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賢:仰望星空,探索航天醫學的奧秘

2020-12-17 騰訊網

12月21日,「我是科學家」將舉辦年度盛典

「每天都有新鮮事」

本期演講嘉賓

李英賢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研究院

航天分子醫學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

《仰望星空,探索航天醫學的奧秘》

李英賢採訪視頻:

在航天特殊環境條件下,航天員的機體會發生哪些生理病理變化?

太空中的航天員 | Pixabay

「失重」是航天飛行過程和地面差異最大的環境因素。「在失重環境條件下,機體會發生血液的頭向分布,這種重力的消失會導致『骨丟失』的發生;長期的密閉隔離環境、狹小密閉的空間,還容易導致心理的變化;還有,比如說我們要飛向火星,還會有輻射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這些生理學變化的背後,機體對特殊環境產生了什麼樣的響應以及它響應的機制是什麼?

——這是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研究員、航天分子醫學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李英賢和她的同行們,想通過分子醫學研究找到的答案。

「比如說『失重性骨丟失』,大家都已經習慣在了在地球上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如果在航天飛行情況下,重力就消失了,重力刺激消失的情況下,骨就會發生丟失——這種骨丟失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在地面上,機體感應重力的這種信號是什麼?這種信號怎麼傳遞給機體導致了骨丟失的發生?——其實我們就是想找到背後的分子機制。」

李英賢解釋道,找到了這樣的分子,才能有的放矢,精準地靶向地來對抗。「我們的飛船裡面有那麼多的儀器設備,包括航天員鍛鍊的設備。其實,有時候航天員在天上花那麼多的時間去進行各種物理對抗、防護,效果還不好——如果我們能精準地、靶向地進行治療,可能航天員就不用做出那麼大的犧牲,用很少的力,身體還能夠保持比較好的狀態。」

「我們這一行,可以說因載人航天而生,也可以說,因載人航天而興。」李英賢感嘆道。「隨著我們空間站時代的到來,航天員將來飛的時間越來越長了,如果沒有這種有效的保障,就不確定航天員能不能對抗這麼長時間的失重狀態。所以這些東西必須要做在前面。我們好多原創性的東西,我們現在在細胞分子在這個動物水平上進行驗證,然後再回到我們再後期地進行驗證,然後逐漸地到人身上。」

在李英賢看來,分子醫學的創新,就是發現一些別人發現不了的,看別人看不見的,做一些別人做不到的事情。「創新的思維非常關鍵,包括我們這個創新團隊,每個月都要舉行一次『創新之旅』,鼓勵大家突破傳統的思維,打破框框去思考問題,講一些科學的故事也好,講一些科學的發現也行,總而言之,就是不讓大家落俗套,讓大家做科研別那麼循規蹈矩。」

12月21日,歡迎來中國科技館,聽李英賢老師聊聊航天分子醫學的故事。

精彩直播同步上線

請關注「我是科學家」在

網易、一直播、嗶哩嗶哩官方主頁

我是科學家

更有現場圖片直播

交通貼士

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北辰東路5號,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東北部,鳥巢正北1公裡

地鐵

乘坐地鐵8號線到「奧林匹克公園」站出東北口,向北再向東步行約13分鐘

乘坐地鐵8號線到「森林公園南門站」出東南口,向南再向東步行約10分鐘

乘坐地鐵5號線到「大屯路東」站出A1口,換乘538路到「北辰東路」站,向北直行約12分鐘到達中國科學技術館東門

公交

乘坐328、379、419、484、617、628、751、913路、運通110路到「窪裡南口」站,向北步行約6分鐘到達中國科學技術館西門

乘坐328、379、419、425、484、518、628、630、695、751、617、913、949、運通110路到「豹房」站,向西再向北步行,約10分鐘到達中國科學技術館東門

導航定位

中國科學技術館新館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科學家演講,我要報名!

