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10年代,韋氏詞典的十年十詞

2020-12-11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31日報導韋氏詞典(Merriam-Webster)出版商美國韋氏出版公司自2003年起綜合分析被搜索次數顯著高於前一年以及全年搜索量激增的詞彙,從而確定年度詞彙榜單。這些年度詞彙當然不可能囊括一切,但每每能夠折射當年美國和西方政治和社會氛圍的突出特徵,成為一種值得觀測的風向標。

《韋氏詞典》封面(資料圖)

韋氏出版公司總編輯彼得·索科洛夫斯基(Peter Sokolowski)曾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說,公眾對詞彙的興趣通常是由重大新聞事件驅動的。他表示:「人們查詢某個單詞,不僅僅是為了想知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有時也想從中尋求靈感,或者反思自己。」

在即將過去的21世紀10年代,韋氏詞典選定的十年十詞於今回看,意味深長。

2019:他/她(They)

這個詞在這裡,不指它最常見的含義「他們」,甚至也不再是複數人稱代詞,而是一個單數的「性別中立代詞」,用以指代一個性別認同不明確的人,可能是他,也可能是她,中文還沒有特定譯法。韋氏說,這個詞彙「被熱搜」,可能反映出人們對如何使用不特指性別的人稱代詞產生「好奇和困惑」;而在美出版、編輯和社交媒體中,使用這個單數代詞來指非二元性別個人的現象越來越常見。皮尤研究中心調查顯示,十幾歲到二十多歲美國人中,逾三分之一認識表示性別中立的代詞,比40歲左右的美國人高出兩倍。

2018:司法/正義(justice)

這一詞彙在英文中有多個釋義,亦指公正、不偏不倚或公平的品質。它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職務的英文稱謂,有些美國電視欄目名稱也包含這一單詞。2018年的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卡瓦諾提名戰、司法部特別檢察官米勒主持「通俄」調查、總統川普遭遇「妨礙司法」質疑以及迴避「通俄」調查的司法部長塞申斯去職等事件,廣受美國民眾關注。

2017:女權主義(feminism)

或許,是把這個詞依其本意,譯成女性主義的時候了。據韋氏詞典解釋,這個詞,指在政治、經濟和社會領域兩性平權的理論。對應英文單詞也有「女權運動」之意,指為支持女性權益而組織的活動。2017年初,川普就職總統後,世界多地舉行「女性大遊行」。從歐洲到美國,多位政治、娛樂和新聞界名流被控性侵或性騷擾女性。美劇《使女的故事》和由女性導演帕蒂·詹金斯執導的超級英雄電影《神奇女俠》也引起了人們對「女權主義」一詞的興趣。

2016:「超現實」(surreal)

超現實的特點,是如同夢境一般、帶有強烈的非理性色彩的現實。2016年的美國大選,飛出川普這隻全球年度最大黑天鵝。加上之前的英國公投脫歐、美國社交媒體的回音室效應、假新聞的蔓延,令很多人對浸潤多年的社會政治環境忽然感到陌生。

2015:主義(ism)

這其實不是一個詞,而是一個表示「主義」的後綴。諸如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物質主義、理想主義,都可由相應詞根加上這個後綴構成。《今日美國報》對這一年度詞彙提供的解釋是,指有壓迫性,特別是歧視性的態度或信仰。細思這一詮釋,似有一定道理。儘管一個人步入人生的成年,其標誌之一是認識到大千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但很多人仍然認為,主張某種主義,似乎天然意味著需要拒斥、貶低乃至斷然否定另一種主義。

韋氏說,這一年中,搜索量最大的「主義」包括社會主義、法西斯主義、種族主義、女權主義、共產主義、資本主義以及恐怖主義。其他「主義」詞彙還有專業主義、實用主義、存在主義、英雄主義等。

2014:文化(culture)

何謂文化? 常見釋義是:一個種族、宗教或社會群體的習慣信仰、社會形式和物質特徵,可以非常具體,也可以抽象寬泛。韋氏說,美國人「越來越頻繁地使用『文化』這個詞,這可能是一時的時尚,也可能就是自然演化的結果。」這個詞,常與不同詞彙搭配生成新概念。

