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驚心動魄的第一次人類太空行走(圖)

2020-12-15 搜狐網
列昂諾夫

  1965年,前蘇聯太空人列昂諾夫邁出了人類太空行走第一步,所有人只記得那偉大的瞬間,卻無從得知其背後生死交織的艱辛。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美蘇冷戰正酣。加加林實現人類首次上天,蘇聯人趾高氣揚,而落後的美國人則備覺顏面無光。下一步,誰將實現人類在太空的第一走,成為兩國又一個太空競爭的焦點。  

「一切都要靠你們自己」

  1965年2月之後,蘇聯對新的飛船系統進行了發射試驗,但是沒有成功。隨後進行的另一場飛船試驗,甚至都沒有到達預定軌道,就中途爆炸了。

為了趕在美國之前實施太空行走,蘇共中央提出了及早發射「上升2號」的建議,並很快獲得了批准。

  這次被選定執行任務的航天員有兩名,一個是指令長帕維爾·別利亞耶夫,另一位是駕駛員阿列克謝·列昂諾夫。

  發射前,專家們設想了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很多專家都擔心出艙行走的航天員可能遭受永久腦損傷。當時,技術人員把傳感器與列昂諾夫的頭骨相連,用來監測大腦活動。專家們還預想,列昂諾夫出艙之後,有可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危險,失去知覺,這時候就要考慮讓指令長別利亞耶夫出艙營救,並且還設想了如何把已經陷入昏迷的列昂諾夫拖入飛船的細節。

  起飛前,總設計師科羅廖夫再一次對列昂諾夫叮嚀道:「我們沒有任何經驗,一切都要靠你們自己。一定要隨機應變,千萬別當冒失鬼。」  

像軟木塞一樣衝出了艙口

  1965年3月18日上午10時,「上升2號」飛船從戈壁深處的拜科努爾發射場升空。

  剛一起飛,飛船就遇到了麻煩,本來應該進入距地球300公裡的預定軌道,運載火箭卻過分賣力,實際高度達到了500公裡。

  按照原定計劃,飛船圍繞軌道飛行第一圈時,列昂諾夫就開始進行出艙準備。他身上系了一根與飛船相連的繩鏈,長5.35米,內有一根電話線,目的是保持與飛船的聯絡,防止航天員飄離飛船。

  但直到第2圈,列昂諾夫才打開了向內開的艙門。11時34分51秒,地球上的人們從電視上看到了這樣的景象:

  當「上升2號」飛越裏海上空時,氣閘艙的圓形艙蓋開始移動並逐漸開啟,接著,身穿航天服的列昂諾夫先從艙口伸出了他戴著頭盔的腦袋和肩膀,然後是整個身體。

  事後,列昂諾夫回憶說,當時的心情非常緊張。「我輕輕地推了一下艙蓋,整個身體呼的一下就彈出去了,完全不由自主,就像一個水瓶上的軟木塞一樣衝出了艙口。」

  面對茫茫太空,四周無依無靠,無聲無息,列昂諾夫還是感到極不適應,費了很大的勁也不能抓住相機的操作裝置進行太空拍照。

  後來曾經有記者報導說,列昂諾夫走出艙外後,做了一些操作項目,還翻了幾個跟鬥。其實,這完全是記者自己的想像和發揮。真正的情況是,那時飛船在旋轉,列昂諾夫的身體也在旋轉,沒有什麼東西能夠讓他抓住。所謂翻跟頭,其實是自己無法控制的。幸好,連接飛船和身體的安全帶救了他,5米多長的繩子把他纏繞了起來,裹近艙口,才停止了旋轉。

  列昂諾夫本應該做更多的操作,但出現了意外,他心率失常,緊張出汗,已經不允許他再繼續下去了。持續了僅10分鐘的太空行走,不得不匆匆結束。  

生命之門成了鬼門關

  可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麻煩。

  一開始,列昂諾夫每次把相機放進氣閘艙時,它都會被氣閘室中的微小氣壓衝出來,飄出艙外。折騰了半天,他硬把相機推進通道,先把一隻腳伸進氣閘室,然後將相機的背帶放在腳下踩住,這才將它放入,可身子卻被卡在了艙門口,怎麼也回不來。

