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談中西教育體制的利弊:兩個方面各有短長

2020-12-13 人民網

  人民網香港9月24日電 今日,當代知名物理學家、香港邵逸夫獎評審會主席楊振寧教授做客人民網香港分公司直播間,與廣大網友共同分享對教育和人才培養的看法。在訪談中談到對中西教育體制利弊的看法時,楊振寧表示,兩個方面各有短長,任何一個覺得某一個教育體制是遠比另外一個好得多的,他認為這種見解都是不對的。

  楊振寧指出,現在在國內,很多家長對於中國整個教育體制認為簡直是壞極了。他舉例解釋自己眼中看到的中西教育差異,美國的小孩不需要做那麼多的習題,而中國的孩子整天要花很多的力量做很多的作業,還要有很多的補習。楊振寧在美國教過大學一年級的物理,在清華大學也教過半年一學期的物理,他認為美國的大一學生和中國的大一學生相比,有非常鮮明的印象。第一個最重要的印象,就是中國的同學會做習題,美國的同學不會做習題。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你不做很多習題的話,那你將來到大一的時候,老師講出來一個公式,中國同學都很熟悉,美國同學就沒有見過。美國的教育體制,它是鋪得比較廣,但是非常的浮淺,所以講三角的話,問一個美國大一的學生他都知道,念過三角,知道什麼是正弦,什麼是餘弦,但是你讓他寫正弦和餘弦關係的公式,他就茫然,因為他沒有學過這個東西。可是中國高中的學生如果念三角,尤其稍微念得好一點的學生,他可以寫出很多公式。所以,在大一時去念物理的時候,美國多半的學生沒法和中國的同學競爭,這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呢?楊振寧表示,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因為你需要從不同的立場來討論問題的好壞。

  此外,楊振寧還提到有更重要的分別,中國大一的學生對於自己的前途有一些比較成熟的看法,知道他得要通過努力學習去實現目標。可是美國大一的學生多半還是在那裡遊蕩,還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所以念了一年以後,你就知道中國大一的同學在那一年裡所學到的東西,比美國的大一同學的那一年學到的東西要多得多了。這一現象顯然可以看到中國教育是有很大的益處。可是,它也有一定的弊端,因為中國的教育體制使得年輕人傾向於更內向,美國的教育體制使得年輕人更外向,更內向和更外向各有好壞,很難說哪一個絕對比另外一個好。

  楊振寧表示,希望所有的家長對於這個事情的看法,採取一個比較更長遠的立場上來看,從整個國家體制的立場上看,從這個著眼來看,不止是局限於他自己一個孩子的前途的問題。(曹海揚、陳典、實習生易珏)

