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超級細菌首先要辨清抗菌消炎藥物概念

2020-12-19 中國網

抗菌藥、抗生素、消炎藥關係表(製圖 吳尚楠)

解讀篇

在全球遊蕩3個月,致使20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人患病的超級細菌開始襲擊中國。上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在對既往收集保存的菌株進行監測中檢出3株NDM-1基因陽性細菌。

超級細菌的出現,和人類對於抗菌藥的濫用有很大關係。然而,關於抗菌藥您所了解的可能只是部分。專家指出,人們在抗菌藥的認識和使用上依然存在很大的誤區,這也直接導致了抗菌藥的濫用。

抗生素原來屬天然

在很多患者眼裡,抗菌藥、抗生素和消炎藥是大致相同的。然而從醫學範疇來說,這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說起三者之間的區別,中華醫學會臨床藥物評價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價中心特聘專家孫忠實首先給記者講述了發現抗生素的一段歷史。原來,在1932年,英國科學家在實驗室裡用培養皿培養細菌時,發現其中一個培養皿有一個點的細菌周圍沒有其他細菌生長,而其他培養皿上都長滿了細菌。經過研究他發現,這個點的細菌裡有種物質抑制了其他細菌的生長,經過分離他發現了這種物質即青黴菌,並從中提煉出了青黴素,將其運用於疾病治療領域,起到殺滅細菌、治療疾病的作用。之後,這類來自天然的、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在微生物生長時分泌出來的,並具有殺死或抑制其他細菌能力的物質,就被稱為「抗生素」。

作為微生物的次級代謝產物,抗生素是抗菌藥的一種,是天然的。所有的青黴素、紅黴素、頭孢、鏈黴素等,都是抗生素。

而相對於來自天然的抗生素,抗菌藥這個概念除了包括抗生素,還包括合成抗菌藥。因為在發現抗生素以後,也就是1935年,人們在用染料染布時發現,有些化工原料也有抑制細菌的作用,受到啟發後,人們用不同的化工原料合成出了同樣具有殺菌、抑菌作用的「磺胺」,並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在疾病治療領域起到重要作用,如在二戰中,由磺胺製成的磺胺粉被廣泛應用於創傷的消炎殺菌,俗稱「消炎粉」。而「消炎粉」這一稱呼,也導致了後來很多人把抗菌藥當成了消炎藥,其實二者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藥物。除了磺胺外,沙星類藥物也是合成抗菌藥裡重要的一員。

消炎藥絕非抗菌藥

孫忠實指出,消炎藥完全是獨立於抗菌藥的另外一類藥物,正如前面所說,一些老的習慣(如二戰後很多人把抗菌藥磺胺粉說成了消炎藥)讓人誤把抗菌藥當成消炎藥,這種不正確的說法也誤導了很多人。

事實上,消炎藥要消滅的炎症和細菌完全是兩碼事,炎症並非細菌,炎症一般是指紅腫熱痛,和細菌無關,是由內外刺激引起的,如扭傷、關節炎、風溼等都會導致炎症,要使用消炎藥來治療。相應的,治療這些炎症要用的是非甾體類藥物,如芬必得、扶他林等,這些藥物是針對炎症的,並沒有絲毫殺菌、抗菌作用。

此外,很多人說起抗菌藥,還會沿用抗菌素的說法,不過孫忠實提醒,「抗菌素」是個錯誤的說法,1982年,國家科委命名時已經明確取消了這一命名。因為準確地說,「抗生素」並不能被稱為「抗菌素」,因為這會「埋沒」抗生素的作用。隨著醫學研究的發展,人們發現「抗生素」除了能夠抗菌外,在抗腫瘤、抗排斥、治療心血管疾病方面都有作用,在治療癌症領域,抗生素有絲裂黴素、博來黴素等,在用於肝腎等器官移植後抗排異的免疫抑制劑上,有環孢素等。因此,如果把抗生素單純說成抗菌素或是抗菌藥,明顯是「看低」了抗生素。

藥物濫用助長耐藥性

以殺菌、抑菌為「主業」的抗菌藥無疑在疾病的治療領域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抗菌藥發揮作用的過程中,被殺滅或抑制的細菌也一直在「反抗」。

