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整理44180卷,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將開放這份「民國經濟資料庫」

2020-12-13 騰訊網

現代快報訊民國時期,國防工業企業生產力狀況如何?冶煉、機械、電器、化工等工廠,分布在全國哪些地方?

為慶祝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明年1月1日起施行,貫徹落實加大檔案開放力度的相關要求,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將於12月20日新增開放一批館藏數位化檔案。其中,民國時期資源委員會檔案共計44180卷,時間跨度從1935年到1949年。這個檔案全宗,堪稱民國時期國民經濟的「資料庫」。

△資源委員會檔案

【公布】

抗戰時期國防工業生產力,這裡一目了然

抗戰期間,中國在國防工業領域實力如何?重工業企業生產力狀況如何?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館藏的檔案中,包含了1939年的「國防工業三年計劃大綱」。這份大綱形成前的草案,字跡略顯潦草,有塗改痕跡。

△國防工業三年工作計劃大綱

正式形成後的大綱,條分縷析,清晰工整,還包括了「國防工業三年計劃主要產品產量表」等圖表。其中的礦冶工業表單中,詳細到煤、汽油、生鐵、純鐵、鐵合金等具體產品項目。比如,煤的現在產量為5000000噸,第一年計劃產量為5633500噸,第二年為6342000噸,第三年為8329500噸,計劃每年都有遞增。

這份「三年計劃」,是怎麼一步步實現的?每一年,都會有一份「成績單」。「資源委員會經辦國營工業三年計劃二十九年度實施概況表」,也就是1940年的實時概況表,記錄了資源委員會下屬各個工廠的廠名、地點、計劃、實施情況等,內容豐富、詳細,也很複雜,囊括了礦業、燃料、鋼鐵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燃料、電械工業等各領域。「比如鋼鐵工業,計劃是完成多少噸,到1940年已經完成多少,還有多少沒有完成,這些都一目了然。」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館員林宇梅介紹。

民國國營工廠分布點,這裡「一圖讀懂」

民國時期的國有工業企業,分布在哪些地方?二史館館藏檔案中,關於資源委員會工業部分各廠分布地點,不僅有一覽表,還有中英文兩個版本的地圖,圖文並茂,非常直觀。細到具體領域內,就連資源委員會經辦的紙廠,也有一份分布圖,可以看出全國範圍內分布情況。

△資源委員會經辦紙廠分布圖

在1942年8月的附屬工廠一覽表中,可以看到,中央機械廠地點位於昆明,開辦時間為民國25年9月;時隔4年,民國29年9月,中央機械廠四川分廠在宜賓開辦。此外,甘肅機械廠位於蘭州,開辦時間為民國30年3月,還有粵北鐵工廠、江西機械廠等等。表格上還記載了工廠的產品、性質、投資項目、員工數等。

△資源委員會附屬工廠一覽表

「可以看出,那時候,大多數工廠已經內遷,集中位於西南一帶。」林宇梅說,這些詳細的記載,對於研究相應工廠的沿革、將來的發展很有幫助。檔案中,資源委員會所屬各廠,不僅有分布地點圖表,還有冶煉、機械、電器、化工、酒精、煉油、建築材料、造紙、製糖等業的概況和事業計劃。

【意義】

民國時期資源經濟研究,將更加全面、系統

「談到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的經濟,必然會提起資源委員會這個機構,它是主管重工業的主要機構。」林宇梅介紹,其工作重點是研究國防經濟,掌管全國物資資源的調查,制定統制計劃,進行器材的研審和礦業、冶金、電力、鋼鐵業務等重工業的技術研究。

資源委員會的檔案,時間跨度從1935年到1949年,檔案內容相當豐富,涉及面非常廣,有總類、調查研究、財務狀況、器材運購、接收日偽產業、工業管理、礦業管理、電業管理等方面內容。比如,有關國際政治、經濟問題的研究報告與加強國防建設的調查研究資料;中國工業建設計劃,有關各地各類工業情況的調查報告和統計表,各地日用品價格和生活費用調查表,抗戰時期內遷工廠的有關文件,資委會所屬各礦業機構組織規程、機構沿革、研究報告等等。

林宇梅說,這些檔案能反映當時國家工業狀況,特別是抗戰期間,我國的重工業是如何發展的,「不少學者對民國時期經濟領域的研究課題很有興趣。資源委員會檔案的全面對外開放利用,有利於學者對民國時期資源經濟研究更加全面、系統。」