相關焦點

  • 楊振寧:中國和美國教育體制各有各的好
    楊振寧在南科大作題為《我的學習與研究經歷》的演講。93歲高齡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清晰,回答問題時娓娓道來—————— 這是昨日在南方科技大學做講座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給人留下的印象。他認為,中國和美國教育體制各有各的好,中國年輕人應給他一些美國啟發式教育,而美國小孩可讓他適當地多做習題。昨日下午,楊振寧在妻子翁帆的陪同下步入會場,會場立刻響起熱烈掌聲。
  • 物理學家楊振寧:中國和美國教育體制各有各的好
    楊振寧在南科大作題為《我的學習與研究經歷》的演講。  南都訊 記者莊樹雄 93歲高齡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清晰,回答問題時娓娓道來——— 這是昨日在南方科技大學做講座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給人留下的印象。他認為,中國和美國教育體制各有各的好,中國年輕人應給他一些美國啟發式教育,而美國小孩可讓他適當地多做習題。  昨日下午,楊振寧在妻子翁帆的陪同下步入會場,會場立刻響起熱烈掌聲。
  • 「應試教育」利弊談
    也許有人會質疑,在我國,素質教育已經搞了幾十年,你還在談應試教育這個話題,是否也太out了。就算是舊話重提,我還是忍不住想總結一下,「應試教育」的利弊,以便我們對教育改革有更清醒的認識,堅定信心,擁護和支持教育領域的各種有意義的改革。「應試教育」通常表現:以追求考試成績為目的,通過延長在校學習時間,上家教、課外輔導班,購買各種教輔資料,反覆訓練搞題海戰等。
  • 楊振寧先生,請收起你的「喜鵲音」
    10月30日,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來到東南大學,為大學生們作一場名為《我的生平》的演講。在對於把「中國本土沒人問鼎諾貝爾獎」歸咎於「中國教育體制不對頭」的觀點表示「我完全不同意」之後,楊振寧再發驚人之語:「我一直堅信,中國高校對中國發展作出的貢獻遠遠要比美國最好的高校對美國作出的貢獻大。」
  • 楊振寧:中美教育優劣比較
    在選擇自己的學術研究領域時,要選擇一項前景廣闊的領域———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9月13日在瀋陽師範大學這樣告誡擠得水洩不通的師生們。    他說,他的幸運在於自己到美國念書時是世界新的物理學(粒子物理)開始發展的時期,能夠置身於這樣一個新的發展領域是人生最幸運的事情。對於科學研究者,如果選擇一個強弩之末的學科領域一頭鑽下去,要有前途是非常困難的。
  • 中西教育體系:基礎與前沿的碰撞,誰的體制更好?
    有人說國外教育更前沿,也有人說國內教育基礎打得牢。國內外的教育各有優缺點,並不存在哪一種教育方式更好、更前沿。國內的教育方式雖然壓抑,但不可否認,中國孩子普遍的抗壓能力比美國孩子來的強大。他們從小培養自制力,更願意放下身段與團隊一塊努力。這特別體現在剛畢業並開始工作的年輕人身上。
  • 楊振寧談教育:灌輸式未必不好 啟發式未必全好
    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9月16日在北京「外交學院論壇」上指出,中國傳統的灌輸式教育並非一無是處,美國的啟發式教育也非一好百好,兩種教育方法應該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點,才有利於年輕人的成長。他是在作題為《歸根的反思》演講後回答現場聽眾提問時說這番話的。
  • 中國和美國教育體制各有各的好
    他認為,中國和美國教育體制各有各的好,中國年輕人應給他一些美國啟發式教育,而美國小孩可讓他適當地多做習題。昨日下午,楊振寧在妻子翁帆的陪同下步入會場,會場立刻響起熱烈掌聲。在主題為《我的學習與研究經歷》的演講中,楊振寧一邊為大家展示內容豐富、有許多珍貴 老照片的PPT,一邊娓娓講述他的學習和研究生涯:中學時,因為一本物理科普書迷上物理;在西南聯大上大學,遇到良師益友,因為經常和同學黃昆、張守廉熱 烈討論學術問題,被稱為「三劍客」;在美國,做實驗、寫論文曾遇到各種各樣困惑和沮喪,但最後靈感又突然光顧有準備的頭腦。
  • 爭鳴:本期話題 課外活動利弊談
    從事教育工作十幾年,一直享受著為師的幸福與快樂。也力求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求知的幸福與快樂。多次獲得優秀教師,師德標兵等榮譽稱號。在寫作的道路上雖剛剛起步,卻充滿期望與熱情。湖北省應素娟課外活動有助於學生勞逸結合,提高學習效率。現在學生學習時間長,學習任務重,學習壓力大,因而他們需要課外好好活動活動。
  • 能拋開其他因素只從物理方面來談楊振寧和錢學森誰更厲害嗎?
    真能拋開其他因素不談,只從物理方面比較楊振寧和錢學森誰更厲害一點嗎?如果只是從物理這個維度來對比兩位明顯是很局限的,相信一般人也知道楊振寧先生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含金量很高,作為在特殊時期第一位回國探訪的華裔科學家,楊振寧先生的確為中美兩國在更多領域合作和人才交流等方面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 科學菌:楊振寧、錢學森在物理技術方面誰更厲害?他們對中國有哪些...
