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只有一首詩傳世,有點打油詩的味道卻寫出對月亮的光陰之思

2020-12-22 老張侃詩詞

詩詞博物館,我們今天談到一首關於月亮的唐詩。

在古典詩詞文學當中,對於月亮描寫的詩作非常之多。尤其是在唐詩當中那種獨有的意境之美,決定了詩人通常把目光投向於天空,寫出屬於自己對月亮的感慨。

這裡面有的詩句描寫月亮的美麗,有的詩句藉助月亮表達對於親人的思念。有的詩句則藉助月亮上的神話傳說抒發心中情感。

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個詩人和這首古詩都沒有多麼出色,詩人的名字不過是芸芸眾生極為不出色的一個,這首唐詩的整體思想內容和情感意蘊也不見得有多麼深厚,甚至有點打油詩的味道。不過這畢竟是這個詩人傳世的唯一一首古詩,而且也入選了《全唐詩》。

昨夜圓非今夜圓,卻疑圓處減嬋娟。一年十二度圓缺,能得幾多時少年。

這首唐詩的題目非常的普通,題目就是《詠月》,作者是唐代詩人李建樞。這個詩人在文學史上並沒有什麼名氣,這首古詩讀起來也非常的簡單。詩人就是憑藉對月亮周而復始的規律變化,來表達對於人生、對於光陰逝去的感悟。

開篇的這兩句唐詩還有一點哲理思辨的韻味。「昨夜圓非今夜圓,卻疑圓處減嬋娟」,昨天的月亮是圓的,今天的月亮也是圓的。但是今天的月亮和昨天的月亮畢竟還是不一樣。因為月亮總是周而復始的變化,所以詩人也就開始懷疑,這月亮是否會一如既往的美好?

「一年十二度圓缺,能得幾多時少年」,一年當中有12個月,每個月都會經歷月圓月缺的歷程。月亮會周而復始的變化,月亮會從缺月變成圓月,也會從圓月變成缺月。但是相比而言,人這一生的光陰就像是一道直線,所經歷的一切都已經沒有再回頭的路。

所以,對於絕大多數的我們來說,都要認真的明白人生這一旅途的意義。青春易逝,年華易逝。人的青春年華如此短暫,並不像月亮那樣會周而復始的迴轉。所以,珍惜當下的每一個時刻吧。

