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首本課程思政教學指南《生物學科課程思政教學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為應對課程思政改革深化難題交出首份答卷。
「課程思政是一艘寶船,一定要靠上學科專業一線教學的岸。」在《指南》主編、華東師大生命科學學院杜震宇教授看來,這本《指南》就像一段引纜,為寶船靠岸,即課程思政與具體學科的結合落地,做出了第一次嘗試,並為課程思政真正落實於各學科各專業提供了可借鑑的參考。
「操作手冊」式的全程教學指導參考
《生物學科課程思政教學指南》由「《指南》簡介與使用說明」「生物學科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教學原則與總體策略」「生物學科課程思政八維度體系與內涵詮釋」「生物學二級學科主幹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指南」,以及「生物學科課程思政教學評價原則、標準與操作策略」共五個部分組成,構建了一整套完整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做到從理論到實踐、從教學設計到教學評估、從一線教師到教學管理部門的全覆蓋,致力於實現「一冊在手,應有盡有」的全面性。
《指南》立足於生物學一級學科,輻射與生物學相關的農學和醫學等大類學科,具有超越具體院校和專業的普適性,適用於全國各個與生物學相關的學科,並能為大部分理工類學科提供參考。除此之外,《指南》也為思政專業的教師提供了大量鮮活的「融鹽入湯」案例,也可作為思政教師的實用參考書。
「《指南》作者均為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高校一線教師,從一線教師的視角和教學體驗出發撰寫,具有高度的實用性,意在為廣大生物學相關學科的一線教師提供『操作手冊』式的教學指南,使得課程思政能真正落地生根。」杜震宇說。
魚漁兼授,內容注重體現課程思政教學思路與方法
在《指南》的重要篇章「生物學二級學科主幹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指南」中,編寫組為讀者提供了生物學一級學科下十門二級學科主幹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指南,涵蓋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水生生物學、生理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神經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代表性課程。在每一門課程的編寫中,又提供了每一章節的主要思政元素分析,以及相關思政元素融於具體知識點的教學策略。
比如,在動物學魚類章節的教學中,編寫組將魚類與海洋強國戰略這一課程思政元素聯結起來,指導教師可在講授魚類生活區域、洄遊路徑以及魚類與人類的關係時,利用多媒體展現我國漁民在釣魚島、南海諸島受到其它國家海岸警衛隊艦船圍追堵截,以及我國海警船在敏感海域維護我國漁民權益的照片、視頻。伴隨這些圖像音像,教師一方面講解這些地區是魚類生活洄遊的重要地區,漁業資源豐富;同時也要簡要介紹海洋漁業資源是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之一,而我國近年來的海洋領土爭端都與漁業矛盾緊密相連。為和平而堅決地捍衛我國海疆主權,維護我國領土完整,我國當前正在進行的大型海洋魚類養殖工船研發、遠洋漁業資源調查等,均是我國實施海洋強國戰略,應對複雜海疆爭端的辦法。由此,可以激發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和對我國海洋強國戰略的理解和支持。
除此之外,編寫組還列舉分析,魚類這一章節還蘊含著中華燦爛文化、生態環保意識、中國偉大成就、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群眾的「魚水情」等豐富而多元化的課程思政元素。
然而,由於生物學科所衍生的相關學科和課程非常豐富,遠遠超出《指南》所列出的十門代表性課程;同時,又由於不同高校不同教師的教學重點均有所差別,即便是《指南》列出的十門課程,在不同高校或不同教師的課堂上,其教學過程、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均大不相同。因此,《指南》在提供各課程各章節的具體課程思政教學參考的同時,全書的編寫也重在體現出一種可具體操作的課程思政教學思路和方法。
「讀者既可直接選用《指南》所提供的課程思政教學策略與思政元素,也可參考《指南》所體現的課程思政教學思路或者相近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指南,根據自身所教授的課程與教學風格,演化出更符合自身課程與教學要求的課程思政教學方法與策略。」編寫組在使用說明中提醒讀者,在各課程各章節所列出的思政要點和教學策略,並不意味著該章節僅有這些思政要點,也不意味著在相關章節的實際教學中都必須使用這些思政點和教學策略。「事實上,我們相信,在掌握課程思政的教學原則與基本策略後,廣大生物學相關專業的一線教師完全可以設計出比這本《指南》所列各課程相關教學案例更為精彩的課程思政教學案例與教學策略。」
摸石頭過河,以做科研的嚴謹負責態度編寫《指南》
華東師大是新中國組建的第一所社會主義師範大學,創穫智慧、陶熔品性、心繫民族與社會的發展成為鐫刻在學校人才培養靈魂中的基因。2017年,學校在已有工作的基礎上全面實施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至今已建設36個課程思政示範專業,打造185門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形成課程育人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相互支撐、思政課程-課程思政、教師思政-學生思政、教師發展-學生發展的有機統一、協調發展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模式,實現了所有類型課程、學部(院系)的全覆蓋。
據華東師大副校長戴立益介紹,接下來,學校將結合「四史」學習教育進一步深化課程思政工作,「建設一批優質課程,開好思政課程;錄製一批講課說課視頻,提升教師思政整體水平;匯聚一批學習成果,重在學生有收穫;服務基礎教育,建設『四史』學習資源庫;勇擔教育使命,培養師範生講『四史』的能力。」
聚焦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上海市教委2018年起支持高校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指南研製工作,華東師大作為上海市課程思政整體改革示範高校,率先開展分學科專業的課程思政教學指南研製,成立課程思政研究中心,統籌院系優勢資源圍繞難點和重點問題開展研究,在學理支撐、體系框架和實踐指南方面做出積極探索,希望為全國高校開展課程思政提供華東師大方案。
生命科學學院是華東師大課程思政改革的示範學院之一,湧現出一批優秀的課程思政改革先鋒教師和一批定位準確、效果理想的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入選「上海市課程思政重點改革領航學院」,更成為上海市理工科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理論和實踐經驗的來源地。
藉助於學校和學院紮實的課程思政理論與實踐基礎,杜震宇教授領銜主持「生物學一級學科課程思政教學指南編制」課題,由此啟動了這本《指南》的編寫工作。由於全國尚沒有任何課程思政教學指南的編寫先例,該《指南》編寫組多次開會,多方求教,以摸著石頭過河的態度,構建起《指南》的定位與內容框架。在《指南》一年的編寫工作中,全體編寫組成員兢兢業業、一絲不苟,以做科研的嚴謹負責態度,力求將課程思政改革的精神與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進行深度結合,既建立系統的課程思政教學理論體系,又努力地將《指南》所構建的理論體系轉化為能具體操作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從而為全國同行提供可參照、可執行的課程思政教學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