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逛超市或者菜市場,還有生鮮APP,你就會發現:最貴的蔬菜, 除了有機的、進口的以外,大概就是這些小不點蔬菜了。單價可能比它們正常體型的同類貴上幾倍,但很多人專門挑這種迷你蔬菜買。當然,對於這種「網紅蔬菜」,也會有排斥的聲音。貴是一回事,一定會有人不放心的:「這些小的蔬菜,都是用了藥的,吃了有毒……」所以迷你蔬菜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有些迷你版的蔬菜,真的只是普通蔬菜中的小朋友而已。迷你玉米就是玉米中的小朋友,國內一般叫它玉米筍,泰國人喜歡叫它蠟燭玉米。當普通玉米開始吐絲……也就是玉米頭上長出玉米須的時候,趕緊採摘下來的小玉米棒子,就是玉米筍了。
而且,幾乎所有種類的玉米,都可以通過這種「強行早熟」的方式收穫鮮嫩的玉米筍,連玉米粒帶玉米芯都能吃。還有一些沙拉裡會用到的迷你菠菜、迷你芝麻菜等等,其實也是沒成熟的菠菜苗和芝麻菜苗,個頭小,口感也更嫩一點,不塞牙。
看起來有點像我們經常吃的香椿苗,但香椿苗並不是香椿芽的童年期。用來攤雞蛋的香椿芽是香椿樹的嫩葉,拌豆腐絲的香椿苗是香椿種子發的芽,跟豆芽有點類似。所以雖然香椿苗和作為迷你蔬菜的菜苗很像,但前者不是香椿芽的幼年期,它就是它自己。
更多的迷你蔬菜,已經和普通尺寸的同類走上了不一樣的路,成為蔬菜界的蟻人。比如小番茄,它和普通的番茄就不是一個品種,在被採摘的時候,並不是普通番茄的童年時代,而是已經處在自己的成熟期了——普通番茄沒成熟的時候可是綠色的。沒成熟的番茄和發芽的土豆一樣,含有龍葵鹼,好不好吃不知道,容易中毒是真的,沒成熟的番茄吃不得。
這個咱們生活中不太常見:抱子甘藍,也叫小捲心菜,因為它確實長了一張縮小版捲心菜的模樣,很精緻的樣子。可以像洋蔥一樣,一層一層一層地剝開它。儘管在菜市場看起來只有尺寸上的區別,然而抱子甘藍和捲心菜在田間地頭的長相卻大相逕庭。
還有一位東北人民喜聞樂見的蘸醬菜主角:櫻桃蘿蔔,同樣是蘿蔔中的迷你品種,熟透了也只有丁點兒大,好下嘴,蘸了醬兩三口就能吃掉。
迷你西蘭花還比較少見,就算出現了你也不一定能認出來。它是普通西蘭花和芥藍的雜交品種,頭像西蘭花,身子像芥藍。而迷你洋蔥切開後,竟然是實心的,怪不得沒人給你寫歌了呢!
常見的胡蘿蔔,根據品種不同,在成熟期收貨的胡蘿蔔有大有小,在一些情況下,為了得到小巧的胡蘿蔔,人們也會在成熟期之前進行採摘。這些大大小小的胡蘿蔔,都是真誠地以全貌示人。
但有一類胡蘿蔔是「削尖腦袋」擠進迷你蔬菜圈的,你很可能在便利店的冷藏櫃裡看到過它們的身影,還可能思考過這是什麼整齊劃一的新物種。其實這些光滑可愛、手指大小的小胡蘿蔔條,都是削出來的。所以,它們又叫「手指胡蘿蔔」。
事情是這樣的。上世紀80年代,因為顧客對歪瓜裂棗的胡蘿蔔不感興趣,所以一名叫邁克·尤若賽克的農民每天都要損失很多胡蘿蔔。他試著把歪歪扭扭的胡蘿蔔們去皮、削成一樣大的小塊出售,結果銷量意外地好:1987年,也就是小胡蘿蔔條進入市場的第二年,人們購買的胡蘿蔔增加了30%;10年後,一個普通美國人吃的胡蘿蔔,是之前的117%,差不多每年6.35公斤;到了21世紀,小胡蘿蔔條已經稱霸了鮮切蔬菜界。
迷你蔬菜有的是小朋友、有的是天生小不點,還有的是後天整形的。真要說有毒,可能是個頭小,容易讓人不知不覺就吃過頭……迷你蔬菜的營養並不見得比常見尺寸的同類好多少,有些提早採摘的蔬菜,營養甚至還不如普通蔬菜;而買一斤迷你蔬菜的價格,可以買到更多的普通蔬菜,營養差距也能多少補上。再說,迷你蔬菜之所以貴,是因為產量小,物以稀為貴。所以,蔬菜該怎麼挑,你看著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