柏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這位古代詩人僅傳世一首詩,卻寫出了最直白的思鄉之情
    古詩詞當中,思鄉詩有很多。古人為了生計,為了理想抱負,為了功成名就,大都要遠離家鄉。而在外久了,或者在外遭遇困境,大都有思鄉之情。到了詩人那裡,這種綿綿情感就變為思鄉詩,流傳下來。思鄉詩思鄉詩,我們最熟悉的就是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了,詩人把月亮和思鄉情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成為很長時間以來詩人們作詩必有的一個意象。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國的詩歌向來含蓄內斂,思鄉詩多數也是如此。但並不是全部,比如這句「三千裡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可能是最直白的思鄉詩了。
  • 想當詩人就看過來,這就學會打油詩(入門篇)
    依託博大精深的漢語文化,寫寫有點趣味有點情調的小詩詞,是很多朋友的願望。不過,大多數人對詩詞一直是「望洋興嘆」,停留在願望,不敢嘗試。如果要嚴格地遵循詩詞格律要求來創作,難度確實不小,做詩人確實不容易。不過,放低起步門檻,寫寫現代版的打油詩,自己開心,博得朋友們點個讚,不是難事。
  • 楊萬裡被嚴重低估的一首詩,看上去像是打油詩,但是寫得生動有趣
    楊萬裡有很多的詩都入選了課本,這也從側面說明他的作品有存在的價值,只有真正大師級的詩人才有資格入選,很顯然楊萬裡就是南宋時期的大師,他的詩朗朗上口,並且清新脫俗,一些作品可能看上去好像是打油詩,但是讀來卻讓人拍案叫絕,不僅寫出了新意,也讓拓展了詩歌的表達方式。
  • 詩人只有一首詩存世,無一梅字卻寫出史上最美的梅,成一個詞牌名
    當年宋詞一姐李清照曾寫過一首《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在詞的小序言裡她寫道:「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然而她自己這首詞雖寫得絕美,也沒有落入以梅寫堅韌意志的俗套,但卻並不比前人作品驚豔多少。由此可見,要寫出一篇好的詠梅作,是極考驗才力的。名家巨匠做不到的事,小詩人未必就不能成就。
  • 寫了很多詩,你卻只記得住他一首詩的詩人
    今天,我們翻閱古籍,一塊來看看那些寫過很多詩,但你只背過他一首詩的詩人。唐代:駱賓王、孟郊「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如果列一個七歲兒童必背詩清單,定少不了《詠鵝》,一同上榜的還會有《靜夜思》《登鸛雀樓》《春曉》《憫農》等作品。
  • 趣詩佳作欣賞:一首詩裡寫出春夏秋冬四季,形象風趣很是有才
    大自然向來是文人騷客詩人們創作靈感的重要來源之一,美好壯麗的大好河山,生靈萬物,隨著一年四季的變化而變化,多姿多彩,內容豐富,難怪詩人們能夠寫出那麼好的詩來。自古到今,分別描寫春夏秋冬事物的詩很多,但在一首詩裡寫出四季來的,卻不是太多。
  • 詩仙李白也曾寫過打油詩!中國古代趣味詩——打油詩趣談
    一樹梨花壓海棠是蘇東坡與好友詞人張先的調侃之作。據說張先在八十歲時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蘇東坡就寫了這首打油詩送給他,祝福的同時也有戲謔的成份。四、清·鄭板橋的打油詩鄭板橋因得罪了上司,索性辭官回鄉。因為清廉,他帶回的家當只有一肩明月、兩袖清風、黃狗一條和蘭花一盆。
  • 李白的詩與月:回不去的故鄉,就像月亮|周末讀詩
    《靜夜思》顯然是第一類,且堪稱此類詩中的典範。千餘年來既被推為經典,於是輕易沒人敢問「這首詩有什麼好」。對於經典,人們總是一片讚美,儘管大多時候並不知道在讚美什麼。這又是一個「皇帝的新衣」問題。即使是天才詩人,即使是一首經典好詩,作為詩的讀者,我們仍要敢於質疑,要有天真的勇氣去做那個誠實的孩子。
  • 千古帝王詩,一首比一首霸氣,每一個帝王,必有一首傳世霸氣之詩
    文:風林秀01古代成帝王者,必有一首傳世好詩。不過先秦時期的詩,都是四言詩。就比如:寤寐思服、輾轉反側什麼的。帝王睡不著的時候,偶爾靈光乍現,就會寫一首傳世好詩。秦始皇的這首詩名叫《祠洛水歌》:洛陽之水,其色蒼蒼。祠祭大澤,倏忽南臨。洛濱醊禱,色連三光。
  • 王之渙雖僅6首詩傳世,但一首「絕句之最」,一首「五絕之最
    靳能在墓志銘中稱王之渙"孝聞於家,義聞於友,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但可惜他的詩歌散失嚴重,傳世之作僅六首。然其詩用詞十分樸實,然造境極為深遠,令人裹身詩中,回味無窮。王之渙的這首詩被稱作曾被人譽為七絕壓卷之作。此詩短短28個字,詩景恢弘廣闊,壯觀蒼涼,詩風慷慨激昂,沉雄渾厚。此詩當時即被配樂傳唱,流傳甚廣。因而被後世詩家評為「唐音」的典型。被國學大師章太炎推為「絕句之最」。
  • 詩畫中國|白玉盤,瑤臺鏡?是你眼中的月亮嗎?