在美國,「文化戰爭」在過去這十年——歐巴馬和川普時代,不斷升溫,主要涉及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間,圍繞墮胎、同性婚姻、少數性向人群(LGBTQ)、多元文化主義、移民、控槍、政治正確性、環保、女權等熱門話題,基於分歧巨大的價值觀、道德和生活方式而發生的文化衝突。筆者淺見,美國文化戰爭的本質,或可用保守派大家塞繆爾·亨廷頓的一本書名來概括:「我們是誰」。

這一年的韋氏年度詞彙榜單,排名第二和第三位的詞彙是:懷舊(nostalgia)和潛伏(Insidious)。

2013:科學 (science)

與一般公眾的理解可能不同,「科學」一詞,有兩層含義,一是掌握知識的狀態;二是區別於無知或誤解的知識。在2013年,「科學」一詞搜索量增長176%,緊隨其後的是「認知」(cognitive)、「互信」(rapport)與「傳播交流」(communication)等。韋氏稱,「『科學』一詞彌合了觀察與直覺之間、證據與經驗之間的矛盾。2013年是美國社會對氣候變化問題和科學教育政策討論的大熱之年。「互信」與「傳播交流」兩個詞彙的大熱,源於斯諾登事件曝光了美國全球監聽行動。

2012: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socialism and capitalism)

這是十年間,唯一一次出現兩個詞彙熱度難分軒輊、並列第一的情況。韋氏說,這是因為2012年是美國大選之年,在關於總統選舉各種討論及兩黨總統候選人辯論中,「(歐洲)社會主義」和「(美國)資本主義」這兩個詞語「使用頻率極高」。特別是選舉日當天,「社會主義」一詞的使用量「飆升」,而「人們在查詢其中一個單詞時,經常也會去查詢另一個單詞。」從全年來看,人們對使用這兩個詞語的興趣都很濃厚,兩個詞語經常同時出現。它們是「時代精神的濃縮」。

2011: 講求實際的(Pragmatic)

這十年間唯二成為年度詞彙的兩個形容詞之一,還是一個人人知道大概意思的常用詞,大致是指與事實或實際事件有關的,通常不包括智力或藝術問題;實用的、合乎邏輯的,而不是理想化的。在這一年8月美國國會投票決定提高美國債務上限之前的幾周裡,這個詞搜索量猛增。韋氏說:「『Pragmatic』這個詞描述的是一種品質,人們看重自己的這種品質,同時也在其他人和決策者身上尋找這種品質。」這一年,位於倫敦的《牛津英語詞典》選擇的年度詞彙是「中產」(middle),用來形容受擠壓的英國中產階級所感受到的經濟困難。

2010: 緊縮/節儉 (austerity)

這個詞,用在政府財政舉措裡,是緊縮,用在家庭和個人開支裡,是節儉。為何會是這個詞成為美國2010年度詞彙?這個謎不難猜——2008年9月爆發的金融危機釀成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蕭條,到2010年,該顯現的滯後效應得到全面顯現。韋氏稱,這個詞折射出美國當時與經濟和文化緊密相關的成本削減風潮,「顯然,『節儉』引起許多人共鳴。」

金融危機的影響是全球性的。2010年,當然不僅僅是美國聯邦財政和中產階層不得不捂緊錢包的疼痛之年。(徐劍梅)

