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的祈禱|西方文化15

2021-02-07 文化交流創意


        神人摩西的祈禱 ——詩篇第九十篇之研究

        認真仔細研究聖經中先賢先知的禱告,會有助於指導我們怎樣禱告,才符合神的旨意。覽古今著名的禱詞,從內容上,大約可分為四類:①讚嘆和感謝;②祈求;③默想和懺悔;④神文和感應。當然,不少禱詞是跨越兩類和三類,是綜合性的,只是側重的類別不同。



        今天我們要研究的是詩篇第90篇「神人摩西的祈禱」,這首禱告詩是詩篇中最古的一首詩。摩西比大衛早四百多年,大衛編詩篇時,作然錄用這首禱詞,可見其影響之深,歷久不衰。


        一、這篇禱告時的歷史背景


        這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看法是摩西臨終前的一篇禱告,也就是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卅八年的最後幾個月,摩西看見那些曾和自己共同生活的七八十歲的老人,終於把他們的屍骨留在曠野,在一種孤寂感,回顧自己的一生和以色列人漂泊曠野的經歷,感觸萬千,既嘆人生極快消逝的現實,似乎十年的辛勞,都不能實現進入迦南的夙願,因而得出「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要寄居幾時呢!」的嘆息,裨求上帝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求你照著你使我們受苦的日子和我們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


        另一種看法也是我們本會的看法。「詩90篇反映了摩西的思想,或許是在接近他寄居米甸時期的終結(出2:11-3:3.)。倘若如此,則以下的解釋似頗為恰當:此詩開端幾節仿佛反映西乃山的孤寂偏僻和上帝的崇高威嚴,與一般世人的脆弱並他自己人生中所犯的大錯成了一個對照(7-8節)。摩西既知上帝的旨意已標誌出他所肩負的角色(徒7:25.),無疑地他必然追憶在打死埃及人的衝動行為上,使上帝的目的落空,並阻撓了那為他的人生而定的神聖計劃。他已經超越「七十歲」的標記,而接近「八十歲」了(9-10節),他腦中懷著極大的失望,而祈求上帝指教他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聳得智慧的心(12節),他對上帝賜給先祖們的諸般應許,仍然有著信心並期盼它們的實現。他當時的思想轉到了那班正在埃及地受苦的弟兄身上(13-14節),並祈求他們能得到拯救(15-16節)。末了,他懇求上帝堅立他自己的手所作的工,俾使他的一生不歸徒然」(17節)。(本會聖經辭典(1979年版)原文763面)


        兩種看法,當然後者更有說服力一些。但兩種看法,也有共同點,就是:詩90篇不是只涉及摩西個人生活及前途的禱告,它是一個代表以色列民而獻上的懇求的禱告。在禱告中只出現「我們」而不是「我」,足以有力地證明這一點。另外,祈禱是和生活的現實密切相關的。你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經歷,你切身的感受,促使了覺得有向上帝傾心吐意坦率陳述懇求的必要,這正是上帝所悅納的禱告,必蒙垂聽。



        這篇禱告的結構和內容

        

        禱告分三部分,獨立又密切地關聯。


        一、回家(1-6節)


        第1節在禱告中宣述「主阿,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這和申命記33:27.的主「永生的上帝是你的居所」,以及被認為是90篇的姊妹篇的詩91:2.的「他是我的避難所」,說的是同一項真理。作為創世紀的作者摩西曾用了很多時間,默想自創造以來先祖們的:「世世代代(創5,10章等)。他看出他們的居所是在上帝裡面。猶如一所大廈,許多代的家屬在其內誕生、生活和去世。「居所」就是家,上帝喜歡他的子民「住在至高者隱密處的,必住在全能者的蔭下」(詩91:1.)。「居所」這個比喻暗示在神裡面心靈的安靜和生命的安靜。遊子思家,浪子回家,這是所有禱告者的不可缺少的共同感受。


        第二節指出上帝是從亙古到永遠,以永存的神作為居所就能長久得著福樂。


        三至六節形象地描述世上壽命的短促,和上帝的永存 作鮮明的對照。「你使人歸於塵土,說你們世人要歸回」(3節)一方面使人回想上帝在人類始祖犯罪後的宣判:「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3:19.),明確我們是受造者和創造主的關係;另一方面似可理解為神讓老的一代人死去,又使新的一代出生接替,這和第六節的「早晨發芽生長,晚上割下枯乾」的意思相通。