【幕後】

訂書針、大頭針留下鏽跡,整理時全部被拆除

二史館藏資源委員會檔案歷經3年多的整理,已完成有4萬多卷檔案350多萬畫幅的數位化掃描工作,即將對外開放。

這些檔案中,不少是手寫油印件,紙張已經泛黃,但一列列的數字清晰可辨,有些字還自帶濃重的「陰影」。有單面書寫、印刷的,類似於古籍的筒子葉;也有雙面書寫或印刷的。

資源委員會的檔案,整體保存情況較好。部分紙張頁面邊緣有缺角,還有的帶有明顯的鏽跡,這是當時大頭針、訂書針留下的。「這在民國檔案中很常見。這也是需要進行掃描、整理的原因。」林宇梅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在耗時3年的整理過程中,檔案館的工作人員將這些金屬訂書針全部拆除,對破損的卷進行裱糊。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劉靜妍 胡玉梅/文 趙傑 蘇蕊 錢念秋/攝

相關焦點

  • 周海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近代史資料的整理與出版
    因此,追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近代史資料的整理與出版自然就有其必要。 機構方面,如國家圖書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等起到了引領風氣的作用。他們利用各自保存和收集資料的優勢,組織整理和出版了一批全國性的官方機構和企事業單位的史料。
  • 自治區檔案館館藏日偽歷史檔案翻譯整理工作完成
    8月31日,記者從自治區檔案館獲悉,近日,自治區檔案館「對館藏日偽時期歷史檔案編譯建立專題目錄資料庫」項目順利通過國家檔案局驗收,標誌著該館歷時4年的館藏日偽歷史檔案翻譯整理工作全部完成。據介紹,自治區檔案館館藏日偽歷史檔案共1300餘卷,時間跨度從1932年至1945年,主要是偽蒙疆政權和偽興安省政權形成的、日本侵略者潰退時未及徹底銷毀的檔案,內容涉及中國共產黨、抗日抗聯、國民黨、蘇蒙英美德意法等國的情報信息和治安防諜、人事庶務、社會經濟財政、文教醫療衛生等各個方面,全面記錄和反映了日本侵略者對內蒙古的殖民掠奪。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查檔攻略
    以乾隆朝某位軍機大臣為例,區域網檢索可得3700餘條,而官網僅6條。(三)檢索欄位上差異。以「責任者」為例,區域網內提供責任者A,責任者B,責任者C更為細化的檢索條件,而官網只有關於責任者A的檢索。明確以上差別,知官網檢索尚有諸多缺漏,留待完善,可以作為參考,但不可完全憑信,仍當以一史館內區域網為準。
  • 民國時期,夫妻為何法庭見?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民國時期,夫妻法庭見,是哪些原因?1937年至1939年,夫妻結婚多久離婚的比較多?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將於12月20日新增開放一批館藏數位化檔案,包括司法行政部檔案全宗,計有檔案296卷,起訖年代為1928—1949年。其中不少圖表生動直觀,堪稱民國司法「大數據」。
  • 歷時4年 內蒙古館藏日偽歷史檔案翻譯整理完成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馬麗俠)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近日,內蒙古檔案館「對館藏日偽時期歷史檔案編譯建立專題目錄資料庫」項目順利通過國家檔案局驗收,標誌著該館歷時4年的館藏日偽歷史檔案翻譯整理工作全部完成。
  • 回眸與展望:民國文獻整理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6年11月,會議在上海師範大學舉行,來自美國、波札那和中國的專家學者,圖書館、檔案館、出版社等業界同人120餘人與會,結合圖書館、檔案館、出版社三方,會議圍繞民國文獻館藏的整理開發與利用、民國文獻數位化建設、民國文獻總書目編制、民國文獻編目區域合作等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
  • 《龍泉司法檔案選編》:民國檔案文獻整理的典範之作
    人民網北京12月22日電 浙江大學地方歷史文書編纂與研究中心、浙江省龍泉市檔案局整理編選的《龍泉司法檔案選編》第二輯(一九一二 — 一九二七)全四十四冊,八開布面精裝,2014年9月由中華書局出版。《龍泉司法檔案選編》收入浙江龍泉地區所藏晚清至民國時期司法檔案,2012年獲得國家出版基金支持,成為國家出版基金重大項目。
  • 守護歷史記憶 弘揚傳統文化——訪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長孫森林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以下簡稱「一史館」)是專門保管利用明清兩朝中央政府和皇室檔案的中央級國家檔案館。該館積極適應新形勢新任務,主動作為、深化服務,在館藏檔案存儲數位化、管理現代化,在存史資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作出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績。國際檔案日之際,本報記者對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長孫森林進行了採訪,請他就以上情況進行全面介紹。
