主意了:買無糖的不是更好嗎!/Unsplash
在這些新式飲料的包裝上,「無糖」、「低卡」甚至「0卡」等大字出現在最顯著的位置,仿佛在昭示著健康飲品的尊貴身份。
隨著全球健康消費風潮的來臨,「無糖」成了飲料界的新風口。
但無糖飲料真的更健康嗎?這恐怕只是一種幻覺。
無糖革命拯救了誰?
2017年,斯裡蘭卡總統邁特裡帕拉·西裡塞納在某次公開演講中,突然揮舞起一袋飲料,並言辭激烈地抨擊其「罪狀」——「糖放太多了」。
斯裡蘭卡政府對飲料含糖量過高的控訴並非小題大做。近幾十年來,「飲料糖分過高」已經成為世界級問題。
肥胖已經成了影響人類健康的最大因素之一。/圖蟲創意
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全球糖尿病人報告》指出,全球的糖尿病患者已達4億多人,也就是說,平均每11個人就有一個糖尿病患者。罪魁禍首無疑就是「糖」。
這個嚴峻的數字,讓各國政府加快了「控糖」措施的出臺。僅2017年一年,包括印度、法國、英國、南非、阿聯在內的近10個國家開始對高糖飲料徵糖稅。而在此之前,美國部分州、墨西哥、智利等國家已徵收糖稅好幾年。
糖稅有利地降低了居民身體的「含糖量」。/《財經》雜誌
在政策的倒逼下,飲料巨頭們紛紛走上了自我減糖的道路。
比如英國飲料市場上的巨頭碧域(Britvic)就火速調整了產品配方,將含糖量降低到了5%以下;印度的飲料廠商則在碳酸飲料中用天然果汁代替糖分,這樣就可以使納稅比例從40%降低到12%。
中國雖然還沒有徵稅,飲料行業早以開始未雨綢繆。
國內食品企業康師傅主動調整自身飲料產品的配方,將糖降低到 6%以下」;
可口可樂則在2016年推出了號稱能減肥的「纖維無糖雪碧」,除了繼續銷售低糖、無糖產品外,可口可樂還對芬達、美汁源果粒橙等產品的配方做了減糖的調整。
百事可樂則已於2013年和2015年分別推出了減糖25%的七喜和減糖30%的美年達橙味飲料。
減糖其實正迎合了市場需求。/Unsplash
意外的是,減糖政策的倒逼,反而讓眾多飲料巨頭迎來了新生。
要知道在此之前,全球碳酸飲料市場不斷萎縮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其中兩大飲料巨頭可口可樂、百事可樂2017年淨利潤分別比2016年減少了81%和23%,跌至過去5年的最低點。
好嚇人的暴跌線。/中國產業研究院
如今看來,飲料巨頭們低糖、無糖的策略是成功的。
2018財年和2019財年,可口可樂碳酸飲料的含糖量分別降低1.7%和4.0%,銷量相應增長了1.6%和2.2%;
2019年,減糖的百事可樂集團實現收入671.61億美元 ,同比增長3.9%。
在可口可樂、百事這樣的大公司的示範下,去糖化的趨勢席捲了國內飲料市場。
首先是號稱「刮脂肪」的茶飲料在市場十分活躍。日本飲料巨頭伊藤園進入中國兩年之後之後營業額連續攀升,2018年為500億元人民幣,2019年則達到了61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了22%。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蟄伏期,三得利的無糖黑烏龍茶以及農夫山泉的「東方樹葉」系列迎來了春天。
其次是碳酸飲料市場上,誕生了包括元氣森林、漢口二廠等無糖零卡蘇打水產品。其中,網紅蘇打水品牌元氣森林還在2019年的天貓 618購物節中拿下了水飲品類的TOP1。
看來,飲料界的無糖風口真的來了,誰能在無糖道路上取得先機,就有可能佔據市場空缺。
遠遠看去,你看看到幾款網紅無糖飲料?/圖蟲創意
無糖飲料怎麼是甜的?