相關焦點

  • 有人仰望星空,也有人低頭看地,但總有人仰望星空
    星空裡,仿佛無邊無際的宇宙,像一個巨大的瞳孔,看著我們做過的事,走過的路,近處和遠方。為何人們要仰望星空?為何人類從古至今總是對星辰充滿好奇?總有人仰望星空,也會有人低頭看地,但總有人會仰望星空,比如,哥白尼。在教會的重壓之下,他沒有向現實低頭,也沒有向獨裁者繳械。
  • 「仰望星空」三思
    近些年,「仰望星空」一詞漸漸流行起來。究其原因,當然與溫家寶總理發表在《人民日報》(2007年9月4日)上的那首詩《仰望星空》有關。他寫道:「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寥廓而深邃;那無窮的真理,讓我苦苦地求索、追隨。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莊嚴而聖潔;那凜然的正義,讓我充滿熱愛、感到敬畏。
  • 當一個警察仰望星空時……
    這是令國人激動不已的新聞中華兒女沉浸在舉世矚目的喜悅中嫦娥奔月不再是神話地外天體起飛不再遙遠在護送嫦娥五號的隊伍中有這樣一名首都公安民警在我們仰望星空同時現為北京市公安局內保局民警,一名用忠誠與擔當仰望星空的北京警察。1968年,雲劍出生在黑龍江省,小時候,他經常陪父親在田間耕作。東北的夜幕總是比南方來得早許多,雲劍和爸爸坐在莊稼地裡,看太陽悄悄落下地平線,看星月漸現天空。
  • 今天,中國載人航天飛船首任總設計師帶孩子們一起學習探索宇宙的...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何洪帥 通訊員 張靜「這個浩瀚的宇宙需要我們航天人不斷的探索,這是我們的任務,也是我們的義務。」聽到這句話,現場掌聲雷動。11月27日上午,在鄭州四中實驗學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飛船首任總設計師、2020年中國最美教師戚發軔正在給孩子們講解「中國航天和航天精神」。戚發軔院士在講座中,給孩子們講解了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歷史,探索宇宙的意義。通過東方紅一號的研製歷史到嫦娥四號的成功發射,傳承的是中國航天人的精神。
  • 嫦娥五號探夢星空
    嫦娥五號探夢星空 編輯:王井豐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0-11-24 15:31     審核:李雨楠
  • 七夕之夜,北京天文館邀您仰望星空
    下周二(8月25日),北京天文館將舉辦「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8月25日正值中國傳統的「七夕」節。當晚,天文館將舉辦戶外親子科技嘉年華,天文館A館B館的常設展覽將同步開放,家長可與孩子一起參觀內容豐富的科普展覽,體驗「一帶一路」科普展演,聆聽外國專家科普講堂,觀看科普演出、科學秀、科普劇等各類科學表演和天文科普大片。
  • 仰望星空:探索星河的無窮奧秘!
    遙望遙遠深邃的星空,被無數顆美麗的星星點綴,美麗的夜空是我們很好的回憶,還記得你曾經在夜空下許下的願望麼?這麼多年,星星依舊閃亮在夜空裡,那麼大家知道星星是什麼嗎?星星指的是肉眼可見的宇宙中的天體。銀河是橫跨星空的一條乳白色亮帶,銀河(Milky Way),我國民間又稱「天河」、「天漢」。它看起來像一條白茫茫的亮帶,從東北向西南方向劃開整個天空。在銀河裡有許多小光點,就像撒了白色的粉末一樣,輝映成一片。實際上一顆白色粉末就是一顆巨大的恆星,銀河就是由許許多多恆星構成的。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在銀河中有2000多億顆很多恆星有衛星。在太空俯視銀河,看到的銀河像個漩渦。
  • 一起去探秘宇宙吧 寶安科技館「仰望星空」天文科普展覽開展啦!
    頭頂那片宇宙究竟藏著多少奧秘?我們為何探索月球甚至火星?在寶安科技館舉辦的新展覽「仰望星空」天文科普展,你可以找到答案。記者從寶安科技館了解到,為推廣和普及天文科普知識,「仰望星空」天文科普展近日在寶安科技館球幕天象館三樓展廳開展啦!
  • 到科技館看免費天文展,讓孩子們站上「仰望星空」制高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 朱建強 解富東 徐英傑為助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給暑期的淄博學子提供一方科普熱土,由淄博市科協、淄博市文明辦、淄博市教育局聯合主辦,淄博市科技館承辦的「仰望星空」天文科普展,將於8月7日在淄博市科技館新館開展。