  這是真正的危險。由於太空是真空的,列昂諾夫身上的航天服鼓脹起來,如同氣球一般。氣閘艙門口的斷面直徑只有120釐米,而膨脹的航天服直徑竟然達到了190釐米。列昂諾夫接著又拼命鑽了幾次,仍然無濟於事。他情不自禁地失聲喊道:「我回不去了!不行,我來不及了。我回不去了……」

  地面指揮中心的人們聽著無線電波傳遞下來的叫喊,萬分焦急。此時,留在座艙裡的別利亞耶夫眼看列昂諾夫處境危險,卻只能是干著急,幫不上忙。

  幾番掙扎之後,列昂諾夫已經筋疲力盡。他氣喘籲籲,呼吸的頻率增加了一倍,體溫上升超過了38℃,心率達到每分鐘190次。由於大汗淋漓,頭盔的面罩蒙上了一層水汽,眼前一片模糊。一次次徒勞無益的嘗試,使得他幾乎完全喪失了生還的信心。

  也正是在這危急時刻,航天員平時艱苦枯燥的反覆訓練奇蹟般地發生了作用。列昂諾夫事後回憶說,我當時快要昏迷過去了,但突然有那麼一瞬間,我一下子記起了以前失重訓練時的那些情景。冥冥之中,就好像教練員在耳旁提醒我說:嗨,小夥子,航天服的腰部設有四個按鈕,每一個按鈕都可以釋放掉服內四分之一的空氣。當航天服壓力過大時,這是惟一的減壓辦法。列昂諾夫開始給航天服洩壓,航天服終於癟了下來。

  列昂諾夫在太空行走了12分零9秒,但為了擠進艙門他又拼力花了12分鐘。為此,他的體重減少了數公斤,靴子裡積聚了6升汗水。  

3200公裡外雪夜求生

  就在別利亞耶夫和列昂諾夫準備結束飛行,向地球掉頭返航時,座艙內的氧氣壓力發生了異常,溫度急劇升高。他們所有的操作都沒有產生作用。倆人再度陷入絕望。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兩個人被一種類似爆炸的聲音驚醒了。他們的第一反應都以為飛船正在發生爆炸,但是飛船裡並沒有任何爆炸燃燒的跡象。再一細加觀察,艙內的氧氣壓力在慢慢下降,竟逐漸恢復了正常。

  兩個人稍稍鬆了口氣,開始踏上歸途。但是,新的危險又撲面而來——飛船自動導航定位系統也發生了故障。他們決定冒險採用手動方式著陸。最終手動操作也出現了失誤,飛船呼嘯而下,偏離預定落點3200公裡,最後落到了大雪覆蓋的原始森林深處。

  艙外此時正下著暴風雪,狼群在四周不時嚎叫。兩位航天員十分艱難地爬出艙門,按照以往野外生存訓練中的程序,架好天線,發出呼救信號。

  因為他們偏離得太遠了,指揮中心和他們失去了聯繫。3月份的天氣很冷,本可以禦寒的降落傘在落地時掛在了樹梢上,本應提供一個遮風避雪之處的飛船,人卻不能進去,因為艙內的製冷空調一直在工作,他們費了半天勁也無法關上。

  列昂諾夫最慘,由於多達6升的汗水全留在航天服內,著陸後,他只好冒著嚴寒,脫下航天服,光著身子把衣服擰乾。

  第二天,正滿世界搜尋的回收人員終於從空中發現了他們。由於是在原始森林之中,搜救直升機無法降落,只好先給他們空投了一些食品,以及白蘭地和防寒服。

  漫天呼嘯的暴風把這些東西幾乎全給吹散了,所幸他們還揀到了幾根香腸。第三天,別利亞耶夫和列昂諾夫才走出森林,趕到了9公裡外的臨時停機坪。

  這次歷時26小時2分鐘的驚險徵程,其詳細內幕一直被當局封存了40多年,直到最近才開始逐漸披露。(《南方周末》9.25梁東元文)  

史海回眸

(來源:文摘報)

(責任編輯:羅園)