許多人也許還記得第一次喝無糖飲料的感受:「不是無糖嗎?怎麼還這麼甜。我是不是被騙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不甜的汽水你下次還會買嗎?
畢竟,嗜糖是人類的本性。在「要好喝還是要健康」這個問題上,消費者的行動很誠實。2017年,可口可樂旗下已有12年歷史的零度可樂宣布停產,原因就是這麼多年來,「不甜」的無糖零度可樂一直不溫不火。
失去了高濃度糖分的碳酸飲料,魅力不再。要解決這個問題,最關鍵的方法是找到可以替代糖,卻沒有熱量的物質。
看一眼低糖或無糖汽水的配料表,不難發現所謂的無糖飲料,一般添加了人工代糖或者天然代糖。
「安賽蜜」就是讓纖維雪碧保持甜蜜的關鍵。/雪碧官網
在市面上,人造代糖主要有阿斯巴甜、安賽蜜、蔗糖素等,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超級甜」——它們的甜度,分別約等於蔗糖的200倍、250倍、600倍。這些人工代糖幾乎不能被人體吸收,因此不會增加額外的熱量。
但即便是這些人工代糖都被各國政府批准使用,其安全性和對健康的負面影響一直存在爭議。
所以近年來,為了加強自身產品健康綠色的形象,飲料巨頭們紛紛投入大成本,從天然植物中尋找那一味「自然甜」。
於是,羅漢果、甜葉菊、赤蘚糖醇和菊粉等更健康的天然代糖產品出現了。
無糖飲料還引起了甜葉菊的種植熱。/圖蟲創意
比如統一的小茗同學和農夫山泉的茶π,以及可口可樂於2013年推出的低糖低卡可樂,都用到了天然代糖——甜葉菊。這是一種從菊科植物中提取的甜味劑。其甜度是蔗糖的 200到300 倍,可熱量僅為蔗糖的 1/300。
而最近幾年的新晉網紅蘇打水品牌元氣森林則採用了一種成本更高的自然代糖赤蘚糖醇,其甜度只有蔗糖的60%-70%,雖然熱量為蔗糖的1/10,但據稱它「絲毫不會增加腸胃負擔」。
這些花樣百出的無糖飲料,有效地扭轉了傳統飲料有害健康的形象,讓人們也開始相信:無糖飲料,可以放心敞開肚皮喝!
夏天路過便利店總是忍不住買一瓶!
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無糖,健康的幻覺
各種代糖的發明和使用,看起來似乎是一個讓「健康和好喝」兩全的辦法。
但別開心得太早,這種「健康」很可能只是個幻覺。有不少研究都表明,飲用無糖飲料也會讓人發胖。
一項 2013 年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的報告,對66118 名受試者進行了長達 14 年的研究調查後顯示:長期攝入含有人工代糖的飲料更易誘發肥胖及Ⅱ型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疾病,患者特徵為高血糖、相對缺乏胰島素、有胰島素抗性等。/圖蟲創意
2014年,發表在美國權威科學雜誌《自然》上的一項研究則進一步證明,代糖可能會干擾人體控制血糖的能力。
他們讓300多位非糖尿病患者的志願者攝入人體可承受範圍最大劑量的人工代糖,5天後,一半人出現糖耐量下降的情況。
而在動物實驗中,被餵食人工代糖的小白鼠則食量增加,且新陳代謝變得更加緩慢,兩周內就噌噌噌漲了 14% 的脂肪。
為什麼代糖不是糖,還是會影響血糖,甚至導致糖尿病和肥胖?