        4-5節一連用三個各有特點的比喻形容人壽命的短促,表現出摩西的豐富聯想和高度的修辭藝術。「睡覺或夜間的一更」,形容短暫的生命是在人不知不覺中消逝的;「洪水衝去」,說明生命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留不下一點痕跡。「夏天的草」形容生長快速,生命短促,代代更迭。在形容人生短促的同時,闡明了神的超時間性,在神看來,千年只如「已過的昨日」,「夜間的一更」。


        當摩西在四圍環繞著崇山峻岭的米甸曠野默想時,一定會充滿敬畏地體悟到上帝無始無終的存在和人類生命短促的對比。上帝,時間對他並不存在,世人無法與他比較。但他作為我們的「居所」(家),早已為我們作出了有計劃的安排,共念及此,豈不更明白上帝對我們的愛。



        二、在上帝的忿怒下度日(7-12節)


        這一段可以說是整篇禱告的核心,提到上帝的忿怒(7,9,11節),為什麼摩西會有怎樣的感受呢?他說的「你將我們的罪孽擺在你面前,將我們的隱惡擺在你面光之中」(8節)的「罪孽」,「隱惡」指的是什麼呢?是他個人的,還是以色列人的,還是二都兼而有之呢?


        摩西在他人生中經歷過極劇烈的轉變,他本是埃及王位的繼承人,現在發覺自己成了一個在沙漠曠野中漂泊的牧羊人。他那些接受的教育似完全浪費無用。他打死埃及人那段犯罪的回憶,當他孤獨地在曠野時早就纏繞著他。他那種判斷上的錯誤,當時他憑自己個人的力量和衝動,以為是能拯救以色列人,明顯地已經使他人生的使命挫敗。摩西在默想追思時可能只有一個解釋:上帝在向他發怒。年復一年地過去,他的處境和以色列人的景況並無改變。連續的試煉有時會使信徒以為上帝對自己毫不關注,幸而這種推論不正確,其實上帝卻在關注。


        因這禱告也是代替以色列人的禱告,摩西對以色列人的罪孽隱惡一直是覺察關注的,


        註:西伯來人將夜間分為三更:日落至22時;22時到清晨2時;2時到日出。


        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後的表現,可以推知,由於長期在埃及為奴缺少先知的教導,他們受到埃及拜偶像及其他世俗事物的影響,懷疑上帝的應許,對前途喪失信念,好發怨言,敬拜偶像,滿於現狀,違背律法行事,已成普通風氣。摩西雖身處米甸,心系埃及同胞,確實覺得以色列人的罪行招致上帝的忿怒。因而發出這樣的祈求:「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12節)沒有人能量度上帝的忿怒何時止息,但重要的是應知道人生是短促,到像那些愚頑人,忘記了有一天必歸回塵土,要向上帝交帳,悔罪改過,求神息怒,才是心存智慧。摩西認為:要珍惜每一天,不能把有限的生命,寶貴的時光,浪費在虛浮瑣屑的追求和無窮盡的反悔犯罪和怨起之中。摩西臨終前呼求以色列人,「惟願他們有智慧,能明白這事,肯思想他們的結局。」(申32:29),說明為以色列人的愚昧短見而哀嘆倦息的思想,迫切希望他們能覺醒追求智慧的心情,始終縈繞在摩西的心中。



        三、祈求和信賴(13-17節)


        在禱告的最後一部分,摩西提出了「三求「和」兩願」。


        「三求」:1,「耶和華阿,我們要等到幾時呢?求你轉回,為你的僕人後悔。」(13節)這裡的「後悔」,不是說上帝改變他的目的,標準,價值,乃是祈求上帝改變對以色列人的方法,不再是「忿怒」,而是大發憐,為他的僕人伸冤。要理解這求的意願。可看申32:36.:「耶為華見他百姓毫無能力,無論困住的,自由的,都剩下,就必為他們伸冤,為他的僕人後悔。」


        2,「求你使我們早早飽得你的慈愛,好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14節)呼求神立即結束以色列人的痛苦,讓他們儘早地體驗神的憐憫。「早早」,「飽」,「一生」用詞確切,充滿感情。


        3,「求你照著你使我們受苦的日子和我們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15節),並不是埋怨,而是求神體念以色列人長期受苦的現實,施給他們加倍的喜樂,顯示神的鴻恩