  • 今天,中國載人航天飛船首任總設計師帶孩子們一起學習探索宇宙的意義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何洪帥 通訊員 張靜「這個浩瀚的宇宙需要我們航天人不斷的探索,這是我們的任務,也是我們的義務。」聽到這句話,現場掌聲雷動。11月27日上午,在鄭州四中實驗學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飛船首任總設計師、2020年中國最美教師戚發軔正在給孩子們講解「中國航天和航天精神」。戚發軔院士在講座中,給孩子們講解了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歷史,探索宇宙的意義。通過東方紅一號的研製歷史到嫦娥四號的成功發射,傳承的是中國航天人的精神。
  • 到科技館看免費天文展 讓孩子們站上「仰望星空」制高點
    大眾報業·魯中晨報淄博8月7日訊 為助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給暑期的淄博學子提供一方科普熱土,由淄博市科協、淄博市文明辦、淄博市教育局聯合主辦,淄博市科技館承辦的「仰望星空」天文科普展,於8月7日在淄博市科技館新館開展。
  • 華僑城中學有座天文臺,孩子們在這裡可以仰望星空
    天文是一個專業性極強的領域,對老師要求很高,馬曉嬌老師認為,天文對一個人的思維、眼界、認識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除了科普天文知識,校園天文臺更大的作用是在讓大家在仰望星空、探索浩瀚宇宙時,對科學、天文學產生興趣,同時利用天文望遠鏡做一些課題研究,為學生以後的人生開啟科學的大門。
  • 溫家寶詩作:《仰望星空》
    溫總理詩作:《仰望星空》《仰望星空》是溫家寶創作的一首詩,題記中提及溫家寶2007在同濟大學演講的一段話: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我們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學們經常地仰望天空,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知識和技能,做一個關心世界和國家命運的人。
  • 嫦娥五號「挖土之旅」,牽動了一波太空夢,作業之外不忘仰望星空
    中國航天事業的幾十年來的發展和進步, 相信讓每個人都感覺到振奮。其實,不僅僅是我們成年人有這種感覺,很多孩子們也有同樣振奮人心的感覺。在杭州,嫦娥五號的奔月成功,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尤其是杭州城的天文少年。他們也針對這件事情開始了一場關於航天知識的競賽和知識的角逐。
  • 仍有人仰望星空
    這就回到我的題目,仍有人仰望星空,我就是那樣,還在心存夢想,還在看著遠方。草原清冷而又寂靜,廣闊,而又落寞,這裡的夜晚很是寂靜,沒有都市的喧囂,很少的霓虹。兒子出外求學,我還是愛仰望星空,這是月亮我也不看了,因為時差,我們看月亮都不是一個時間,那看星空吧,我們至少擁有一個同樣的星空,繁星點點,似思念萬千。
  • 哲學|從仰望星空開始
    漸漸地,出現了一些人,他們不滿足於活在那些抽象的概念和教條中,他們對物質生活沒什麼欲望,而是痴迷於去探索宇宙的本源和人生的意義。哲學開始於仰望星空——泰勒斯「長眠在此地,是我們偉大的天文學家」,泰勒斯的墓碑上這樣寫道。
  • 生態園小學|讓仰望星空成為一種習慣:觀察月相活動紀實
    生態園小學|讓仰望星空成為一種習慣:觀察月相活動紀實 2020-03-11 19: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吉利星越「追星計劃」:以星空之名的探索與仰望
    此次跨界合作,打造了知乎首檔星空探索公路紀實節目《趕星河的人》,節目聚焦在三位知友的追星之路,也關注他們與本我、他人、與久違的自然交流中所湧現的心靈對話與人生哲思。在一路行進的人文紀錄,和西北大漠風光的壯美鏡頭中,引發觀眾內心的嚮往和共鳴。
  • 「一線傳真」當一個警察仰望星空時……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令國人激動不已的新聞中華兒女沉浸在舉世矚目的喜悅中嫦娥奔月不再是神話地外天體起飛不再遙遠在護送嫦娥五號的隊伍中有這樣一名首都公安民警在我們仰望星空同時
  • 春季星空,4月20日我們一起仰望星空可好?
    清明小長假,我們一起仰望星空可好?仰望星空,是孩子最好的科學啟蒙。日前,中國科協,教育部聯合下發《2017年青少年科學營活動實施方案》《教育部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要求,黑龍江省天文學會和黑龍江省宇航學會聯合推出以天文航天為主題的「星娃小綠人」天文航天研學觀星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