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1月2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全省剩餘9個未摘帽的紫雲縣、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沿河縣、榕江縣、從江縣、晴隆縣、望謨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這個昔日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66個貧困縣全部出列。
近日,貴州高院微信公眾號持續推送貴州法院人在脫貧一線的扶貧故事。敬請關注!
他·三家人·兩個時態
——記納雍縣人民法院法官郭鵬
若不是因為脫貧攻堅,他可能不會走近那樣荒蕪的山腰,當然也不會認識那樣的三家人。但他與他們邂逅了,邂逅在脫貧攻堅的徵程中。因為邂逅,在他的幫助下,從開始到現在,這三家人的時態,可謂是「此一時,彼一時」,他由衷高興,為自己,為他們。
他,就是納雍縣人民法院法官郭鵬。
郭鵬邂逅他們的彼時,是2019年6月。
2019年6月,全縣幫扶幹部重新調整,郭鵬從厙東關鄉梅花村轉戰到黑沙垮村,河坎組的陳懷英和黃榮成了他的幫扶對象。
年逾古稀的陳懷英是低保貧困戶。第一次走訪,郭鵬發現戶主陳懷英身帶殘疾,走路不利索。讓他更沒想到的是,就是這麼一個走路不利索的老人,竟然還帶著4個孫輩的孩子——兩個孫子,兩個孫女。夏天已經光臨大地多時了,可他感覺到,她們這個家庭還生活在內心的寒涼裡。
郭鵬走訪了解到,陳懷英的老伴和兒子已經去世,兒媳帶著四個子女中的兩個,悄然外嫁他鄉,留下兩個孫輩的孩子給陳懷英撫養。
2020年5月,郭鵬再去陳懷英家走訪時,發現一個更糟糕的情況——2019年年底,陳懷英的兒媳再嫁的那個男人意外亡故,兒媳就將原本帶在身邊的兩個孩子送回黑沙垮,交給陳懷英老人撫養,之後就不知所蹤。陳懷英原來帶著的兩個孫輩孩子已經讓她夠嗆,現在又增加兩個孫輩的孩子,她更是不堪重負。
陳懷英的第二個孫女黃承英原本在厙東關中學上八年級。這個13歲的女孩承受了喪父的不幸後,看著難以為繼的家庭,悄然輟學了。「該入學的一個不能少!」郭鵬聽到這情況,急,打算去找孩子談心。
5月份的天氣已經漸漸熱了,一走路,身子就出汗。郭鵬按陳懷英老人的指引,忍著蟲子一樣爬動的汗水的折磨,在一片返青的土地上找到了黃承英——當時,她正在跟著伯父和伯母勞作,13歲的小女孩承擔了本不應該由這個年齡承擔的活計。
黃承英的大伯是個懂理的人,他內心也不願意孩子輟學,但他沒有辦法,加上孩子心意已決,他也只能順著孩子的意了。
在烈日暴曬的土地上,汗水有增無減。郭鵬站著說了一堆道理,到底是說動了黃承英,她同意返校。黃承英的伯父也說行,就返校。
郭鵬擔心夜長夢多,立即聯繫東關中學的老師,並且自己掏錢買了被子、枕頭、臉盆等生活必需品,親自將黃承英送到學校,還給了黃承英300元錢作零花錢。臨離開學校,郭鵬給黃承英說:「你只要好好讀書,我就供你,每月200元,直到你讀完高中。」
黃承英不怎麼說話,只是咬著嘴皮點了一下頭,算是答應了郭鵬。「我說的話,是承諾。她的點頭,也是承諾。我用自己一個承諾,換她的一個承諾,就是為了她不再流失在校園外。」回憶校園裡離開黃承英時的情景,郭鵬永遠記得小女孩的那種不自信。
郭鵬的父母都是農民,因此,生在農家的他從小就知道農村人的不易,所以,當他知道陳懷英這個家庭的景況後,儘管他入職法院沒幾年,工資也沒多少,但他還是覺得陳懷英一家需要外援,「我有責任拉扯她們一把」。