相關焦點

  • 21世紀10年代,韋氏詞典的十年十詞|女性主義|川普|韋氏詞典|美國...
    參考消息網12月31日報導韋氏詞典(Merriam-Webster)出版商美國韋氏出版公司自2003年起綜合分析被搜索次數顯著高於前一年以及全年搜索量激增的詞彙,從而確定年度詞彙榜單。這些年度詞彙當然不可能囊括一切,但每每能夠折射當年美國和西方政治和社會氛圍的突出特徵,成為一種值得觀測的風向標。
  • 《韋氏》詞典已更新 氣功烏龍茶等詞被收錄(圖)
    《韋氏大學詞典》更新今秋推出第11版 納入新詞約百個 本報連線編輯部獲悉其吸收了外來詞   英文詞典傾心 氣功「嫁」入《韋氏》  此外 中國毛冠鹿一詞新入主 《牛津英語詞典》在線版專家認為中國人足跡遍全球把文化帶到各地
  • 【全英】韋氏詞典5冊全集:韋氏字根詞典 | 詞典和同義詞詞典 | 大學英語詞典字典
    韋氏詞典和同義詞詞典包含近6萬個詞典條目 超過13500個詞表條目,包括廣泛的同義詞和反義詞列表 新增近500個詞表詞條,涵蓋新詞彙 按字母順序組合的詞典和敘詞表條目 簡潔明了的詞彙指導,包括豐富的例句 支持共同的核心國家標準
  • 《韋氏詞典》的2018年度英文詞,是它!
    如何用一個詞代表即將過去的2018年?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幾天前,《韋氏詞典》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 有道詞典下線《21 世紀大英漢詞典》
    新增《新牛津英漢雙節大詞典》權威釋義,查詞內容更豐富V2.0 正式版(2008年12月15日)最新收錄《21世紀大英漢詞典》和《新漢英大辭典》兩部權威詞典《新牛津英漢雙節大詞典》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去查了下有道詞典網頁版。
  • 《韋氏詞典》收錄「區塊鏈」等詞
    Bianews 3月6日消息,本月,《韋氏詞典》收錄850多個新詞和定義,其中在線版本加入了「區塊鏈」一詞,將其定義為「一個包含信息(如金融交易記錄)的數字資料庫,可以在一個大型的去中心化的、可公開訪問的網絡中同時使用和共享。」「加密貨幣」等詞也將被加入其詞典。
  • 牛津韋氏詞典今年再添數百新詞
    【美國《洛杉磯時報》9月1日報導】題:常用新詞 每年此時,《牛津簡明英文詞典》會公布一份單詞表,其中的單詞將添加進下一版詞典中。 今年是《牛津簡明英文詞典》一百周年,這使得其年度更新詞彙比平常具有更重要的意義。為了慶祝百年,它迎接了400個新詞成員加入詞典。
  • 韋氏詞典2015年度詞竟然是後綴「-ism」
    據韋氏公司的統計,在過去的一年中,韋氏大詞典官方網站查詢功能耗費流量最多的「主義」有社會主義,法西斯主義,種族主義,女權主義,共產主義,資本主義以及恐怖主義。「今年,我們經歷了很多,」麻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Springfield)韋氏公司的編輯彼得·索科洛夫斯基在近期的採訪中沉思道。「這是沉重的一年。這些詞語背後都涵蓋著相關理念和實踐。我們在選詞的過程中也訓誡了自身。」
  • 韋氏詞典2019年度詞是They 可指非特定性別的個人
    #韋氏詞典2019年度詞是They#,可指非特定性別的個人】12月10日,美國韋氏詞典公布2019年度詞彙,「They」一詞當選。2019年在韋氏詞典上搜索「They」這個詞的次數比2018年多出了313%。9月,韋氏詞典重新定義「They」,不僅可以用來指代「他們」 「她們」和「它們」,還可以指代一個單數的、非特定性別的個體。
  • 韋氏詞典:"大流行pandemic"被評為2020年度詞彙
    韋氏詞典編輯出版商美國韋氏出版公司11月30日宣布,英語單詞「大流行」(pandemic)被評為2020年度詞彙。該出版社進一步解釋稱,「大流行」一詞是「將全球醫療緊急狀況和政治反應以及我們對這一切的親身經歷聯繫在一起的詞彙」。「大流行」一詞在一整年幾乎都是韋氏詞典網站的高頻搜索詞。其搜索量自1月中旬以來緩慢上升,隨著世界衛生組織在3月11日認定新冠疫情已具備「大流行」特徵,「大流行」一詞的搜索量飆升,當日搜索量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158倍。
