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一線】他·三家人·兩個時態

2020-12-17 澎湃新聞

編者按

11月2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全省剩餘9個未摘帽的紫雲縣、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沿河縣、榕江縣、從江縣、晴隆縣、望謨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這個昔日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66個貧困縣全部出列。

近日,貴州高院微信公眾號持續推送貴州法院人在脫貧一線的扶貧故事。敬請關注!

他·三家人·兩個時態

——記納雍縣人民法院法官郭鵬

若不是因為脫貧攻堅,他可能不會走近那樣荒蕪的山腰,當然也不會認識那樣的三家人。但他與他們邂逅了,邂逅在脫貧攻堅的徵程中。因為邂逅,在他的幫助下,從開始到現在,這三家人的時態,可謂是「此一時,彼一時」,他由衷高興,為自己,為他們。

他,就是納雍縣人民法院法官郭鵬。

郭鵬邂逅他們的彼時,是2019年6月。

2019年6月,全縣幫扶幹部重新調整,郭鵬從厙東關鄉梅花村轉戰到黑沙垮村,河坎組的陳懷英和黃榮成了他的幫扶對象。

年逾古稀的陳懷英是低保貧困戶。第一次走訪,郭鵬發現戶主陳懷英身帶殘疾,走路不利索。讓他更沒想到的是,就是這麼一個走路不利索的老人,竟然還帶著4個孫輩的孩子——兩個孫子,兩個孫女。夏天已經光臨大地多時了,可他感覺到,她們這個家庭還生活在內心的寒涼裡。

郭鵬走訪了解到,陳懷英的老伴和兒子已經去世,兒媳帶著四個子女中的兩個,悄然外嫁他鄉,留下兩個孫輩的孩子給陳懷英撫養。

2020年5月,郭鵬再去陳懷英家走訪時,發現一個更糟糕的情況——2019年年底,陳懷英的兒媳再嫁的那個男人意外亡故,兒媳就將原本帶在身邊的兩個孩子送回黑沙垮,交給陳懷英老人撫養,之後就不知所蹤。陳懷英原來帶著的兩個孫輩孩子已經讓她夠嗆,現在又增加兩個孫輩的孩子,她更是不堪重負。

陳懷英的第二個孫女黃承英原本在厙東關中學上八年級。這個13歲的女孩承受了喪父的不幸後,看著難以為繼的家庭,悄然輟學了。「該入學的一個不能少!」郭鵬聽到這情況,急,打算去找孩子談心。

5月份的天氣已經漸漸熱了,一走路,身子就出汗。郭鵬按陳懷英老人的指引,忍著蟲子一樣爬動的汗水的折磨,在一片返青的土地上找到了黃承英——當時,她正在跟著伯父和伯母勞作,13歲的小女孩承擔了本不應該由這個年齡承擔的活計。

黃承英的大伯是個懂理的人,他內心也不願意孩子輟學,但他沒有辦法,加上孩子心意已決,他也只能順著孩子的意了。

在烈日暴曬的土地上,汗水有增無減。郭鵬站著說了一堆道理,到底是說動了黃承英,她同意返校。黃承英的伯父也說行,就返校。

郭鵬擔心夜長夢多,立即聯繫東關中學的老師,並且自己掏錢買了被子、枕頭、臉盆等生活必需品,親自將黃承英送到學校,還給了黃承英300元錢作零花錢。臨離開學校,郭鵬給黃承英說:「你只要好好讀書,我就供你,每月200元,直到你讀完高中。」

黃承英不怎麼說話,只是咬著嘴皮點了一下頭,算是答應了郭鵬。「我說的話,是承諾。她的點頭,也是承諾。我用自己一個承諾,換她的一個承諾,就是為了她不再流失在校園外。」回憶校園裡離開黃承英時的情景,郭鵬永遠記得小女孩的那種不自信。

郭鵬的父母都是農民,因此,生在農家的他從小就知道農村人的不易,所以,當他知道陳懷英這個家庭的景況後,儘管他入職法院沒幾年,工資也沒多少,但他還是覺得陳懷英一家需要外援,「我有責任拉扯她們一把」。

郭鵬是90後。郭鵬說:「我的母親患類風溼多年,現踝關節已經病變,送醫院幾次,錢花了,病不見好,現在每月都得吃藥。但與陳懷英老人相比,我母親好歹還有我作為依靠,陳懷英可是什麼都沒得靠了。」郭鵬幫助陳懷英的初心,就是他在母親與陳懷英生活狀況的比較中奠定的。

