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太空行走50周年:靠手來「走」的跋涉之旅

2020-12-18 中國軍網

「沒有了地球的吸引,我們可以像鳥兒一樣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飛翔。」在許多人們的想像中,太空行走是浪漫的、愜意的。事實上所謂太空行走,就是航天員離開飛船、太空梭和空間站,進入空曠的宇宙空間(包括在月球、火星和其它天體上),完成各種任務的過程。

據記載,早期的太空行走被當成是一種試驗和演示,它到底有什麼作用和意義,人們不甚了了。1973年,美國一個空間實驗室剛一送上軌道就發生故障,太陽能帆板打不開了,後來,航天員太空行走,才使它起死回生。至此,人們才明白,航天員太空行走不是閒庭散步,而是為了完成那些自動化機械無法完成的諸多任務。

1965年3月18日,蘇聯太空人阿列克謝·列昂諾夫在「上升2號」飛船航天飛行期間實現了離艙12分鐘的太空行走,成為歷史上首位實現太空行走的太空人。從那時到今天,半個世紀過去了,人類都不曾停下探索太空,行走太空的步伐,這五十年間,又有許許多多的太空人邁向太空。

1965年3月18日,前蘇聯太空人阿列克謝·列昂諾夫乘坐「上升2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飛行中,列昂諾夫走出艙外,在艙外空間環境中行走了12分鐘,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進行艙外活動的航天員。

