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中國和美國教育體制各有各的好

2020-12-15 三秦網

楊振寧在南科大作題為《我的學習與研究經歷》的演講。

93歲高齡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清晰,回答問題時娓娓道來—————— 這是昨日在南方科技大學做講座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給人留下的印象。他認為,中國和美國教育體制各有各的好,中國年輕人應給他一些美國啟發式教育,而美國小孩可讓他適當地多做習題。

昨日下午,楊振寧在妻子翁帆的陪同下步入會場,會場立刻響起熱烈掌聲。在主題為《我的學習與研究經歷》的演講中,楊振寧一邊為大家展示內容豐富、有許多珍貴 老照片的PPT,一邊娓娓講述他的學習和研究生涯:中學時,因為一本物理科普書迷上物理;在西南聯大上大學,遇到良師益友,因為經常和同學黃昆、張守廉熱 烈討論學術問題,被稱為「三劍客」;在美國,做實驗、寫論文曾遇到各種各樣困惑和沮喪,但最後靈感又突然光顧有準備的頭腦。

一輩子結緣物理學,並且不顧困難或榮耀始終不棄的原因是什麼?楊振寧回答:是興趣。既然興趣這麼重要,一個人如何才能發現自己的興趣呢?楊振寧指出如果對某些東 西特別敏感,對某些東西容易發生興趣,就值得注意,「也許這個就是你特別有本事的一條路。往這個方向走,也許就能發展出來。」

楊振 寧說,興趣是動力源,但僅僅憑興趣還不夠,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準備工作。他舉了一個例子,在讀研究生時,曾為一個課題付出幾周的辛苦勞動,但一直沒有突 破困擾。而時隔數年之後,卻因在路上和一朋友的閒聊突然觸發靈感,回到辦公室後用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就把多年來疑惑的問題打通,並為此寫出好幾篇重磅文 章。所以他總結出來學術成功的三大步驟就是:興趣,準備,最後是突破。

直覺與書本知識衝突,是最好的學習機會。必須抓住這種機會。

現在很多中國人都認為中國教育體制不好,美國教育體制好,這是錯誤的。雙方各有各的好,正確的方式是,對於大多數中國年輕人應該給他一些美國啟發式的教育,而對於美國的小孩,可以讓他適當地多做習題。—————— 楊振寧

(記者莊樹雄)