  • 金以林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海外珍稀文獻的收集與開放
    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之際,由近代史研究所組織國內學界歷時40年編撰的36卷本《中華民國史》正式出版,引起海內外學界的廣泛關注。這套書的出版,某種程度上也預示著民國史研究的新起點。自改革開放以來,民國史研究由「險學」逐步發展成為全社會關注的「顯學」。在新的起點下,如何進一步推動民國史研究的發展,成為近代史研究所不斷思考的重點。
  • 內蒙古檔案館完成館藏日偽歷史檔案翻譯整理工作
    中新網呼和浩特8月31日電 (記者 李愛平)內蒙古自治區檔案館31日對外消息指,該館館藏日偽歷史檔案翻譯整理工作項目順利通過中國國家檔案局驗收,標誌著該館歷時4年的館藏日偽歷史檔案翻譯整理工作全部完成。
  • 《回眸與展望:民國文獻整理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6年11月,會議在上海師範大學舉行,來自美國、波札那和中國的專家學者,圖書館、檔案館、出版社等業界同仁120餘人與會,結合圖書館、檔案館、出版社三方,會議圍繞民國文獻館藏的整理開發與利用、民國文獻數位化建設、民國文獻總書目編制、民國文獻編目區域合作等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
  • 民國高校教師待遇的歷史考察 (1912-1949)
    抗戰爆發後, 由於時局動蕩, 社會經濟受損, 人民生活水平整體下滑, 儘管高校教師的待遇仍能勉強維持原來的水平, 但實際的購買力直線下降。總的來說, 民國政府一直對高校教師待遇問題比較關注, 並積極制定嚴密的薪俸政策。而各高校在執行教師薪俸政策時, 根據自身的經費狀況以及自身的需要合理地調整教師的薪俸。
  • 文史資料庫大全(分類歸納版)
    件; 實際入庫(資料庫)數據數 已入庫檔案件數合計: 471188件 未入庫檔案件數合計:403889件 未入庫(2008年3月底將全部入庫): 清代軍機處光緒宣統朝錄副奏摺:218069件; 清代軍機處隨手登記檔:38185件; 清代軍機處同治朝錄副奏摺:49448件; 清代災賑檔案史料彙編:46651件; 清代順治至同治朝四川南部縣衙門檔案文獻整理:20586
  •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新館項目基礎工程開工,位於南京市秦淮區
    集中典藏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歷屆中央政府及直屬機構檔案的中央級國家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以下簡稱「二史館」)的新館項目基礎工程現已開工。據微信公眾號「南京日報」報導,12月3日上午,二史館新館項目基礎工程正式開工。
  • 南通市檔案館民國檔案為研究者提供第一手資料
    南通市檔案館民國檔案為研究者提供第一手資料 來源:南通市檔案局 發布時間:2018-09-03 字體:[ 大 中 小 ]
  • 2018民國時期文獻整理與研究國際研討會專家報告(三)
    >冊)、《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滿鐵剪報」類編:第一輯》(全100冊,總目3冊);民國檔案系列有《福建僑批檔案彙編(第一輯》、《孔府博物館藏孔府檔案彙編》、《民國江蘇司法檔案·法官卷》等。 (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 朱葉 記錄整理) 「中國歷史文獻總庫·民國圖書資料庫」建設的經驗與體會
  • 【學術交流】民國檔案數位化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遂寧市檔案館民國檔案數位化工作從2016年9月開始啟動,嚴格按照國家檔案局有關標準規範進行操作,同時又結合館藏檔案的實際並參照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的一些做法,在整理加工、著錄劃控、題名擬寫方面展開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 「民國人物與民國政治」學術研討會暨臺灣大陸同鄉會文獻資料庫...
    11日上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共同指導,南京大學、江蘇省臺灣同胞聯誼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民國人物與民國政治」學術研討會暨臺灣大陸同鄉會文獻資料庫·江蘇庫上線發布會在南京召開。
  • 市檔案館公開徵集家庭歷史文獻 聚館劉氏族譜入藏市檔案館
    天津北方網訊:近日,《聚館劉氏統宗族譜》捐贈儀式在市檔案館舉行,拉開了市檔案館面向全市徵集各類家庭歷史文獻活動序幕
  • 西北師範大學中國史優勢學科圖書採購項目中標公示
    (1912-1927)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1928-1949)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