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已過,即將進入升學季,也包括我們幼兒園的小朋友們。無論是新生入園,還是孩子升中大班,都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轉折。
那麼進入中大班後,孩子會發生哪些變化呢?作為家長和教育者又要提供怎樣的幫助呢?今天我們就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中班篇
孩子升入中班後,5種不容忽視的變化:
1、動作能力需求大
與小班幼兒相比,中班幼兒的動作進一步發展,活動能力增強,喜歡跑、跳、攀、鑽等各種活動。遊戲內容更加豐富,有一定的情節,遊戲中能與他人合作。
這就要求家長要儘量多抽出時間陪孩子進行一些有趣的遊戲,以滿足孩子的這一特點。
2、保教並重發展
小班是以保育為主,因為孩子年齡小,自理能力差,所以需要老師手把手的幫助。到了中班,我們是保教並重,不僅要有保育,更要有教育。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中班孩子每天的教學內容要比小班多,而且每節教育活動的時間是20-25分左右。孩子集中精力從事某種活動的時間也較以前延長,小班一堂課是15-20分鐘。
3、能動能靜
反應快、動作靈活、活潑好動的特點在中班孩子身上表現尤為突出。他們總是不停的變換姿勢和活動方式,如動動手、伸伸腿或做小動作、自由的奔跑等,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掌握自己的行動,顯得比小班幼兒自由放鬆,甚至無拘無束。
4、經常愛問為什麼?
中班孩子常常問為什麼呢、怎麼樣呢之類的問題。
他們正是通過這些問題使他腦海中的世界圖像更加鮮明、具體。在孩子問問題的過程中,成人熱心的回答會引導孩子進行更高級的心理活動,並提升他的知識水平。(但有時孩子的提問純粹只是因為這一問一答的遊戲讓他覺得好玩,因為他能感受到你也樂在其中。
5、聰明中帶著一點&34;
中班處在遊戲的高峰時期,他們不僅愛玩遊戲而且會玩遊戲。他們會自己確定主題,安排角色,獨立遊戲並在遊戲中逐漸形成夥伴關係,而且這一年他們會擁有相對穩定的友誼了。
家長指導建議:
1、要和老師進行充分交流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重視孩子的言行問題,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同時家長要為孩子樹立好榜樣。
2、真正將寶寶作為家庭的一份子,平等的對待孩子,遇事多給孩子講道理,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心裡在想什麼。
3、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允許孩子自己選擇第二天上幼兒園要穿的衣服,成人做事情時請孩子幫忙,以滿足他們動手做事的欲望。
4、引導孩子記住父母和幼兒園的名字,家庭住址和電話號碼,教育孩子一些預防危險的常識。
5、幫助孩子儘快學會使用筷子,會自己繫鞋帶。
6、觀察孩子正確握筆姿勢和閱讀姿勢,隨時加以提醒與糾正。
二、大班篇
孩子升入大班後,4種最顯著的變化:
1、動作協助能力增強
大班幼兒在力量、耐力和動作協調性上又上一個臺階。可以多帶領孩子做一些球類運動、握筆書寫也可以練習起來。
2、獨立性進一步增強
除了基本能生活自理以外,還能承擔力所能及的勞動,讓他們整理自己的房間,幫助家人收拾屋子;會使用簡單的勞動工具或用具,如掃帚、拖把等……
家長這個時候應該放手讓孩子操作各種生活工具,如小錘子、小剪刀……當然家長要先示範正確的使用方法。
3、做事的自主性、主動性提高
大班幼兒不再滿足於追隨、服從老師,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他們活動的自主性、主動性水平明顯提高。
這就啟示家長老師要適當放手、放權。
無論是在學習方面,還是在生活方面,很多地方都要讓幼兒自己動手做,成人的任務有時只是為他們創造適當的條件,真正動手做的人應該是幼兒自己。
4、活動更加有目的,有計劃
大班孩子已經完全有能力在行動之前對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一個大致的想法,有計劃並能堅持完成自己的計劃。但是這種目的性、計劃性不是自然發生的,它有賴於成人的引導。
因此成人應給孩子參與學習計劃的機會,並引導他們按照計劃進行學習。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孩子的主動行為始終圍繞著學習計劃、學習主題進行,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發展他們制定計劃、按計劃行動的習慣和能力。
大班正是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重要過渡階段,有效的幼小銜接決不僅僅是拼音數學的單純技能學習,而是通過身心智的全面培養,讓孩子準備好進入小學的學科學習。所以,請抓住3-6歲,抓住幼兒一生重要的時光,即便是懂事乖巧的大班幼兒,也不可忽視科學的引導。相信,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們將擁有一個精彩的幼兒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