        「兩願」:1,「願你的作為向你僕人呈現,願你的榮耀向他們子孫顯明。」(16節)這個願望不權對神,也是對以色列人的,求神使以色列人看見神的恩典與慈愛的作為,正如他們曾看見神的忿怒和懲罰,從生活的實踐中全面深入地了解神的榮耀。還延及子孫,願望十分深遠。


        2,「願主我們上帝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願你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我們手所作的工,願你堅立。(17節)「所作的工」,包括日常生活的勞動,也包括出埃及,進入迦南,建立選民的居所,其範圍的具體內容,可看申27:1-14.最後一句,朵的意思卻用不同的語重複表達出來,顯明這是祈禱的重要內容。摩西渴望得到上帝之愛的保證而不是他的忿怒。他求以歡樂代替恐懼;他渴望得到上帝的嘉許,代替責難。全部實現何等困難,但牢記必須憑信心,而不是憑感覺。




        這篇禱告給我們的啟迪


        1,祈禱不管是讚嘆感謝,祈求呼告,也是認罪懺悔,默思反省,都是對神敞開思想,必須出於誠意,來不得半點虛偽。祈禱是一個人的信仰,品格和各方面修養的忠實反映,摩西如果沒有畢生獻身給神,立志完成神的呼召的決心,沒有對以色列人命運極其翔的精神,沒有忘我犧牲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的胸懷,是絕對寫不出這篇禱告詩來的。閱讀偉大的禱詞,必須先學習他的為人,不能只仃留在字面的意思和表現藝術上面。


        2,我們要相信上帝的慈愛,求他的恩眷,也要理解上帝是公義的,要按照各人的行為賞善罰惡,管教他的子女。他願意悅納罪人,但如果固執罪惡,拒絕神的警告,不肯悔改,必惹動神的忿怒,以致禍臨已身且延及子孫,但如果你認罪,悔改,決心回家,以上帝為居所,你和你的子孫,也必蒙福。


        3,我們也要求神教導自己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得到智慧的心。身處世界末期的人更當如此,「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時代邪惡。」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弗5:16-17.)


        今天不少信徒正是缺乏數算日子的智慧。或者以為耶穌再來會無限期地拖延,正如耶穌在善惡僕人的比喻中所指出的:「那惡 僕心裡說,我的主人必來得遲,就動手打他的同伴,又和酒醉的人一同吃喝。」(太24:48-51.)或者固執地計算宣傳耶穌復臨的日期,煽動狂熱和情緒,忘記耶穌的教訓:「在想不到的日子,不知道的時辰,那僕人的主人要來」,「那日子,那時辰,只有父知道」,「人子來如同夜間的賊一般」。是完全意料不到的,自作聰明,甚至自稱先知,基督,迷惑信徒,謀求權利,或者認為自己的生命來日方長,足夠他們先追求世俗的享受和放縱情慾的歡樂,等到降下七大災難時,再悔改也不遲,其思想言行和結局和耶穌講的那個無知的財主沒有什麼區別。(路12:16-21.)


        4,我們人生有許多經歷遭遇,是我們難以理解上帝的旨意,它們臨到自己身上,因而困惑煩惱。回顧自己的過去而展望將來,可能會感到沮喪,特別在生活景況欠佳的時期,雖然如此,摩西的經歷卻指教我們:我們盡可將自己的人生在禱告中交託給上帝,這樣,他的恩惠就可傾降於我們,並能「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


        摩西在米甸曠野向主奉獻這篇禱告時,他在漫長歲月中的孤獨生活,他對失敗和上帝忿怒的意識,已使他具有謙卑低調的自我形象。他可能沒有想到,上帝已經為他安排未來的時日,要使用他的才能,與他同在,引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摩西在他人生最後的四十年內,曾兩次用四十晝夜,在西乃山峰獨與上帝同在,直到他的臉而煥發上帝的榮光(出24:18;34:28,30)


        5,摩西的禱告沒有為個人的肉體生活求什麼,他心中裝滿的是上帝的子民。



摩西01


摩西02


摩西的歌


          聲明:本文信息來源於網絡,用於交流學習,由文化交流創意團隊排版編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管理員刪除。