專家指出,可以用進化論來解釋細菌產生的耐藥性。在細菌和抗菌藥鬥爭的過程中,細菌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存,在跟藥物的不斷抗爭下改變了自己的性質和狀態,來維持自己的生命,這就出現了耐藥。耐藥菌越來越多,人類原有的抗菌藥對它來講就沒有作用了,如五十年前的青黴素對很多細菌都有效,可是如今青黴素對相當一部分細菌都沒有效了。

孫忠實指出,這和藥物濫用有很大關係。濫用抗生素會讓人體產生耐藥性,導致現有的抗菌藥失效,並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於是,一些原本容易治療的細菌感染性疾病,用原本有效的抗菌藥物已經不能有效控制感染了,一些致病菌耐藥性的發生和傳播勢頭令人瞠目。中日友好醫院藥師徐小華告訴記者,在醫院裡,很多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還未確定自己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就要求醫生直接給自己用抗菌藥,而且很多患者感冒後就希望醫生給自己開多種高價的抗生素藥物,這都導致了抗生素濫用。

由於藥物有不良反應,濫用抗生素還可能致病。有關統計顯示,中國每年約有250萬人因藥物不良反應致病住院,一半左右的耳聾患者因濫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所致。孫忠實介紹,在有些聾啞學校裡,往往1/3的聾啞兒童是打抗菌藥發生不良反應導致聾啞的。此外,抗菌藥的不良反應還包括對肝腎造成損傷,導致嚴重過敏反應甚至導致休克、死亡或是植物人等。

服務篇

自建防線防抗菌藥濫用

正確認識抗菌藥、抗生素和消炎藥還只是對抗超級細菌的開始,要真正避免濫用抗菌藥,您還得學會自己判斷到底何時才該讓抗菌藥上陣。

看適應症

病毒感染不宜用

孫忠實指出,藥物都是有嚴格的適應症的。然而,有些時候有些醫生為了預防患者發生感染,或是很多患者自我保護意識較低,生病了就想儘快治好,主動要求醫生開更貴更好的抗菌藥,這就導致了抗菌藥的濫用。如有些感冒患者是病毒感染而非細菌感染,嚴格來說是不必使用抗菌藥的,但醫患本著「用比不用保險」的原則,就使用了抗菌藥。

要減少細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專家提醒,應嚴格掌握抗菌藥的適應症,病毒感染不應用抗菌藥治療。

小題小做

全身用藥未必好過局部

徐小華表示,工作中經常看到有些患者「小題大做」,如有個小傷口或是流鼻血、患結膜炎,可以局部使用抗菌藥的,如使用外用的塗抹、或噴劑、軟膏等的,但卻往往希望使用口服的抗菌藥。然而,口服的抗菌藥可能對全身都有影響,而藥物在局部卻未必都能達到需要的濃度,反而是局部用藥的濃度更高、效果更好。因此,除了嚴重的繼發感染或遵醫囑需要口服抗菌藥外,使用抗菌藥最好別小題大做。

多留一手

病情不重別選高檔藥

孫忠實告訴記者,目前研究發現存在這樣一個現象:城市人治療感染性疾病比農村人難治,經常住院治療的「老病號」比普通城市人難治。這是因為耐藥性的出現,農村人感染的細菌往往比城市人感染的細菌對藥物敏感得多、耐藥性更少。而經常住院的「老病號」,院內交叉感染機會多,他們感染的細菌往往是「久經沙場」、「百鍊成鋼」,耐藥性更強,更加頑固,難以對付。

因此,從理論上說,為了減少耐藥的出現,能不用抗菌藥就別用。要用抗菌藥,要遵循能口服就不打針,能肌內注射就別靜脈注射的原則。而且,選擇抗菌藥別專認貴的、進口的、新的藥物,其實未必新的就好貴的就靈,使用抗菌藥儘量別一上來就用高檔的。否則如果發生了嚴重的細菌感染,反而可能無藥可醫了。

各有千秋

窄譜未必不如廣譜

很多患者的觀念裡,都認為廣譜的抗菌藥針對的細菌更多,因此更「強大」。其實,廣譜、窄譜的抗菌藥可以說是各有千秋。窄譜抗菌藥只對一種或少數細菌有活性,廣譜的抗菌藥可對兩種或較多細菌有活性,超廣譜抗菌藥可對多種或大多數細菌有活性。