    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借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詩,收錄在部編版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我們都知道,大詩人李白的個性豪邁奔放,他的詩清新飄逸,意境奇妙。在這首詩中,詩人憑藉想像,將現實事物中的月亮和神話傳說作為內容,藝術地展示出來。
  • 唐代無名詩人不幸落第,寫下一首唯美思鄉詩,驚豔了千年時光!
    就像在歷史上只留下一首詩或者一首詞的無名詩人一樣,熱鬧都是後人的,孤獨卻是他們自己的。今天,筆者要與大家分享的這首唐詩,其作者就是一位無名詩人。然而,這首詩作卻揚名後世,流傳至今。其中的一句點睛之筆「一樹梨花一溪月」真的好美。你知道出自哪首詩嗎?你能背出全詩嗎?
  • 賈島的一首傳世之作,其中的名句常被後人效仿,卻從未被超越
    下面一起欣賞唐代詩僧賈島的一首傳世之作,其中的名句常被後人效仿,卻從未被超越。憶江上吳處士唐代:賈島閩國揚帆去,蟾蜍虧復圓。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他早年為僧,元和年間他以詩投韓愈,因為「推敲」之事而為韓愈所賞識,並攜之入京。賈島便返俗應舉,然終身未第。他曾為長江縣主簿,世稱賈長江,卒於普州司倉參軍任。賈島的詩以苦吟著名,「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不過他的詩歌題材非常狹窄,多酬贈之作,表現愁苦孤獨之情。
  • 宋朝一個懶詩人,一首詩只寫出2句,而這首詩卻被千古傳誦
    說起「近水樓臺」這個成語,大多人都十分熟悉,意思是靠近水邊的樓臺可以先見到月亮,用來比喻由於地處近便而獲得優先的機會。但它的由來有一段逸事,是宋朝最「懶」的詩人蘇麟為了拍馬屁寫下的僅有2句的詩。 這背後其實也反映了古人特別是文人說話婉轉、含蓄,用詩詞作賦,不直接表明自己真實意圖的現象。
  • 此人僅一首詩傳世,是求職的自薦信,只有2句14字,如今家喻戶曉
    文人做事的方式與眾不同,他們腹中有才,手中有筆,心裡有情,即使想謀一份工作,別人可能會寫一封自薦信,文人則會奉上一首幹謁詩,求人辦事方式也有文藝範兒。文人也要吃飯,也想當官,還想做大官,但文人的骨子裡有一種清高,辦事方式很含蓄。
  • 唐朝三流詩人寫了一首詩,意境優美,開頭便是千古名句,無人超越
    當然,有些時候,不是很著名的人,也可以寫出令人讚嘆的文章,比如張繼便是這樣的一個人,或許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他,而他也只能夠算得上是唐朝的一個三流詩人,但是正是這樣一個人,寫出了
  • 戚繼光不多見的一首詩,信手拈來,卻是傳世之作
    詩歌創作與個人的心情息息相關,詩人心情舒暢,也會才思泉湧;而當情緒抑鬱,筆端也經常難有驚人詩句。比如蘇軾在中秋之夜歡飲達旦,不僅心情激動,而且詩興大發,一曲《水調歌頭》揮筆而就。再如李白被賜金放還,友人設宴為之餞行,詩仙開懷痛飲,情感激蕩變幻,立刻就抒寫了一篇千古流傳的《行路難》。明代有一位將軍詩人也曾有這樣的感受,他酒後賦詩,彰顯出非凡才華。下面介紹戚繼光不多見的一首詩,信手拈來,卻是傳世之作。
  • 白居易最精闢一首冬至詩,全詩無一「思」字,卻寫出千萬人的思情
    閒的無聊,便尋了一些冬至詩作來消遣,也想找些靈感,賦詩一首。可見來許多冬至詩,卻只有白居易的這首詩,此時此刻,最打動我。所以說,欣賞詩作,也是要看個人心情。因為此時此刻此景,倍感動。而我此時的心情,就是想和最親愛的人一起吃水餃,卻也只能是想下,不能付出行動。
  • 張九齡深夜望月,寫下一首傳世名作,讓月亮寄託了思念,千古流傳
    在秋月和梧桐樹影中,排解心中的憂愁,故國不在,大小周后不在,只有那明月如鉤嵌入心中,隱隱作痛。一代才女李清照在月夜思念愛人「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紅藕香殘的時節,灑滿西樓的月華,穿過林層的雁陣,與相思交織,和閒愁同韻。滿腹心事無從可寄,唯一彎殘月與她相知。不同的人,眼中的月也是不同的。戍邊戰士眼中的月是悲壯蒼涼。離人眼中的月,越發感傷悽苦。
  • 12位冷門詩人,12首傳世名作:詩紅人不紅
    這是一首和詩,作者是用原唱同題抒發自己宦遊江南的感慨和歸思。此詩韻腳分明,平仄和諧,對仗工整,已是成熟的律詩作品。因此,這首詩可謂初唐時期完成近體詩體式定格的奠基之作,具有開源闢流的意義。此詩描寫了終南山的雪景和雪後增寒的感受。這首詩詠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樸實自然。王士禛在《漁洋詩話》卷上裡,把這首詩和陶潛的「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王維的「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寬」等並列,稱為詠雪的「最佳」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