相關焦點

  • 物理學家楊振寧:中國和美國教育體制各有各的好
    南都訊 記者莊樹雄 93歲高齡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清晰,回答問題時娓娓道來——— 這是昨日在南方科技大學做講座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給人留下的印象。他認為,中國和美國教育體制各有各的好,中國年輕人應給他一些美國啟發式教育,而美國小孩可讓他適當地多做習題。  昨日下午,楊振寧在妻子翁帆的陪同下步入會場,會場立刻響起熱烈掌聲。
  • 中國和美國教育體制各有各的好
    他認為,中國和美國教育體制各有各的好,中國年輕人應給他一些美國啟發式教育,而美國小孩可讓他適當地多做習題。昨日下午,楊振寧在妻子翁帆的陪同下步入會場,會場立刻響起熱烈掌聲。在主題為《我的學習與研究經歷》的演講中,楊振寧一邊為大家展示內容豐富、有許多珍貴 老照片的PPT,一邊娓娓講述他的學習和研究生涯:中學時,因為一本物理科普書迷上物理;在西南聯大上大學,遇到良師益友,因為經常和同學黃昆、張守廉熱 烈討論學術問題,被稱為「三劍客」;在美國,做實驗、寫論文曾遇到各種各樣困惑和沮喪,但最後靈感又突然光顧有準備的頭腦。
  • 楊振寧談中西教育體制的利弊:兩個方面各有短長
    人民網香港9月24日電 今日,當代知名物理學家、香港邵逸夫獎評審會主席楊振寧教授做客人民網香港分公司直播間,與廣大網友共同分享對教育和人才培養的看法。在訪談中談到對中西教育體制利弊的看法時,楊振寧表示,兩個方面各有短長,任何一個覺得某一個教育體制是遠比另外一個好得多的,他認為這種見解都是不對的。
  • 美國教育就是「快樂教育」 楊振寧:美國教育絕對不比中國教育好
    美國教育就是「快樂教育」 楊振寧:美國教育絕對不比中國教育好所謂美國教育,就是基於「快樂教育」的理念而制定的一整套教育體系。在150多年前,英國哲學家赫伯特·斯賓塞發表了《斯賓塞的快樂教育》,美國相關教育委員會很快決定對大中小學進行改革,這次改革幾乎完全採納了斯賓塞的快樂教育思想,從而奠定了美國近百年來的現代教育體系和人才培養優勢。
  • 楊振寧:中美教育優劣比較
    在選擇自己的學術研究領域時,要選擇一項前景廣闊的領域———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9月13日在瀋陽師範大學這樣告誡擠得水洩不通的師生們。    他說,他的幸運在於自己到美國念書時是世界新的物理學(粒子物理)開始發展的時期,能夠置身於這樣一個新的發展領域是人生最幸運的事情。對於科學研究者,如果選擇一個強弩之末的學科領域一頭鑽下去,要有前途是非常困難的。
  • 楊振寧談教育:灌輸式未必不好 啟發式未必全好
    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9月16日在北京「外交學院論壇」上指出,中國傳統的灌輸式教育並非一無是處,美國的啟發式教育也非一好百好,兩種教育方法應該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點,才有利於年輕人的成長。他是在作題為《歸根的反思》演講後回答現場聽眾提問時說這番話的。
  • 楊振寧先生,請收起你的「喜鵲音」
    10月30日,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來到東南大學,為大學生們作一場名為《我的生平》的演講。在對於把「中國本土沒人問鼎諾貝爾獎」歸咎於「中國教育體制不對頭」的觀點表示「我完全不同意」之後,楊振寧再發驚人之語:「我一直堅信,中國高校對中國發展作出的貢獻遠遠要比美國最好的高校對美國作出的貢獻大。」
  • 美國的教育就真的比中國好嗎?留學?你了解美國的教育體制嗎?
    【01】剛剛經歷完中國的高考,免不了有同學會抱怨中國的教育體制不好種種......美國作為一個中國留學生的絕好去處,它的教育體制又是什麼樣的呢?是否像人人說的那麼完美?在你打算出國前,你又真的了解美國嗎?
  • 中美教育差異有多大?楊振寧:若費曼出生在中國,可能會變成瘋子
    這個觀點是在一個談論中美教育差距提出的。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家庭環境,都有不同教育方法,在許多家長眼中,考一個好大學、出國留學、賺大錢就是最成功的人生,在這種觀念下,也刺激了許多家庭,父母都不遺餘力送孩子出國留學。
  • 美國人寒春幫中國造了核武器?鄧稼先一封信,楊振寧哭了
    費米是原子能之父,獲得過諾貝爾獎,他最早向美國提出要製造原子彈。而寒春曾經擔任過費米的助手,也是費米最得意的學生之一,出生於1921年。寒春學習成績優異,在美國芝加哥大學讀的研究生,是位女核物理學家。而且,寒春還是楊振寧的同學。1948年,寒春來到了延安。
  • 楊振寧:中國教育太偏重訓導 讓學生「不管閒事」應注重培養興趣
    中國學生很少關注與自己研究領域無關的知識作為最長者,楊振寧首先回憶起2004年他在清華大學教授大一物理的日子。在那段時間,楊振寧接觸了不少國內大學生。對比他在美國的學生,他發現,中國的大學生學得比較深入,也更為成熟。
  • 美國教育體制
    近幾年隨著留學熱度的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出國留學,而美國也成為了很多家長和學生的首選,那麼今天由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美國的教育體制整體情況
  • 楊振寧:中國大學未達一流 年輕人欠時代意識
    一個接受中國傳統教育,卻在美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一個在海外從事科研工作30年,卻回到祖國投入教育事業的老人;一個經歷時代變革,跨越制度、文化差異的大學者……楊振寧,這位87歲的物理學大師,昨日在東莞理工學院,神採奕奕地站在大家面前。  在他眼中,應該如何培養年輕人?怎樣評價中國的教育制度?對當前的教育制度有什麼建議?
  • 美國教育好還是中國教育好?西瓜視頻揭秘美國教育三大殘酷真相
    導語:很多父母內心肯定會有這麼一個疑問,美國教育好還是中國教育好呢?到底該不該送孩子出國留學呢?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說過:「我認為把一個中學生送到美國去教育父母眼中的美國教育和中國教育在很多父母的印象中,美國非常講究素質教育(快樂教育),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下午三點就放學,作業也不多。學的少,玩的多,還個個是人才。
  • 你所不了解的美國教育體制
    美國教育體制從此圖可以看出美國的基礎教育和中國的教育體制幾乎一樣,都是12年的基礎教育,通過12年的基礎教育階段之後進入技術教育 ,專業教育或者是本科教育。作為國際學生我們必須了解我們在哪一個階段可以去美國留學,在什麼階段留學對學生幫助最大。作為美國留學從業近9年的專業老師,我下面給大家進行詳細介紹。
  • 美國「快樂教育」騙人的,「全民精英教育」在中國
    楊振寧說過這樣一段話,「我覺得整個中國目前的家長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就覺得美國的中小學好,美國的教育絕對不是比中國的中學,小學,大學的教育好,我認為。把一個中學生送到美國去教育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事情。」再來看看對中國教育常見的批評是,我們應試教育強調考試成績給孩子的學習壓力很大,你看這樣一對比,美國的教育體制簡直就是完美。學的少,玩的多。這讓無數的中國家長無比嚮往。
  • 美國教育福利和體制匯總
    【美國教育體制】 綠卡持有者享受的教育福利:學費:在美國,沒有因經濟困難而上不了學的人。    教育制度: 美國是世界上教育事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 楊振寧:我本來就是中國人,很高興恢復中國國籍
    楊振寧說:「我父親遊歷甚廣。但是我也不可否認他直到臨終前,在他心底一角始終沒有原諒我的拋鄉棄國之罪。」 晚年的楊振寧做出放棄美國國籍,恢復中國國籍的決定,是其愛國夙願的達成,也是他對父親致以的真誠歉意。楊振寧作為對世界科研有著極大建樹的物理學家,他直言「很高興恢復中國國籍」。
  • 98歲物理學泰鬥楊振寧,3個孩子現狀如何呢?果然是虎父無犬子!
    一個科學家最引人注目的應當是科學成就,可是楊振寧的"家事"也一直處在風暴中心,楊振寧和翁帆的老少配讓人們屢屢稱奇,但是,在翁帆之前,楊振寧與已逝的前妻杜致禮也是一對神仙眷侶。他們生育了三個孩子,兩兒一女,其中長子光諾出生幾個月之後,楊振寧就獲得了諾貝爾獎。
  • 楊振寧:科學研究的品味
    2003年底,楊振寧從美國返回中國定居,任清華大學教授並推動了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的建立。儒家文化: 重視努力與堅持; 把家、國放在個人之前; 非常重視教育。 蒲慕明:我非常同意。但是儒家的傳統會不會過於保守? 楊振寧: 和美國的文化傳統相比,中國的文化傳統確實是比較保守的。但是保守是壞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