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不懂孩子的謊言,你永遠成為不了好父母

2020-11-13 少年兒童故事報

孩子一旦撒謊,父母如臨大敵。

孩子這麼小就撒謊,長大了怎麼辦?

在一檔綜藝節目裡,Jasper因為任務完成得不是很好,不敢告訴爸爸陳小春真實情況。

陳小春整整詢問了6次,他剛剛出門去幹嗎了, Jasper只是回答「吃早飯」。

陳小春提醒道:「什麼任務都沒做?」

Jasper搖頭否認,回復依然是「吃早飯」。

忍無可忍的陳小春瞬間爆發,一腳踹飛了兒子的早餐。

陳小春說:「你5歲就已經撒謊了,那10歲怎麼辦?」

這句話無疑說出了很多父母的心聲。

事實上,孩子撒謊的背後,往往藏著父母看不見的情緒與渴望。

撒謊,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

據研究發現,2歲的孩子,有30%開始說謊。到了4歲,有80%的孩子說謊。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說謊變得越來越普遍。

有學者將孩子的謊言分為五種類型:

白色的謊言:為了客氣說謊,如生日禮物不合心意,卻說很喜歡。

橙色的謊言:為了奉承說謊,如誇老師長得很漂亮。

藍色的謊言:為了集體說謊,如幫朋友保守秘密。

黃色的謊言:為了謙虛說謊,如考了滿分,卻說考得不好仍需努力。

這四種謊言無關道德品質,家長無需太在意。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另外一種黑色的謊言:為了自己。

曾有新聞報導,一個小男孩不小心把新買的手錶弄丟了,因為害怕父母的指責,編了很多謊言,不敢承認。

哲學家羅素說:「孩子不誠實幾乎總是恐懼的結果。」

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往往決定了孩子對父母坦誠的程度。

有時候,孩子撒謊只是一個表象,孩子為何撒謊,才是掩蓋在表象下,急需父母看見的真相。

謊言,往往是最真實的表達

公益廣告《盼歸》裡,剛強的爸爸去外地打工了,留下剛強和奶奶相依為命。

可在家的剛強一點都不讓爸爸省心。

考了滿分,他卻對爸爸撒謊:「我只考了49分,老師喊你回來一趟!」

村支書逗他玩,他打電話跟爸爸告狀:「村支書帶了好幾個人一起打我。」

同學考試不及格,挨了一頓打。剛強卻跟爸爸認錯道:「我和同學打架了,我把他打慘了。」

剛強沒少撒謊,演技也很拙劣。

但每句謊言的背後,其實都在說:「爸爸,我想你了。」

謊言,不過是孩子真實心聲的錯誤表達。

孩子說謊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被「撒謊」嚇到,卻忘了聆聽孩子想傳達的真實渴望、委屈和痛苦。

孩子撒謊,父母應該怎麼做

孩子撒謊,父母的第一反應是批評、懲罰,還是打罵?

這些做法,並不能有效制止孩子的撒謊行為,只會讓孩子的撒謊技巧越來越高。

孩子撒謊,父母可以這樣做↓↓↓

01 以身作則

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中,有個小男孩在玩遊戲時,為了得到更多的糖果,選擇了作弊。

當被大人問起有沒有犯規時,男孩卻矢口否認。

原來男孩的父母允諾他只要在學校表現好,回家就可以玩遊戲。

但他知道父母是騙人的,所以就不想好好表現,還學會了騙人。

「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故染不可不慎也。」

要避免孩子撒謊,家長就要以身作則。

02 不給孩子貼標籤

心理學有一種「標籤效應」:當一個人被貼上標籤時,他就會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標籤內容一致。