    如果真的那樣去做,那如今的航天科技恐怕是沒有一個國家能做了,因為誰都繞不開牛頓和拉普拉斯,而這兩個人卻又來自於兩個國家。 楊振寧研究領域就屬於理論物理學,也就是基礎科學。他在統計力學、凝聚態物理學、粒子物理以及場論都有極其巨大的貢獻。
  • 美媒:中國教育體制利弊都很突出
    據參考消息12月11日報導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國際公司網站12月10日報導】題:遙遠的教室凸顯中國教育挑戰(記者吉米)  當我們走入雲南省騰衝縣沙河(音)小學教室時,班長大喊了一聲「起立」。話音未落,約30名二年級小學生齊刷刷站了起來,衝我們微笑。
  • 進養老院養老和在家養老各有利弊
    進養老院養老和在家養老各有利弊,關鍵在於自身的經濟條件以及個人喜好,因人而異、沒有統一的標準。相比之下,居家養老的生活費用,肯定少於養老院的費用。居家養老,老人在飲食上能夠得到較好的營養,菜餚口味也可以經常調換。如果子女工作繁忙,很多老人一般都請了鐘點工來家裡幫忙。
  • 「生了兩個娃,順剖都經歷了,兩者各有利弊」
    說到了分娩和剖腹產,其實兩者生產方式是有很大差異的,一種是自然娩出的狀態一種是通過手術方式生產的,當然兩者而是各有利弊所在的,孕媽媽們也應該要了解。朋友阿玲也是一個倆娃的寶媽:生了兩個娃,順剖都經歷了,在我認為兩者都有利弊所在。
  • 清華教授談「高校教育體制改革」:大學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作者為此走訪了清華大學王希勤教授,請他談談對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看法。清華大學王希勤教授需要培養傑出的思想家和科學家魯白:王教授,您在多年前擔任清華電子系系主任的時候,對高等電子工程教育的教學體制改革,進行了多年的思考、探索和實踐。
  • 美媒:中國教育體制利弊突出 死記硬背難長久
    與記者同行的還有一群優秀的教育人士及來自全球教育行動的志願者。全球教育行動向多個國家的貧困學校派遣教師志願者。今年,他們在騰衝舉行年會。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國際公司網站12月10日報導,他們順便參觀了一所小學,並旁聽了一節數學課。老師用了40分鐘講加減法的基本原理,不停地讓孩子們背誦口訣。整堂課下來,孩子們一直安安靜靜坐著,認真聽課,經常整齊劃一地回答問題。
  • 體制內和體制外,兩個漸行漸遠的朋友圈
    聚的過程中,大家除了插科打諢,也會分享很多工作、生活方面的事情。但讓我感受最為深刻的,便是本文的標題所指出的那樣:體制內和體制外,已經逐漸蛻變和分化為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了。「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體制內外,好比是秦嶺淮河、楚河漢界之分,天差地遠,截然不同。
  • 免聯考mba各大利弊盤點
    國內聯考主要針對的是國內的教育形式,但是對於免聯考MBA來說,是以國外院校為主,國內院校提供教學單位而聯合培養的MBA,在教育方式方面不受國內教育體制的約束,所以是不需要參加國內的聯考的。 目前,免聯考MBA是目前國內唯一一種不需要參加國內聯考就可以讀並且可以獲得碩士學位證的MBA,那麼,很多人想問了,免聯考MBA與國內高校的聯考mba有什麼不同呢?有哪些利弊呢?
  • 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楊振寧為安徽大學紐約石溪學院題名
    安徽大學官網介紹稱,1966年,楊振寧離開普林斯頓研究所,開始就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艾伯特·愛因斯坦講座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自此開始,楊振寧開始了他在石溪大學30餘年教學、科研工作,楊振寧先生對該校的理論物理和數學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1999年,楊振寧先生從該校榮休,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將他一手創立的理論物理研究所正式更名為「楊振寧理論物理研究所」。
  • 98歲物理學泰鬥楊振寧,3個孩子現狀如何呢?果然是虎父無犬子!
    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楊振寧,即便是他的子女也無法去完整的複製他們父親的才能。大概正是知道了這一點,身為物理學的楊振寧才沒有強硬的讓自己的孩子如自己一樣,在物理學方面有所建樹。而他的孩子們,也沒有被單純的籠罩在自己父親的羽翼之下,而是選擇了尋找自己的方向,勇敢的面對未知道路上的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