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人的肥胖機制。美國科學家加裡·陶伯斯在《我們為什麼會發胖?》這本書中寫道:」肥胖歸根結底是由激素(胰島素)失衡,而不是卡路裡失衡造成的。「進一步說,胰島素的升高會讓身體的脂肪開始積累。
胰島素失衡才是發胖的直接原因。/Unsplash
而代糖引起的胰島素分泌失衡,則是糖尿病和肥胖的罪魁禍首。
很多研究人員認為,雖然代糖不是糖,但是這個」假糖「卻戲弄了我們的胰腺(分泌胰島素的腺體)。
當我們吃到甜的時候,神經信號就會把這份甜甜傳遞給大腦,於是胰腺就收到通知:「該分泌胰島素了。「
胰島素的作用,是促進細胞從血液中吸收血糖,讓血糖濃度降下去。
如果你吃的是代糖,雖然很甜,但是血糖卻沒有升高。於是,胰島素分泌出來,卻沒有用武之地。
疑似「吃糖」之後胰島腺的反應,就是要分泌胰島素來消化糖。/Unsplash
久而久之,胰腺就不搭理這些信號,不再及時釋放胰島素,也就造成了胰島素敏感性下降。 於是患Ⅱ型糖尿病、發胖的風險就增加了。
除此之外,還有科學家認為代糖可能通過改變腸道菌群,對血糖代謝造成影響。
比如蔗糖素曾被認為是一種惰性分子,進入人體不會發生任何反應作用。但事情並不這麼簡單。
研究人員用安全劑量的蔗糖素餵養大鼠12周,發現大鼠腸道總菌落的數量和多樣性都明顯下降。原來蔗糖素不經任何消化,直接到達小腸,和小腸裡的菌群有了「矛盾」,從而影響了腸道內血糖代謝的失衡。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覺得,以上實驗用的都是人工代糖,很多新型的飲料用的不是對人體沒有任何影響的天然代糖嗎?
當你仔細看看這些飲料的配料表之後,就會發現,其實那些宣稱用了天然代糖的無糖飲料,往往也會在裡面搭配適量的人工代糖,以達到最佳的口感。所以本質上你還是喝了人工代糖。
你仔細看看,是不是看到「三氯蔗糖」,這就是人工代糖蔗糖素。
但即便是100%使用天然代糖的飲料,可能也有助於你增肥。
美國猶他大學營養學和醫學信息碩士陳曉芮說道:「所有甜味劑的原理都是在欺騙大腦,而大腦接收到甜味信號後,卻發現血糖沒有上升,反而會增加對真糖的渴望。」
回想一下,你是不是因為喝了無糖飲料,就以為今日的嗜糖指標還有很多,於是就心安理得地投入了奶茶和甜點的懷抱了?
看來,健康和好喝,你真的只能選一個。不過,與其艱難抉擇,我建議你還是多喝純淨水吧。
無糖飲料和傳統飲料一樣,偶爾喝點沒什麼問題。但兜兜轉轉,你會發現還是純淨水最解渴。/圖蟲創意
[1] 無糖飲料也會讓你變胖:關於0卡代糖的長胖陷阱…| FitTime睿健時代
[2] 瘦宅女孩們,請收下這份無糖飲料測評報告!| YOHOGIRL
[3] 伊藤園2018財年:營收破5000億日元 |茶界小學生
[4] 全球飲料大變局:致命的糖 救命的甜|財經雜誌
[5] 零度可樂下架,可口可樂為什麼要終結這個擁有一大批粉絲的品牌?|好奇心日報
[6] 百事公布2018財報,營收646.61億美元同比增長2%!|食品飲料行業微刊
[7] 百事可樂VS可口可樂的「無糖」飲料之爭,到底誰贏了?|食經濟
[8] 無糖飲料能拯救越來越胖的中國人嗎?|愛範兒
[9] 「無糖」飲料+碳水化合物=Very糟糕的組合|中國生物技術網
[10] 低糖和無糖飲料已經成為行業趨勢 |FoodbevDaily
[11] 無糖飲料千千萬,元氣森林憑什麼火?| 財經郎眼Daily
[12] Sugar-free and 'diet' drinks no better for healthy weight than full sugar drinks|Imperial College Lo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