孩子出現撒謊行為時,很多時候是無意識的。

父母若因為一次的撒謊,就給孩子貼上不誠實、「撒謊精」的標籤,就會導致孩子不斷向負面標籤靠攏。

03 給孩子改錯的機會

鍾南山曾透露,小時候自己也曾說謊,把本應上交學校的夥食費私藏起來,買了零食。

當他的謊言被拆穿時,以為父母會痛打他一頓。沒想到,父母沒有過多的責怪,一向嚴厲的父親反而說:「南山,你好好想想,這樣騙我們,到底對不對。」

鍾南山後來回憶道:「父母的話,感覺比打我一頓,對我影響更大。」

那次,他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錯誤。

在孩子選擇撒謊的那一刻,面對的不僅是犯錯後的愧疚,對父母的心虛,謊言被拆穿的恐懼,甚至包括為了圓謊,不得不編造一個又一個謊言的心理壓力。

其實,撒謊≠壞孩子,父母無需過度反應,否則傷了孩子,也傷了親子關係。

父母教育孩子,要想行之有效,

必定是基於愛和被看見。

被愛的孩子

才無需用謊言來掩蓋自己的錯誤

被看見的孩子

才無需用謊言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內容來源:女兒派(ID: nverpai)、中國教育報、網絡綜合整理