人類第一位完成太空行走的人——列昂諾夫,返回地面後創作的太空行走印象畫。劉少龍 提供

相關焦點

  • 太空行走可不是在宇宙空間中散步,為何女航天員太空行走少?
    例如,1984年7月25日,蘇聯的薩維茨卡婭成為世界太空行走第一女;美國的惠特森目前保持著女性以及美國進行太空行走次數最多的紀錄:10次,累計60小時21分;單次太空行走時間最長的是美國航天員女航天員赫爾姆斯與男航天員沃斯一起創造的,他們於2001年3月11日在太空行走了8小時56分鐘。
  • 1965年,驚心動魄的第一次人類太空行走(圖)
    列昂諾夫  1965年,前蘇聯太空人列昂諾夫邁出了人類太空行走第一步,所有人只記得那偉大的瞬間,卻無從得知其背後生死交織的艱辛。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美蘇冷戰正酣。加加林實現人類首次上天,蘇聯人趾高氣揚,而落後的美國人則備覺顏面無光。下一步,誰將實現人類在太空的第一走,成為兩國又一個太空競爭的焦點。  「一切都要靠你們自己」  1965年2月之後,蘇聯對新的飛船系統進行了發射試驗,但是沒有成功。隨後進行的另一場飛船試驗,甚至都沒有到達預定軌道,就中途爆炸了。
  • 16年的跋涉之旅(圖)
    「神七」飛天,中國航天員將首次太空行走!在期盼這一激動人心時刻的到來時,讓我們先一起回眸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走過的艱辛歷程。  邁向太空的腳步,在起跑線上我們晚了30多年  1992年,是中國航天史上值得永久記憶的一年。
  • 人類登月50周年丨仰望天宮二號 星辰大海夢還記得嗎?
    50周年丨仰望星空,當初的星辰大海夢還記得嗎? 39歲的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月表踩出第一個腳印時說出了那句縈繞至今的名言:「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整個人類的一大步!」今天是人類成功登月50周年半個世紀以來對太空、對外星球、對宇宙的探索人類的腳步從未停止不前!
  • 一本人類宇宙探索的百科全書 《DK太空之旅》
    你可以搭乘火箭飛入太空,可以和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漫步,還可以在國際空間站裡飄來飄去……人類對太空的探索不止這些,越來越多的人正投身到這項事業中來。今天科學家們探索的重點是什麼?未來你可以在哪裡預定一趟太空旅程?而人類又將如何在火星上定居?這些問題的答案你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
  • TANC | NASA紀念「2001:太空漫遊」50周年,從它開始讀懂庫布裡克
    於1968年4月在美國正式公映的《2001太空漫遊》,轉眼已經誕生50周年。半個世紀過去,這部由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執導的電影已經成為全世界科幻影迷心中的聖經,影響了後世諸如《黑客帝國》《盜夢空間》《星球大戰》等作品及其導演的創作。
  • 【好書推薦】一本人類宇宙探索的百科全書 《DK太空之旅》
    你可以搭乘火箭飛入太空,可以和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漫步,還可以在國際空間站裡飄來飄去……人類對太空的探索不止這些,越來越多的人正投身到這項事業中來。今天科學家們探索的重點是什麼?未來你可以在哪裡預定一趟太空旅程?而人類又將如何在火星上定居?這些問題的答案你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
  • 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 這些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原標題: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 這些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1969年7月20日,美國成為第一個將人類送上月球的國家,距今已近50年。 「阿波羅11號」成功讓人類登陸月球成為美國和世界歷史的重要一刻,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什麼這一刻如此重要? 美國為何要登月?
  • 兩名太空人完成人類首次全女性太空行走
    上周五(10月18日)上午,美國太空人克裡斯蒂娜·科克和傑茜卡·邁爾走出國際空間站,完成了史上首次全女性太空行走。在太空行走期間,兩位太空人還與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和副總統邁克·彭斯通了電話。安全的太空旅行!---特蕾莎周一,我三歲寶寶最好的朋友說,她在萬聖節不能扮成太空人了,因為「沒有女性太空人」。我等不及給她看看這段視頻了。孩子在觀看首次#首次全女性太空行走。
  • 未來人類有望實現太空行走,人造重力讓人類克服重力,猶如科幻片
    對於太空漫步大家應該都知道是怎麼樣的一個情形吧,太空漫步其實就是在失重的條件下進行行走,因為沒有了重力的原因,導致太空漫步非常的困難,顯得很笨拙,這一切都是因為人們已經適應了地球的重力,在外天空沒有重力,使得人類的行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 蘋果在阿波羅11號50周年紀念日公布《太空史努比》預告片
    [PConline資訊]據外媒報導,就在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迎來它50周年紀念日之際蘋果發布了其將在今秋在AppleTV推出的新史努比動畫片--《SnoopyinSpace(太空史努比)》的預告片。預告片上介紹稱:「自從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已經過去50年了,現在輪到狗狗了。這是第二部以史努比為主題的蘋果原創作品。第一部名為PeanutsinSpace:SecretsofApollo10(太空花生:阿波羅10號的秘密)》的類紀錄片,其已於今年5月在AppleTV應用上播放。
  • 首個在太空行走的人類去世 | 科技早頭條
    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周一至周五早間第一時間掌握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航天 ·首位在太空行走的太空人去世1965年,列昂諾夫在執行「上升2號」載人飛行任務期間,出艙進行了12分9秒的太空漫步,成為首個在太空行走的人類。10年後,列昂諾夫再次進入太空,搭乘「聯盟19號」飛船與美國的「阿波羅18號」飛船對接,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由兩國合作的載人航天任務。列昂諾夫曾兩次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
  • 趣意太空 歐米茄超霸系列「史努比獎」50周年紀念腕錶
    [腕錶之家 影像時計]今年,歐米茄(OMEGA)推出了超霸「史努比獎」50周年紀念腕錶,這枚被稱為「第三代史努比紀念款」腕錶的新品,推出之後就受到了眾多人的關注。今天,腕錶之家就為大家帶來這枚腕錶的新鮮實拍圖,讓大家近距離的看看來自歐米茄詮釋的「史努比」紀念款。
  • 登月50周年:從藝術到攝影,追溯影像中的人類探月史
    今年適逢人類登月50周年,世界各地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其中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的「阿波羅的繆斯:影像中的月球」主題展覽尤其值得關注。展覽展出了月球相關的照片、物品及電影片段,追溯了從1839年照相術發明到1969年登月這130年的歷史,展示了天文攝影技術的發展如何為人類詮釋月球帶來新的維度。展覽將從7月3日持續到9月22日。
  • 太空的「犧牲品」,50年前被人類送上太空的猴子,現在如何了?
    太空對人類來講都有一種神奇的魔力,也不斷的吸引著大家。不過現在我們國家已經逐漸強大,在科技以及航天方面也有了重大的成就,也能憑藉著我們自己國家的實力登上太空。相信很多人都想搞清楚太空上面到底會遭遇什麼樣的情景,而我們人類在近幾十年裡一直都致力於太空的探索和研究。
  • 阿波羅 11 號登月 50 周年: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冒險
    在這 50 周年紀念中,美國郵政為紀念阿波羅 11 號登月成功 50 周年發行了套票,「土星 5 號」火箭的全尺寸圖像在過去幾天裡被投影在了華盛頓紀念碑的一側,位於佛羅裡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休斯敦的詹森航天中心、華盛頓的史密森尼航空航天博物館等都開展了紀念活動。
  • 神七全解密:中國太空行走第一人選拔始末
    他說,這主要是上級從整個載人航天工程的總體和長遠發展來考慮,今後要建立空間站,飛行任務還很多,應該有更多的戰友上天飛行,積累飛行經驗。關於這一點,實現人類太空第一走的前蘇聯航天員列昂諾夫早先也持有同樣看法。
  • 人類登月50周年的崢嶸歲月,雪佛蘭帶著《跨月飛行》告訴你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17分42秒,人類首次踏上了月球的表面,而登月者阿姆斯特朗的這句話,歷經50年卻依然縈繞在耳旁。
  • 常樸子:人類為何要直立行走?
    再過了幾百萬年  我們的祖先類人猿  才扔掉了棍子  靠雙腳行走  但樣子並不美觀  直到320萬年前  人類才真正意義上的  直立行走  走的相當自然    大約再過200萬年  人類使用工具  創造工具  已十分普遍
  • 太空時代即將來臨,如果人類長期駐留太空,如何生成人工重力
    人類再一次把眼光投向了星辰大海,只不過顯然這一次人類的眼光看得更遠。相信當人類的腳步踏上火星土地的時刻,人類真正的太空時代即將開啟。不過隨著太空時代的來臨,肯定會有相當數量的人類長期駐留在太空,從事各種各樣的工作,而他們也將面臨長期失重帶來的健康問題。而通過諸多的太空類科幻作品,很多人可能都對人工重力這個概念有過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