因此,如果是比較輕的一般感染,或者是明確了細菌的感染,能用窄譜的就別用廣譜的,能用低級的就別用高級的,能用一種抗菌藥解決問題的就別使用兩種抗菌藥。如果還不知道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而且患者發燒幾天不退,可以先用廣譜的抗菌藥控制住病情,再做細菌培養,等明確了感染的細菌再使用針對性更強的窄譜的抗菌藥。

病情不同

應用抗菌藥要看作用部位

孫忠實還指出,有些患者使用抗菌藥還不分病情濫用。其實不同的抗菌藥功效和特性都是不同的,要根據病情的輕重和感染部位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抗菌藥。如肺部感染的藥物,必須使用針對性藥物,同樣是抗菌藥,有些藥物是不能進入呼吸系統的;如果是泌尿系統感染,則要選擇經泌尿系統排洩的藥物,如果選擇了經腸道排洩的藥物,同樣是沒有效果。所以,抗菌藥是要嚴格遵醫囑的,不宜自行使用。

見好「不」收

使用抗菌藥要遵療程

專家指出,很多患者使用抗菌藥時,一是依從性差,二是擔心藥物的不良反應,因此感覺自己的疾病症狀消失了,就自行停藥了,見好就收。有的看自己病情有反覆了,又重新用上了抗菌藥。還有的患者使用了兩天某種抗菌藥,覺得沒效果,就換用其他的抗菌藥,使用兩天還是感覺沒效果,就又換藥……然而這些做法是最容易產生耐藥菌的。而且,抗菌藥一般的療程是7天,如果沒有用夠療程,細菌沒有被徹底消滅,疾病是很容易復發的。因此,使用抗菌藥一定要用夠療程,如果用夠療程後效果還不好,可以遵醫囑換藥或者考慮聯合用藥。

■專家支招

是否用抗菌藥看看白血球

本報訊 (記者楊鳳立)是否使用抗菌藥的一個重要的判斷依據就是是否發生了細菌感染,那麼該如何判斷是否是細菌感染呢?中日友好醫院檢驗科副主任湛玉良提醒,判斷細菌感染的一個重要依據是看白血球數量。

湛玉良介紹,以成人為例,判斷白血球數量進而確定是否是細菌感染,最常見的一個檢查手段就是血常規檢查。一般是採末梢血或者靜脈血,看檢驗結果裏白細胞的數量,如果在一萬以下一般就不使用抗菌藥。如果超過了一萬,就要考慮使用抗菌藥殺滅或抑制細菌了。

此外,還可以查C反應蛋白,這個數值正常的是6毫克每升,或是0.6毫克每DL,如果超過了10毫克每升,就考慮是細菌感染並要使用抗菌藥了。這個檢查,兒童一般是採集末梢血,成人是採集靜脈血。此外,在一些大醫院還可以進行PCT(降鈣素原)檢查,看是否有細菌感染。

不過專家強調,臨床上有可能對細菌感染進行預防性用藥,這需要醫生根據病人的抵抗力強弱、飲食情況、是否發高燒等情況來綜合判斷是否有繼發細菌感染的可能,因此,到底是否要使用抗菌藥,還要遵醫囑。