郭鵬是90後。郭鵬說:「我的母親患類風溼多年,現踝關節已經病變,送醫院幾次,錢花了,病不見好,現在每月都得吃藥。但與陳懷英老人相比,我母親好歹還有我作為依靠,陳懷英可是什麼都沒得靠了。」郭鵬幫助陳懷英的初心,就是他在母親與陳懷英生活狀況的比較中奠定的。
把黃承英勸返學校後,郭鵬不食言,說到做到,每月按時給黃承英家捎去承諾的每月200元的資助款,同時,他還多方打聽黃承英的母親的下落。
「我最終電話聯繫了黃承英的母親,我向她釋明了撫養義務,說明了遺棄子女所要承擔的後果,她答應,按月向4個子女支付扶養費。」郭鵬說,孩子母親履行的,是主體責任,他這個結對幫扶人履行的,是一種補充式的責任。
農村人的不幸各不相同。陳懷英的不幸,是一種,而陳懷英大兒子黃軍的不幸,又是另外一種。
黃軍也是貧困戶。
走訪陳懷英戶的過程中,郭鵬經常遇到黃軍,所以漸漸熟了起來。「黃軍他雖然不是我的幫扶對象,但我也將他當作幫扶對象。」郭鵬說。
黃軍戶命運多舛,厄運不斷。
2020年初,黃軍大兒子的兒子(即黃軍的孫子)意外病故。
2020年7月,黃軍的大兒子經受不住喪子之痛,在浙江跳河身亡。
黃軍含淚賣掉唯一的耕牛,草草安埋了兒子,從此一蹶不振,經常打電話給郭鵬,哭訴命運的不公。郭鵬說:「一個男人哭,那是他除了哭,已經沒有辦法,所以我把他當成我的幫持對象看待。」
郭鵬把黃軍的這個情況反饋給村委。
村委重視,幫黃軍完善臨時救助申請資料,然後由郭鵬到縣民政局,為黃軍辦理了臨時救助,幫助他度過難關。
郭鵬的另一個幫扶對象黃榮的家,在黃軍家的隔壁,但黃榮形式上的家已經沒有了,因為沒房子。
21歲的黃榮,早年父親去世,母親遠嫁他鄉,留下他一個人,「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黃榮一直漂泊在外,郭鵬走訪好幾次,一直都沒有遇上人。
黃軍翻開他的小本本,勉強找到黃榮的手機號,讓郭鵬試著聯繫,「如果聯繫不上,換了誰,都沒辦法找到他,連村裡的老幹部也只知道村裡確實有這麼一個人,但都沒有見過他的真面目。」
還好,電話接通了,郭鵬一問,接電話的人就是黃榮,「他說,他在浙江打工。我加了他的微信,動員他回來。他真回來了,我先送了他200塊錢,然後幫他申請資金建房。」
……
郭鵬回憶這三家人的此時,已經到了2020年11月。
這時的時令,雖然已經進入冬天,但陳懷英的心不再冷,黃承英的學也上得好好的,黃承英的母親雖然在外,但也按時兌現撫養子女的生活費。
死了孫子又死了兒子的黃軍,已經從過去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重新養了牛,餵了豬,生活正在漸漸進入正常人的軌道。
黃榮的新房子已經入住,娶了媳婦,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黃榮外出務工,村裡又安排他媳婦打掃通村公路,每月好歹也有一份收入。從黃榮一個人變成現在一家人,生活向好,終於穩定了下來。
此一時,彼一時。
現在,陳懷英、黃軍、黃榮這三戶人家,眼下已經從過去的不利時態,過渡到有保障有著落的時態。
「脫貧不脫政策。我相信,有黨,有國家,他們沒有過不去的坎……」郭鵬相信,這個冬天過後,必然又是一個春天!
來源:「貴州高院」微信公眾號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脫貧一線】他·三家人·兩個時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