編輯:左伊凡

校對:劉雨晴

審核:徐霞

把「橙長ing」設置為星標★

只需3步

就能第一時間獲取動態哦

設置星標步驟如下

相關焦點

  • 鍾南山自曝撒謊經歷:讀不懂孩子的謊言,你永遠成為不了好父母
    陳小春說:「你5歲就已經撒謊了,那10歲怎麼辦?」這句話無疑說出了很多父母的心聲,他們把孩子撒謊看成了天大的事兒,擔心孩子長大撒謊成性。孩子的謊言就像一根刺,深深地刺傷父母的心。我們的孩子,怎麼就學會說謊了呢?
  • 致家長:讀不懂孩子的謊言,你永遠成為不了好父母
    而且根據兒童發展心理學家李教授的研究表明: 撒謊往往需要讀心能力和控制能力,撒謊的孩子跟不撒謊的同齡人相比,有更加優越的認知表現。 撒謊是正常成長的一部分,表明孩子正在發現「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一旦孩子萌生了「我知道而你不知道」這種想法,他就有可能有意識地做一些隱瞞的行為,因為他心裡光想著:「如果我能發現某些事情,而你不能的話,那我就太厲害了」。
  • 鍾南山自曝撒謊經歷,小女孩謊編悽慘身世騙民警:讀不懂孩子的謊言,你永遠成為不了好父母
    李松蔚老師說:「每一句謊言的背後,都有他的訴求,謊言是假的,但訴求是真的。」「你的教育,她聽見了,她想表達的聲音,你聽見了嗎?你了解過她為什麼撒謊嗎?」回家後,朋友敞開心扉,心平氣和地問女兒,「你明明沒刷牙,為什麼要撒謊」?多多說:「平時你都不和我玩,如果我不好好刷牙,你就會多花一點時間在我身上。」
  • 孩子總和你對著幹?讀不懂他的「叛逆」,你永遠成為不了好父母
    很多家長都對孩子的「叛逆」頭痛不已,總想找一些什麼辦法「修理」孩子。實際上,孩子叛逆是好的開始,代表父母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教育能力了。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孩子就會受益一生。所以當她發現不聽話才能引起媽媽注意時,不聽話就會成為她綁架父母的慣用伎倆,消極但有效。因為媽媽批評她時,所有的關注點都在她身上。因為媽媽每次失控湊了她後,會因為愧疚而對她特別好。
  • 孩子總是故意氣你?讀不懂他的潛臺詞,你永遠成為不了好父母
    孩子無時不刻不將自己的言行和父母進行比較,當他發現父母對他的要求和他們自己的言行不一致時,自然會因為不公平而表達不滿。應對方法:想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則,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儘量保持言行一致。就像武亦姝的爸爸,為了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每天下午4:30就不再用手機。
  • 心理學角度解析《哪吒》:懂「權威性謊言」的父母,孩子會更優秀
    哪吒一出生就受到了所有人的歧視偏見,但他不認命,不信命,最終突破了自己"禍害人間"的命運,拯救了百姓,變成了一個造福百姓的哪吒。而哪吒之所以可以擺脫命運,自己主宰命運,全有賴於父母的成就。在所有人的一致偏見下,父母有可能是壓倒哪吒的最後一根稻草,也有可能成為幫助哪吒自己主宰命運的堅實支撐。
  • 初中後孩子總和你對著幹?讀不懂他的叛逆,你永遠成為不了好父母
    你說東,他偏往西。喜歡唱反調,專做父母不喜歡的。說不得罵不得,脾氣特大,動輒不是把自己鎖屋裡,就是離家出走。對父母越來越不耐煩,頂嘴,甩臉,拒絕交流溝通。有一次,朋友一天被氣哭了三次!所以當她發現不聽話才能引起媽媽注意時,不聽話就會成為她綁架父母的慣用伎倆,消極但有效。
  • 孩子心中的父母三大謊言
    第一大謊言:媽媽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為什麼很多父母把自己親身經歷所積攢的經驗和道理告訴孩子,在孩子看來都是騙人的呢?為什麼父母把辛辛苦苦賺來的錢,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特長班,買各種各樣的卷子,為了讓孩子學習成績更好,孩子卻認為是騙人的呢?
  • 心理學角度解析《哪吒》:懂「權威性謊言」的父母,孩子會更優秀
    哪吒一出生就受到了所有人的歧視偏見,但他不認命,不信命,最終突破了自己&34;的命運,拯救了百姓,變成了一個造福百姓的哪吒。而哪吒之所以可以擺脫命運,自己主宰命運,全有賴於父母的成就。在所有人的一致偏見下,父母有可能是壓倒哪吒的最後一根稻草,也有可能成為幫助哪吒自己主宰命運的堅實支撐。
  • 《以家人之名》告訴你,父母所認為的好,孩子不一定想要
    《以家人之名》已熱播一段時間了,凌霄、賀子秋、李尖尖面對各自的父母,經歷著一次又一次的心路成長。看著他們的經歷,不免思考自己平時是否也打著「為你好」的旗號,不顧孩子感受,剝奪孩子選擇的權利?回來後她一心認為不打攪孩子的生活,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為此,不惜編造自己已結婚生子的謊言。而子秋一直因自己被拋棄而痛苦,為了知道真相一直在尋找母親。賀梅自以為的「不打擾」和已結婚的謊言,恰恰再一次傷害了他,讓他以為自己不值得得到愛,永遠都是被拋棄的那個。
  • 單親父母,請學會向那些謊言說不
    身邊總是存在著大量的針對單親家庭的謊言,那些能夠對大人和孩子未來潛能造成巨大傷害的謊言。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謊言到底有哪些。謊言一:單親孩子缺乏兩個父母的榜樣力量在許多單親父母的生活中,肯定遇到過這樣的場景,學校組織親子活動,其他的小朋友都是父母帶著一起去,而來自孩子靈魂的拷問也會隨之而來,「爸爸,為什麼媽媽不來陪我一起參加呢?」