編輯:yh


相關焦點

  • 西方人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誤解,竟與《最後的晚餐》有關?
    單從飲食習慣看,中國確實有更豐富的飲食文化,這源於我們悠久的歷史、多樣化的烹飪方式。而對於烹飪手段相對單一的西方人來說,卻只留下一種淺薄固執的感官印象——中國人這也吃、那也吃!富有想像力的西方人對食物的理解為何如此狹隘呢?也許,西方藝術史上最有名的飯局——《最後的晚餐》可以助我們略窺一斑。
  • 講章精選:重要的祈禱
    當第一個主日要與弟兄姐妹分享的時候,我自己的感動還是分享「祈禱」——這生命裡面的功課,因為我感到祈禱對於我們基督徒來說是每一天都應當操練的,祈禱對於我們的生命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路加福音第18章,耶穌基督講了兩個關於祈禱的比喻。我們看到,在路加福音第17章的後半部分,主耶穌基督講到有關上帝國度來臨的問題,同時也講到上帝國度來臨之前會出現的境況和發生的事情。
  • 美國最高法院門口16個雕像,正中央有中國人,和上帝使者摩西並列
    這座代表美國最高司法權力機構的標誌性建築,大門口飽含深意地雕刻著16個雕像,其中正中央的一位竟然是中國人,並且和西方人崇拜的摩西、盧梭並列。他就是被美國人奉為道德偉人的中國聖賢孔子。我們先看看那兩位和孔子並駕齊驅的西方人,就更能清晰明白孔子在美國人心中的地位了。
  • 《民數記》——摩西的一生
    讀經內容:民數記8-民數記17讀經感悟: 摩西其人摩西的身份:俊美的埃及王子,經歷曠野四十年的孤寂熬練。曾經力勝勇者,盼望著憑藉一己之力,拯救自己的族人於困厄,但卻在被呼召之際,信心軟弱且推脫再三。這樣一位八十多歲的摩西,經常為百姓祈求的摩西,經歷親人的嫉妒,眾民的怨懟,神的發怒,兩造之間的信息管道,他的內心充滿了憐憫,溫柔和謙卑。然而,這樣一位謙遜的摩西,卻有一次發怒和不信。摩西想以色列人男人就有六十萬,神如何讓他們吃肉得飽呢?何況連續吃一個月?摩西也因為眾百姓的抱怨,吃不上肉,而心內煩躁,想要把牧養的責任推給神。
  • 「不祈禱也是很重要的」是什麼意思?耶穌的祈禱方式有什麼不同?
    而耶穌兼具思考和善言,跟別的先知一樣,他喜歡在僻靜的地方祈禱,這是更能滲入靈魂,接近天國的方式。所以當他的門徒都疲憊不堪而進入睡眠時,耶穌就獨自一人走開,在無比安靜的地方進行禱告。禱告對於耶穌來說,是如同睡眠一樣的需求。當人們看到耶穌身上類似神性的東西,人們也會渴望跟耶穌一樣能夠接觸上帝,所以他們會詢問耶穌如何進行祈禱,但是耶穌的回答讓他們百思不得其解。
  • 簡易神學15:新約|摩西之約|耶穌基督|亞伯拉罕|耶和華
    作者/梁戴珍妮(Janelle Dykstra Leung)譯/梁帆鋒來源/福音證主協會 (1995年出版)編輯排版/隨手君(ID:suishouchuanfuyinjun)第貳部分:聖約研讀15 新約引言
  • 讀《摩西的最後一圈》有感:年邁並非死亡,乃是新人生的開啟
    1,凡事都有定時近期,筆者在讀一篇文章,題目就是《摩西的最後一圈》,這篇文章的內容都在圍繞一個話題——我們如何定義老年?當我們祈禱時,如何集中注意力?摩西也提到,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在有限的年日,人會面臨各樣的勞苦愁煩,但最終仍會轉眼成空,如飛而去。其實摩西人生最後的階段更好地詮釋了老年的定義,因為老年並不僅僅是頭髮變白、身體衰弱等特徵,老年乃是人生的另一個階段,是生命的另一個境界。摩西活到一百二十歲離世,對摩西而言,他經歷了人生的不同階段,從少年到老年這段歷程中,充滿了閱歷、經驗、認知。
  • 摩西的出生和摩西的名字來由、以及摩西從埃及逃到米甸
    摩西出生偉人生時倖免於難 古代世界還有其他故事,描述偉人出生時奇蹟地得免死亡,在獨特的環境中養大。這種文學中最耐人尋味的一個是《撒珥根誕生傳奇》(Legend of Sargon's Birth,大概是主前八世紀的作品)。
  • 【讀聖經有感系列3】摩西的生平概述
    三觀正的讀者都轉發了編者按:上一篇有很多基督徒留言,其中有些是想教育我,有些是想為我祈禱
  • 摩西的失敗
    【出6:28】當耶和華在埃及地對摩西說話的日子,【出6:29】他向摩西說:「我是耶和華,我對你說的一切話
  • 從用香差異窺探中西方文化