相關焦點

  • 人類太空行走50周年:靠手來「走」的跋涉之旅
    在許多人們的想像中,太空行走是浪漫的、愜意的。事實上所謂太空行走,就是航天員離開飛船、太空梭和空間站,進入空曠的宇宙空間(包括在月球、火星和其它天體上),完成各種任務的過程。據記載,早期的太空行走被當成是一種試驗和演示,它到底有什麼作用和意義,人們不甚了了。
  • 首個在太空行走的人類去世 | 科技早頭條
    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周一至周五早間第一時間掌握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航天 ·首位在太空行走的太空人去世1965年,列昂諾夫在執行「上升2號」載人飛行任務期間,出艙進行了12分9秒的太空漫步,成為首個在太空行走的人類。10年後,列昂諾夫再次進入太空,搭乘「聯盟19號」飛船與美國的「阿波羅18號」飛船對接,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由兩國合作的載人航天任務。列昂諾夫曾兩次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
  • 你看過那些關於太空的電影?喜歡太空電影的看過來
    太空對於人類來說,一直是個神奇的地方,人們不斷探索著宇宙的奧秘,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我,也許並不能很明白關於宇宙的科學知識,但並不妨礙我對於太空的好奇與著迷。太空《天際行者》是一部俄羅斯電影,根據真實太空事件改編,記錄了人類首次驚心動魄的太空行走。
  • 行走的「太空飛船」:解密航天服的前世今生
    原標題:行走的「太空飛船」:解密航天服的前世今生  從「神五」到「神十一」  從出徵到返回,從艙內到艙外……  中國自行研製的航天服裝  始終伴隨著每一名航天員  保障著航天員的人身安全和工作效率  展示著航天員隊伍的良好形象  本次讓我們走近航天員系列服裝
  • 兩名太空人完成人類首次全女性太空行走
    上周五(10月18日)上午,美國太空人克裡斯蒂娜·科克和傑茜卡·邁爾走出國際空間站,完成了史上首次全女性太空行走。在太空行走期間,兩位太空人還與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和副總統邁克·彭斯通了電話。白宮表示,這是自1969年登月以來,美國現任總統首次直接與太空飛船外的太空人對話。sitting [st]:adj.現任的,在任期中的"你們正在完成一項難以置信的工作!」
  • 太空行走可不是在宇宙空間中散步,為何女航天員太空行走少?
    據最新消息,「國際空間站」上的美國女航天員麥克萊恩和科克原擬定美國東部時間3月29日同時出艙,進行世界第一次「全女性太空行走」,但因航天服問題臨時取消,改由女航天員科克和另一位男航天員進行。而女航天員太空行走問題也由此賺足了眼球。現在,已有多項女子太空行走的世界紀錄問世。
  • 佳士得拍賣《另一個世界之旅》影集,包含阿姆斯特朗登月行走照片
    因為當初阿波羅11號登月計劃中,阿姆斯特朗是作為第一宇航月踏足月球的,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是作為第二位踏足月球的太空人,因此這張奧爾德林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拍攝的照片對於整個地球人類來說都有非常大的意義,象徵著人類走出自己星球踏向太空的第一步。
  • 7部頂尖的太空電影,流浪地球上榜
    7、搏擊太空影片再現了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加加林完成人類第一次太空飛行的全過程。劇本參考了最近解密的蘇聯航天檔案。影片片長108分鐘,也是加加林這一次飛行的時間。5、曼加號任務印度一直在努力發射衛星進入太空,基於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成功發射火星軌道飛行器任務(曼加裡安號)的真實事件而改編,這是人類史上最便宜的火星飛行任務,折合每公裡7盧比(0.7元人民幣)。
  • 航天員太空行走時,為什麼要背一個大背包?
    出艙活動的俄羅斯航天員由於太空為微重力環境,航天員進行太空行走時會處於漂浮狀態,如果想在太空移動身體,只能用手握住一個一個扶手向前移動,或者使用特製的身體移動工具,這種移動工具的正式名稱是「太空機動裝置」。這是一種使用噴嘴噴出高壓氣體的推動裝置,可以推動航天員的身體朝一定方向移動。
  • 未來人類有望實現太空行走,人造重力讓人類克服重力,猶如科幻片