把黃承英勸返學校後,郭鵬不食言,說到做到,每月按時給黃承英家捎去承諾的每月200元的資助款,同時,他還多方打聽黃承英的母親的下落。

「我最終電話聯繫了黃承英的母親,我向她釋明了撫養義務,說明了遺棄子女所要承擔的後果,她答應,按月向4個子女支付扶養費。」郭鵬說,孩子母親履行的,是主體責任,他這個結對幫扶人履行的,是一種補充式的責任。

農村人的不幸各不相同。陳懷英的不幸,是一種,而陳懷英大兒子黃軍的不幸,又是另外一種。

黃軍也是貧困戶。

走訪陳懷英戶的過程中,郭鵬經常遇到黃軍,所以漸漸熟了起來。「黃軍他雖然不是我的幫扶對象,但我也將他當作幫扶對象。」郭鵬說。

黃軍戶命運多舛,厄運不斷。

2020年初,黃軍大兒子的兒子(即黃軍的孫子)意外病故。

2020年7月,黃軍的大兒子經受不住喪子之痛,在浙江跳河身亡。

黃軍含淚賣掉唯一的耕牛,草草安埋了兒子,從此一蹶不振,經常打電話給郭鵬,哭訴命運的不公。郭鵬說:「一個男人哭,那是他除了哭,已經沒有辦法,所以我把他當成我的幫持對象看待。」

郭鵬把黃軍的這個情況反饋給村委。

村委重視,幫黃軍完善臨時救助申請資料,然後由郭鵬到縣民政局,為黃軍辦理了臨時救助,幫助他度過難關。

郭鵬的另一個幫扶對象黃榮的家,在黃軍家的隔壁,但黃榮形式上的家已經沒有了,因為沒房子。

21歲的黃榮,早年父親去世,母親遠嫁他鄉,留下他一個人,「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黃榮一直漂泊在外,郭鵬走訪好幾次,一直都沒有遇上人。

黃軍翻開他的小本本,勉強找到黃榮的手機號,讓郭鵬試著聯繫,「如果聯繫不上,換了誰,都沒辦法找到他,連村裡的老幹部也只知道村裡確實有這麼一個人,但都沒有見過他的真面目。」

還好,電話接通了,郭鵬一問,接電話的人就是黃榮,「他說,他在浙江打工。我加了他的微信,動員他回來。他真回來了,我先送了他200塊錢,然後幫他申請資金建房。」

……

郭鵬回憶這三家人的此時,已經到了2020年11月。

這時的時令,雖然已經進入冬天,但陳懷英的心不再冷,黃承英的學也上得好好的,黃承英的母親雖然在外,但也按時兌現撫養子女的生活費。

死了孫子又死了兒子的黃軍,已經從過去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重新養了牛,餵了豬,生活正在漸漸進入正常人的軌道。

黃榮的新房子已經入住,娶了媳婦,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黃榮外出務工,村裡又安排他媳婦打掃通村公路,每月好歹也有一份收入。從黃榮一個人變成現在一家人,生活向好,終於穩定了下來。

此一時,彼一時。

現在,陳懷英、黃軍、黃榮這三戶人家,眼下已經從過去的不利時態,過渡到有保障有著落的時態。

「脫貧不脫政策。我相信,有黨,有國家,他們沒有過不去的坎……」郭鵬相信,這個冬天過後,必然又是一個春天!