  • 孩子撒謊是好事?聰明的父母這樣做,幫孩子度過謊言敏感期
    比如打橋牌、讀偵探小說、玩推理遊戲,這些都是有益處的謊言遊戲。可以鍛鍊人的語言能力,邏輯思維和判斷決策能力。建立獎懲機制當我們幫孩子樹立謊言是錯誤的這個意識之後,就要跟孩子約法三章了。不要只籠統的說撒謊是不對的。要跟孩子具體說明哪些謊言不可以說。比如跟小朋友鬧矛盾了,要把原因誠實的告訴大人,哪怕是自己的錯誤也不能隱瞞。又比如在爸媽不允許的情況下吃了零食,要老實告訴父母。
  • 孩子的謊言,是父母教育上的一面「照妖鏡」
    好幾次,他都如實回答「不知道。」但招來的卻是父母的一頓棍棒教育:「你竟然不知道錯哪了,該打!」但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開,一個謊言往往要用另一個謊言去圓,誰也不知道,孩子下一句說的是不是真的了。沒有孩子喜歡撒謊帶來的沉重心理枷鎖,謊言不過是孩子適應家庭環境的自保行為罷了。每一個「謊話精」孩子的背後,大多都有隻手遮天的嚴厲父母。英國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說過:「孩子的不誠實,幾乎總是恐懼的結果」聰明的父母,不要只關注撒謊本身,而是要去關注孩子謊話背後的動機。 如果孩子的動機並沒有觸碰原則底線,沒必要三令五申,勢要糾出個是非對錯、來一場「你死我活」的爭辯不可。
  • 矛盾的現實,真正「愛」子女的父母,並不想讓孩子「過得好」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人父母不可能不愛自己的孩子,而作為父母,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境界,導致對孩子的「愛」也各不相同。這需要時間去覺悟,直到某一天你會發現,其實真正「愛」子女的父母,並不想讓孩子「過得好」!這句話看起來很是矛盾,但其中細節卻鮮為人知。
  • 有人說,不要羨慕別人孩子,先成為被別人羨慕的父母,你同意不?
    ​古語有云,子不教父之過「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足可以說明家長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一個負責任的家長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在今年這樣一個特殊時期,我認為家長更應該承擔起相關的責任,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就是在模仿家長的行為。因此題主這句話「不要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先讓自己成為被別人羨慕的父母」這句話非常的對!
  • 「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這句話,是世界上最大的謊言
    作者:小晴天(爸媽進化論主筆)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說: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這是天下無數謊言的NO.1。有一些孩子真的完全想不起與父母的親密依戀,記不起父母的懷抱是否溫暖,感受不到父母所帶來的安全感和愉悅。
  • 學會保護孩子的謊言,是為人父母者的必修課
    你的第一反應是來氣,可以理解。誰希望自己的孩子撒謊啊?這麼小就撒謊,將來長大了那還得了,不成了專業騙子了嗎?小題大作了哈,哪有那麼嚴重;你小時候也沒少撒了謊,成為專業騙子嗎?怎麼可以這麼小瞧騙子的專業!那麼容易就專業的嗎?
  • 別怨孩子聽不進「早戀影響學習」?父母們用身教告訴孩子這是謊言
    怎麼說,孩子才聽得進去? 大家好,今天是育兒內容的第16期,我是善於剖析孩子問題,還能給問題父母答疑解惑的淅淅爸。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早戀猛於虎」這個觀念被普及,家長老鐵們最擔心的,就是自己那青春期的孩子會陷入戀情而耽擱學習。
  • 父母如果不學習愛的智慧,你看到的永遠都是有問題的孩子
    父母如果不學習愛的智慧,你看到的永遠都是有問題的孩子。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家庭是複印機。孩子所有的問題,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答案。想要改變複印件上的內容,必須先從原件改起,育兒先育己。好習慣才有好未來,父母的首要責任,是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1.養成早睡的習慣。拼命讓孩子早睡,不如讓孩子早起,每天讓孩子早起來半小時,他就會早睡半個小時。生命的本能就是:餓了就會吃,困了就會睡。
  • 致父母: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孩子有多愛你
    總覺得父母還年輕,自己可以有無所顧慮,等到父母生病臥床後才後悔自己沒有多陪伴父母;孩子小時候纏著我們,我們總覺得煩覺得累;但等到孩子長大去遠方求學工作,才發現時光如梭,曾經的小人兒早已長大,漸行漸遠。我們都知道,父母是愛孩子,這種無私純樸,不求回報的愛感染了許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