本報記者 楊鳳立

相關焦點

  • 超級細菌不攻擊普通人 藥物治療副作用明顯
    本報訊(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易學鋒、梁寧)昨天,中國疾控中心通報,我國首次報告三例攜帶NDM-1耐藥基因的「超級細菌」感染病例,其中一名病例已經死亡,主要死因為肺癌晚期。專家指出,超級細菌不會攻擊普通人,也不會在普通人群之間傳播。如果人畜濫用抗生素的局面得不到控制,新的超級細菌仍將不斷出現。
  • Bugworks融資750萬美元 應對由致命細菌超級細菌引發的全球挑戰
    Bugworks從一個全球投資聯盟募集750萬美元,應對由致命細菌超級細菌引發的全球挑戰印度班加羅爾、德拉瓦州威爾明頓和澳大利亞阿德萊德2020年4月23日 /美通社/ -- 設計新型廣譜抗生素的全球生物製藥初創公司Bugworks Research
  • 濫用抗生素招來禍災,超級細菌傳播成為可能
    您是否聽說過「超級細菌」?有沒有想過,假如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將意味著什麼?在研究前沿的科學家已經開始擔憂。《關你醫事》現在就為您綜述近期的科研進展。超級細菌通常是指具有耐藥性的細菌,現在則多特指對多種抗生素具有抗藥性的細菌,簡而言之,某種細菌感染,以前使用抗生素會有很好的療效,如今,卻發現抗生素在很多時候會失靈,細菌就會快速增殖播散,並導致死亡。從進化的角度看,細菌是先於人類出現的,在與自然界的長期抗爭中,它具有了頑強的生命力。人類發現抗生素後,有了應對感染的有效手段,而細菌也在不斷進化並具有了對付抗生素的辦法。
  • 該如何應對「超級細菌」耳念珠菌?
    截至目前,中國已確認18例超級真菌臨床感染病例,總體上還沒有出現美國那樣的爆發性流行感染。這種被稱為超級真菌的耳念珠菌來源目前還不明確,普遍認為,這是新近進化出來的、快速適應人體宿主環境能力的新物種,主要引起血液感染,致死率高達60%。
  • 四種抗菌消炎食物 功效不亞於抗生素
    生活中出現疾病,我們會自行的購買一些藥物,當然會出現藥物濫用的情況莫要說哪種藥物最容易被濫用,那就要數抗生素了。發生感冒發燒,腹瀉是,很多人都會買些抗生素,濫用抗生素嚴重威脅身體健康,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種具有抗菌消炎功效的食物。
  • 推薦四種具有抗菌消炎功效的蔬菜
    抗生素是常用的一類藥物,也是被人們容易亂用的藥物,濫用抗生素對身體健康極為不利。研究發現,生活中有些蔬菜也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的功效,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四種能起到抗菌的作用的食材,一起了解一下吧!
  • 全國僅7家合法臍血庫 儲存臍帶血要辨清真偽
    如何辨清採集機構的真偽?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臍帶血是國家認可的造血幹細胞三大來源之一臍帶血是新生兒娩出後殘留在胎盤和臍帶中的血液,其中含有豐富的造血幹細胞。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科學家首先提出用臍帶血代替骨髓做造血幹細胞移植的理論,該理論於1988年在法國獲得成功實踐,一位8歲的範克裡斯貧血患兒接受了世界首例臍帶血移植手術後被治癒。
  • 男子感染超級細菌 嚴重肺炎命懸一線
    一個正在上高中的男孩子,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華,可是因為一場感冒,不僅住進了醫院,還發生了昏迷,在醫生的診斷上居然寫著13項疾病,是超級細菌感染引起的嚴重的肺炎,至今還躺在醫院裡,依然是命懸一線。一個感冒怎麼會引發這麼嚴重的問題?究竟是怎麼回事?
  • 這3個超級細菌感染提醒我們,要慎用
    很多人都知道,抗生素不能亂吃,不然容易吃「滑」了,讓細菌具備了抗性,下次再吃就不管用了。這是真的嗎?是的,很多抗生素要聽從醫生的指導,不要濫用,否則會誘發「超級細菌」的出現。我們今天看4個病例,看看「藥吃滑了」的嚴重後果。
  • 「超級細菌」敲響「抗生素濫用」警鐘
    百度百科這樣定義,「超級細菌」是一種耐藥性細菌。這種超級細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濃瘡和毒皰,甚至逐漸讓人的肌肉壞死。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藥物對它不起作用,病人會因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燒、痙攣、昏迷直到最後死亡。這種病菌的可怕之處並不在於它對人的殺傷力,而是它對普通殺菌藥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對這種病菌,人們幾乎無藥可用。
  • 濫用這些藥 可能會促生「超級細菌」