來源:「貴州高院」微信公眾號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脫貧一線】他·三家人·兩個時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他·三家人·兩個時態
    近日,貴州高院微信公眾號持續推送貴州法院人在脫貧一線的扶貧故事。敬請關注!他·三家人·兩個時態——記納雍縣人民法院法官郭鵬若不是因為脫貧攻堅,他可能不會走近那樣荒蕪的山腰,當然也不會認識那樣的三家人。但他與他們邂逅了,邂逅在脫貧攻堅的徵程中。
  • 張黎:從脫貧戰場到防疫一線
    原標題:張黎:從脫貧戰場到防疫一線 走田間、進羊圈、鑽樹林、入農家,風雨無阻。這是貴州省岑鞏縣新場村第一書記張黎近兩年來的每日「必修課」。只要是村民的事,他都有求必應。而這些天,流行病學調查、病毒採樣、核酸篩查成了他的日常工作。從脫貧攻堅戰場「無縫銜接」到疫情防控一線,他「逆行」而上,衝在最前面,用「疾控人」的一絲不苟詮釋著一名黨員的擔當。
  • 脫貧攻堅 我在一線|李徵宙:一切為了聯繫村的發展
    ■「脫貧攻堅,我在一線」系列報導編者按  麗水是浙江加快發展地區,近年來全市上下突出「黨和政府為核心,多元主體參與」的脫貧攻堅系列舉措,在基層一線湧現出了一批先進典型人物。他們中間有鄉村幹部、農業龍頭企業負責人以及山海協作結對幫扶幹部等等。
  • 扶貧脫貧一線風採: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女書記們
    在青海廣大農牧區脫貧攻堅一線,活躍著一批來自城裡的女幹部、女「第一書記」們的身影。在自己的家中,她們是乖巧的女兒是賢惠的妻子是慈祥的母親,承擔著一名普通女性的責任和義務;而在脫貧攻堅一線,她們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基層女幹部,是把群眾的大事小事時常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的女「第一書記」。在湟中縣上新莊鎮堯灣村、白石頭村、上峽門村,記者近日走近她們中的三位,近距離感受著她們的一顰一笑,聽鄉親們敘述著她們的故事。
  • 他奔波在脫貧攻堅一線
    第十八次來到玉麥的他,已經是玉麥鄉親的老熟人。 2019年4月,扎西羅布一家搬遷到玉麥村,由於缺少耕地、牲畜,除了政策補貼,沒有其他收入來源。次仁巴珠到扎西羅布家走訪時了解到這一情況,考慮到玉麥現在有一定的旅遊資源,加之流動人員多,住宿需求量大,他馬不停蹄幫忙籌措資金購買家具家電,讓扎西羅布順利開起了民宿。
  •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父女第一書記接力脫貧攻堅
    原晉城市陵川縣臺北村第一書記郭建平為脫貧攻堅殫精竭慮,倒在扶貧路上;他的女兒郭子涵毅然放棄考研,繼任臺北村第一書記,繼續在脫貧攻堅路上奮進。請聽報導《父女第一書記接力脫貧攻堅》。一場大雪過後,記者陪同郭子涵前往臺北村入戶調查。腳下的這條公路,就是郭子涵父親郭建平生前修建的。
  • 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到屏邊縣督促指導教育脫貧攻堅工作
    原標題: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到屏邊縣督促指導教育脫貧攻堅工作陳舜姚國華周榮等陪同9月24日至25日,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翁鐵慧率教育部調研組赴我州屏邊縣,就教育脫貧攻堅工作進行督促指導。25日一早,翁鐵慧一行繼續前往新現鎮三家人村水田希望小學,實地了解適齡兒童少年就學、教育扶貧政策落實、學校教師配備、教學組織等工作,並十分關切地詢問了學生住宿和鄉村寄宿制學校管理等情況。
  • 學習英語時態,只要抓住兩個完成時,你就贏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初學英語的小夥伴們經常會對各種時態變化感到很迷茫,其實儘管英語有16種時態,但在日常交際當中,經常使用的不過10種左右。在這10種常用時態當中,你只要搞明白兩種完成時態(現在完成時和過去完成時),其他的就會迎刃而解了。因此學習這部分語法知識,一定要抓住要點集中突破,這樣以後在我們遇見涉及到動詞時態題(語法填空題)的時候,才會胸有成竹。並且,謂語動詞時態和語態的學習直接關係到以後非謂語動詞時態和語態的學習,所以,這一塊知識又是個重點。
  • 「脫貧攻堅·一線故事」關嶺自治縣花江鎮元林村網格員周賢進:堅守...
    「網格員周賢進對我家的幫助特別特別的大,家裡有什麼困難情況他都能夠及時的幫我解決掉,我非常的高興,前段時間我家妻子生病了還有小孩生病我不在家,他都親自拿車子送她去醫院。我們家裡面水不來啊,電不通這些,他都幫我弄好。他對我們工作做的非常的到位,對我們的幫助和關心這些特別好。」關嶺縣花江鎮元林村村民羅重感激的說。