    對於太空漫步大家應該都知道是怎麼樣的一個情形吧,太空漫步其實就是在失重的條件下進行行走,因為沒有了重力的原因,導致太空漫步非常的困難,顯得很笨拙,這一切都是因為人們已經適應了地球的重力,在外天空沒有重力,使得人類的行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 「陸軍少將」翟志剛: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現狀如何?
    「陸軍少將」翟志剛: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現狀如何?提起「太空漫步」,人們總是想起麥可傑克遜的經典動作,於1983年令太空漫步一戰成名。其實,人類歷史上真實發生的太空漫步,在1965年3月18日已經實現了。
  • 神七全解密:中國太空行走第一人選拔始末
    人類上天歷史近半個世紀,出艙活動達數百次,即便航天大國俄美,在攻克出艙行走難題上也非一帆風順,而這些既往的驚險,都將增加我們對中國航天人探索精神的敬意。2007年,美國和俄羅斯航天員在太空一共進行了22次艙外活動,是歷來太空行走次數最多的一年。
  • 探索未知太空旅程中,21個激勵人心的天文名言
    —— 1965年6月3日艾德·懷特執行雙子星4號任務,在完成了美國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後,他深表傷感如此總結。2「我很好。你們呢?」——尤裡·加加林。1961年4月12日,他在執行第一次載人航空任務時對地控如此匯報,顯示出了驚人的冷靜。3「我不覺得自己像個巨人。我感到非常、非常渺小。」
  • 那些年,太空人在太空出的bug
    >Discovery探索頻道全新短視頻子品牌重口科普 | 打野旅行 | 迷之物種 宇宙探索 | 極客職人人類對太空的探索但如果在太空出門完成任務時才發現自己忘記帶東西了該怎麼辦?國際空間站(ISS)的第55批成員,太空人工程師Drew Feustel在執行上周的太空行走任務時,發現自己被一臺GoPro相機難住,他把相機的存儲卡忘在了家裡。
  • 太空人進入太空中為什麼要帶槍?難道與外星人有關?
    太空人帶槍上太空難道是怕外星人威脅自己的生命安全?這當然是不可能,畢竟人類現在能夠到達的最遠地方就是月球,而目前整個太陽系除地球以外都暫未發現生命的跡象。所以這個猜想不攻自破。那麼太空人攜帶槍枝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 一本人類宇宙探索的百科全書 《DK太空之旅》
    你可以搭乘火箭飛入太空,可以和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漫步,還可以在國際空間站裡飄來飄去……人類對太空的探索不止這些,越來越多的人正投身到這項事業中來。今天科學家們探索的重點是什麼?未來你可以在哪裡預定一趟太空旅程?而人類又將如何在火星上定居?這些問題的答案你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
  • 人類能在太空繁衍嗎?美俄在太空做了受孕實驗,結果卻挺意外
    而自從1903年飛機第一次映入人們眼帘,飛上天空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了,於是人們開始嚮往更高的空間。1961年,蘇聯航天員尤裡·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飛船進入太空,人類第一次離開地球來到了太空之中。隨後美國先一步將太空人送上了月球,人類進入太空登上其它星球就這樣成為了現實。
  • 太空行走第一女性Jessica Meir將加入重返月球團隊
    據外媒報導,2019年NASA太空人Jessica Meir首次前往國際空間站,在那裡她還首次參加了全女性太空行走。Meir於今年4月在一場全球大流行中返回地球,目前正在為最近宣布的一項新任務做準備,該任務是NASA Artemis團隊的一部分,目標是將首位女性太空人送到月球表面。
  • 【好書推薦】一本人類宇宙探索的百科全書 《DK太空之旅》
    這本書的英文版在2019年5月2日,被放在一個氣象球上送到33千米的高空中,成為了第一本進入太空的兒童科普書。跟其他DK的書相比,它是一本充滿靈魂的書。不僅是展示人類從古到今,從無到有,一步一步探索太空的整個歷程。
  • 進得了太空,吹不響口哨
    這個極不成功的嘗試出現在1999年5月。當時,身為美國宇航局太空人的巴裡正穿著笨重的太空服,進行長達7個小時的太空漫步。如果巴裡回到地球表面上,吹口哨實在是再簡單不過的動作。就像美國電影《逃亡》中女主角說的那樣:「你只需要把上下嘴唇湊到一起,然後吹一下。」不過,遠離地球、身在太空的太空人要是想藉口哨的旋律給自己解解悶,卻怎麼也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