  • 年度詞語|《韋氏詞典》年度詞彙:justice
    在即將過去的一年裡,justice一詞一直是韋氏詞典網站上搜索量最高前20至30單詞之一,有時會因為特殊事件而排名提升,而在大部分時間裡也位於前列。除了justice一詞,進入到《韋氏詞典》年度詞彙前十位中的大部分詞也帶有很強烈的政治意味。
  • 雙語|Pandemic同時當選韋氏詞典和Dictionary.com的年度詞彙
    在新詞層出不窮的2020年,卻有一個詞同時被韋氏詞典和Dictionary.com(詞典網)選為年度詞彙,這個詞就是pandemic(大流行病)。韋氏詞典的特邀編輯皮特·索科洛夫斯基說,大流行病(當選年度詞彙)「很可能並沒有讓人大吃一驚」。
  • 2017年度《韋氏詞典》詞彙:Feminism女權主義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2017年度《韋氏詞典》詞彙:Feminism女權主義 2017-12-15 14:02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韋氏詞典》2017年度詞彙:Feminism/女權主義
    此前,柯林斯英語詞典率先公布fake new為年度詞彙(點擊這裡),dictionary.com則是將complicit一詞選為本年度的詞彙(點擊這裡)。這兩個詞都與川普家族有關。另一家美國著名的詞典機構,《韋氏詞典》則在12月12日宣布,將「女權主義」(feminism)評為2017年度詞彙。
  • 美國韋氏詞典將修改「種族主義」一詞定義
    海外網6月10日消息,在美國抗議示威活動持續蔓延之時,一位22歲的大學畢業生致信出版著名韋氏詞典系列的梅裡厄姆·韋伯斯特公司,要求對方修改「種族主義」(racism)一詞的定義。在經過幾番交流後,公司最終同意了這一要求。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紐約郵報》等美媒報導,這位名叫甘迺迪·米查姆的密蘇裡州女子在弗洛伊德案後聯繫了出版公司。
  • 《韋氏詞典》公布2017年度詞彙:女權主義
    不過,綜合分析被搜索頻率顯著高於去年的詞彙以及全年搜索量激增的情況,「女權主義」一詞脫穎而出。索科洛夫斯基還說,過去一年,《韋氏詞典》在線網站上,「女權主義」一詞的搜索量比2016年增長了70%,並在年內多起事件後出現搜索量激增的情況。
  • 《韋氏高階英語詞典》是一本什麼樣的詞典?
    可以看到紙質版的韋氏詞典塊頭要比朗文6大很多)《韋氏高階英語詞典》出版商是美國老牌辭書公司Merriam-Webster,這家公司成立於1828年,歷史上出版過眾多辭書,包括《韋氏大學英語詞典》(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韋小綠」(Merriam-Webster's Vocabulary Builder)以及
  • 繼牛津詞典後,阿姆的「stan」一詞再收入韋氏詞典
    這首歌引起廣泛的議論和好評,自此「stan」一次也用來形容一些過於瘋狂的粉絲,後來牛津詞典收錄了「stan」一詞。   而今年4月23日韋氏詞典也宣布將「stan」加入到他們的資料庫中。「stan」在韋氏詞典中一共有名詞和動詞兩種用法。
  • 「正義(justice)」一詞被評為韋氏詞典2018年度詞彙
    韋氏詞典編輯出版商美國韋氏出版公司17日在社交媒體上宣布,justice被評為該詞典2018年度詞彙。Racial justice. Obstruction of justice. Social justice. The Justice Department.
  • 美國抗議示威不斷 韋氏詞典將訂正「種族主義」一詞定義
    海外網6月10日電在美國抗議示威活動持續蔓延之時,一位22歲的大學畢業生致信出版著名韋氏詞典系列的梅裡厄姆-韋伯斯特公司,要求對方修改「種族主義」(racism)一詞的定義。在經過幾番交流後,公司最終同意了這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