    提到抗微生物藥物,不得不再說一說另一個詞語——「超級細菌」,超級細菌在近些年慢慢走進大眾的視野,甚至讓人聽了聞風喪膽。廣東省婦幼保健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李亞冰說,「超級細菌」準確的名稱叫「多重耐藥性細菌」,它並不是特指某一種細菌,而是泛指那些對多種抗生素具有耐藥性的細菌。人類對藥物的濫用,加速讓細菌逐步從單一耐藥到多重耐藥甚至泛耐藥,最終成為耐藥超級細菌。
  • 關於「超級真菌」的N個真相
    且「超級真菌」對健康人群不構成威脅,公眾不必恐慌,也無需採取特殊的預防措施。只有多重耐藥的耳念珠菌才是「超級真菌」北京大學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教授、皮膚病分子診斷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劉偉說,要搞清楚「超級真菌」,首先要搞清楚「菌種」和「菌株」的概念。
  • 面對超級細菌 單抗成為後抗生素時代利器
    前些年,研究人員提出了「ESCAPE」病原體概念,著重強調了對人類威脅最大的細菌,具體來說包括:Enterococcus faecium 屎腸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金黃色葡萄球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艱難梭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 鮑曼不動桿菌Pseudomonas
  • 每年70萬人感染「超級細菌」死亡,抗生素≠消炎藥,別亂吃
    據世衛組織最新披露的一組數據顯示:每年全球有70萬人因感染「超級細菌」死亡,23萬新生兒因此早夭,而預計到2050年,死亡人數可能超過1000萬……這將超過每年因為癌症造成的死亡人數。· 抗生素和消炎藥不是一回事簡單來說就是,消炎藥可以消除炎症,如紅、腫、熱、痛等,最接近這個概念的藥是「解熱鎮痛類」藥物,如布洛芬,可對抗發燒、疼痛;而抗生素就不一樣了,它主要是針對細菌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僅對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有用。所以,別再傻傻混淆了。
  • 家禽養殖場濫用抗生素致細菌突變,雞肉感染超級細菌危害無窮
    家禽養殖場濫用抗生素致細菌突變,雞肉感染超級細菌危害無窮  olivia chan • 2020-12-10 15:58:59 來源:前瞻網
  • 野葛根概念盛行 嬌韻寶提醒辨清廠家安全消費
    目前泰國野葛根概念盛行,相關製品層出不窮,消費者想挑選一款信賴的產品往往無從下手。想購買泰國野葛根給太太緩解痛經之苦的張先生表示:「這麼多產品,真不知道哪個品牌是真的泰國野葛根,我這是給老婆吃的,安全問題是大事啊。」今年3.15的主題是「消費與安全」,在央視3.15晚會統計的投訴前十位消費領域中,網絡購物排在第一,其中商品質量與描述不符,以次充好等問題消費者投訴的最多。
  • 科學家研發出新型抗生素:可殺死多種耐藥性「超級細菌」,同時增強...
    美國專家發明了一種新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抗生素藥物——DAIAs。它能增強人體免疫反應,甚至可以殺死最具化學抗性的「超級細菌」,他們稱這是「潛在的裡程碑」。
  • 釋新聞|「超級細菌」是什麼?它有天敵嗎?
    「二戰期間,我救了多少戰士的生命啊,那麼多的人對我感恩戴德,寧願傾家蕩產也要買到我。「然而現在呢,自從他們新的首領『超級細菌』出現,我的地位就明顯下滑了,耐甲氧西林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這個大壞蛋,居然對我的絕招無效。」什麼是超級細菌?
  • 中藥也能抗菌消炎?5味常見中草藥,或是「天然抗生素」
    一、板藍根板藍根味苦,性寒,有涼血,清熱解毒等功效,但除此之外,板藍根內含有多種抗病毒物質跟礦物質,對於抗菌消炎也有很好的療效。板藍根屬於廣譜抗菌藥,可用於治療痢疾細菌,鉤端螺旋體,沙門氏菌等引起的疾病,同時還可用於治療某些傳染病及熱性病,如流行性肝炎,肺炎等。
  • 讓超級細菌害怕的90後女孩
    讓超級細菌害怕的90後女孩2017-04-14 14:56 來源: 科技日報 90後、美女科學家……或許這兩個詞是對藍舒潔最好的註解了。2016年,馬來西亞華裔女孩藍舒潔在墨爾本大學化學工程系喬光華教授等專家的帶領下,主導研發了一種可殺死超級細菌的名叫星形聚合物的新藥物,這是近年來少有問世的針對超級細菌的剋星。如今,超級細菌耐受各種新型抗生素的速度越來越快,藍舒潔的研究成果顯得尤為重要。因在科學研究領域作出的卓越貢獻,3月31日,25歲的藍舒潔獲得了2016—2017年度影響世界華人盛典「希望之星」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