    文化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間的文化差異,會體現在方方面面,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不同的人對相同的事做出不同的判斷、不同的反應,最終得到不同的結果。  反過來,從許多不同的領域去觀察,選擇某一個特定的文化載體,也可以管中窺豹,透視出不同文化間不同側面的精神內涵。
  • 通俗易懂的話講聖經故事,帶你了解流傳數千年的文化
    西方的宗教文化聽起來對於我們聽起來熟悉卻又陌生,其實我們看到的很多優秀的歐美電影,或多或少的都會加入宗教元素,例如較為知名的「達文西密碼」「諾亞方舟—創世之旅「 」2012"等等,這個流傳了數千年的文化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 聖經科學之旅59 | 摩西生平
    「不管法老的女兒是不是哈特謝普蘇特,但她的確把摩西視為己出。她給摩西取的名字不是希伯來名字而是純粹的埃及名字,並且摩西這個名字是由幾個法老的名字合併而成的。摩西在宮廷裡成長,接受埃及人的教育,可能學習了象形文字和語音文字等多種寫作方式。這有利於他日後寫成摩西五經(摩西五經為聖經的前五卷)。
  • 良院課程:《摩西五經》第一課
    第十七課 聖潔的倫理生活(利17-22章) 第十八課 聖潔的社團生活(利23-27章) 第十九課 民數記簡介,數點民數(民1-4章) 第二十課 預備離開西乃(民5-10章) 第廿一課 前往加低斯途中(民11-14章) 第廿二課 飄流曠野的日子(民15
  • 摩西英語教你趣味學英語——「說文解字話(化學)元素」
    摩西英語就是這樣一個有趣的英語單詞在線學習平臺。該平臺的特色在於,周一至周五每天著重講述一個英文單詞的起源,引出這個單詞的詞根(或前綴和後綴),並且講述一些輕鬆有趣的西方文化背景故事。每天一句英文名言,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每周五個單詞屬於一個主題,緊貼社會熱點事件,在輕鬆閱讀故事的過程中每周可以記住30個左右的單詞。
  • 聖經申命記33-34章摩西臨終祝福與摩西之死
    摩西在摩西五經中,我們看到了:雅各看重父親以撒的祝福作出撒謊騙父的事情。雅各在臨終前為兒子們祝福,摩西在臨終為以色列支派祝福。可見,以色列民是看重臨終前的祝福的。摩西之死34章神的僕人摩西摩西死之前:神應許並答應他讓他觀望神所賜的迦南美地。
  • 澎湖海底步道 奇妙的「摩西分海」
    將大海一分為二的自然魔力,冠以「摩西分海」之名,讓澎湖此景成為網絡大熱門。澎湖「摩西分海」奇景。記者羅建怡/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記者羅建怡/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澎湖的「摩西分海」,是最近當紅的網絡話題;引爆這股潮流的,正是澎湖風景區管理處長張隆城。    初到澎湖,在地視為當然潮汐漲退現象,在張隆城眼裡,簡直就是神奇,他說,這不就是「摩西分海」嗎?
  • 摩西英語帶你學曬太陽
    接下來,我們就看看摩西英語課程中梁老師是怎麼講解「曬太陽」apricate的。首先,摩西英語梁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張圖,圖的上面寫的是「曬太陽的杏」,圖中是:藍色和白色的背景下,四隻手的食指和大拇指伸開並呈現出類似於「√(對勾)」,然後組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大大的方框,方框裡面有這樣一個英語單詞apricate=to bask in the sun。
  • 摩西復造法版Copy
    摩西又要上山了,這一次也是四十晝夜。沒飯吃,沒水喝的四十晝夜(出34:28)。〈阿摩司書〉4章11節,主耶和華說:「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摩西的經歷很可以印證神的話,他兩個四十天在山上見神,都是這樣過來的,雖然無餅無水,但是他的身體十分健朗,上下山一點無礙。
  • 雙語-法老再次欺騙摩西 PHARAOH CHEATED MOSES AGAIN-難度8.1
    【譯】請為我祈禱。」摩西回答說:「我會去求Jehovah,讓成群的蒼蠅明天離開法老和他的臣僕以及百姓;只是法老不要再欺騙我們,不讓百姓去為Jehovah獻祭。」【單詞】Pray 原型:pray 動詞 [pre]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