  • 巾幗榜樣|東至縣脫貧攻堅一線巾幗典型事跡展播(三)
    巾幗榜樣|東至縣脫貧攻堅一線巾幗典型事跡展播(三) 2020-08-20 19: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慶·幫扶日記】沉下心去,深入一線 用耐心細心帶來脫貧信心
    按照工作計劃,今天我們駐村工作隊主要有兩個任務:一是對貧困戶「一超七有」情況作進一步核實核對,並繼續開展好扶貧政策「明白人」培養工作;二是對非貧困戶的年度收入情況進行核算,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近況。房門開著,澤旺貢布卻不在家裡,一問鄰居得知,他一早就出去放馬了。國家的低保政策保障了澤旺貢布的基本生活,今年他還享受了易地扶貧搬遷優惠政策,生活環境得到了大大改善。澤旺貢布喜歡養馬,我每次見到他,總要交流一下養馬的樂趣。我也鼓勵他養好馬,等下一步我們的特色旅遊發展起來,他可以加入進來,實現增收。
  • 一名五十五歲駐村幹部自述——脫貧攻堅一線的法院幹警張永康
    一名五十五歲駐村幹部自述——脫貧攻堅一線的法院幹警張永康 2020-12-21 16: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在一線」扶貧路上「姐妹花」
    脫貧攻堅號角吹響後,她們下沉基層,與群眾貼近心、一塊忙、一起幹,用實實在在的成效贏得群眾認可。城古社區位於金城辦東部,全村5個村民小組,532戶2480餘口人,未脫貧戶5戶8人,其中,低保戶2戶5人,五保戶3戶3人。用腳步丈量初心「文婷、偉妮來啦!
  • 劉健郜林鄭智三家人聚會,人生選擇看郜林
    近日,王晨曬-劉健郜林鄭智三家人聚會照,配文並表示,「每年都相聚」。而劉健老婆梁然也表示:好久不見,甚是想念!這一波互動,讓球迷既豔羨,又感慨,人生友誼「如此」足球三人組,足矣!劉健郜林鄭智三家人聚會這三人組合中,鄭智是大佬,劉健比較低調,要論口碑與知名度,三人中,郜林綜合兩項最高。
  • 專家研討《百裡洲紀事》:「解剖麻雀式」書寫一線脫貧攻堅現場
    近日,一部《百裡洲紀事:一線脫貧攻堅實錄》的線上研討吸引了超過100餘萬人次觀看,引發讀者和業界熱議。朱朝敏兩年來深入百裡洲參加一線扶貧工作,走遍41個村莊,多次走訪百裡洲駐村幹部、貧困農戶,真實記錄鰥寡孤獨、貧困獨居者、留守兒童等困難群眾的生活原態,記錄他們在精準扶貧背景下的悲辛歡愉。談及《百裡洲紀事》的創作初衷,朱朝敏說,在扶貧工作中她有感於脫貧攻堅戰的偉業——不僅是在經濟上脫貧,也是鄉村的社會變革和精神洗禮。
  • 《愛的釐米》:最終三家人成為一家人,關永年真是幸福
    在電視劇《愛的釐米》中有很多反派,最終他們也成功洗白了,徐秀蘭和高院長之間的故事也頗為搞笑,兩人因為一場誤會,錯過了30年,在這30年裡徐秀蘭獨自撫養孩子,她也過得很艱難,當然高院長也是活在悔恨之中,因為他的自己行為,讓原本幸福的家庭破裂。
  • 把黨的力量匯集到脫貧一線——雲南省紅河州、文山州抓黨建促脫貧...
    採訪組一行到文山州硯山縣鑫珵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採訪為了確保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近年來,雲南迎難而上,堅持工作向脫貧攻堅聚焦、資源向脫貧攻堅聚集、力量向脫貧攻堅聚合,把黨的力量匯集到脫貧攻堅最前沿,強力推進貧困地區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
  • 【尋找最美基層民警】顧懷勇:紮根脫貧一線的年輕書記
    《尋找「最美基層民警」》, 今天我們欄目進行展播的候選人是 紮根脫貧一線的年輕書記 ——顧懷勇
  • 【脫貧攻堅群英譜——脫貧攻堅幹部考察調研】「跟著他幹有奔頭...
    「跟著他幹有奔頭」 ——記臨武縣南強鎮兩廣村黨支部書記歐愛國 顏石敦 羅徽 9月11日,記者在臨武縣南強鎮兩廣村見到歐愛國時,他正在驗收東江自然村通往擔幹嶺自然村的水泥公路。
  • 「決勝脫貧·奮鬥有我」共青團漢中市南鄭區委:讓青春之花在脫貧...
    決賽中,20位來自扶貧一線的選手們結合扶貧工作真實經歷,謳歌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在脫貧攻堅進程中的良好風貌,描繪出一幅全區上下廣大扶貧幹部用心幫扶貧困群眾的美麗畫卷。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共青團漢中市南鄭區委王茜茜的扶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